擡起頭來,他淡定地回過神來,答道:“我在想……周師兄對《鄒子》十分了解,真有必要再重溫一遍嗎?比起周師兄,我覺得孫師兄才該多看《鄒子》呢?”
孫竹張了張嘴,又閉上了嘴,表情一言難盡。
周俞道:“放心,我和兄長暫住一起,我會督促兄長背誦《鄒子》的。”
孫竹苦臉道:“我覺得我還是多多溫習《孫子兵法》好了……畢竟我主攻「兵書略」這一門課程,就别在甚麽「諸子略」方面下功夫了。”
周俞欲言又止,而劉辯心下一動,請教道:“且慢!兩位師兄,敢問甚麽「兵書略」、「諸子略」啊?——我怎麽聽不懂呢?”
孫竹回過神來,忙道:“你才來書院,大約不清楚書院會開設六門課程,包羅萬象!隻是學子資質不一,沒法掌握全部!是以,鄭玄老師又規定,除卻學子們識字、寫字,不必非要學滿……就拿師兄我來說罷!我重點學習「兵書略」,其餘五門随便,隻要能及格就行!”
“周師兄呢?”劉辯順勢地問。
孫竹撓了撓頭,後知覺道:“這厮除了「方技」,其餘五門課程都在學,且成績相當優秀!”
“如何證明周師兄相當優秀?”劉辯再問。
孫竹道:“每次老師抽查學子們的功課,一提到周俞這厮,周俞總能答對!”
這個時代,還沒「考試」這一說法。頂多是「策問」:由皇帝出題,考一考被舉薦的人才們,而人才們則用書面的方式回答皇帝的題目!換位思考:老師們要檢測學子們的才學,亦由老師們出題,讓學子們進行口試,是嗎?
思及此處,劉辯打趣道:“就像方才那樣?”
孫竹:“……”
嗯?
孫竹怔了一怔,忽然用手托住下巴,作出呐喊狀兒。
半晌,孫竹才洩氣道:“是的。”
一副認命的樣子。
劉辯:???
眨了眨眼,劉辯好奇地打量孫竹,卻沒追問孫竹到底是怎麽回事。
笑嘻嘻地,劉辯把《鄒子》遞給周俞,筆劃道:“周師兄,此書借你,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周俞手捧《鄒子》,爽快道:“請說。”
劉辯先道:“敢問兩位師兄來自何處?”
咦?
孫竹和周俞愣了一愣。
劉辯據理力争道:“之前,師弟我說了我來自冀州渤海郡南皮縣,可觀兩位師兄沒說呢?作爲朋友,難道我不該知道嗎?我不能關心關心嗎?”
孫竹和周俞面面相觑。
爾後,孫竹道:“師兄我來自揚州吳郡富春縣。”
周俞道:“我來自揚州廬江郡舒縣。”
劉辯一邊道:“哇~兩位師兄原來是同鄉呀?”一邊心道:很好,你倆果然是孫策和周瑜——沒跑兒!
即便這兩人不是孫策和周瑜,那也無妨!
橫豎劉辯他觀這兩個少年,真乃年少俊才,值得結交!
劉辯又道:“周師兄,方才我聽你喚孫師兄爲「兄長」?但觀你們倆人……并不是親兄弟罷?”
孫竹和周俞相視一笑。
孫竹道:“我比周弟同齡,但比周弟年長兩個月。”
周俞笑道:“兄長是武将出身,昔日伯父被推薦爲佐軍司馬,在外領兵作戰,攻打黃巾賊兵,而兄長和其家人暫住壽春,結交不少名士,頗有名聲。我因慕名,便專程跑去壽春拜訪!我和兄長可謂一見如故,且兄長亦身懷大志,傑出通達,我與兄長推誠相待,便拜爲結義兄弟!”
“結義兄弟!”劉辯撫了撫掌,忍不住地多嘴一句,“倒也巧了,我雖沒結義兄弟,卻認得一位将軍,那位将軍和兩位武藝高強的義士結爲異姓兄弟……可惜這三人皆在渤海郡,沒法與兩位師兄見面!若有機會,我定要将這三人推薦給兩位師兄認識,相信你們也會恨相知晚。”
孫竹兩眼一亮,高興道:“我平生最愛結交天下豪傑!師弟你氣質不凡,想來你所推薦的将軍,亦是豪傑!敢問這人姓甚名誰,我可聽沒聽過?”
