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山之戰,徹徹底底地爲宋金之間的這場大決戰拉開了序幕。
無人敢掉以輕心,時刻都是提心吊膽,打起一百二十萬分的注意力。
牛頭山此地,于金軍而言畢竟是占到了地理上的優勢,積水并不算太多,所以打到最後,宋軍損失慘重。
牛頭山被金軍攻占下來後,金軍打算一鼓作氣直取汴梁内城。
于是這般,持續了整整四個時辰的牛頭山之戰結束之後,金軍連氣兒都沒有歇一口,繼續向前方進發。
由于宋軍在出征之前便已兵分東、西兩路,所以在牛頭山一戰後,趙構和李綱二人便正式各分東西,分别應對金兀術和斡離不。
方才在牛頭山與金軍一場大戰,趙構的右臂受了點輕傷,但是無礙,梁紅玉爲他緊急包紮傷口,随即也就啓程了。
此時,夕陽西下,滿山紅光。
嶽飛氣喘籲籲地道:“牛頭山現在已經失守了,按照地圖所示,接下來我們應該去下一個地方——玉翠湖。”
趙構聞言,連忙說道:“玉翠湖洪水高漲,金軍多半不會去玉翠湖,本王看來,我等應當先駐紮原地,靜觀其變。”
趙構的智囊團連忙走到趙構近前,先是沖趙構作了個揖,繼而急聲說道:“康王!我等自去玉翠湖便是,金軍接下來的具體動向由太常少卿李綱負責留意。”
趙構原本都已經要跳下馬來,聽智囊團這麽說,恍然大悟。
點着頭說道:“是,的确是如此!我想起來李大人是負責那一面的幾處地域。”
趙構壓根就不做停歇,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往玉翠湖。
與此同時,韓世忠率領着七千老弱殘兵已然上了戰艦,戰艦停靠在玉翠湖岸邊,時刻等待着金軍來襲。
韓世忠一路來到船尾,仰起頭來,遙望蒼天,默默地道:“曾經無數次的午夜夢回,我也夢見過,浩浩蕩蕩百萬雄兵。”
“如今我韓世忠率領這七千老弱殘兵終于要和金軍決一死戰,就便是不爲了大宋,不爲了天下百姓,也要爲我韓世忠自己!”
站在韓世忠身後的幾名老兵齊聲說道:“韓提督,我等盡心竭力地爲您效忠!”
韓世忠聞言,緩緩轉過頭去,見幾名老兵單膝跪地眉頭緊皺,他輕聲一笑,道:“你們的忠心,天地日月可鑒,本官欣慰。”
突然間,兩名年輕的士兵一路狂奔而來,沖着韓世忠急聲道:“韓提督!附近有一列人馬快速前來!”
韓世忠心中一緊,緊握腰間寶劍,從船尾跑至船頭,朝着士兵守所指着的方向,向岸邊遠處的竹林中望去。
隻見那浩浩蕩蕩的一路人馬并非是他以爲的金軍,其實,是以趙構爲首的宋軍。
韓世忠滿頭霧水,因爲在他看來,此時金軍應當已經朝着西面而去,趙構去和李綱所率領的西路軍短暫會合,齊心協力抵擋金軍才是。
何以卻來玉翠湖?
趙構率領人馬來到近前,沖着韓世忠高聲說道:“韓大哥!此地沒有什麽風吹草動吧?”
韓世忠連忙說道:“沒有!我和兄弟們剛剛上戰艦不久,暫時沒有看到金軍!”
趙構跳下馬來,環顧四周沖着韓世忠擺擺手,說道:“韓大哥,你下來!”
韓世忠快步從戰艦上走下,忽然間趙構變得非常激動,一把将韓世忠緊緊抱住,說道:“韓大哥,金軍狼子野心,斷然不會來這玉翠湖。”
“你聽兄弟我一句話,帶着這七千老弱殘兵離開玉翠湖,我讓嶽飛帶個幾千人在此地斷後!”
韓世忠連忙搖頭:“如若要斷後,那也該是由我來斷後才對,不能用你二人其中一個!你們先行,我再次逗留一個時辰,不見金軍,再去與你們回合。”
此時,梁紅玉款款走來。
梁紅玉緊緊拉住韓世忠的手,說道:“韓郎,我與你生死相依,快帶我一起上戰艦!”
韓世忠面對趙構和梁紅玉兩個人的意見,心中不禁是變得雜亂無章。
眼下戰況激烈,指不定什麽時候便會有一路金軍人馬從暗中沖出,将衆人死死包圍在玉翠湖。
韓世忠就來不及猶豫,緊緊摟住梁紅玉,對趙構說道:“你和嶽飛帶着人離開玉翠湖,我和紅玉在這裏!”
趙構眼見自己和韓世忠争執不下,于是便放棄了打算,決心決意率領人馬離開玉翠湖,前往下一戰地。
嶽飛經過韓世忠身邊時,韓世忠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嶽兄弟,遇事不要慌,更加不要亂!有你韓大哥在此,無人敢動你性命!”
嶽飛用力一點頭,緊緊跟随在趙構的身後,沿着玉翠湖的岸邊前往下一戰地。
當大路人馬離開之後,韓世忠拉着梁紅玉的手,上了戰艦。
剛一走上戰艦,韓世忠便命士兵排起陣形,随時随刻準備和金軍在玉翠湖大戰。
韓世忠看着梁紅玉身上的戰甲,搖頭苦笑道:“紅玉,你說你這又是何必呢?”
“打仗從來都是男人的事情,你一個女人家家的,不方便不說,當真吃虧得很!”
梁紅玉顯得很是執拗,說道:“世忠,其他的休要再說,我梁紅玉生是你韓世忠的人,死是你韓世忠的鬼,無論如何也要在你身旁。”
韓世忠感動無比,一把将梁紅玉緊緊摟在懷裏。
那如血的夕陽映在他二人身畔,大決戰之後他二人究竟是一對神仙眷侶,還是一對孤魂野鬼,當真是一個未知之數。
話說,李綱率領的西路軍在半個時辰之後和金軍展開一場殊死較量。
彼時已是水戰,宋軍占盡了天時地利,所以死傷并不太多。
但是兵部尚書孫青山打到一半之時,竟然直接繳械投降,直接導緻李綱慘敗,李綱一番狼狽逃竄,這才硬生生撿回了一條命。
斡離不率領金軍繼續向南而行,決心決意直取汴梁内城。
這個消息甫一傳到朝堂裏,頓時群心慌亂。
人人都對兵部尚書孫青山嗤之以鼻,孫青山繳械投降之後,立刻便率領舊部投靠金軍。
孫青山的這個行爲,于大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給原本已經千瘡百孔的宋軍,平添上了緻命一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