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真正的驸馬都尉賜爵,自然也是非常受人關注的。
按照前面兩個“冒牌”的驸馬都尉(其實就是朱元璋的侄女婿)賜爵慣例,聖旨中要說明某某某有什麽功勞,所以選他當了驸馬雲雲。
而前兩個驸馬都尉,好歹還是軍中之人,都是帶兵的,甚至是一衛的指揮使。
因此,在賜爵的聖旨中,就可以吹一頓軍功。
也是如此,京師上下這次的關注點,就是這個張一凡的賜爵旨意會怎麽寫?難不成是說他寫詞寫得好?
真要隻是這麽一個理由的話,說真的,好多人不服氣的。
開國之初,人才濟濟,都能打下偌大一個江山,何以就一個寫詞寫得好的能一步登天,享受榮華富貴?
雖然他們沒法改變皇帝點女婿的決定,但是也不妨礙他們吃個瓜,鄙視一下這個驸馬都尉,從心裏戰勝這個驸馬都尉。
特别是那些因爲張一凡突然勝出,讓絕大部分下注的人損失慘重,很自然地,他們就是最不服氣的。
在張一凡進宮去受封之時,所有的目光也都關注在這個事情上了。
……………………
武英殿内,朱元璋高坐龍椅,張一凡跪伏階下,一名太監在用特有的嗓音,抑揚頓挫地宣旨。
朱家的人,當然也是在的,包括太子朱标在内的一衆已經成年的藩王。另外一邊,才站着幾個文武重臣。
這其中,太師李善長并沒有借故避開,參與了這個賜爵儀式。
他已經聽說藍玉和張一凡有過沖突的事情,更知道外面有很多人對張一凡不服氣,對此,自然是幸災樂禍的。
當然了,表面上,他肯定是不會表露出來的。
對于皇帝會以什麽成績爲理由,宣布張一凡爲驸馬都尉,他也是在聽着。雖然他已經打定主意不會直接去面對。但是不妨礙他傳遞消息去外面,自然有的是人會有怨氣。
結果他聽着聽着,頓時面露驚訝之色,就盯着張一凡的後背,一臉地不可思議。
原來這個小子,竟然還有這些功績?
很顯然,這份旨意出乎他的意料了。
朱元璋在這份旨意上,直接給張一凡背書了幾個功績。
第一個,救噎張氏之法,行之有效,可救人,亦可自救,責令各州府縣廣而推之,務必保證大明百姓人人皆會。
第二個,京師城内三個月,靠張氏生育鉗,救下了十一個難産産婦,至少将近一半的難産産婦轉危爲安。朱元璋同樣責令各州府縣所有穩婆必須能熟練掌握張氏生育鉗使用之法。
第三,據張一凡之提議,軍中喝燒開之水後,非戰損大爲減少,朱元璋責令全國各軍務必照此執行,民間亦可推而廣之。
第四,就是張一凡獻上了國寶水泥之功了。
在這四個功績中,李善長隻是知道第四個而已,其中第一和第二個是東宮那邊,準确地說,是太子妃總結出來之後由太子朱标上奏禦前核實。
第三點是燕王朱棣在他的軍中實施之後,把結果報給了朱元璋,引起朱元璋重視,最終有了這個決定。
這些功績,聽起來好像一點都不驚天動地,也沒有熱血沸騰,但是,以朱元璋和李善長這樣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功勞甚至比起那些攻城略地的功勞,都不遜色,或者可以說要超過好多。
畢竟攻城略地這種戰功,就這開國之初來說,誰手裏沒有?并且這些功勞也隻是影響一時而已。
而張一凡的這些功勞,那是人人都可能受惠,子孫都能受惠,誰不感恩?
就算隻講軍中好了,光是能減少非戰損的損失,對帶兵将領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
至于文學方面,聖旨中也提了,但是并沒有提那首詞,而是提及《弟子規》。朱元璋同樣下旨,《弟子規》成爲社學啓蒙之必讀書籍。
這一條的影響,就遠非什麽詩詞歌賦能比的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一凡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将是所有大明讀書人的啓蒙恩師。
這是多少大儒都不可能做到,也是多少大儒都夢寐以求的:自己的詩詞文章能成爲天下典範!
