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縣通俗文學起點社大堂,張一凡坐在主位,看着面前的幾個人。
羅貫中自然是在的,他寫了書信,呼朋喚友之下,把他師傅施耐庵的二弟施彥才,以及施耐庵的孫子施文昱給招了過來。
施家,其實是“說話”世家,以“說話”傳世。
什麽是說話呢?
其實就是後世的評書,傳說中周莊王爲開山鼻祖,興起于唐朝,最初是說評佛教典集,後來改說通俗故事。
事實上,《三國演義》和《水浒傳》在最初時,都是說話的話本。其中《三國演義》話本爲《全相平話三國志》,而《水浒傳》則爲《醉翁談錄》。
不用說,施彥才和施文昱都是會“說話”的,水平也差不到那裏去。但是,就寫作來說,肯定沒有羅貫中厲害。
連羅貫中這麽厲害的能人,在這元末明初寫書都快餓死,他們兩人就更不用說了。
對于能入這香山縣通俗文學起點社,成爲其中一份子,他們兩人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這不,才來沒多久,看到驸馬連同公主過來,鄭重其事地要開會,就很是有點緊張,坐在那裏,屁股都隻是坐了一半而已。
對于這些,張一凡都是看在眼裏,便笑着說道:“今天過來,主要是想着,新來的兩位,感覺沒有發揮出才能,因此,我想着改組下香山縣通俗文學起點社。”
一聽這話,施彥才和施文昱的臉色一白,頓時露出了一絲絕望。
這裏的待遇,對他們來說,真得非常好。衣食無憂不說,如果寫得好了,還能存下錢。更不用說,這裏住上一年,就是香山縣民籍中的非農戶了。
可他們也知道,就連羅貫中都很可能讓起點社虧本,就更不用說他們了。
虧本的事兒,誰幹?
羅貫中聽了,也是不安,正要說話時,卻見張一凡笑着用手示意了下說道:“幾位先聽我說完再說!”
聽到這話,幾個人便隻好先不說話。事實上,就連朱鏡靜都不知道張一凡要幹什麽,就被拉來了。
因此,她也好奇地聽着。
隻聽張一凡繼續說道:“起點社下面,我準備設立作者部和說唱部。這個說唱部便是說話那種,不過具體形式要改改,是這樣……”
一聽這話,施家兩個人才算是松了口氣,這是他們的專長,哪怕形式變一變也是不怕的。
張一凡說着說着,還親自示範了一段《三俠五義》中的劇情,如何評書這種。
這時候的“說話”,還和吹拉彈唱這些曲藝結合起來說的,實際評書的創始人爲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隻是說唱藝術的一部分,稱爲“弦子書”,等到再後來中興的時候,才是田大家的那種。
就張一凡來說,他覺得評書就是評書,主要以講故事爲主,外加吹拉彈唱的,那就有點喧賓奪主了。
或許也是因爲這個原因,評書才會最終進化爲後世講故事那種。
此時,張一凡看着施家兩人說道:“你們兩人看看,能否改爲我剛才所演示這種來說故事。暫時就以《三國通俗演義》以及《三俠五義》爲主,去香山居說書。”
他是比後世的老闆還要老闆的,施家兩人,如何敢反對,連忙點頭。其中年紀小一些的施文昱還好,倒是年紀大一些的施彥才,猶豫片刻之後說道:“驸馬爺,這種抛頭露面賣唱的活,是否由小人來做便成,他還小,我們施家想着……想着他有朝一日能不能有……”
張一凡一聽,便聽出來了,便立刻笑着說道:“你放心便是,在香山縣,這種不是賤籍,如果能赢得聽衆的認可,并且認可的人越多,就越可能在以後謀得一官半職!”
施彥才一聽,頓時傻眼,一臉不信地說道:“怎麽可能?”
羅貫中也是有些不信,因爲大明朝其他地方,這些就屬于賤籍的。
張一凡看他們都不大相信的樣子,便笑着對他們說道:“你們想想,隻要伱們說得故事,都是正能量的,講得是忠君報國,英雄俠義的故事,這是什麽,鼓勵人心向善啊,這是好事!也是朝廷所需要的!”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說道:“我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向太子和皇上提了類似的事情,如今雖然還沒動靜,但是我相信,以後朝廷肯定會重視,甚至設立專門的官職來做這事。”
輿論控制這個事情,張一凡之前提的時候,是排在了推廣全民教育之後的。實際上來說,肯定是要先解決溫飽問題,然後才是追求精神上的。
香山縣這邊,溫飽是肯定沒問題了,所以會比朝廷那邊更早一些有了輿論控制的需求。
張一凡想要做的,就是通過這種不管是不是文盲,都能聽懂的評書故事,來引導人心風氣,避免香山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風氣出現問題。
《三國通俗演義》是忠義,忠君報國;《三俠五義》是俠義,保包公,懲治貪官污吏惡霸。
張一凡給他們詳細解釋了這個之後,用肯定地語氣說道:“隻要你們做好了,我都可以給皇上推薦你們。就算這遠的不說,就說現實一點的,香山居會給你們出場費,一次一百文,一個月三十天,早晚兩場,那便是六貫錢了,然後和起點社五五分成,如何?”
