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遼東和高麗爲大明版圖,且自身損失極少,如此功績,乃大明開國之罕見。
其他人的軍功,其實都容易封,比如幾個侯爵,全都封爲公爵,甚至包括南雄侯趙庸,本來朱元璋都說過他因爲私納奴婢而不能封公,結果這一次心情好,也給趙庸封了公爵。
所有人的軍功中,就三個人的功勞不是很好封。第一個是魏國公徐達,他已經位極人臣,不過相對另外兩人來說,這一次戰事中,功勞不算很大,因此最終給他加了俸祿來賞賜,也算是對付過去了。
至于燕王朱棣,還有大驸馬、榮國公張一凡,就讓武英殿内群臣讨論了很久,才最終得由朱元璋得出封賞結論。
燕王朱棣,除加俸祿之外,暫攝遼東、高麗兩地軍權,魏國公徐達輔助,整編遼東歸降的蒙古軍隊、女真部族以及高麗軍隊。
大驸馬、榮國公張一凡,新設大宗正院祭酒令,爲其擔任,總領皇室族人學業。除皇太子之外,所有皇子皆歸祭酒令教導,非得祭酒令認可不得就藩。現有已就藩之藩王,亦要重新就學,學不過則不能行使藩王職權。
燕王除外。
不用說,這肯定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了。
朱棣原本是什麽樣的人,他心中當然有數。自從有了張一凡輔助之後,朱棣便在所有兒子中脫穎而出,直到有了如今的成就。
不管是從一個當爹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一個當皇帝的角度來說,朱元璋當然想要自己的所有兒子都有出息。因此,他才新設了這個職位,讓張一凡這個女婿來教導他的兒子,希望他的兒子們都能成才。
這麽一來,武英殿内的這些文武官員不幹了。
對于大驸馬的本事,他們可都是看在眼裏的。不管是點石成金的生财本事,還是改造軍械那種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他們也都是想學的。
這也是爲什麽之前選拔學生的時候,會有那麽多的文武官員和皇親勳貴都想要自己的子女和族人去争搶名額的原因。
如今,皇帝要把大驸馬占爲皇家用,他們當然是不樂意的。因此,商議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驸馬原本帶學生的那條路依舊不動,看效果确定新學内容是否加入天下社學中。
本來的話,這些新任職位,是要把大驸馬調回京師的。但是考慮到臨安公主剛剛才帶着孩子到北平,爲了避免舟車勞頓,就準大驸馬先停留在北平授學,等孩子大一些再回京師。
之所以如此,也是所有人都想不到,遼東那邊的事情,竟然會那麽快就解決了。早知道會如此的話,臨安公主肯定就不會前往北平的了。
封賞的事情商量完了,但是朱元璋和他的臣子卻還有的忙。
遼東和高麗那邊的開疆拓土,和前兩年鄧愈在吐蕃那邊的開疆拓土不是一個概念。
吐蕃那邊的開疆拓土,大都是沒有人煙的地方,雖說是拓土千裏,其實壓根沒什麽實際影響。
但是,遼東和高麗這邊,可都是有人口的,如今成爲大明版圖的一部分,那就要派官員去治理的。
不管朱元璋再信任他的兒子,給其帶兵之權,但是,他也從來沒想過,要給軍政大權的。地方官員的任命,依舊是要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軍隊的後勤,也是朝廷來調撥的。
遼東和高麗加起來的地方很大,到底該用什麽樣的管轄方式,設都司而已,還是也要設省,或者府縣之類,又該如何設,就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了。
商議的最後結果,就是新設一個高麗省,省會定在平壤,下設四個府,其中遼東一個,原高麗分三個府。
原廣東知府方克勤,也就是香山縣現任縣令方孝儒的爹,出任第一任高麗省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起複湖廣按察使佥事鄭士元,現任京師玻璃廠廠長鄭敬學他爹,爲第一任高麗省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使。至于都指揮使司,則由永昌公藍玉坐鎮。
……………………
這些事情,都和張一凡無關。他等到朱棣凱旋後,便一起坐船回到了天津。
哪怕他在遼東那邊,也一直有和臨安公主通信的。因此,他知道老婆孩子都已經安全到達了北平燕王府隔壁的自家宅子。
算起來,那是有一年沒見老婆孩子了。特别是兒子出生才幾個月大,他就迫不得已要離開老婆孩子,跑到這北方來,因此,張一凡就更是歸心似箭。在天津一上岸之後,立刻就和朱棣一起快馬加鞭,趕回了北平,和老婆孩子團聚。
一直過了半個多月之後,等到南京這邊有關捷報的封賞旨意回來之後,張一凡才算走出了自家府邸,重新開始做事。
之前的這段時間,就當是放假了。陪着老婆孩子,或者帶着老婆孩子出去走走,倒也是很惬意,并沒有後世過節時那人山人海的擁擠!
