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份厚厚的奏章,便又到了朱元璋手裏。
他打開一看,頓時也是愣了下。
就見奏章裏面,有标題,簡介,甚至還有頁碼等等,真得和一本書差不多。
字體一看就知道,還是鏡靜寫得。但是,内容,也就是表述方式,完全就是張一凡的風格。
大白話,通俗易懂,遇到一些生僻的詞,竟然還有注釋。至少初步看起來,似乎沒有閱讀難度,和那個茹太素比,雖然都是字數多,但完全是兩種寫法。
第一段的小标題,就寫着“錢的本質”。主要論述錢是商品的等價物,可以是紙币,也可以是貴金屬,比如金銀銅等等。
對于這個,朱元璋之前就已經聽張一凡講過,大概能理解。
随後,第二段講述了紙币的優勢以及曆史。主要從紙币出現的必然性講起,從宋到元的曆史,都有叙述。
第三段是講述發行紙币的兩種方式,就是貴金屬本位的發行制度以及朝廷信譽制度兩種。其中宋和元都是貴金屬本位制,但是後期,還是因爲濫發紙币等等問題,破壞了貴金屬本位的發行制度,導緻紙币崩潰。
第四段,張一凡着重講解了朝廷信譽背書的發行方式,如何運轉,占了奏章的大部分邊幅。
這其中,張一凡,準确地說,是朱鏡靜還有畫圖,把文字講述的邏輯關系用圖表示出來。
朱元璋一口氣看完了所有的内容,然後,滿臉疑惑地擡起頭來,問朱标道:“這個真得是一凡寫出來的?”
從他全神貫注看奏章,一頁一頁地看完,朱标便知道,一凡的這份奏章絕對非常有價值,要不然,像茹太素那樣一萬多字還說不到重點的,父皇早就要打人闆子了。
此時,聽到朱元璋問他話,他便連忙回答道:“應該是的,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寫出來的。當時他答應的時候,就說過内容會比較多。”
聽到這話,朱元璋點點頭。他也有他的渠道,知道平日裏張一凡在忙什麽。
隻是看到這份奏章,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就忍不住還是問了下兒子。
此時,聽到朱标的回答之後,他便把奏章讓太監交給朱标,同時吩咐道:“你也看看。”
随後,他看到朱标開始看那份奏章,他自己就閉目養神起來。很顯然,他腦海中也在回憶思索奏章中的内容。
過了好長一會時間之後,朱元璋聽到動靜,睜開眼睛一看,卻是朱标看完了。
于是,他便問道:“你怎麽看?”
朱标聽了,有些猶豫,好一會之後才回答道:“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是,牽扯太大,涉及朝廷多個衙門,還有之前就已經頒布的國策,還是要慎重才好!”
朱元璋聽了,微微點頭,然後用手示意下道:“詳細說說!”
“是,父皇!”朱标聽了,答應一聲,稍微想了下之後,便開始點評了起來。
“大明寶鈔要精益求精,而不是隻靠律法來禁止仿造,這是沒問題,錢财動人心,就是殺全家也确實有人會铤而走險。”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示意繼續。
“大明寶鈔就是錢,可以換任何東西的話,那反過來,任何東西也能換大明寶鈔。就比如用大明寶鈔向朝廷換回金銀,朝廷允許,也是可以,容易做到的。包括賦稅之類,皆要允許大明寶鈔,不管新舊都可以收。兒臣以爲,一凡所說這是增加大明寶鈔的信譽,也是沒問題的。”
朱元璋聽着這個,并沒有點頭,隻是揚揚手,示意繼續。
“還有舊大明寶鈔的回收,除非是破損超過一半以上,有利用修剪拼接多份這種,否則普通的折舊和破損影響使用的,朝廷要無條件給予換新。一凡說就這點工本費來爲大明寶鈔背書,不至于舊的大明寶鈔折價,兒臣也是認可的,做這個,也是一句話的事。”
朱元璋聽了,這次又是微微點頭,然後示意繼續。
“大明寶鈔的發行,根據全國每年生産出多少有價值的量來決定發行多少。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感覺太難。一凡說,可以發行大明寶鈔,根據監控各地物價來調節大明寶鈔的發行量。或許可以,但兒臣想得不是很明白。”
“一凡說,最好設立一個專門的衙門,就管這個事情。可以通過這個衙門借錢給民間,或者提高利息,讓百姓把錢借給衙門,調節民間的大明寶鈔存有量,控制大明寶鈔的價值,對于這個,兒臣就有點想不明白了。朝廷爲啥要借百姓的錢?這更像是替百姓保管這個錢,不至于被偷或者其他什麽,朝廷不收保管費都算好了吧?”
