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出江湖,朱見深和萬貞兒玩得很嗨皮,可這次他們的心情卻沒那麽美好,出來不到兩個月,就匆匆回京。
因爲這一年他們剛剛踏入江湖不久,大明各地就相繼開始發生天災。
山西、山東、兩廣、雲南、河南、順天、河間、真定、保定,陸續發生水患、蝗災、地震、台風等天災。
不僅糧食顆粒無收,城鎮與無數良田也被嚴重毀壞。
雖說如今的大明因糧食儲備勉強還算充足,運輸效率也極高,不至于鬧饑荒。
可由于受災範圍實在太大,受災人數也着實太多,一時間各地也陷入糧食短缺的危機。
還是朱見深和李天心自掏腰包,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從權貴和富商手中大肆購糧,才勉強度過這次災荒,沒有釀成大禍。
可一次大範圍災荒,簡直比打仗還要損耗國力,如果多來幾次,大明的大好局面,怕是就要崩塌。
李天心記得,成化年間的災荒的确不少,且陸陸續續一直沒斷過,到崇祯朝達到巅峰。
因爲大明正趕上五百年一個輪回的小冰河期,偏偏如今這個時期,地殼闆塊運動也尤爲激烈,很容易發生地震。
如今還隻是小冰河期出現的前奏,便已如此可怕,崇祯朝時的小冰河期巅峰,李天心已經不敢想象民間的慘狀。
史書上的記載隻有類似“食草木殆盡”“易子而食”“餓殍遍野”等寥寥數言,可這寥寥數言所體現出來的信息,卻是無數百姓的恐怖災厄。
在小冰河期内,春夏時節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秋冬時節又奇寒無比。
而大旱往往伴随着蝗災,大澇之後又必有大疫。
在科技發展起來後,各種天災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可糧食的短缺卻始終是個大問題。
有鑒于此,李天心覺得出海尋回“高産糧食”,已不能再拖下去。
如今人口不足的問題,已成爲限制大明發展的最大因素。
農耕文明所能占據的疆域範圍是有數的,若人口跟不上,便是給你再大的疆域,也根本無法統治。
而糧食則是制約人口增長的直接因素,沒有充足的糧食,人口的大肆增長反而是一種災難。
可惜李天心不擅長生物基因科技,雜交水稻他是搞不出來的,引進高産作物便是最好的治标之法。
等到日後他将生物方面的基礎知識傳下,再依靠整個大明的人才,去推動生物基因科技的發展,或許數十年後,有人能搞出雜交水稻。
那麽這數十年内,便隻能依靠高産作物頂一頂,隻要撐過這半個世紀,李天心相信讓大明獨霸地球,絕不是一個夢。
……
由于朱見深和李天心,都在主持赈災,使得紫禁城通電計劃,延遲了幾個月。
大明成化十年九月中旬,等到赈災事宜告一段落,受災百姓得以安定下來,李天心才帶着一幫工廠番子,運送相關材料到達京師。
京城西站,起重器械将一個大小有兩個立方的巨型蓄電池,以及配套的變壓器和配電箱,一一從火車上吊了下來,放到一架架闆車上。
這種闆車是專門用來運送大型物件的,配六個輪胎,前方有方向機和刹車,動力則依然是靠牛馬畜力。
李天心并不是造不出蒸汽卡車,隻是沒那個必要,這種過渡品造出來,就是浪費人力物力。
等内燃機造出來,直接制造柴油車和汽油車他不香嗎?
卸貨完成後,數十架大闆車在手持槍械的錦衣衛護送下,浩浩蕩蕩的往紫禁城而去。
運送貨物的事自有工廠檔頭負責,李天心則是先行一步,趕往宮中與朱見深會面。
紫禁城西北長春宮左側,一間類似廠房的建築前,朱見深對李天心道:“這是我專門下令修建的發電房,你看合用嗎?”
李天心颔首道:“很不錯,你想得很周到。”
這處發電房前,是一片廣場式院落,這裏原本沒有建築,後世清朝時,會被滿清皇帝修一座佛堂,如今倒是正好合用。
朱見深欣然點頭,對懷恩道:“大伴,派人去玄武門等着吧,等工廠隊伍到達,便把他們帶到此處。”
“是。”
懷恩自去安排人,廣場上隻剩下朱見深和李天心兩人。
李天心對朱見深道:“龍兄,如今我大明的發展蒸蒸日上,但這幾年我研究天象,發現如今正處于小冰河期的先兆期。”
“未來數十上百年,世間氣候異常,風雲變幻,很容易發生各種天災,咱們還需早做打算。”
聽聞此言,朱見深臉色微變,不明覺厲的追問道:“何謂小冰河期?”
