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帝國不是在一天之内建成的,同樣,偉大的帝國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衰亡的。羅馬帝國,這個西方曆史上最偉大的古代帝國在遭受了幾個世紀的磨難,曆經掙紮後後才最終崩潰。公元前27年,元老院正式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皇帝)稱号,羅馬帝國正式建立,從那時起,帝國不斷發展至公元117年圖拉真大帝去世時,帝國的國勢達到了頂峰,帝國版圖空前龐大。但就像任何偉人都不可能永遠站立在曆史的頂峰一樣,一個帝國也不可能永遠保持着強盛。圖拉真大帝死後,帝國的國力開始衰退,但在随後的三個傑出皇帝(不包括奧勒留的共帝)的領導下,帝國仍然盡力保持着自己的繁榮與強大,但馬可奧勒留皇帝(影片角鬥士裏的那個老皇帝)的去世結束了羅馬最後的黃金時代。康冒德的昏庸導緻了帝國曆史上的又一場大内戰。公元193年内戰的勝利者,多瑙河軍區的指揮官塞韋魯斯在羅馬登基稱帝,這位皇帝帶領着羅馬步入了多災多難的三世紀。盡管塞韋魯斯力圖振作,但帝國的衰敗已無法阻止了,最後塞韋魯斯在不列颠簡陋的軍營中滿懷惆怅的死去,而他身後的帝國面臨着越來越嚴重的經濟、财政、社會與政治機。
雖然羅馬帝國的滅亡與蠻族入侵有着直接的關系,但蠻族入侵卻不是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帝國後期那些可怕的蠻族,如匈奴、哥特、旺達爾等其實并不是強大無比的,與他們一樣的蠻族如達契亞早已經侵擾帝國幾個世紀了,但卻無一成功。羅馬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歸咎于不斷出現的軟弱昏庸的統治者和互相攻擊的軍閥們,羅馬帝國最終是在不斷的内戰中耗光了自己的力量。
三世紀的危機
羅馬帝國在三世紀差一點就已經崩潰了,内戰、蠻族入侵、瘟疫和其他的災難在公元235年後的五十年内接踵而來,幾乎摧毀了羅馬帝國。但是羅馬民衆對帝國的忠誠使得羅馬帝國仍然是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整體,再加上幾個傑出皇帝的努力,帝國總算沒有在公元三世紀就土崩瓦解。
羅馬黃金時代的裂縫在馬克奧勒留在世時(ad161-180)就顯現出來了。公元165年,遠征帕提亞的軍團帶回了可怕的瘟疫,很快瘟疫就傳遍了整個帝國,這場大瘟疫的餘波在日後的許多年裏還不斷爆發,使得帝國人口迅速減少。伴随瘟疫而來的就是蠻族對帝國邊境(主要是多瑙河前線)的全線入侵,甚至連一向和平的埃及也遭到了規模不大的遊牧民族的侵略。好不容易将瘟疫與蠻族入侵撲滅,緊随而來的就是暴君康冒德的殘暴統治,這對于剛剛經曆了災難的帝國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在二世紀中期已處于停滞狀态的帝國經濟開始倒退,然而災難并未就此結束,更壞的打擊接踵而來。,公元192年康冒德被暗殺,内戰再次爆發,禁衛軍在一年之内連續擁戴兩個人當上了皇帝,而地方的軍事長官也率軍加入到了帝位的争奪之中。這場大内戰持續了四年多,最終塞韋魯斯赢得了内戰的勝利,但這場勝利卻是由經濟與軍事上的慘重代價換來的。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塞韋努斯與其對手艾比努斯投入全部精銳部隊血戰一天,傷亡都極爲慘重。