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朱家家業
朱根福的家座落在柏林公社梁家壩一個靠近山邊的地方。梁家壩是一個典型的淺丘地區,有山也不高,相對海拔也就幾十米。實際上整個伍城縣都是典型的淺丘地區。由于梁家壩所處地理位置較高,完全沒有水源,因此,幾乎年年缺水,可以說是一個幾乎完全靠天吃飯的地方。隻要天老爺不下雨,就肯定發生幹旱,那麽糧食收成也肯定不會好。離朱家門口幾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口不到一千平方米的人工水塘,梁家壩的十多戶人家的用水基本上就靠這口塘。
朱家所在的院子周圍栽了不少竹子,還有不少的李子樹。房子是伍城農村很常見的那種土壞瓦房,兩進八間,房子前面是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壩子,主要用于涼曬糧食或堆放不能放進屋的東西,天熱或人多的時候也可以在壩子裏乘涼或休息。大門開在房子正中,進門後是一個過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并且都用木頭加竹子再抹上混和着谷草的黃泥,架出了一層夾樓,樓下兩邊分别用作廚房和堆放一些日常農用家具,樓上則主要用于堆放雜物和糧食。再進去就是伍城農村幾乎每家都有的堂屋,正對大門的牆壁上設着神龛。前面已經說到,朱家到伍城的始祖朱荒來,由于躲避戰亂逃荒與家人走散後一個人流落到了伍城的梁家壩,既不可能有什麽家譜随身攜帶,也不知道老家中的祖先是誰,并且朱荒來流落到梁家壩時才幾歲,因爲年齡上,又沒有什麽文化,到伍城後也隻是幫長年,自然就更不曉得他們的始祖到底是誰,後來大一點聽老一輩講故事,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他們本家,因此,在朱謝恩手上修建這座房子時,就把朱元璋作爲了他們這一家朱姓人的遠始祖,将其名字供奉在了神龛上。解放後,特别是開展“破四舊”後,朱家就不敢再把朱元璋的名字供奉在神龛上了,而是在原來的神龛位置上貼了一幅**的标準像。
堂屋兩邊分列兩間共四間房作爲卧室,朱謝恩夫婦住正對大門左手後一間,朱根福夫婦住正對大門右手前一間,朱秀珍和朱秀蓉兩女住朱謝恩夫婦對面,朱世壽因爲在鎮上讀書,平時回家的時間不多,沒有專門的房間,因此,朱根福夫婦對面的那間就是老大朱世祿和老三朱世喜兩人居住。因爲朱根福平時都在廠裏,回家的時間也不多,老六朱世财就和李翠菊住在一起。前面過廳裏還鋪着一張床,供朱世壽回家時住,如果平時家裏來客人,老大、老三的房間就讓給客從住,朱世祿和朱世喜也就住這裏。出大門往左邊轉,還有兩間也是伍城農村常見的用麥杆和稻草蓋成的豬圈。裏面喂了四頭豬,兩頭已經要喂肥了,有兩頭已經是架子豬,隻等把兩頭已經喂肥的豬交了後催肥。另外在豬圈外拴養着一頭大約有二三十斤的一頭小豬。豬圈旁邊用石塊簡單地磊了一個雞窩,還有一個鴨圈。羅瑞花在家裏喂了十多隻雞,七八隻鴨。
除了在柏林梁家壩這裏的房子外,朱家在龍台鎮上還有四間房子,不過,那是朱根福老丈人的,或者說是羅瑞花祖輩的,但因爲羅家除了羅瑞花外,已經沒有其他人了,羅家的家産自然也就成了朱家的家産了。朱根福和朱世壽就住在鎮上的房子裏,有些時候朱家人到鎮上去,如果不回梁家壩,也就在鎮上的房子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