劉辯耳根子一紅,赧然道:“這……師弟我不好說呀?事實上,這三個結義兄弟要比師兄你們大上一輪呢?”
孫竹道:“無妨,無妨!豪傑貴在才能,而不在年齡也。”
劉辯道:“我隻知有一将軍姓關,名羽,不知……”
“莫非是關羽關雲長?!”孫竹脫口而出。
“師兄你竟聽過?”劉辯頓覺不可思議。
孫竹興奮道:“略知一、二!聽說關将軍武藝高超,冠絕北方,協助幽州的公孫瓒将軍擊退十萬烏桓突騎,至少保障了幽州十年的安定!往後,隻需據守幽州,而不必再煩惱烏桓會上蹿下跳了……”
看向劉辯,孫竹兩眼亮晶晶,毫不掩飾眼中的羨慕與向往。孫竹道:“是了,是了,關将軍如今也在渤海郡,對嗎?——他日我定要前往渤海郡,去拜訪拜訪關将軍……對了,聽聞關将軍被封爲「壽亭侯」,卻拒絕了,可有此事?”
“是的。”劉辯說,“關将軍身爲結義二弟,自然不想讓大哥爲難……”
“啊?關将軍……有結義大哥和義弟麽?”孫竹大爲驚訝。
“是啊!關将軍的大哥是……”
吧啦吧啦,劉辯與孫竹幹脆地說起關羽結義兄弟劉備和張飛二、三事,聽得孫竹津津有味。
末了,劉辯還談起渤海郡其餘人才,諸如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和袁術、被評爲「治世之能臣」的曹操,直把孫竹聽得兩眼都瞪大了。
期間,周俞感歎不已,歎道:“看來何師弟的家鄉實乃風水寶地,竟有如此之多的俊傑聚集一處,想來渤海王定有明君之……”
「姿」字尚未落音,孫竹又捂住周俞的嘴巴,試圖地裝作沒有聽見——“哈哈哈哈!”孫竹對劉辯揚聲說,“總之,等我和周弟一起北上,作客南皮縣,何師弟你可别推辭呀?師兄我甚是期待呢?”
劉辯莞爾道:“一定,一定。”
三人相視笑起。
接下來,孫竹和周俞又講起書院有趣的經曆,直把劉辯逗得呵呵直笑。
三人相處融洽,頗爲投機。
眼見天色漸晚,劉辯終于提出自己的請求:請求周俞将《鄒子》抄寫一份,送給他,而周俞也答應後,劉辯揮手告别孫竹和周俞,與抄了一下午的荀彧等人彙合。
孰不知在他離開之後,孫竹和周俞也返回自個兒住居,讨論起了劉辯的身份。
“他肯定不單單名叫「何辯」。”周俞與孫竹面對面席地而坐,輕扣桌幾,若有所思,“能對渤海郡的人才情況十分通透者,想來不是普通士族呢?……可我實在沒有聽過渤海郡有「何」姓世家的人呀?”
孫竹倒是無所謂,擺手道:“想那麽多做甚?你若不解,咱們走渤海郡一趟,不就行了?——說到底兒,何師弟吹捧半天,不就是讓想我們對渤海郡好奇嘛?”
周俞搖了搖頭,說道:“未必。我隻擔心咱們真去渤海郡,怕是回不來了。”
“哦?此話何解?”孫竹挑了挑眉,眉眼之間盡是自信,還透出一絲自負,“你我自幼習武,不說武藝高超,一般宵小卻是難不住我倆……敢情我們連歹人也敵不過?憑他是誰,我要走,誰能攔我?!”
“兄長勿惱。”周俞說,“我隻記起一件事兒,不知與他有沒有關系。”
“何事?”孫竹問。
周俞說:“這事相當隐晦低調,傳聞去年,漢帝長子被封爲渤海王,遷去了渤海郡……”
“漢帝長子?”孫竹脫口而出,“那該姓「劉」,而不是「何」呀?”
“話可不能這樣說。”周俞說,“兄長你不叫孫竹,而弟亦不是周俞,憑甚麽何師弟就非要是何師弟了?……”
“此話怎講?”孫竹心下一跳。
周俞道:“兄長可知何皇後?漢帝長子正是何皇後的孩子,其本家姓何……”
“你是說,何師弟本名不姓何,是冒用他的母家姓氏?”孫竹倒吸了一口涼氣。
周俞目光閃閃,颔首,卻默不作聲。
孫竹抽氣。
孫竹和周俞不約而同地陷入了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