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他們倆,還包括燕王朱棣和太子朱标,甚至皇帝朱元璋也是大概知道這個事情的。
此時,聽到張一凡沒有說要趕時間阻止提親的事情,隻是提起豪強之事,朱元璋便放心了一點。
不過,他還是有點好奇,就算提這個事情,難道他就能爲他自己開脫罪責了?
一時之間,朱元璋倒想知道,張一凡在滿朝文武面前,怎麽解釋才能讓别人說不出話來?
因此,他在胡惟庸說完之後,便點點頭說道:“胡卿所言沒錯,登聞鼓就是有這個規矩。如若人人都越級提告,那朕豈不是隻能天天處理登聞鼓的案子了?”
除了李家兄弟父子之外的文武官員,聽到皇帝都這麽說了,一個個都是幸災樂禍地看向張一凡:讓你嚣張,如今好了吧,被韓國公一句話就抓住了七寸,還能怎麽翻天?
張一凡這邊,确實露出了惶恐之色,但是語氣中卻沒有一點驚慌,明顯是裝的,向朱元璋奏道:“陛下,這個豪強說他爹是太仆寺丞,他大伯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他老婆的伯父是大明的宰相。草民沒什麽見識,被他吓到了,覺得國寶要想不被他這麽厲害的人奪走,就隻能直接找陛下了,萬一經過别人去獻給陛下的話,草民擔心陛下就見不到了。”
說到這裏,他不等别人來質問,就又連忙補充道:“他說要是我把國寶給了他,他能保我榮華富貴!他說我要是去告他帶去的那個縣令,他威脅我說肯定告不赢!草民無奈,便隻能敲登聞鼓了!”
他的這些話一說出來,頓時,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說誰,不由得紛紛轉頭看向李存義,因爲他兒子李佑還沒資格來這大殿。
沒人能想到,這個事情竟然還有這個内幕。
不得不說,對一般人來說,确實會有這樣的擔心,因爲對頭的勢力實在太大了!更不用說,張一凡還隻是一個鄉下小子。
李存義看到連朱元璋的目光也盯向他,頓時,有點慌了,下意識地訓斥張一凡道:“大膽刁民,休得血口噴人!”
他們都不知道具體的細節如何,因爲李佑就沒有具體說這種事情。不過就他們想來,李佑應該也不會那麽蠢,就這麽赤裸裸地說這些話。
張一凡一見,頓時露出很害怕的樣子,趕緊向朱元璋告狀道:“陛下,草民膽小,被那人一吓,經常做噩夢,就怕他們權勢之大,捏死我就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因此,今天一早就被噩夢吓醒,心慌之下便不敢再拖……”
說到這裏,他一指自己身上,然後才接着說道:“陛下請看,如果不是因爲懼怕,又豈會如此狼狽!”
朱元璋一直很嚴肅地聽着,但是,聽到他後面這句話,看着他誇張地展示他的狼狽,差點就失态了。
要不是知道這小子是因爲要趕來阻止李善長求親,還真要信了這個小子的鬼話了!
如今好了,他這麽個說法,不但能解釋他敲登聞鼓也算符合規矩,并且還能解釋他爲什麽連訴狀都沒有,因爲吓的!
不過,雖然真正原因對于朱元璋來說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卻不會揭穿,甚至還樂意張一凡揪着這個事情,好歹能順便敲打下李家了。
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聽到張一凡的控訴,想着李家的勢力,當即有不少人還都認同這個控訴,感覺十之八九是真的了!
但是,作爲李家人來說,或者說和李家友好的官員來說,肯定不想坐實這種事情的。比如說,宰相胡惟庸。
并且張一凡的控訴中,還牽扯到了他。再加上,那個李佑是他的侄女婿,他也算了解的,覺得李佑不可能那麽蠢。
因此,他便站出來,盡量讓自己不那麽兇惡,免得眼前這個小子又說他害怕:“你可有證據?如若誣告,一旦查實,那是要嚴懲的!”
聽到這個話,想要讨好胡惟庸的那些官員,便立刻跟上,附和他的話。
如果沒有證據,那到頭來不管這個鄉下小子如何能說會道,最終還是會被治罪!
或許,就算有證據,也還要看證據如何,夠不夠份量!
張一凡聽了,沒有猶豫,立刻答複道:“有幾十個柳家村的村民都在場,他們可以作證。還有,虧了燕王殿下及時趕到,才救了我,沒有被那豪強仗勢奪走水泥國寶!”
雖然國寶還沒有定論,但是并不妨礙他用國寶這個詞來強調重要性。
大殿内的官員一聽他的話,頓時都是一驚。這個事情,竟然還牽扯到了燕王?
如果說隻是一些草民的話,其實還有轉圜的餘地,可這裏面還有燕王,那就難了。
這麽想着,他們便立刻轉頭看向燕王,試圖求證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棣一直隻是在吃瓜,結果沒想到,吃瓜吃到後來,竟然吃到了自己頭上。
看到大殿内的人都轉頭看向他,包括他爹在内,他倒也沒有猶豫,當即點頭說道:“确實是我趕到了水泥作坊,阻止了張一凡被帶走。”
又是水泥作坊,又是要被帶走,就這樣一個場景,大殿内的這些文武官員,自己都能腦補出當時的情況了。
畢竟一邊是李佑,一邊是一介草民,真相如何,真得是顯而易見的!
胡惟庸的臉色,頓時有些難看了。如果這個鄉下小子的控告真屬實的話,那他那侄女有可能要守活寡了!
這個場景,他肯定不願意看到的。可是有燕王作證,那誰還能質疑燕王作假證?燕王一貫以來,也不是會說謊的人啊!
不管如何,胡惟庸還是要努力下的,就聽他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此事不能偏聽一面之詞,微臣以爲,不如傳另外一個當事人當面對質!”
聽到這話,朱元璋略微有點猶豫,他怕這麽審下去會暴露朱鏡靜的事情。但是,要以公正來說,另外那個當事人也肯定要到場的,要不然就這麽下定論肯定有失偏頗,會有人不服。更不用說,那人還是李家的人。
稍微沉吟片刻之後,朱元璋最終還是點點頭下旨道:“帶人!”
好端端的親王大婚,最後一個步驟,掃尾階段突然就變成了審案現場,這個變化之大,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李善長看着這一幕,目光閃動,顯然,他也是不甘心事情完全按照張一凡所說那樣發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