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了一番的六個人很快就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無憂想都沒想:“我們這個城市不算特别大,市區内人口的話應該有不到五百萬吧,這還是上次人口普查的數字,如今到底有多少還真不太清楚。”
“人口普查?”
這又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了。
“對,人口普查。”無憂點頭,緊接着把什麽是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的意義講了一遍。
“有了科學系統的人口普查,才能夠了解國家有多少人口,每一個城市的人口數目,以及性别比例等等,摸清這些數據,才能夠更加科學的制定各種計劃。”
“上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已經超過十四億……”
她的這些話輕描淡寫,但是卻在六個人心中無異于投下一顆顆驚雷。
十四億人口,也就是十四萬萬人,這得是多少人啊?
這麽多人要怎麽養活?
還有這麽些人,做一次人口普查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啊。
“沒有隐戶嗎?”
杜甫忍不住問了一句。
無憂就笑了:“開什麽玩笑,除非犯了罪躲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其實犯罪份子現在也很難躲得掉,畢竟我們有天網……而且現代社會到哪裏去都要身份證明,沒有身份證可以說寸步難行,隐戶?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一個個的新名詞讓古人震驚到麻木。
他們發現,他們對這個社會簡直就是一無所知。
無憂感覺應該給古人再科普一些常識。
“而且誰沒事找事的弄個隐戶啊?這不是自己作死麽?古代隐戶是爲了躲避高額的稅賦,人們交不起稅,才甘願做那種沒有戶頭的人,可我們這裏不一樣啊,我們這裏早就取消了農業稅,種地不但不用交稅,國家還給補貼。不種地的話,隻要你的收入沒有達到某種标準,也是不用交稅的……而且我們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小孩子讀小學和初中是不用交學費的……”
無憂一樣樣的說出來,聽的六位古人呼吸都有些困難了。
他們覺得吧,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蘇轼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疼的很,不是做夢。
他疼的叫了一聲,無憂笑了起來:“是不是想不到啊,以後你們會發現更多想象不到的事情。”
荀彧之前一直沒開口,這會兒也忍不住問了一句:“如此的話,豈不是人人都能讀書?”
無憂點頭:“是啊,都說了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啊,也就是說,讀這九年書是我國公民應盡的義務。”
義務這個詞古人也是明白是什麽意思的。
可是,讀書變成所有人都應盡的義務,這簡直就已經超出了古人的想象範圍。
荀彧腦海裏飛速的計算,十四萬萬人,每一個人都要讀書,最少還要讀九年,如此的話……嗞……
他也忍不住驚歎出聲:“那得多少人才?”
無憂聽到這裏十分驕傲,挺了挺胸脯:“可不就是麽,人才太多了啊,每年光大學畢業生就有一千多萬……”
“讀完九年義務教育制,就需要經過考試升學,有一些學生升入高中繼續學習文化知識,有一部分讀職業學校,學習某些技能,讀完三年高中,再經過高考選拔進入大學,大學還要再讀四年。”
這個時候連趙雲都忍不住開始計算:“九年加三年是十二年,再加四年就是十六年,要苦讀十六年……這樣的人每年都有一千多萬……”
他頭皮又開始發麻了,這得是多大的人才基礎啊。
像這樣的人才有一個去到他們那裏,都要被主公當成座上賓,而這裏每年都有一千多萬啊。
“在學校要學什麽?”
此時,李白也開口了。
無憂就開始念叨:“小學的時候學的少一點,就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還有思想品德、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和計算機等等。”
“這還少?”
六人又是一驚。
無憂嗯了一聲:“當然算少的了,到了中學學的會更多,除了上述那些,還會開設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高中基本也是這些課程,到了大學就會選專業,選取一個專業之後,就會朝着某一個方向精研。”
她覺得沒什麽,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爲了中考和高考,哪個不是卷生卷死的啊。
但聽在古人耳中,就像是響起炸雷一樣。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人不但要學習算術、寫文章,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前知幾百上千年,還要能彈會唱,能寫會畫。這樣的人不是一兩個,一年就是上千萬個,人才多到這種程度,也難怪看起來這樣富庶安定。
無憂一邊開車一邊解答古人的問題。
今天堵車太厲害,她開車到城中村用了挺長時間,這一路上,她回答的問題自己都記不太清楚了。
終于到地兒了,無憂找了個地方停下車子:“好了,到了。”
幾個人下車,六個古人打量眼前有點破舊的建築,再想想之前經過的那些地方,就感覺到了其中的差異。
“這是哪兒?”
無憂帶着六個人往前走:“城中村,你們不是想知道貧苦百姓的日子是什麽樣的嗎?我帶你們來看看啊,這裏住的很多都是外地來打工的,因爲房租便宜,爲了省錢,好多人都租住在這裏,還有一些家裏不富裕買不起新區房子的也留在這裏生活。”
在進去城中村之前呢,六位古人已經開始幻想這裏的平民生活是什麽樣子。
在他們的想象中,這裏應該是污水橫流,街面上屎尿遍地,臭氣熏天,這裏住的人也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個面有菜色的。
可真正進去之後,他們才發現想錯了。
這裏的房子看起來是舊一些,街道也并不寬,顯的有點窄了,而且裏邊來往的人也多,沒有什麽汽車進入,一般都是那種小三輪啊或者電動車之類的。
可這裏的街道并不髒,打掃的也挺幹淨的,也沒有什麽臭味。
這裏的人行色匆匆,可穿着也是幹淨整潔的,看臉色很多皮膚也挺白,哪怕皮膚曬的黑一些,可也是面色紅潤,并不顯的那種吃不飽飯的饑餓樣子。
再往前走,路邊還有很多小館子,另外也有一些路邊攤。
一陣陣食物的香氣傳來,聞着是真的很香。
聞着味道,蘇轼肚子裏饞蟲又叫了。
他吸吸鼻子,聞着味到了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攤位前,看着攤主将面糊弄到一個鐵闆上,然後轉動之下,面糊變成了一個薄薄的餅,然後攤主在上面打上雞蛋,再将餅翻個面,上頭抹上醬料,放上蔥花、蕪荽以及炸到焦黃的薄脆,這麽一卷,看起來就好吃到爆。
蘇轼站在攤位前就挪不到腳了。
無憂無奈歎氣。
她就知道會這樣,這位可是不折不扣的吃貨啊。
沒辦法,自己請來的客人,隻能寵着了。
無憂笑着過去跟攤主說:“麻煩來六個煎餅。”
攤主看了一眼,笑問:“幾個雞蛋,加不加腸……”
無憂還沒回答,蘇轼就先大聲道:“兩個雞蛋,加腸,能加的都加,料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