第五章、大年習俗
轉眼間春節也就到了。
春節的不少習俗,在朱家這種普通的家庭中,保留了不少,如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吃年飯前,家人要到祖先的墳上去祭拜;一家人團年時,忌諱有人“撞年”——即在一家人在吃團年飯時,有外人到家裏來。這個“外人”是指家庭成員之外的人,包括已經出嫁的女兒。農村裏有種說法,說是如果被“撞年”,就預示着新的一年裏不吉利,不順當。因此,在大年三十吃年飯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走家串戶,就是親戚間都要忌諱;大年三十吃飯不能打爛東西,據說這一天如果打爛了東西也意味着新的一年裏不吉利;一家人在說話時不能說到“死”字;大年三十晚上要到别人家的菜地裏去“偷青”——也就是去扯些青菜之類的菜蔬,據說,“偷青偷青”,就是爲了偷得一年的清靜;大年初一早上見到人時不能喊;初一早上要吃湯圓、中午要吃面、晚上簡單吃剩菜剩飯等等。
大年初一一般是不走人戶的。一家人要麽是坐在屋裏或是院子裏擺龍門陣,要麽就是到場鎮上去看鬧熱。小孩子則會拿着大人發的壓歲錢,到商店裏去買一些鞭炮(伍城人叫“火炮”)放來耍,也會去買一些平時相買但又無錢買的東西如玩具、零食等等。當然,也有閑不住的中老年人,會把家裏的一些東西如花生、甘蔗等等之類的東西拿到街上去賣,換一點零錢。
這一天隻要是小孩,手上基本上都會有點錢,哪怕家裏再窮,父母親都會發一兩角錢壓歲錢給他們,讓他們自由使用。當然,多數男孩子會用來買鞭炮,少數則會用來買吃的零食。女孩子則會相反,多數會用來買零食,少數會把錢拿給自己的父母,讓父母給自己存到。因此,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天,小孩子喜歡的東西也特别好賣。小孩子之所以天天盼過年,也就是盼着這一天父母親或其他長輩給自己發壓歲錢。雖然發壓歲錢有着這樣那樣的傳說,但祈求平安,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健康,是每個父母長輩的最大心願。
但到了初二這一天,就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盡管朱秀珍還沒有出嫁,但男方已經訂婚下了聘禮,隻等确定婚期後就正式過門成親。因此,到了初二這天上午,高石磊就提着禮物到朱家來走人戶了。
新姑爺走丈母娘家,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特别是新媳婦還沒有過門時,新姑爺到丈母娘家,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禮節。開年就到丈母娘家,既表示男方對女方家的尊重,也有希望以此進一步取得女方家人的好感,從而确保婚事成功的意思。
在農村,走人戶一般都是提挂面四到六把,大約兩三斤重的豬肉一塊,其他還可能有糖或者果糖一包,雞蛋十到二十個。剛結婚或者是尚未結婚的,一般都要把雞蛋染紅,挂面也要貼上紅紙。但客人走的時候,主人家一般都會“打還”一些,就是把面退一兩把(客人拿得多就退得多)或者是換成自己家的,另外再裝一些花生、糖、雞蛋之類的東西。如果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婆家比較窮的,娘家一般會把女兒、女婿拿的肉、蛋之類的東西退回去。如果有小孩,走時還要“打發”小孩一點錢,或者再在小孩子的衣服口袋裏裝一點花生、糖果之類的東西。“打發”錢的多少,視主人家的家庭情況而定,一般是一角、兩角、五角。當然也有“打發”一塊甚至兩塊的,但那會是主人家家裏特别富才會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