當天晚上,燕王府開大宴,作爲封賞之下的慶功宴。張一凡一家,自然是在邀請之列。事實上,兩家關系這麽好,又是鄰居,那是經常有串門用餐的,隻是這一次,更爲正式而已。
臨安公主和燕王妃帶着子女自己一桌,朱棣和張一凡等一家子男親戚一桌,也方便一邊吃慶功宴一邊說事。
朱棣作爲藩王,原本是排在秦王和晉王之後的。可如今,不管是俸祿還是權力,都一躍成爲藩王之最,掌管了北平到遼東,再到高麗的軍權,不得不說,是絕對的位高權重了。
這不,就見朱棣笑呵呵地,從頭到尾,都是很開心的,不時對張一凡和徐達勸酒,甚至還破例也給藍玉推杯換盞起來。
喝着喝着,就聽他開心地看向張一凡問道:“一凡,你可知道,我最開心什麽麽?”
“鬼知道!”張一凡就不想順他意道,“忙開心呗,回頭忙不死你!”
統領遼東和高麗軍事,要整編投降歸順的蒙古人、女真人以及高麗軍隊,哪怕有徐達等人輔助,也絕對不是一個輕松的活。
朱棣聽了,卻是哈哈一笑道:“都說你聰明,這一次,伱是沒猜出來了,哈哈!”
張一凡聽到這話,想着在原本的曆史上,朱棣當了永樂大帝之後,也和朱元璋一個德行,能把自己忙死的那種,便回答朱棣道:“你敢說,你統領這麽多軍隊,不開心?”
聽到他們兩人的話,徐達和藍玉都擡頭看了下朱棣,他們也不相信,作爲一個武将,會不因此而開心?
朱棣聽了,又是哈哈一笑道:“這個是有點,不過我最開心的是,我是唯一一個不用聽你說教的藩王。這說明什麽?說明我的能力,終于得到公認了,哈哈!”
聖旨中有提了,張一凡爲新設大宗正院的祭酒令,管皇子學業的,權力還很大,但是朱棣不用。
張一凡聽了,頓時就明白了。
以前的時候,他們兩人因爲年紀還小,就被一幫子有資曆的人鄙視,看不起。這不,在座的藍玉都有份。也是因此,朱棣非常努力,當初爲了能赢得比試,他讓新婚的燕王妃獨守空房不管,在軍營中和五百大老爺們同吃同住了三個月。
還有以後,也一直非常努力,這其中,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因素,就是朱棣想獲得别人的認可,特别是朱元璋的認可。
而如今,這種認可是以聖旨的形式給予肯定,難怪他會這麽高興了。
在座的人,明白了這一點,藍玉都是幹脆,當即舉杯,對朱棣說道:“都是我當年眼瞎,看不到殿下和大驸馬的能力,我自罰三杯!”
說完之後,都不帶停留的,一口氣連喝三杯,讓席上的氣氛更是樂呵。
徐達在邊上看着,臉上帶着微笑,不過心裏卻很清楚:藍玉不管再和自己女婿有多親近,但是,他始終是太子的人。
因此,他便也開口,對自己女婿說道:“這些都是過去,還需繼續努力,切記不可驕傲自滿!”