在這場内戰裏那些訓練有素的羅馬士兵相互殘殺,使得帝國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而這些損失是再也不可能輕易就能彌補的,其後遺症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在戰争中,敵對雙方都采取了報複性屠殺政策(這是以前内戰中所沒有的)帝國的很多城市都遭到了徹底的摧毀,例如塞韋魯斯殘暴的命令徹底摧毀高盧首府-裏昂,使得百年繁華化爲廢墟,再也無法恢複了。這場内戰中摧毀的城市有多少,這已是無法統計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内戰摧毀了羅馬最後一絲可以用來複興的力量,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在人口。
公元235年,塞韋安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亞曆山大被刺殺身亡,這一事件通常被曆史學家認爲是羅馬元首制度結束的标志,取而代之的就是遍及整個帝國的無政府狀态,從公元235年到284年這五十年間被曆史學家稱爲“混亂時代”。各地軍閥展開了曆史上最大的内戰。在公元238年一年裏有7個皇帝發行了印有個人頭像的錢币,公元235年後的半個世紀裏竟然先後出現過至少50個人争奪帝位,其中有些人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如曾盛極一時的由高盧、不列颠、西班牙組成的珀斯圖姆斯帝國。
在整個混亂時代,共出現了27個所謂的“正宗”皇帝,其中17個皇帝被自己的士兵或是軍官殺害,兩個被強迫自殺,一個自然死亡,其他的人都死于戰場,甚至連傑出,曾成功的穩定形勢的奧勒良皇帝也被謀殺,由此可見的那時的羅馬皇帝承繼關系是十分混亂的,帝位的繼承完全是由擁有軍隊的人當皇帝,然後再被另一個擁有軍隊的人推翻這種殘酷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從奧古斯都時代起,羅馬帝國的帝位就一直沒有形成一種合法的制度,帝位合法性的唯一虛弱的證明就是經過沒有實權的元老院的承認,而到了這個時代,連這種虛弱的承認都變成一幕過時的鬧劇。
羅馬的虛弱恰恰是蠻族最希望看到的,這是他們一直都在等待的機會。如今羅馬人正在相互殘殺,帝國門戶洞開,于是蠻族們蜂擁越過邊境,殺向帝國内部。甚至連遠離邊境的西班牙的塔拉貢納和希臘的雅典都遭到了劫掠。帝國境内優良的公路網一直是用來輸送部隊抗擊侵略的,而如今卻成了蠻族入侵的助力器。當帝國的防線扁形同虛設後,内部城市一直以來習慣了無武裝并且沒有自我防禦的傳統的羅馬公民現在就要面對最爲兇殘的敵人了。
除了軍事和政治的一片混亂外,帝國的經濟也處于崩潰狀态。塞韋魯斯上台後,将軍隊擴充到40萬人,并且将軍饷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其子卡拉卡拉爲了讨好軍隊,竟然又一次軍饷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爲了支付巨額軍饷,卡拉卡拉大量發行貨币,導緻币值貶值,而這種方法又被其繼任人使用,使得帝國的貨币幾乎變廢金屬。到了三世紀中期,已經出現商人和錢鋪拒收羅馬的貨币的狀況。到了“混亂時代”,由于大規模内戰,軍隊規模暴漲,軍饷更是變成了天文數字,各地軍閥隻有靠自行濫發貨币和收取重稅來維持軍隊,使得大量羅馬公民完全破産,而另一方面貶值的貨币讓軍饷變得毫無價值,于是很多部隊就開始公然劫掠,這更加重了帝國内部的混亂并使得軍紀開始敗壞。
