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的積累,絕非一蹴而就的。往往每個技術進步的背後,都是無數人的教訓,甚至還是血的代價。
就比如說,張一凡搞出來的蒸汽機,有分離式冷凝器、可調節閥門、汽缸絕熱層、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杆機構、離心式調速器、壓力計等等,每一個部件,都是因爲遭遇問題,要琢磨改進,廢了很多腦細胞之後才能得到的。
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還隻是低壓蒸汽機,代價就是蒸汽機的體積龐大。因此,最終換來高壓蒸汽機,但是又要解決高壓蒸汽機可能會爆炸的問題,安全閥的誕生就是有血的代價。
所有這些,不可能讓人再走一遍。但是,張一凡需要他們知道,每個部件的作用,那樣才能真正明白一台蒸汽機。
如今,這個蒸汽火車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
大明國子監很大,鼎盛時期是在永樂年間,國子監監生人數達到了九千多人。洪武年間,雖然沒有那麽多學生,但是規模卻是擺在這裏的。
在國子監内修建的示範鐵路,就是繞了國子監一圈。
朱元璋帶着老婆還在到的時候,蒸汽火車自然已經準備就緒。
他們和文武百官看到,這一次的陸地上的車子,竟然真得像一條長蟲,除了車頭是比較奇怪的蒸汽機之外,後面還是一節節的車廂組成。
每節車廂都是不同樣式,有裏面全是座位的,也有座位是面對面,然後中間有固定的折疊桌子,還有的車廂裏,竟然鋪設上下兩層單人睡的床,當然了,自然也有什麽東西都沒有的車廂。
數一數,這些車廂竟然多達十節之多。有心人一估計,如果每個車廂裏都能坐滿人的話,估計能有個五百人左右。
這一下,他們就驚訝了。這個車子真能拉動的話,當然,皇帝都來了,肯定是能拉動的。換句話說,這得頂多少輛馬車了啊?
就那平闆車來算,一輛馬車大概運十個人好了,那也得要五十輛馬車。每輛馬車一匹馬,事實上,拉十個人的話,最好是能有兩匹馬拉,那就相當于一百匹馬。
許多人心中這麽一換算,頓時就非常期待起眼前這個奇怪的車子,一旦動起來是怎麽樣了?
在萬衆矚目之下,張一凡到朱元璋和馬皇後面前,笑着向他們邀請道:“這便是蒸汽火車了,兒臣邀請父皇、母後,還有弟弟妹妹們,乘坐我們大明第一輛蒸汽火車,感覺下這種蒸汽火車如何!”
在他的身邊,是臨安公主朱鏡靜抱着兒子跟着,顯然也是要一起坐的。
當然了,爲了萬一,其實在晚上宵禁的時候,已經試跑過,沒有問題。要不然,張一凡也不敢這麽邀請。
朱元璋早從張一凡這裏聽說過這種蒸汽火車的大名。見他夫妻倆邀請,又知道試跑的事情,他一個開國皇帝,屍山血海都見過,又豈會害怕陌生玩意,便爽快地答應了。
随後,張一凡又向其他文武官員發出了邀請,其中還特别走到太師李善長面前,微笑着對他說道:“聽問太師最是看好我,加上太師年紀也大了,就給太師特意留了個卧鋪,可以躺着睡覺休息的。”
其實,類似這樣的大明高官要是出行,在以後的火車時代,肯定都是特制車廂,弄得能和家一樣,而不是目前這種用于展示的兩層卧鋪。
李善長聽到張一凡的話,心中感覺怪怪的,也不知道是自己别扭呢,還是這個大驸馬說話中有什麽别的意思。
不過此時,張一凡在衆人面前邀請他,皇帝一家子都要坐的,他不坐顯然不合群,便笑着連忙道謝,又是誇獎地應下了。
于是,皇帝一家子以及文武百官,帶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登上了火車,各就各位。
卧鋪這邊就比較尴尬了,大家都是同僚,武将還好,倒頭躺下了也無所謂,但是文官感覺總覺得有些尴尬。
朱元璋等人,由張一凡陪着,坐在第一節車廂,全是面朝前面的座位。
張一凡搞出來的這個火車,其實是寬軌火車,而不是原本曆史上英國人由馬拉軌道車發展而來的窄軌火車。
寬軌的好處是提升運力,火車行駛的穩定性增強,還使車廂内部變得寬敞舒适。但是也有缺點,就是建造成本加大,費錢,特别是要修建隧道的話,更是費錢費力。
不過大明朝的鐵路,肯定不會像後世那樣連雲貴那樣都修得到處都是,沒那技術。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是在平原上爲主,在客流,物流最有需求,或者在軍事政治上有需求的大西北之類爲主,不可能一來就開隧道的需求。
再說了,在這個位面上,整個草原和西伯利亞都要納入大明版圖,寬軌也明顯更合适不是!