聽到這話,朱元璋也是眉頭一皺,顯然他對此也有一些疑惑,至少沒想明白。
朱标看到了,沒見他叫停,便繼續說道:“一凡還說,限制百姓隻能做什麽,對朝廷來說,其實是個大坑。農民除了種田之外,農閑時候,去做點小買賣,補貼下家用,也該是合情合理的。又說有的農民,就不擅長種田,可能更擅長做木匠活,那也可以允許做木匠,反之亦然。人爲規定,是曆史的倒退……”
說到這裏,他不但聲音低了不少,還偷偷瞄了眼朱元璋的臉色,發現好像沒什麽變化,就又去看了下奏章目錄,然後繼續往下說了。
“農戶,軍戶,匠戶等等,都是一個道理,并不是一定會子承父業。雖然這樣做,朝廷管理确實會簡單,但是這是一種懶政,隻會阻礙大明的強大。而外國不這麽做,将來有一天,外國強過大明的時候,就是大明災難的開始。兒臣以爲,此乃危言聳聽,但是……但是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聽到這話,朱元璋終于開口說道:“他怎麽就那麽确定,這是懶政呢!他以爲管着整個天下,有那麽容易麽?複雜就容易出錯,他壓根不懂這個道理!”
“父皇言之有理。”朱标聽了,連忙給張一凡說好話道,“他畢竟剛從柳家村出來,都沒什麽閱曆,想到什麽說什麽,不知道其中的難處,也是情有可原!”
朱元璋聽了,沒再說話,隻是揮揮手,示意他繼續。
朱标見到,便繼續說道:“一凡說錢和商品,甚至其他都有自身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簡單的,就是人都喜歡錢,相同物品喜歡價格低的,質量好的。朝廷要發現這種規律,利用這種規律,而不是不管這其中的規律,甚至破壞規律,最終隻會适得其反。發行大明寶鈔,也要尊重這種規律。兒臣看到這一段,怎麽就感覺一凡好像還沒說完,還有一些話沒說呢!”
“那小子是皮癢了,他是在指責我。”朱元璋聽了,沒好氣地回了一句。
朱标一聽這語氣,就知道父皇沒有真正生氣,便繼續往下說道:“他說定額這種做法,就是不對。社會在發展,今日的定額适合,明日可能就不适合了。說他柳家村在九年前咋樣,如今又咋樣來說這個事情,以此來說明,大明寶鈔的發行,必須因地制宜,根據監控物價來調整。”
“呵呵!”朱元璋聽了,一聲冷笑道,“這小子隻是借着大明寶鈔這個事情,在說我給各地商稅定額是有問題的。”
朱标聽了,陪笑說道:“一凡這個小滑頭,根本逃不過父皇的法眼!兒臣看他下面所說也是猜出來了,他就是在說收稅的事情。”
看到朱元璋沒表示,他便繼續說道:“不要做什麽定死,百姓想做什麽,能做什麽,隻要不犯法皆可,有利于百姓提高收入,生活更好。大明王朝豐衣足食,也就能長長久久。兒臣覺得,要是百姓不挨餓受凍,也确實會少一些鬧事的。”
對此,朱元璋其實太有感受了。如果當初他能吃飽穿暖的話,就不會提着腦袋造反了。
因此,他聽到這裏時,便點評一句道:“這小子這點是沒說錯的。或許之前的一些考慮,沿用前朝的做法,有些簡單了。”
大明王朝穩定與否,長長久久與否,這是朱元璋最爲關心的。張一凡提及這個,他覺得有道理,就會重視起來。要是隻如同前面所說什麽規律之類的,他壓根就沒重視。
給百姓規定職業,隻能從事什麽,并不是大明朝所創。事實上,從官制到朝廷各項律法,很多都是沿用前朝,就一代代傳下來的。
如果張一凡給朱元璋以前的皇帝說這種話,估計沒幾個人想聽,願意聽。但是,朱元璋卻是不同的。他是真正從底層老百姓出來的,相對其他皇帝來說,最能知道老百姓過得好壞所産生的影響。
此時,朱标聽到他父皇雖然沒有說贊同,但是也算是表揚了下這種說法,這讓他精神一振,便又開始說後面的事情了。
“一凡也提醒了,說這麽一來,很大可能會出現有錢的更有錢。因此限制大明朝貧富差距過大,也是有必要的。最好是收什麽個人所得稅。說是以個人,家庭爲單位,以禮制來制約,衣食住行方面,以功名、交稅多少等等來區分。功名不說,每年交稅多少才能住什麽樣的房子,越好收得越多稅,似乎是一種可行的做法!”
朱标說到這裏,自己都笑了下說道:“兒臣也不信,會有人有了很多錢,卻隻住茅草屋,穿粗布麻衫?如果這樣,賺錢還有意思麽?”
朱元璋聽了,并沒有說話。朱标知道,父皇這是在思考。于是,他便不說了,等着朱元璋先考慮完畢。
朱元璋想了會,忽然發現沒聲音,便看向朱标說道:“說完了?”