李天心解釋道:“天地宇宙,周天星鬥的運轉,自有其規律,在這份規律中,世間有一種特殊時期,叫做冰河期。”
“兩億年,也就是二萬萬年,會出現一次大冰河期,十萬年一次冰河期,五百年一次小冰河期。”
“大冰河期到來時,大地會被厚達七十多丈的玄冰凍住,萬物生靈滅絕,需時數百萬年,玄冰才會逐漸融化,大地重新煥發新生。”
“尋常冰河期,不會直接滅絕生靈,但因超過三成的大地被凍住,加上氣候奇寒無比,也會導緻食物短缺,以至大部分生靈活不下去,隻有極少數幸運的能活下來。”
“最後就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沒那麽嚴重,但也會導緻氣象紊亂,大旱、大澇、大寒相繼出現,糧食短缺問題會日益嚴重,咱們必須早做準備。”
朱見深眉頭緊鎖,若這些話出自旁人之口,他隻會認爲其妖言惑衆,可這話是李天心所說,他便絕不敢等閑視之。
“可是大明的土地總共就那麽多,加上伱創造的機械和化肥,大明的糧食産量已經達到極限,一時半刻也提不上去,這可如何是好?”
李天心道:“如今電氣時代推進計劃,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即便沒有我,工廠的檔頭們也能主持做下去。”
“至少在三十年内,不會出現什麽技術瓶頸,所以我打算出一趟海,去爲大明搜尋高産糧食作物。”
“在土地和産量都已經定死的現在,也隻能尋求引進高産作物,以提高畝産。”
朱見深關切的問道:“有具體目标麽?”
李天心道:“大緻是有的,不過能不能找到,還得去了才知道,好在如今大明的艦船已十分先進,倒是要方便不少。”
朱見深緩緩點頭,又問道:“你打算什麽時候出發?”
李天心道:“明年七月以前,你撥幾艘船給我。”
朱見深毫不猶豫的道:“沒問題,到時候你開着新型寶船去。”
李天心欣然道:“好。”
新型寶船是大明水師的旗艦船型,長四十四丈,約138米,寬十八丈,約56米,全部采用蒸汽動力系統。
若滿載煤炭和清水,可輕松橫跨大西洋,而且還有富餘。
不過若想從大明到達美洲大陸,還是得沿途補充燃料和糧食物資。
好在從大明到好望角這一路上,西方國家密布,不愁沒地方補給。
近一個時辰後,運送電力設備的隊伍到達,當即便忙活開來。
耗時兩個多月,紫禁城的電路終于安裝完成,朱見深在宮廷八局之外,又成立了一個“發電局”。
至此宮廷二十四衙門,變成了二十五衙門。
完成紫禁城通電後,李天心留下幾名工廠番子,作爲日常維護和檢修人員,便即返回汾陽,開始做出海前的準備。
之後大半年時間,李天心一頭紮進工廠,在他的主持下,各種劃時代的産物一一出現。
……
“天心,我這五艘戰艦和兩個千戶所的兄弟,就交到你手上了,你可得把他們平平安安的帶回來。”
成化十一年六月,南方軍區水師海口軍港,大明姑蘇侯,南方軍區總兵官王憐花,捏着李天心的肩膀鄭重道。
李天心正色道:“此次遠航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不敢對你打什麽保票,隻能說我盡量一個不少的把他們帶回來。”
王憐花微笑颔首道:“有你劍神這句話足矣。”
他本是東南軍區總兵,但在總兵互調政策下,他一年前調任南方軍區,兩年後又要調去西南軍區。
原先的姑蘇伯,也因爲攻略東南亞有功,升爲姑蘇侯,算是真正跻身大明頂級權貴的行列。
快活王這些年,基本上已處于隐退狀态,他将快活城遷到了澎湖島,遠離江湖紛争。
每日除修煉時間外,過的便是聲色犬馬,含饴弄孫的日子。
王雲夢自然也一樣,憐雲山莊同樣搬到澎湖島,跟快活王做了鄰居。
柳玉茹給王憐花生了兩子一女,因爲有了孫子孫女的緣故,王雲夢基本上已經放下對快活王的仇恨,不至于再兩看相厭,反而因爲孫子孫女,頗有幾分向歡喜冤家發展的趨勢。
總而言之,大明江湖自此,便不再有快活王這号人。
跟王憐花告别後,李天心一行各自乘小船登上戰艦。