這時候,朱元璋等人,體驗了下寬敞别緻的車廂之後,張一凡才下令,火車啓動。
火車的煙囪,算是特制的,比較長,避免冒出來的煙熏了朱元璋等人一臉,那就不好了。因爲爲了視野,這些車廂全都是沒有蓋的。
随着一股白煙噴出,火車動了下,然後以蝸牛的速度向烏龜速度提升,再是兔子的速度……
在這個過程中,火車動的時候,所有人都震驚一下後便是驚喜。拉着這麽多人的車廂,竟然真得動起來了!
等到一會之後,蒸汽火車便低速進入了勻速運動,不過還是有風迎面撲來,景物從兩邊而過。站着不動,就能把國子監繞一圈。
朱元璋在火車上看着,先是和馬皇後說了幾句,該是在說些第一次坐火車的感覺。然後,他才轉頭看向張一凡道:“這個真得不錯,不但比馬車平穩,而且還能一次性拉這麽多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是速度慢了點。”
張一凡聽了,當即便回答道:“父皇,其實速度最高還可以提升三倍,而且還能拉更多人,如果換成貨物的話,至少能拉七八萬斤的貨!”
一聽這話,朱元璋當時就震驚了,難得詫異地看向張一凡确認道:“這麽多?”
事實上,原本曆史上,特裏維西克打造的世界第一台輪軌式蒸汽列車“新城堡号”,滿載10噸貨物和70名乘客,沿着16公裏長的鑄鐵軌道,以時速3.9公裏跑完全程。十五年後,斯蒂芬森的“旅行者号”機車,拖着三十多節小車廂正式試車,車廂載有450名乘客和90噸貨物,以每小時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而如今,張一凡打造這個,都還沒達到“旅行者号”的水平,可以說時間匆忙,還很不完美。
但是,就這個運力,對于十四世紀末的人來說,那就真得是非常震驚了。以前的時候,可從來沒聽說過有能拉這麽重貨物的車子!
如果以每小時24千米來算的話,按照白天10個小時行車來算,那也是480裏路一天,不要說普通人根本達不到這樣的行程,就是八百裏加急,那也是差不多這個速度了。
更不用說,這個火車感覺坐得很舒服,至少比起目前的馬車來說,那是更不用說了。所謂的旅途颠簸,指得就是馬車。
當然了,早期的火車,那也絕對是哐當哐當地颠簸,不過張一凡這個是寬軌火車,提高了舒适性,又墊了碎石,減少了颠簸,所以朱元璋等人通過和馬車的對比,就覺得這火車坐得太舒服了!
又快,又舒服,又拉那麽多人、貨,這真是絕了!
其實,不止是他們這麽想。就那些沒上車體驗的文武官員,還有沿着鐵軌兩側站崗的錦衣衛親軍,看着行進中的火車,看着車上那些人的惬意表情,以及在那竊竊私語,大概也能猜出來,估計這火車是非常不錯的。
如此一來,基本上就有了一個共同認知,那就是這個長條形的車子,絕對比馬車要好!