一個月六貫錢,哪怕是兩個人分,還要交錢給起點社,但這麽忙活一、兩年,也能在香山縣買一套不錯的房子了。
因此,一聽這個價格,施文昱都不等他叔說了,直接站起來向張一凡,驚喜地說道:“驸馬爺,我做,我做!”
施彥才這邊,也沒有再反對。
反而是羅貫中,有些不安,站起來向張一凡說道:“驸馬爺,我們免費在這裏吃住就已經讓您破費了,您再這麽出錢,我們……我們……”
“哈哈哈……”張一凡一聽,當即哈哈大笑道:“羅老,你以爲我這麽做是會虧本麽?”
羅貫中聽了,沒有回答,隻是看着張一凡不說話。但是,他的臉色卻是明白無誤地表明,驸馬就是虧本的。
他之前寫得書,已經印刷出來了,放在書店賣,他自己都有去蹲過,發現壓根沒什麽人問津。
藏書閣那邊,倒是有人借着看了,但是也沒有驸馬寫得那些書更受歡迎。
因此,羅貫中心中很清楚,這還是驸馬自己出錢在養着自己。如今又加上恩師的家人,就更破費了。
不久又有出場費就給一百文一次,這不明擺着是照顧了麽!
一個壯年勞力,在香山縣幹一天活,也就三十文的上限了,普通的,也就隻有十五到二十文而已。
施家兩人,以爲自己和驸馬關系很好。可羅貫中自己知道,他和驸馬也是素昧平生,以前就沒見過的。
這種恩情,讓他感覺有點沒法還了。
此時,張一凡看他的表情,便笑着解釋道:“我對我們兩人的書有信心,在香山居開講之後,肯定會吸引那邊的顧客在同等條件下去吃飯,增加了客流量。甚至應該還有人會專門爲了聽評書而選擇香山居吃飯,從而讓香山居賺到更多的錢,這便是評書的功勞。”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道:“另外還有,很多人會等不及聽後面的故事,如果自己識字的,就會去買書看。這麽一來,我們書的銷量也會上去了。就等于說,施家兩位去講評書,那是給我們的書一個廣而告之的機會。你看,我會破費麽?我是賺錢的吧?”
羅貫中:“……”
施家兩位:“……”
他們都沒見識過,驸馬竟然從一件普通的事情中講出了那麽多的道道,讓他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還能是這樣?
如果是朱标或者朱棣他們,反而會見怪不怪了。因爲他們已經聽得多了,麻木了,就算張一凡說能變出個大活人,也不會太過吃驚。
對了,還有一個人也免疫了,就是朱鏡靜。這不,她就在那聽着,帶着微笑,一點都不吃驚。
張一凡看着他們,又接着說道:“這個通俗文學起點社,我是想長久辦下去,并且流傳後世。因此,我一直補貼錢是不現實的,所以要讓起點社能賺錢,你們好好努力,回頭就算我父皇那邊沒什麽結果,我也會把這個起點社運作好了,給你們一份足以傳家的财富。”
他是真這麽想的,有羅貫中,還有他在,什麽經典作品沒有?以後這個通俗文學起點社運作成爲股份公司,不就可以了麽!
也是這個原因,他就沒有把這個起點社定爲官辦。
張一凡說到這裏,轉頭看向自己的媳婦說道:“以後這個起點社,就由你來管。按照那些官辦廠一樣來管理,記賬。你再招一些嗓子好的女工,歸于說唱部,編一些通俗曲子來傳唱,宣傳我們通俗文學起點社,以及縣衙所需要宣傳的内容。”
朱鏡靜聽了,頓時眼睛一亮道:“就是你有的時候唱得那種?”
她聽張一凡有的時候唱過歌,各種類型的都有,她跟着學,一學就會。如今張一凡這麽一說,便便立刻理解了,那便是通俗的曲子,難怪那麽通俗易懂容易傳唱,和她以前聽過得不一樣。
張一凡聽了,點點頭說道:“對,就是那種,回頭我教給你,你再交給那些女工。”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施家兩位,又接着說道:“男的也要幾個。練好了,下個月就可以賺縣衙的錢!”