這一時期的帝國經濟已面臨崩潰的境地,但這時誰還有心思維持經濟。據估計到了三世紀中期,已經有15%的耕地被抛荒(不過這時埃及經濟仍然一片繁榮)。城市的生活,尤其是帝國西部的城市,十分悲慘。很多城市因爲蠻族入侵或者人口逃亡,城市的範圍劇烈縮小,而帝國的經濟的中堅力量——城市中的中産階級已經在稅收的重壓之下出現破産,少數富人逃到了能自給自足的鄉村生活,而更多的人則走入了貧民區。“混亂時代”徹底摧毀了羅馬帝國,特别是西方的的市民階級,無論今後的統治者怎麽努力,這些都是無可挽回的了。
衆所周知,羅馬是個奴隸制國家,這就意味着羅馬公民是這個帝國的中堅力量,其軍事力量的組成與國家、民族凝聚力的維系都依靠于羅馬公民這一階層,可以說是公民階層是羅馬得以立國的基礎,所以羅馬公民人口的數量對于羅馬帝國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但不幸的是羅馬帝國公民人口增長率率在進入共和國晚期後就變得非常緩慢(那時的羅馬公民全部集中在意大利),據英國學者霍普金斯估計,前225年意大利總人口約爲500萬(自由人450萬,奴隸50萬),到前28年總人口才增至600萬(自由人400萬,奴隸200萬),近200年時間總人口隻增長了100萬,而公民人口隻增加了50萬。對于羅馬這種奴隸制帝國來說,奴隸人口的增長對帝國毫無用處。到了奧古斯都時期,意大利的公民人口的增長已處于停滞狀态,但奧古斯都出于種種原因(很可能是出于維護羅馬種族純潔性),拒絕擴大公民權的發放範圍,仍然隻保持特例發放(羅馬人移居到位于行省的殖民地後保留原有的公民權;有些行省城市被羅馬皇帝直接授予公民權;有些行省居民個人因爲加入羅馬輔助軍而獲得公民權,其子孫繼承),到了克勞迪時代,羅馬軍團士兵的征召因爲公民人口的減少已出現困難,所以克勞迪命令授予南山高盧(北意大利)所有自由人以羅馬完全公民權(以前這裏隻有不充分公民權),暫時緩解了矛盾。曆史到了這個時候,因爲戰争的殘酷、軍團士兵的待遇低下與長時間的和平,很多羅馬公民已沒有了共和時代那種以國事爲己任的精神而不願當兵。到了韋斯巴鄉時代,兵力的供需矛盾又變得突出起來,因此韋斯巴鄉皇帝再次将羅馬公民權擴大至整個高盧與西班牙,并下令擴充招募自非羅馬公民的輔助軍以彌補軍團數量的不足。此後百年時間内,帝國再未擴大公民權的發放範圍,這并不是因爲人口數量滿足需要,而是由于帝國百年内基本沒有大的戰事,另外輔助軍的數量也足以滿足戍邊需要。然而圖拉真大帝上台後,帝國開始了曆史上兩場最大的戰争——遠征達契亞與帕提亞,到了這時圖拉真才發現帝**團竟然總共缺編3/1以上,有些軍團大隊,士兵竟然缺編一半。爲了準備戰争,圖拉真緊急在帝國西部招募軍團士兵,有些地方竟然進行了強行征兵,由此可見羅馬的軍事基礎已出現裂紋。圖拉真雖然打赢了戰争,但是他的戰争不僅毀壞了帝國的經濟更嚴重的是破壞了帝國的人力儲備,有些軍團因爲傷亡過于慘重在很長時間内都無法補充,所以其後繼者哈德良皇帝隻能執行收縮政策,最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在英格蘭最狹窄處修建哈德良城牆,以縮短防線減少兵力。哈德良城牆全部由輔助軍戍守,這是帝國唯一的一條沒有軍團戍衛的邊境,其繼任者安東尼庀烏斯更是爲了節約兵力将防線前推到了不列颠最狹窄處并修建了安東尼城牆,後因補給不便而放棄。哈德良皇帝在公元127年巡視北非,其間還視察了駐北非第三軍團,當時第三軍團缺編近八百人,哈德良還贊賞軍團實力完整,由此可見當時帝國的戰備狀況。到了馬可奧勒留時代,爆發了席卷全帝國的大瘟疫,人口損失極爲慘重,當時蠻族又大肆入侵,奧勒留無奈之下竟然從意大利境内的角鬥士中招募了兩個軍團開赴前線,不僅如此,由于人口的急劇減少,奧勒留隻得允許一些比較聽話的蠻族進入帝國境内去開墾已無人耕種的土地。