在朱元璋等第一批乘客,觀光遊覽了一番國子監之後,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讓那些沒有坐車的,也都上去坐了坐,體驗一把坐火車的感覺。
沒有了皇帝在車上,火車的速度提高了一倍。
到了最後,所有文武官員都坐了之後,就往每個車廂上都堆一袋袋的糧食,用實際表現讓國子監内的人看到,這個蒸汽火車是怎麽樣的大力士!
要說一開始的時候,隻有在第一節車廂的朱元璋等人才知道蒸汽火車的運力數據,可如今,所有人都能看到,蒸汽火車不但比馬車要運很多倍的東西不說,關鍵還不慢。
且在場的人還很快就明白過來,馬車要經常停的,馬要休息,還要吃東西,但是,這個蒸汽火車卻不會知道疲倦,隻要能一直燒火就可以。
唯一的缺點,就是要修一條自己專用的路,并且費用不少。
可這個運力就擺在這裏,所有人都能明白,修建這麽一條路在一些繁忙的地段有多必要!
于是,随着這次國子監觀光的結束,蒸汽機是否會引發大明朝天翻地覆變化的觀點,就再也沒有疑問了。有關蒸汽機廠的股份期待,也到了從未有過的一個高度。
然而,他們這些人其實都不知道。蒸汽機之所以會成爲工業革命的标志,絕對不是因爲改善了交通,而是在各種礦場,煉鐵廠,紡織業等等,幾乎大小行業都會用到蒸汽機。
火車頭用的蒸汽機才有多少需求?各行各業中的蒸汽機需求那才是大頭,那才是推動大明朝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根本所在。
隻是那些不容易展現,又以蒸汽火車能最直觀地讓這個時代的人感到驚訝而已。
有了實用的蒸汽機,大明朝的礦場能挖得更深,出貨更快,運輸更多,毫無疑問,煤炭産量,鋼鐵産量等等都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華夏原有的很多社會關系,工種變化,都會有非常巨大的變化。
比較簡單的例子,蒸汽輪船的普及,必然會淘汰大部分船工,纖夫等等,等到蒸汽火車的普及,運貨也好,載客也罷,很多馬車就要被淘汰。
當然,新需求用工的地方也會增加。比如說,礦工需求會大增,因爲不管挖多少都能運出去;各類手工業會被集中式的工廠代替,相關的工人會增加。
對于社會所需的各類産品,因爲使用了蒸汽機的原因,成本下降,老百姓會買到更爲便宜的東西。
如此種種,就洪武十五年這個時候來說,有且隻有張一凡一個人有這個全局認識。
在國子監演示結束之後不久,張一凡就在皇宮裏,對大明朝的兩代皇帝,朱元璋和朱标同學進行了詳細地推理解釋,做出了如上的一些叙述。
最終,張一凡看着一臉震驚的朱元璋和朱标說道:“父皇,大哥,我們提前認識到這些,并且針對這些情況做出适當的布局,就能讓大明朝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陣痛,盡量享受工業化帶來的好處,才能讓大明朝強于世界各國,成爲真正的萬邦之主!”
這會兒,朱元璋真得是非常震驚!
想當年,他剛登基爲帝的時候,也有幻想過天朝上邦的夢,但是被倭國和高麗左右各一個耳光打醒,甚至連交趾都能讓他受氣,從而打醒了他的天朝上邦夢,老老實實地就隻惦記老對手蒙元殘餘,弄死蒙元再說。
結果沒想到,如今在女婿的幫助下,哪怕什麽都還沒有呢,他是真得看到了,女婿口中所說萬邦之主的可能性!
女婿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蒸汽機在各行各業中應用所帶來的變化,他朱元璋要還沒有這個能力看出來的話,就真不配當這個開國皇帝了!
朱元璋甚至都已經察覺了,爲什麽張一凡這個女婿對外總是那麽咄咄逼人!并不是他生性兇殘,喜歡打人,而是他的學問注定了,隻要推行下去,到了未來之後,必然是要通過擴張來獲取更多的好處。
這麽說,似乎也是冤枉了一凡,而是未來的大明皇帝,肯定會當開疆拓土的皇帝,那才是最有利于大明江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