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萬萬沒想到,那個張一凡竟然真得敲了登聞鼓去禦前告他了。
不過人與人,肯定是不同的。
李佑這邊,一邊趕往皇宮,一邊就有人給他通風報信,告知他在大殿内發生的情況,免得措手不及應對出錯。
換了其他人,絕對沒有這個待遇。
因此,等李佑趕到大殿的時候,心中已經有數怎麽做了。
面對朱元璋,李佑隻是喊冤道:“微臣前往柳家村,是因爲知曉有人拿鄭國公的名頭在招搖撞騙。”
說到這裏,他轉頭看向在場的鄭國公常茂,當即發問道:“那日下官曾向國公求證,可否知曉柳家村,知曉張一凡,國公回答下官說是不知,是也不是?”
常茂當然有資格在大殿上的,一直在吃瓜看戲,結果沒想到,竟然也吃到自己身上了。
對他來說,說實話,他也看不下張一凡的嚣張,此時聽到李佑問他,便據實回答道:“是,我是不知道柳家村,也不知道這個人,從未見過!”
聽到他們的對話,滿朝文武感覺又有點峰回路轉,難不成最終的真相是,這個張一凡竟然是誣告?
哈哈,這下好了,真要是誣告的話,非讓陛下扒了他的皮不可!
一時之間,大殿内的大部分文武官員,都一下振奮了起來。
這個鄉下小子,實在太嚣張了!
朱元璋聽得也是眉頭一皺,有關李佑見常茂的事情,他其實早就通過檢校那邊獲悉了的。隻是沒想到,其中細節竟然牽連這麽多。
就一個小小的柳家村,就牽扯到了燕王,韓國公,宰相以及鄭國公!
眼前這個小子,還真是能折騰啊!
另外一邊的張一凡聽了,面對滿朝文武不懷好意的目光,絲毫不懼,立刻接話道:“我從未冒充說我是鄭國公府上的人,我隻是說過,我燒制出水泥,是鄭國公府上出了人力物力。後來才知道……”
說到這裏,他轉頭看向朱元璋,感激地說道:“是東宮慧眼識珠,知道草民要燒制的水泥是個好東西,因此由太子妃調派了鄭國公府上的人力物力給予了支持。”
他這個話一說完,大殿内的文武官員頓時立刻傻眼了。
鬧到最後,竟然還牽扯出了東宮!
太子朱标也是無語,他也沒想到,竟然吃到了自己的瓜。
雖然說,前因後果他其實都已經了解了。但是,他在之前是沒想過要攬什麽功勞的。畢竟從頭到尾,他其實都不知道,一直到最後,才了解這個事情的。
如今,張一凡把燒制水泥的功勞送到了他的手裏,難不成還不要麽?
再說了,張一凡說得話,其實也是事實。隻是這個東宮的功勞,其實是太子妃,和他這個太子是沒關系的。
此時,看到所有人的視線都轉頭看向自己,朱标便點點頭說道:“确有其事!”
就這麽一句話,功勞到手,大妹那邊也有交代,有賺無虧!
此時,他這麽一說,那張一凡頭上的招搖撞騙的帽子自然就不存在了。
并且因爲太子朱标站了出來,大殿内的文武官員,一時之間都有些猶豫,想着還要不要繼續下場去圍攻張一凡了。
他們大部分人想着:也不知道張一凡在太子心中到底是什麽樣的地位,這小子和東宮到底是什麽關系?如果爲了讨好李家,或者說讨好宰相胡惟庸,而去得罪了太子,那明顯就不劃算的。
李佑這邊,自然不傻,見太子發話了,便也改口說道:“下官之前并不知曉此等内情,在燕王殿下到了之後,才知是一場誤會,便立刻就走了!至于說打擊報複,觊觎他的水泥,這人沒見過世面,如此瞧不起下官也是情有可原!”
說完之後,他竟然還露出了笑容,對張一凡說道:“我這個人,記性比較好,當時什麽人在場,說過什麽話,都是記得清清楚楚的。我從來沒有說過我的家世,對不對?”
他在說這個話的時候,說到“當時什麽人在場”這幾個字的時候,特意提高了一點聲音,很明顯是強調了一下。
張一凡當然聽出來了,他這是在威脅,無非是強調朱鏡靜也在場。再鬧下去,他就把這個事情也曝光出來了。
沒等張一凡回他呢,就聽他又繼續說道:“當時是我的随從說了我的家世,我想阻止卻是來不及。這個,我應該是沒說錯吧?”
“是你的随從說得,沒錯!”張一凡聽了,看着他的眼睛回答道。
李善長在邊上聽到這裏,就站了出來向朱元璋奏道:“陛下,如此看來,此事該是清楚了!”