“還有一些!”朱标聽了,連忙表示道。
“那就繼續說吧!”朱元璋聽了,吩咐一句。
其實,後面是什麽内容,他已經看過,自然是知道的。隻是要朱标再說,也是在培養朱标而已。
朱标這邊,卻不知道這一層意思,隻知道父皇說什麽他就做什麽。
于是,他就繼續說道:“一凡還舉了水泥的例子,說水泥是基礎物資,可以允許所有百姓都能使用。但是在修建房子的規格上,卻是可以區分。如此一來,百姓也能享受水泥的好,卻又能讓朝廷收到足夠的錢。包括其他物資,涉及民生的,比如鹽鐵,都該如此操作。兒臣以爲,這一點,一凡是說得有理,但是也說簡單了。”
“沒錯,這些事情說起來就是上嘴皮一碰下嘴唇的事,但是真做起來,談何容易?”朱元璋聽了,點點頭說道,“這個小子啊,缺少曆練,不知道真正做事的麻煩!”
說到這裏,他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是想到了什麽。
朱标見了,稍微等了下,不見朱元璋再說話,他就接着說道:“一凡還說了大明疆域廣闊,地方民情千差萬别,所以就算是在大明寶鈔使用一事上,也要區别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就算如果專門設立衙門用于發放和收回大明寶鈔,對應的利息也要區别對待。兒臣認爲,這一點還是合理的。雖然一凡是用了柳家村和周邊村子做說明,但是這個由點及面的推測,是有道理的。”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拍了下手中這份厚厚的奏章說道:“父皇,一凡所說,一共就這麽多了。”
朱元璋聽到這話,伸手示意了下,要過去了這份奏章,自己打開又翻了一會之後,便擡頭看向朱标,問道:“你覺得,這小子說了這麽多,哪些是有用的?”
朱标聽了,有點爲難,沒法立刻回答,想了好長一會之後,才回答朱元璋道:“父皇,如果隻是看這份奏章的話,兒臣覺得……其實……好像都有些道理。但要說能确保容易做,且不大容易出錯的話,就是改下倒鈔法。兒臣覺得,朝廷承擔下新鈔成本,确實是應該的。至于金銀的兌換,或許是原來就有用金銀換了大明寶鈔的,就允許他們可以用大明寶鈔換回金銀,至于沒有的,就不能換。”
說到這裏,看朱元璋并沒有說話,他想了下就又繼續說道:“至于其他,牽扯太廣,兒臣覺得,如果隻是憑着一凡的這麽一番話就去做,怕是有點兒戲了!”
聽到這話,朱元璋露出滿意的笑容,點點頭說道:“沒錯,伱身爲太子,慎重是應該的。不像那小子,想到什麽說什麽,可以不計後果!”
朱标的表現,很顯然讓他很滿意,這讓朱标心中,也是一陣歡喜,受到父皇肯定了。
朱元璋接着對他說道:“就比如說金銀,真要按照一凡所說,朝廷發出去那麽多大明寶鈔,全都來換金銀,朝廷哪有那麽多金銀給他們換?那小子,還真是敢說。”
張一凡是不在這裏,要是在的話,就有可能會怼說你紙币發多了。
不過說真的,大明寶鈔才發了一年而已,真要說多,那其實也不多的。隻是大明帝國剛建國,是從一窮二白起來的,元朝的錢财都被元朝皇帝卷跑了,所以大明朝的國庫裏并沒有多少金銀。
此時,朱元璋舉了這個例子之後,便對朱标要求道:“我就先不找這個小子了,你去和他聊聊,把你的看法和他說說,看他怎麽狡辯?”
朱标有點不明白,父皇要是直接找一凡的話,不是更直接?有話要問的話,也能直接就問的。中間倒一手,有點麻煩。
這麽想着,他便回答道:“父皇,要不,直接傳一凡過來便是,反正他現在就在驸馬府,還沒事做呢!”
朱元璋聽了,卻是搖搖頭道:“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先和他聊,有用的,可以做的,你告訴我,我可沒那麽多時間和他扯!”
朱标聽到這話,便隻有答應一聲,然後走了。
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目送他消失在殿門處。
這個兒子,并不知道他這麽做的苦心。
事實上,朱元璋對于張一凡的這份奏章,有不少是贊同的,但是也同樣有顧慮。不過這些事情都不是當下的急事,因此他有意培養朱标,讓朱标去和張一凡溝通,所思所想,然後再給他禀告,看朱标處理得怎麽樣!
這個時候,文有朱标,武有朱棣,可以省心不少了。就是其他幾個兒子,還讓他不省心!
想着這些,朱元璋便開始擺駕武英殿,前去和朝臣處理政務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下午時候,朱标竟然就回來了。
朱元璋剛好處理完了一堆奏章,都轉回給宰相那邊去處理了。
于是,他便問朱标道:“那小子怎麽說?這些麻煩的事情,可能會影響很大,他是答上來了呢,還是答不出來,承認閱曆有限,嘴皮子亂說?”
頓了頓,他看着朱标又問道:“你又是如何想的,别是被他一頓子亂說,被他說懵了吧?”
朱标聽了,搖搖頭,臉色有點古怪道:“他沒有亂說,就隻回了兒臣一句話而已!”
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