這次出海遠航,有李天心和他的三妻四妾,沈浪夫婦,熊貓兒夫婦,六十名工廠番子,十數名懂得各種西方語言的語言專家,兩支南方軍區千戶所。
孩子們托付給了荊無命和小泥巴,小泥巴嫁給了小四,驢蛋則是通過相親大會,娶了一位武師之女,如今都已經有兒有女,生活美滿。
寶船型戰艦可承載一支千戶所的兵員,但爲了節省載重,用來裝更多煤炭清水和糧食物資,李天心便隻讓兩支千戶所随行,每艘船上裝四百多人。
因爲準備遠洋航行,李天心怕途中缺乏淡水,出發前這兩個月,他還專門帶着工廠番子,在船上安裝了一套蒸餾裝置,用來蒸餾海水,制造淡水。
這兩千多大明軍士,裝備的都是自動步槍和狙擊步槍,軍官還揣着半自動手槍。
每艘寶船型戰艦上,都架着四十八門艦炮,二十四挺馬克沁重機槍,還有五十門迫擊炮。
艦炮都是加農炮,沒有榴彈炮。
因爲海戰一般都是直射,攻擊敵方船體側面,彈道彎曲的榴彈炮并不合用,有迫擊炮作爲火力補充,已經綽綽有餘。
艦載加農炮的射程爲13000米,炮彈口徑106毫米,采用沖擊引信。
而這個時代西方的銅合金炮,射程不過300到500米之間,爲了精準度,一般都會接近到200米以内才開炮,發射的是球形實心炮彈。
說白了就是超大号的火铳,利用實心炮彈轟破敵方艦船的側面,令敵方艦船沉沒。
而槍械方面,如今的西方才剛剛發展出火繩槍。
如果在西方遇到海盜,或者與西方國家的艦隊發生沖突,李天心會讓那些西方人知曉,什麽叫降維打擊。
“嘟……”
汽笛聲中,五艘寶船式戰艦起航,往南駛去。
他們會先航行到安南的金瓯地區,在那裏進行一次補給,然後再航行到馬六甲海峽,在新加坡補給一次。
如今東南亞大部都已落入大明的掌控,南疆五國已全部覆滅,占據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馬六甲王國,也已亡國。
如今大明西南軍區的軍隊,已經駐紮到蘇門答臘島,可以說一直到馬六甲海峽,都屬于大明的疆域。
離開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後,他們才算是出了國。
李天心規劃的路線如下……
海口→安南金瓯→新加坡→馬六甲海峽→格雷特海峽→斯裏蘭卡(錫蘭島)→馬爾代夫→索馬裏→馬達加斯加→幾内亞→南美洲。
李天心想要的土豆、玉米、西紅柿、花生、向日葵、辣椒、南瓜等等好玩意,基本上都在南美這地界。
從大明到南美,約要航行五萬裏,即二萬五千公裏。
新式蒸汽寶船的航速,可以達到十節出頭,即二十公裏每小時。
單算航行時間,大約需要五十二天,加上路上休整和補給的時間,跑一趟美洲差不多得三到四個月。
從海口到格雷特海峽這段路,基本上是風平浪靜,一路上也沒有任何意外,畢竟幾個補給點都有明軍把守。
直到橫穿印度洋,到達斯裏蘭卡,才總算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狀況。
如今的錫蘭島上有兩個國家,南北對立。
北方的國家叫“僧伽羅王國”,是由北印度移民到此的雅利安人建立。
南方的國家叫“泰米爾王國”,是南印度移民到此的泰米爾人建立。
兩個國家征戰不休,從公元五世紀至今,打了足足上千年,卻誰也沒能把誰給滅掉。
這主要是錫蘭島的地勢環境所造成。
北方是一片平原,最高海拔不過150米,雅利安人精擅騎射。
南方則是高原,最高海拔達到2500多米,且森林密布。
雅利安人不适應高原環境,也不擅叢林戰,泰米爾人在平原又打不過雅利安騎兵。
這情況就跟中土曆史上的吐蕃和大唐差不多,唐人上了高原,就是一群待宰羔羊。
大唐戰神薛仁貴,帶着十萬大軍打上吐蕃,結果因爲高原反應,在大非川被吐蕃人打得全軍覆沒。
可吐蕃人下了高原,同樣不敢跟唐軍剛正面,最多在邊境劫掠一番,絕不敢深入腹地。
錫蘭島這情況也正是如此,所以兩國你來我往打了上千年,誰也搞不定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