朱鏡靜:“……”
縣衙的錢,還不是夫君說了算。
………………
稍微早些時候,在南京的朱元璋,下旨吏部選官不拘資格。
他說:“朝廷懸爵祿以待天下之士,而資格是爲常流而設。若有賢才,豈能拘泥于此。今後庶官若有才能而居于下位的,當不次擢用,不拘資格。”
之所以如此,還是人才太少,讓朱元璋都有點急了,不得不明旨宣布,隻要是人才的,就不要拘泥于資格啊什麽的,趕緊推薦,該重用的,都會重用。
或許也是基于此,朱元璋比原本曆史上,提前定下了《洪武正韻》的修改版。
紫禁城文華殿内,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在他身邊,則是太子朱标站着。
底下,站着一大群人,爲首那個人,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另外還有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國子司業樂韶鳳,以及王僎、李叔允、朱右、趙埙、朱廉、瞿莊、鄒孟達、孫蕡、答祿等。
隻聽朱元璋看着他們,表情嚴肅地說道:“香山縣那邊傳來消息,香山縣戶籍人數已經達十五萬之多,另有人口十多萬,香山縣的人口,已經将近三十萬,真是不可思議。朕很期待,等三年約定之期滿了之後,又會是何等景象?因此,雖然朕很想調驸馬回來,可還是要等三年期滿了再說!”
李善長等人聽着,不知道皇帝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一開始的時候,李善長發現身後這些人都是編撰最新版本《洪武正韻》的官員,他以爲是和《洪武正韻》有關,結果沒想到,皇帝一開口竟然是說香山縣的事情。
三十萬人口的香山縣,如果是真的話,确實有點駭人聽聞了。
以前京師這邊都是不信香山縣的傳聞,不過自從太子在去年去了一趟之後,算是替香山縣背書了一回。可這回,是越加地誇張。
李善長想着這個,不由得心中一動,該不會是皇帝還要派人去核實,所以把他召來了?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覺得不對,因爲皇帝的話裏,雖然聽着有震驚之意,卻沒有質疑的那種。
心中這麽想着,他便不動聲色,垂手而立,繼續當聽衆。
朱元璋這邊,掃視了底下這些臣子一眼,便繼續說道:“驸馬在去年提出了讓大明百姓都讀書識字的提議,并在香山縣先行推行。此等教化世人之舉,朕甚是支持。因此……”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沒有立刻往下說話,而是再次掃視了下底下這些人道:“朕先行派卿等前往香山縣觀摩,看看香山縣推行教化之事如何了?順便,也和驸馬探讨下如何更簡單、方便地教化世人,讓朕之子民都能讀書識字。有兩件事,是需要卿等去香山縣做的。”
“第一,給漢字注音,釋義;第二,簡化漢字,方便識字書寫。此二事,皆爲驸馬提議,卿等去了之後商讨一二。至少要定下初稿,方可返回京師。”
朱元璋說到這裏,看向李善長,用親切地語氣說道:“李卿是朕最爲重視的臂膀,此等大事,關系大明江山社稷,關系子孫後代,非卿看着不可。”
聽到這裏,李善長算是明白了,原來皇帝說了那麽多,其實就是說他女婿不方便來京師,要他帶着這些官員跑去那麽遠的香山縣和驸馬探讨事情!
說真的,李善長心中很不情願。
他可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而且年紀一大把,不讓那後生小子過來,反而要他帶隊過去,真是豈有此理!
然而,這個話,他也隻有在心裏說說而已。
不過同時,李善長心中也很好奇,那個香山縣真得變得那麽繁華?哪怕他親信已經确認,可他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既然如此,趁這個機會去看看,至少眼見爲實吧!
如果驸馬有誇大政績的話,瞞不瞞得過别人不知道,至少李善長有這個自信,就那柳家村的小子,不要想能瞞過他的眼睛。
一旦這個政績其實是造假的話……
李善長想到這裏,心中不由得冷笑了一下。因爲他知道,面前這位皇帝,最恨得,就是有人騙他!
就算是他的女婿,當紅的驸馬,皇帝要是确認這個驸馬騙他,也絕對不會給他好果子吃!
這麽一想,李善長倒是有點期待了,或許自己真該去香山縣走一走!
心中這麽想着,他便恭敬地回奏道:“老臣領旨!”
李善長身後的官員聽了,除了宋濂之外,其實都差不多一個意思,可以借着這個出公差的機會,去看看傳說中那麽誇張的香山縣,到底是怎麽樣的?
因此,他們也都跟着一起領旨。
于是,三天之後,李善長便領着這麽一大幫子官員,浩浩蕩蕩地南下,往香山縣而去。
這和之前太子南下“走親戚”的名義完全不同,那算是私事,而這是公事,也是朝廷第一次正式向香山縣派出了官員。
不得不說,香山縣又一次引發了世人的關注。不但是朝堂内外,還包括了尋常百姓,也都開始吃香山縣的瓜。
民間這邊,對于香山縣的傳說,還多是不信的。還有那些地方官府,基于自身的認知,同樣不相信香山縣會有那麽大的變化。
與此同時,也帶動了一些人,跟着南下,去香山縣看看情況。
香山縣,越加地有名了!
在李善長的隊伍出發之前,方孝儒已經先他們一步出發,奉旨前往香山縣聽從驸馬差遣。順帶着,準備協助驸馬接待這支龐大的官員隊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