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博山腳下。
微亮的天空中飄着鵝毛般的大雪,這樣的大雪,渤海郡已經下了五六天了。
而早在半月之前,新建的難民營就在開始收容難民了。但直到今天,還陸續有人聞訊趕來。
這些新趕來的難民得先在入口處登記,選擇是以做工來抵食宿錢,還是付現銀,再根據難民種類的不同,分到不同的房間去。
對的,難民營并不是免費的收容所,進來住的難民都得交錢。
就像客棧一樣,住宿飯食都得花錢買。
不過價格收得并不高,除了成本和人工外,隻有十分微薄的利潤。
但就是這樣,也有許多人付不出錢來。
付不出錢來的難民就得用工抵債,不然決不允許進入難民營。
而這些無法付錢的難民,會根據其身體素質,以及自身的本領等,安排不同的活計。
那身體素質好,但并沒什麽特殊本領的,會被安排去房頂上掃雪,清理街道等,打雜工作。
而婦人,手巧的,則會被分配去做編織工作。
不會編織也沒關系,難民營裏已經早早地安排好了會編織的師傅。
編織的東西也十分多樣化,有用篾條編織的籮筐等,也有用稻草編織草鞋。
而工價最高的,則是織布,以及編織毛衣。
毛線是江棠棠和陸時晏天陰山尋的短尾羊。
這兩年雖然幹旱嚴重,但因爲江棠棠常常給養殖場的牲口加點靈泉什麽的,再加上養殖場的工人十分盡心盡責,這些短尾羊已經從開始的幾隻,發展到了幾百隻。
當然,這麽長時間,才這麽個規模,江棠棠是不滿意的。
不過鑒于這兩年的特殊情況,養殖場的短尾羊能夠一頭不死,還不斷壯大,江棠棠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這兩年幹旱,不管是葛麻棉,還是桑蠶都大受影響。大家先顧着肚子,也顧不上衣服。
但實際上,除了缺糧外,衣服也是十分短缺的。
而經了解,江棠棠發現,這個時代的紡織工,已經掌握了将羊毛紡成紗,再織成布的技巧。
所以便組織了工人,加工這些羊毛。
這些羊毛根據質量的不同,被加工成兩類。一類是紡成紗線,織成布匹。另一類則是做成毛線,織成毛衣。
這天,又新來了一批難民。
這批難民多是老弱幼童,既不能安排去掃雪,看起來也不能做編織的活計。
這讓管事十分頭疼。
因爲上面交代了,不能養閑人。
而以前難民營當然也收了不少的小孩與老人,但這些老人和小孩都是有家人的,可以讓家人去做工,來養這些小孩與老人。
可想這樣,一群人幾十個,全是老人小孩的,管事還真的沒遇到,也沒想到要怎麽處理這樣的情況。
正在管事頭疼之際,聽到外頭有人驚呼,“這麽大的雪,夫人怎麽來了?”
“肯定是專門來查看難民營的情況,聽說以前在嶺南的時候,陸夫人就時常親力親爲,去鄉間視察。那些官員從來不敢貪污,那裏的百姓日子可好過了。”
幾個鏟雪的難民說起嶺南人的生活,都無比地豔羨。但想着他們現在掃掃雪,就能住上那麽暖和的房子,又覺得他們現在也過得不差。
這房子雖然是很多難民一起住,但卻被分成一間一間的。他們可以跟自己的家人住在一間房屋裏。
而且最難得的是房間裏特别的暖,比他們以前在家裏的屋子都暖。
以前在村裏,哪年冬天不凍死幾個老人?
家裏的小孩也時常被凍病,那家裏條件好的,還能請大夫瞧一瞧,吃點藥。條件不好的,最後隻能眼睜睜看着孩子病死。
可是他們來了這裏後,孩子就沒生病過。
而且他們出來幹活,上面還會發衣服和鞋子,說叫工作服。
他們不懂什麽叫工作服,隻知道這日子簡直落到福窩裏去了。
工人們紛紛說着江棠棠的好話,管事倒是靈機一動,趕緊把這群老人和孩子安排到房裏,去找江棠棠請示,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管事小心地禀明情況後,又自我反省,說自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沒先預設到這樣的情況,做出解決的方案,請江棠棠責罰。
從建難民營,再到後面的收容難民,樣樣都是急趕工。而這些辦事人員也忙得像陀螺一樣,沒想周全,有點細微的失誤,江棠棠也覺得是正常。
她當然不會爲這樣的小失誤去責怪他。
“從難民中挑一些會讀書識字的出來當先生,給孩子們授課吧。”
江棠棠覺得孩子是國家的希望,當然應該有所有優待。
至于老人嘛,誰又不會老?
不能隻關照孩子,不管老人。
管事道:“這樣一來的話,隻怕有些人家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故意将家裏的老人孩子趕出去,然後再讓他們以孤寡的方式進入難民營。”
江棠棠不免仔細打量了眼前的管事一眼。不得不說,是她沒考慮周到。
她贊賞地點了點頭,“你既然已經想到這了,應該已想出解決之法了吧?”
管事怕江棠棠誤會,以爲他故意賣關子,想來她面前讨好賞賜,小心翼翼地解釋道:“也是剛剛才想到的,先前确實沒想到解決辦法。”
江棠棠道:“無妨,你說說你想的辦法。”
管事一邊想一邊道:“這些小孩和老人一樣,收取住宿費和食費,不過把還債的期延長一些。
現在礙于場地受限,難民營的難民能做的活計也有很多的局限性。
但等開春後,這些老人也能做一些别的活計,而孩子的還債時間則可以再延長一些,比如我這裏先做好登記,等滿16歲之後,聽從官府的安排,去幹活還債。”
江棠棠點頭,“你這個想法很不錯,就按你說的執行。”
想着他剛才說的話,夾雜了許多現代的詞語,江棠棠又詢問起了他的名字與來曆。
這才得知,這位小管事原是幾年前逃去嶺南的難民,十分喜歡嶺南書齋裏新出的大白話書籍,而且一直在做準備,想去參加官府的選拔人才考試。
結果因爲幹旱,官府的選拔考試一再推遲,後來渤海郡招人,便千裏迢迢從嶺南趕過來應征。
江棠棠鼓勵道:“好好幹,明年去參加考試。”
(明天會開始更6千,更到30号,這幾天都少更了,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