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快馬加鞭,等新任左都禦史陳廷敬趕到京城時,噶爾丹的回複,已經在南書房裏被讨論過兩遍了。
在高士奇的運作下,徐乾學隻是沒有複出,發回原籍,他的弟弟大學士徐元文做了替死鬼,被迫提前退休。但這種實質上并沒有傷害到徐家根基的打壓,依舊被某些官員理解爲,康熙又開始偏向索額圖。于是朝堂上,休生養息,優先赈災的聲音越來越大。
陳廷敬得到這些消息,終于理解四公主爲什麽反複催促他快點來。
康熙到底想不想打仗,陳廷敬長期負責利用商人打探消息,他很清楚,皇上的意志确實有些搖擺,但沒有那麽厲害。他這次回來,首要任務就是,扭轉輿論的方向,讓它對皇上有利。至少,就算最後決定議和,也不能将它完全算作索額圖進言的功勞。
爲了能讓他有資格開口說話,康熙甚至将理藩院尚書和左都禦史,也劃入南書房常規議政的臣工範圍内。從前,隻有六部尚書、大學士等有此殊榮。
回京第二天,陳廷敬就被叫到南書房議事。他一進去,先跟幾位舊時相識叙舊,又拜會了幾位新人,堪堪見完,康熙就叫他們一起過去。
議題隻有一個:要不要接受噶爾丹的條件。
索額圖當初會提起折衷的辦法,并非故意,他初衷隻想借勢壓倒徐家,幫李光地去掉威脅,順便殺雞儆猴,免得再有不知死的,跑來跟他作對。沒想到說着說着,把他不喜歡的阿喇尼也給裝了進去,一箭三雕,好不得意。所以他極力贊成,把這條計策堅持下去。
“皇上的主意極好。騙噶爾丹單身進漠南,然後軟禁在京城,厄魯特大軍群龍無首,自然做鳥獸散。幾隻牛羊,幾石米面算什麽,給他就是了。再說,他也拿不回去。”
陳廷敬還是頭一次聽說,皇上有這個打算,所以并沒急着開口。
康熙某種程度上,也有點自滿。他沒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而且噶爾丹開的條件也不高,還答應留住土謝圖汗長子性命。
可交接地點定在喀喇沁,讓康熙不大安心。
太子年紀還小,當然索額圖的主意,他極度熱心地向汗阿瑪推薦;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同樣贊成。他單純覺得,噶爾丹帶的人隻要不多,那事情即使有變,也無所謂。福全願意親自領兵前去喀喇沁。噶爾丹敢搗鬼,他就當場拿下。
康熙看了看書房裏的人,大多跟索額圖有瓜葛,要麽含糊表示贊同,要麽默默無語。他稍微有些後悔,把明珠壓得太狠,以至于在這種場合,都沒人敢壓一壓索額圖的氣焰。
就算最後真這麽辦了,也不能讓索額圖把風頭盡數奪去。
他咳嗽了一聲。這是給陳廷敬的暗号。
陳廷敬于是出列,躬身啓奏。
“皇上,臣,左都禦史陳廷敬,于此事,有三點疑慮。”
“講。”
“是。這第一,噶爾丹明着帶的人,可以計算,暗地裏派的,卻不好算。本來喀爾喀三部歸順,大多駐紮離漠南四十九旗不遠。他們語言一緻,服裝相似,急切間難以辨别。若在平常,有個生面孔出現,各處牧民官兵,自己知道。一旦開了關防,難免有漏網之魚,趁亂混進來,一起生事。草原上也沒有關隘要道,一馬平川,不好防禦啊。”
索額圖聽見,哈哈大笑,不以爲意。
“陳大人是讀書人,不曉得吧。我八旗勇士,難道連一百人還是一千人進關都分辨不出?噶爾丹往年也派人進京納貢,多帶人員,次次都被看出來。”
康熙覺得陳廷敬說的雖然過分謹慎,卻也不算毫無道理,命他繼續講下去。
“臣遵旨。這二,就是喀喇沁了。臣擔心,噶爾丹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其實隻想摸清了喀喇沁的地形遠近,方便日後往京城來。不等雙方會面,他随便找個由頭,說自己不打算來了,提前逃脫。既是兩邊示好,咱們的人,自然不好比對面超出太多。到時候萬一攔不住呢。”
索額圖還想開口反駁,康熙搶先說話。
“那,第三呢。”
“這第三,就是牛羊米面的事情。正如索額圖大人所說,若真能擒住噶爾丹,這點東西,不在話下。但若落空,東西反而被截去,豈不白白助長噶爾丹的氣焰。按說,他此刻該是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寒冬臘月,咱們頂得住,他恐怕難呢。再耗幾個月,估摸他也該自己回漠西,或是來求和。”
這最後一點,海楓糾結好久,才讓陳廷敬說出來。
這簡直是捋老虎的胡須。康熙難得自己想出個計策,不管日後有用沒用,至少當下聽起來沒有大的問題。直接朝皇帝的主張潑冷水,犯了諸多忌諱。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總不能因爲忠言逆耳,那就誰都不說出口,眼睜睜看着局勢,往糟糕的方向傾塌。
這可是幾萬士兵生死的國家大事呢!
果然,不等康熙生氣,索額圖先借題發揮,指責陳廷敬對皇上不恭不敬。
“陳大人,聽你這意思,仿佛嫌皇上的主張,畫蛇添足?”
“索額圖大人,臣絕沒有這個意思。臣隻是生性多慮,怕節外生枝……”
但索額圖沒有跟他繼續糾纏下去,轉而繼續鼓動康熙。
“皇上,臣雖然提出議和,卻從未提起放過噶爾丹半個字。此等亂臣賊子,屢次不把皇上的谕旨放在眼裏,又對理藩院的調停,視若無睹。若是放過,天威何在?陳大人有一件事倒是說得準:他或許盡棄漠北之地,逃回準噶爾。屆時難道我大軍還長途跋涉,傾舉國之力,追他一人嗎?皇上神機妙算,想到引誘噶爾丹隻身前來的計策,臣拜服。就請依計行事,臣願效犬馬之勞。”
南書房内的官員們,突然間找到了默契:恭維聖上英明,總不會出錯的,于是紛紛附議。
康熙看風向轉向自己這一邊,基本滿意,還以爲這是陳廷敬故意說出破綻,以激怒索額圖,沒有繼續往深處想。他站起身來,義正言辭。
“自朕登基以來,用兵之事,向來獨斷。譬如吳三桂謀逆,前年湖廣叛亂,甚至平定羅刹,朝中多有異議,認爲路途遙遠,耗費巨大,難以成功。朕向來不懼,定了要去,那便一定要去,從不動搖,果然功成。無知之人,妄生議論,朕,從未在意。”
陳廷敬看着南書房裏同僚們搶着歌功頌德,向皇上一邊倒的氣勢,暗自苦笑。
他這差事,到底算辦好了,還是沒辦好呢?
但願四公主那些擔憂,隻是女子的謹慎,她想錯了。皇上此番乾綱獨斷,也能和之前一樣,大獲全勝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