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這個情況,朱鏡靜其實已經有想過很多次的,也有心理準備。
此時一聽馬皇後的話,她靈機一動,便立刻順着馬皇後的話題回答道:“母後,真得能讓父皇幫女兒找到一個如意郎君麽?”
要說佳婿和如意郎君,似乎也是差不多,區别就是,佳婿是站在父母角度上來說的,而如意郎君是站在女兒的角度上來說的。
馬皇後當然知道這個區别,但是,她總不能點明了說這個區别。要不然,還事先說什麽,直接就定下算了。
說起來,也還是朱元璋和馬皇後并沒有那種世家大族的觀念,要不然,根本不會有這事了。
一如史書上記載,朱元璋有個女兒不喜歡選定的夫婿相貌,朱元璋就曾勸過,大概意思是男才女貌,男人有才才是最要緊的。
此時,馬皇後聽到朱鏡靜的問話,隻能點頭說道:“然也!”
李善長的長子,世襲韓國公,本身也有本事,也就是年紀大點,還是二婚,可這對男人來說,還真不算大的缺點,也算是佳婿不是!
可誰知,朱鏡靜聽了之後,假裝天真浪漫地說道:“那女兒的如意郎君,該是一個年紀和女兒差不多的,長得不差,看着舒服,能真心對女兒好的,又有真憑實學,能讓很多人都望塵莫及的才學,能幫到父皇,幫到大明朝,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的……”
“……”馬皇後聽得無語了,這女兒的要求,實在太高了吧?這世間,還能有這樣的如意郎君?
誠然,如果真有這樣的人,那絕對是個如意郎君。
可是,這個世上,又怎麽可能有這樣的人!
不說别的,就這年紀,和女兒差不多的,那就是十六以上,最多二十以下,要不這年齡就不符合了。
這個年紀的後生,能有什麽本事?就算他确實聰明,可受限于年齡閱曆,又能有多少本事?
不說别的,夫君前幾年搞得那個什麽科舉,選中的進士中,确實有一批年輕的。可那些年輕進士,一個個都不能做事的,爲此,夫君不得不停了科舉。
而那些能中進士的,就已經是大明朝的年輕一代中,最有才學的人了。他們肯定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那又有什麽人能滿足女兒的要求?
更不要說,鏡靜的要求中,還要能幫到父皇,幫到大明朝,幫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呵呵,真得不是一般離譜!
不過,馬皇後其實能理解朱鏡靜爲什麽這麽說!
哪個少女在朱鏡靜這個年齡,不有一份美好的期盼?
如果連個美好的夢想都沒有,那和鹹魚又有什麽區别?
心中這麽想着,馬皇後終于等到朱鏡靜按照張一凡的标準說完之後,她才微笑着說道:“其實吧,我能理解你的心思,但是還是要告訴你,傻女兒,這樣十全十美的如意郎君,是不可能有的!”
朱鏡靜一聽,連忙辯解道:“母後,我沒說十全十美啊,他的家世我不計較的,畢竟誰讓我是父皇的女兒呢!還有,他的字寫得差些也是沒關系的,我又不是嫁給他的字,而是他的人,對不對?”
“……”馬皇後聽了,不由得再次無語。自己剛才的提醒,是這個意思麽?
于是,她便想提醒下。
結果,朱鏡靜察言觀色,知道她想說什麽,不想她說,就直接搶話說道:“母後,女兒認爲最重要的是,他能幫到父皇,讓父皇成爲最好的皇帝之一,你說這個要求不過份吧?”
說着這話的時候,她心中想着,張一凡的醫術,還有那貢獻出來的水泥,可是其他朝代的皇帝所沒有的,不但能惠及子孫後代,還能非常直觀地改變大明百姓的生活,這就足以讓她父皇留下一個好名聲了。
她的這個話,讓馬皇後不由得點點頭,有點欣慰地說道:“伱有這個心思,想必你父皇肯定會非常高興的。”
朱鏡靜自己都說了,這是最爲重要的一點,她的這個态度,肯定會讓夫君滿意。至于其他細枝末節,那就不用計較了。
心中這麽想着,她便又對朱鏡靜保證道:“你放心好了,你父皇肯定會給你選一個你滿意的郎君!”
那個李琪,光是李善長長子這一點,就對朱元璋非常重要,至于長相和年齡什麽的,朱鏡靜自己都說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幫到父皇。這樣說過了,那基本上就算是打了招呼了。
馬皇後松口氣的時候,朱鏡靜卻又對她說道:“那母後給父皇說下女兒心中的如意郎君,真有這樣的人,他可要答應才行啊?”
“呵呵,你放心,你的心思,我懂。”馬皇後聽了,笑着說道,“你父皇肯定也不會讓你失望的。說起來,你這也是爲你父皇好,對吧?”
朱鏡靜感覺事情好像比自己想象中還要順利,便開心地眼睛都眯成縫了。又和馬皇後說了一會之後,她才回去。
之所以不是馬上把張一凡說出來,她是考慮到太子妃那邊還在核實穩婆那邊的事情。今天的事情,回頭去和太子妃再商量下,那樣做才是最穩妥的。
事關她最爲重要的大事,她要能求穩妥,當然是要求穩妥的了。
不過,不管怎麽樣,今天是不可能和太子妃去溝通了,要等明天再說。
她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剛好這晚上是和馬皇後睡的,聽到了馬皇後說起溝通的事情,不由得也是有點感動。
女兒的天真浪漫有之,幻想出一個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如意郎君,可是,在女兒的心中,又知道他這個父皇的重要,說以後郎君最爲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到他。
這個女兒,是個好女兒啊!
朱元璋心中如此想着,便決定等老四的婚禮之後,就開始操辦大女兒的婚事。
總之,不管怎麽樣,女兒這麽有孝心,就不能委屈了女兒。有關公主婚嫁的章程,也要定下來,定好的才行。
就這麽的,時間便到了第二天,李府采石場管事名叫李來福,帶着幾個跟班,坐着馬車前往柳家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