李善長聽了聖旨中介紹張一凡的功績之後,他忽然就覺得,虧了他提高了驸馬都尉的待遇,要不然,驸馬都尉可能都會委屈了張一凡。
他牽頭商議驸馬都尉的地位時,是刻意拔高,禮部尚書等人都覺得過了,隻是礙于他這個太師的堅持,才不得不同意。
原本李善長以爲,朱元璋對于他的那份奏章會說些什麽,結果沒說,他就歸結爲朱元璋偏袒親戚。
此時想來,他算是明白了,當時的朱元璋肯定是知道這些功勞,并且準備在全天下公布。所以這個驸馬都尉的地位,也不算是拔高的,他自然就不會給予否定了。
看着張一凡在那領旨謝恩,看着那些藩王都去恭喜張一凡,李善長都有些想不通了。
這麽多的功勞,如果隻是其中一件,他覺得出現也不奇怪。畢竟運氣好,知道其中一樣本事也不是沒可能。
可是,這麽多難得一見的功勞,竟然都集中在他身上!那就真得是不可思議!
還有,随着這道聖旨的公布,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知道張一凡,全天下的女人都會感激張一凡,甚至軍中将領都會對張一凡的印象爲之改觀!
從此以後,張一凡不再是柳家村的那個野小子,他将在大明朝擁有巨大的聲望。任何人想要對付他,都要想想是不是能一棍子打死他,搞臭他,要不然,就最好不要動他的念頭。
宰相胡惟庸自然也是在的,他同樣震驚于這道聖旨。原本藏在他袖子中的那份奏章,他想了想之後,決定還是不在這個時候拿出來,對方的氣勢太盛了。
至少等朱元璋的這股高興勁過去了,再拿出這份奏章,或許能起到一定作用。
他們的這些心思,張一凡當然是不知道的,此時的他,正在忙着重新認親戚,見禮。
接下來的日子,有的是他忙了。要回去部署驸馬府,要走結婚流程,定婚期,下聘等等,一大堆的事情。
最爲關鍵的是,他對這些事情還不熟,也沒人幫忙。
也虧了他一開始就和燕王打好了交道。而燕王這邊又剛大婚過。相關的人手,直接借調給他。
宮裏面這邊,同樣也忙。朱元璋正式下旨,賜予朱鏡靜臨安公主的封号,也是要走一套流程。
總之,朱元璋第一次要真正嫁女了,宮裏宮外都是喜氣洋洋。
很自然的,張一凡的賜爵聖旨公開之後,那些在關注的人,不管是讀書人還是軍中将領,大部分人立刻就服氣了。
光是兩個救治之法,基本上就涉及到了每個人。難不成以後自己老婆生産時,保證不會難産,保證不用張氏生育鉗?又或者,萬一噎到了,就算是噎死也不用張氏救治之法?
隻要用,就要受一份恩惠,欠一份情!
當然了,對于沒心沒肺的人來說,用而不欠,同樣沒有心理負擔。
總而言之,有關張一凡的負面輿論,随着這道旨意的公布,一下全部轉爲正面。甚至已經有人替皇帝在擔心了,驸馬都尉要這麽優秀的人才,那皇帝還有那麽多女兒,能嫁得出去麽?
朱元璋自己肯定沒想到這一點,他借着這個機會,還真給空印案涉及的那些官員網開一面。由新設錦衣衛前往各地查證這些官員的政績,如若核實是清官,則法外開恩,給予赦免;如果平時官聲不好,那就數罪并罰,嚴厲懲治。
錦衣衛就這麽正式亮相,比原本的曆史上提前了好些年。這個時候,誰也沒有重視這個錦衣衛。好多人隻是認爲,這隻是又一個天子近衛而已。
也就是張一凡聽說了之後,硬是愣了好長一會。和原本曆史上一樣,第一位錦衣衛指揮使,依舊是毛骧。張一凡有理由相信,這個位面上的錦衣衛同樣是不鳴則已,一鳴必定會驚人。
對于這些,他肯定是管不了的,自己也正忙着娶媳婦。
前前後後,一共折騰了一個半月,朱鏡靜才算是真正嫁入了張家,有情人終成眷屬!
張一凡是孤兒,也就不存在媳婦見公婆,見姑嫂之類的禮節。按規定,迎娶之後十日,驸馬入朝觐見。
在這十日内,張一凡和朱鏡靜可謂是你侬我侬,一個時辰都沒分開過。至于後世所說什麽女官管着他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偶爾間,張一凡想起,朱棣在婚後第二天就跑去他那裏。相對而言,朱棣這小子是真狠心,是個幹大事的!至于張一凡自己,卻是做不到的。
這不,在這蜜月内,朱鏡靜拿出了那首詞,配了一幅畫,就是按照詞意所畫,畫裏面的人,自然是她自己。
張一凡一見,很是高興,真心稱贊。
也就是結婚之後,蜜月内無事可幹,他就見識到了朱鏡靜的琴棋書畫,實在不錯。
不過朱鏡靜不在乎這些誇獎,她偎着張一凡,隻是熱切地給他提要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