聽到韓國公開口,所有人都轉頭看向他,聽他怎麽說這個事情了。
在朱元璋的注視下,李善長侃侃而談道:“李佑并無觊觎水泥之心,而張一凡敲登聞鼓也是情有可原,這一切,皆是誤會而起。對于家中奴仆仗勢欺人恐吓百姓之事,定然會嚴懲,不再讓此事再有發生。”
朱元璋自然聽懂了,李家這邊退讓一步,這個事情不繼續深究下去了。就這樣結束,不處罰李佑,不曝光公主,處罰那個家仆給一個交代,就這樣好不好?
如果深究的話,那李佑觊觎水泥之心肯定能證實,要治罪,但是這麽一來,沒有出閣的公主竟然跑到城外去玩,還和鄉下小子很親近,也算是皇室的醜聞了。
就這麽結束,李家也算是吃了個小虧,處置了個家奴,名聲還有損,而皇家這邊,東宮撿了個便宜。
這麽想着,朱元璋便點點頭,同意了李善長的建議。
這麽一來,張一凡就沒有敲登聞鼓的罪責,但是卻有獻寶之功的。
但是,楊文裕被張一凡在大殿上指着鼻子罵,這對他來說,就是奇恥大辱。看着張一凡要被放過,他自然是不肯罷休的。
于是,他立刻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此人言之鑿鑿,言水泥便是國寶。臣懇請核實,如若不實,須得治他一個欺君之罪,以儆效尤!”
其他文官武将,剛才圍攻張一凡被罵過的。或者說,那些韓國公和宰相的人,也想着讨好主子,趁這個機會,繼續在這方面追着張一凡打。不會牽扯到李家,甚至還能替李家出氣。
因此,他們也都紛紛附和,要求治張一凡一個欺君之罪!
對于這些情況,李善長是置身度外,沒有再參與進去了。但是,從他偶爾掃向張一凡的眼睛中,也能看出他巴不得張一凡被清算。
不得不說,張一凡在大殿内的嘴炮,把大部分文官武将都得罪了,幾乎落了個人人喊打的地步。
底下這些臣子的慷慨陳詞所展現出來的氣勢,就好像朱元璋要是這麽放過了張一凡,那估計是要國将不國了。
朱元璋心中有點不高興,但是,他其實也明白,這一次文官武将聯合起來,并不是沖着皇權而來的。而是這個鄉下小子惹了衆怒,還真是個能折騰的啊!
這麽想着,他便有了決定,當即對張一凡說道:“朕決定親自前去柳家村核實下那水泥是否當得起國寶之稱,若你言過其實,和你描述差異甚多,朕不會饒伱,反之,便有重賞!”
他兒子朱棣就是這麽建議的,水泥作坊在那裏,并且道路和房子也都用水泥修了。過去柳家村看,是最簡單就能核實的。
說到這裏,朱元璋看向其他文武大臣道:“諸卿想去的可以一起去,看看這個水泥,是否真值得朝廷大規模地去燒制!”
根據張一凡的描述,那是關系到朝廷對邊疆的掌控力,關系到開疆拓土。因此,武将們一聽,立刻便響應了。
至于文官,更多的是爲了防止皇帝就那麽輕輕放過了張一凡,他們自然也是要去,必要時,肯定要挑毛病,以期待能懲處張一凡。
這開國之初,不管文武,都不是嬌寶寶,快馬來回,文官也是習以爲常。
于是,朱元璋便傳下旨意,禁衛軍出動戒嚴,他将領大殿内這些文武官員前往柳家村。
老天爺似乎也很配合,本來是在下着陰雨的。在朱元璋決定前往柳家村之後,竟然就停雨了。
當然了,雨具該準備還是要準備的。
在下旨之後,朱元璋看了張一凡一眼,便吩咐身邊的太監道:“帶他去後殿換身衣裳!”
雖然沒有最終确認國寶不國寶的,但是朱元璋知道張一凡跑來大殿和他的那麽多臣子大幹一場的真正用意,無非就是要阻止李善長的提親。有這麽大的膽子過來,并且還從某個角度教訓了一頓那些官員,讓他很是有好感的:這個年輕人,确實不錯!
因此,他當然也要示好一下,就算對女兒那邊,也有個交代。
張一凡當即謝恩,在文武官員複雜的目光中,随着那太監轉入了後殿。
這不轉還不知道,一轉入後殿之後,他頓時就愣了下。
就見朱鏡靜、太子妃,還有個他不認識的女人,竟然就在後殿。
原來在張一凡到大殿的時候,朱元璋知道後宮那邊的事情,便傳旨給了朱鏡靜她們,讓她們到後殿來聽聽。
原本朱元璋是認爲,朱鏡靜那麽執着這個鄉下小子,肯定是被情情愛愛迷花了眼,看到他真正的表現之後,就不會再說出什麽比才招親的荒唐事。
結果沒想到,張一凡的表現,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不,朱鏡靜見到張一凡,很是心疼,眼睛裏都是淚花,趕緊對張一凡說道:“快去換了衣裳,可别生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