朱棣是藩王,也就徐達有這個資格,說下朱棣而不會有問題。
朱棣聽了,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蒙元未滅,豈可放松?”
張一凡正在用筷子夾菜吃,聽到這句話,便提醒道:“你還管着高麗那邊的,還要小心倭寇騷擾!”
事實上,倭寇騷擾,最嚴重的不是大明朝,而是高麗以及後面的朝鮮。畢竟倭國到那邊更近,完全可以算是說到就到的路程而已。
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會忘記倭寇的存在,但是,對于後世穿越的張一凡來說,惦記着倭國那是本能。隻要有機會的話,他絕對不介意慫恿大明朝去滅了倭國。
聽到他這話,朱棣毫不猶豫地說道:“倭寇?就怕他們不來!你那三步滅倭寇的法子,我可沒忘記!”
高麗省的防務,其實是藍玉管着的。此時,他聽到對話,便也跟着表态道:“隻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倭寇這事,幹脆直接打去倭國算了。”
朱棣一聽,很是高興,這是不謀而合啊,于是便對藍玉說道:“不錯,滅了倭國就一了百了,再無倭寇的問題了!”
徐達聽了,沒等藍玉說話,就先說話告誡道:“行了,行了,真以爲滅一個國家很容易?這一次,不是一凡出謀劃策,也不可能滅得了高麗的。”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道:“陛下那邊,也不會同意的。光是打下遼東和高麗,就夠朝廷忙了,要安頓住地方,使之成爲我大明真正的國土,都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心思!特别是高麗那邊,光是一個語言說話,就有問題,需要多年時間去磨才行!”
徐達果然不隻是純粹的武将,對于軍事之外,平日也多有考慮。或許也是因爲他有這個因素,因此始終認清自己,站隊朱元璋。
聽到他的這番話,張一凡稍微有點意外。說真的,他都沒去考慮這些善後的事情。不得不說,徐達說得有道理。
武将開疆拓土其實并不難,難得是怎麽消化掉。
就比如眼前這位,在原本曆史上當永樂大帝,不就派人把安南給滅了,成爲大明朝版圖的一部分。但是最終卻沒有消化掉,以至于他死之後,大明朝把不斷鬧事的安南當成了累贅,最終又放棄了。
他在想着這個時,徐達這邊,作爲老輩人,又轉頭看向他,同樣告誡道:“還有,一凡啊,你也不能驕傲自滿。我有聽說,朝中還是有一些言論,說你之前确實憑着你的才學,發明了很多好東西。但是,不可能一直能發明那麽好用,那麽值錢的好東西吧?”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誠懇地說道:“你眼下要帶第一批學生,最好是花心思,把他們都帶好了,帶出名堂了,隻有如此,才能讓朝中一些陰陽怪氣的人閉嘴。你想成爲大明朝的聖人,想把你的才學通過朝廷傳世的做法,才會真正沒有阻礙!”
要是去年剛認識那會的話,徐達絕對不會對張一凡說這些話的。因爲這些話雖然是好話,但是有點屬于忠言逆耳的那種,并不是所有人都愛聽的。
不過,如今的徐達和張一凡共事了那麽久,已經了解張一凡的爲人,知道他并不會因爲這些話而生氣,是個有度量的人。
因此,他看到張一凡扔着那批學生沒管,整天和老婆孩子在一起,雖然情有可原,但是他還是想說一說,提醒下張一凡。也算是一番老人言了吧!
此時,張一凡聽到他的這些話,當然明白徐達這是爲他好,便笑着回答道:“徐叔放心,我心裏有數。我已經想好了怎麽帶這批學生,大概一年半載的,必然做出一些事情來,讓天下人震驚,亮瞎他們的眼!”
一聽他這麽誇張的話,朱棣立刻來了興趣,當即問道:“什麽事情能讓人那麽吃驚?比起你之前的水泥、玻璃之類的如何?”
徐達和藍玉聽了,也是好奇,都是盯着張一凡,等他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