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清秋所言,天下盡人皆知,李清秋此生從未收過徒弟。
倘若應伯爵答應了李清秋,那麽,應伯爵便是李清秋的唯一入室弟子。
應伯爵實在是太明白這意味着什麽。
話說天下英雄,人人都已李清秋爲尊。
無論何時何地,江湖中人都清楚地記得“人活在世未見李清秋,踏破紅塵千歲萬歲也徒然”這句話。
多年以來,無數英雄好漢成名之後,都以見到李清秋一面,爲至高追求。
就仿佛,這世間再頂天立地的大好男兒,茲要是見到李清秋一面,此生便再也無憾。
從始至終,江湖之中盛傳的這句話,向來也并非是一句空談。
應伯爵凝望着站在他身邊的李清秋,輕笑一聲,說道:“哥,人常說‘人活在世未見李清秋,踏破紅塵千歲萬歲也徒然’。”
此時,李清秋已将應伯爵拉至牆壁邊的那一排靈位前。
李清秋面無表情,隻是如此這般地說着:“兄弟,這卻也算不得什麽。”
“自從趙佶這狗皇帝登基以來,他和他身邊的那些寵臣們将惡事做盡,使得天下黎民無以逢生,江湖好漢們送給哥這句話,其實多半也是因爲不滿趙佶狗皇帝而已。”
“倘若說哥當真有何等巨大的個人魅力,着實不見得。”
應伯爵點點頭,心下想道:事實該是如此!
說實在的,應伯爵在還沒有見到李清秋之前,曾無數次想象過李清秋究竟是何方神聖。
天下人何以會對他如此仰慕,甚至在民間市井之中,都已将他給神話了。
說什麽,李清秋是九龍天子下凡,拯救天下蒼生。
說什麽,李清秋早已該被推舉爲武林盟主,天下英雄應當盡數聽從他指明才是,盡早将這狗一樣的大宋朝廷,推翻掉也就罷了。
凡此種種,近來應伯爵在汴梁城内,都聽得耳朵快要起老繭子了。
此時,應伯爵正要說話,李清秋用手一指伯爵面前正前方的一塊靈位。
“咱花蓮教在九州大地消失多年,現如今重出江湖,光侯,你以爲究竟什麽才是我花蓮教的立教之本?”
屋内光線實在太過昏暗,加之牆壁邊的那一排靈位上密密麻麻地寫着很多小字,應伯爵一時間更是看不清楚。
應伯爵當下聽李清秋這麽問着他,當即脫口而出:“花蓮教的立教之本,應當就是推翻大宋朝廷,拯救天下蒼生,另立新朝吧?”
李清秋淡然一笑,搖頭說道:“卻也并非如此。”
應伯爵皺緊了眉頭,别忙轉頭看向李清秋,問道:“那麽,花蓮教的立教之本,又是什麽呢?”
李清秋将雙手背在身後,又湊近了些立于牆壁邊的那些靈位。
沖着應伯爵面前正前方的那一塊靈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
繼而,轉過頭來,看着應伯爵,滿臉正色道:“光候,本朝太祖太宗一事,你可曾聽聞?”
應伯爵一愣,滿臉茫然地搖搖頭:“聽過是聽過,可是本朝太祖太宗,難不成還和咱花蓮教有關系嗎?”
李清秋一聲沉沉歎息,說道:“其實我本不姓李,我的真實姓氏是趙,若追根溯源,我是太宗朝時八賢王趙德芳的子孫。”
“當年趙光義小兒觊觎太祖皇帝的皇位,親手操弄一出燭影斧聲之謎,趁着太祖皇帝身受大病,以一柄利斧将太祖皇帝給殺害了。”
“從此之後,趙光義這小兒便奪得太祖皇帝的皇位,成了日後的太宗皇帝。”
“說來,太祖皇帝趙匡胤和太宗皇帝趙光義本就是孿生兄弟,從小到大相依爲命,兄弟間理應是情深似海。”
“結果,太祖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之後,趙光義這小兒不想着究竟該如何爲大哥分憂,爲了皇位,趙光義這小兒竟将他大哥的性命都給奪去了!”
李清秋站在那塊靈位前,滔滔不絕地述說了一番。
應伯爵站在原地聽着,徹底愣在當場。
他心中波瀾起伏,無論如何都不敢去想,原來多年以來在大宋境内屢次三番造事的花蓮教,其實教主原本便是趙氏皇族當中的一員。
李清秋并不姓李,而姓趙。
應伯爵畢竟是一個聰明人,他能夠想象得到,花蓮教假借着替天行道推翻趙氏皇族的這個名号,實際上想做的事情,其實是宰殺盡太宗皇帝這一支的子孫。
說來,太宗皇帝這一支的子孫直至現如今,都是誰呢?
徽宗皇帝趙佶,康王趙構,太子趙桓,郓王趙楷,乃至是柔福帝姬趙環環等等等等。
這些皇帝、皇子、王孫、公主們,全部都是太宗皇帝這一支的子孫。
但矛盾點也就在這裏。
按說,李清秋今年的年歲應當在三十五左右。
往前追溯一番,太祖皇帝趙匡胤至少也該是李清秋的太爺爺輩,時過境遷,幾代人都過來了。
其實無論是太祖也好,亦或者還是太宗也好,大家都是趙氏皇族中的一員。
正所謂是,血濃于水。
但是,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應伯爵實在是太震撼了,長久以來,從來都是聽人說這花蓮教是大宋境内第一反動組織。
官府屢次鎮壓,都是鎮壓不成。
而且,花蓮教的頭目教主李清秋,朝廷也從未得手過。
應伯爵身在清河縣之時,乃至是來到汴梁城之後,一直都堅定地認爲,這花蓮教是好一大群造反弄事的江湖好漢。
結果此時此刻,李清秋終于将花蓮教的底細,悉數告訴給了應伯爵。
此刻,李清秋眼見應伯爵怔怔愣在原地,眼睛眨也不眨,他自是會心一笑。
他對應伯爵語重心長地道:“曆經幾代天子,無論如何,皇位也是時候該物歸原主了。”
應伯爵“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沖着正前方那張靈位連連叩頭。
其實他也不知道那塊靈位究竟是誰的,亦或者究竟是不是本朝太祖皇帝趙匡胤的。
反正就是不斷用力,在地上磕着頭。
李清秋連忙将他從地上攙扶起身來,語重心長地道:“趙佶這狗皇帝氣數将近,金兵不久之後定會再次來犯。”
“光侯,正所謂是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局面你要能夠分辨得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