奧勒留在臨死前的幾年中意識到了帝國公民人口的缺乏對帝國的危害性,所以下令将羅馬公民權授予伊利裏亞所有的自由民,因爲伊利裏亞地區最爲貧窮,老百姓樂于當兵,而且這裏的民風彪悍,是很好的兵源地(羅馬帝國晚期許多傑出的皇帝都來自于伊利裏亞,如戴克裏先)。康茂德死後的大内戰使得塞韋魯斯上台,但在内戰中羅馬軍隊自相殘殺傷亡過半,并且羅馬人口,尤其是西部人口也因爲内戰中的屠殺再次大幅度減少,所以其子卡拉卡拉皇帝最終命令将公民權授予整個帝國的所有自由民。但這個命令已經晚了,整個帝國很快又陷入了更爲可怕的全面内戰,瘟疫、蠻族入侵、内戰,羅馬帝國的立國基礎已經在這一系列的災難中轟然倒塌。另一方面,由于羅馬公民權不經消化的突然擴大,導緻衆多的外來種族融入羅馬本族之中,羅馬人的血統變得越來越不純潔,穩定的精神和道德标準都喪失了,這無疑也是羅馬帝國滅亡的又一原因。
東部的丢失與重新占領
從奧古斯都時算起,将近兩個半世紀以來,羅馬帝國橫跨幼發拉底河的東部前線一直是比較和平的。雖然防線對面有一個地域廣大的帕提亞帝國(領土包括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南部),但實行聯邦制的帕提亞帝國隻是貌似強大而以,其地方領主隻是名義上服從于國王,這使得羅馬很容易分化利用其内部矛盾,從而保障東部前線的安全。盡管如此,帕提亞仍然擊敗了克拉蘇及圖拉真大帝的入侵,說明其還是有一定力量的,但他的力量僅限于防禦,帕提亞根本無法真正威脅到羅馬統治下的叙利亞。
公元190年,塞韋魯斯皇帝再次率軍入侵已虛弱不堪帕提亞,大軍很容易的就殲滅了帕提亞軍隊,焚燒了帕提亞的首都泰西豐,并且兼并了整個上美索不達米亞。這次戰争是羅馬從克拉蘇開始,發動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帕提亞的入侵戰争,這次羅馬人徹底給了了搖搖欲墜的帕提亞帝國摧毀性的打擊,很快帕提亞就亡國了。不過很難說這次戰争是否真的對于羅馬帝國有利,雖然帕提亞不斷幹涉羅馬附屬國亞美尼亞的内政,但帕提亞卻無法真正對羅馬帝國造成威脅,而這場重創帕提亞的戰争,卻使得帕提亞帝國境内一支波斯部落趁亂崛起,其領袖阿達夏爾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薩珊帝國,很快就在公元224年滅亡了帕提亞,曆史證明,薩珊帝國要比帕提亞帝國可怕的多。
薩珊人是古波斯帝國的首都波斯波利斯的守護人,他們認爲自己是古波斯帝國的後代,注定要繼承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榮耀,占領小亞細亞,到達愛琴海西岸。所以在滅掉帕提亞帝國後,薩珊帝國就不斷西侵,其與羅馬帝國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帕提亞人的強大攻勢,羅馬帝國統治集團内部的混亂使得帝國政府對于東部前線的危險毫無作爲,完全是依靠其出色的士兵與能幹的将軍才避免了東部防線的崩潰。
薩珊帝國很少使用步兵,其軍隊的主力是全身披甲手持長矛的重騎兵,還有大量的弓騎兵作爲補充,薩珊人還雇用了許多印度象兵,當然這些象兵在這時的戰場上主要還是起到心理威懾的作用。除此之外,薩珊人還建造了大量的專業攻城器械,用來攻打那些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叙利亞擁有高大城牆的城市,而這些恰恰是帕提亞帝國所缺乏的。
公元241年,肖普爾一世繼承帝位,其給自己上尊号叫做“伊朗人和非伊朗人的王中之王”,從這個尊号中就可以看出肖普爾對于羅馬世界的野心,他的統治長達32年之久,比當時羅馬16個皇帝在位時間的總和還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