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聽說您準備要遷都?”羅成問道。
“嗯,先将首都遷到大興府宛平城,蓬萊太擠了。”劉信啓回道。
之前征求過許多人的意見,劉信啓準備遷都已經不是秘密。
“那我們興漢盟要建國了?”羅成問出了大家都想知道、都期盼已久的問題。
“是!”劉信啓肯定的回道。
原本準備秋糧收完之後再公布這個決定,今年先派人去宛平城做準備,明年開春,海水解凍之後就遷過去。
“我們過來問一下,就是想有個準備,今年秋收的糧食可以先運一部分過去,金國三路的糧食就不往南運了,直接運往大興府,河北東路北部的稅糧也可以運到大興府去,免得來回運輸,耗時耗人耗糧。”羅成解釋道。
“可以,蓬萊這裏留夠可以吃到明年夏收的糧食就行。其他糧食分爲三部分運送。一部分運到北面,分别儲存在大興府和遼陽府。一部分運到西面,儲存在大名府。最後一部分運到南面,儲存在沂州臨沂。”劉信啓安排道。
幾人的問題算是提醒了劉信啓。
糧食存儲應該随着興漢盟的戰略規劃進行,否則運來運去,隻是個浪費。
“這麽說,明年有可能三線作戰?”羅成看出來一點意思。
“暫時能夠确認的隻有一線,僞齊肯定是要徹底消滅的。至于金國和南趙,則要看他們自己怎麽選了。”劉信啓回道。
也就是說,隻要僞齊和南趙明年不挑事,這兩線還可以再和平一年。
“明白了,那我給中部州縣留夠自用的就好,其他都運到前線去。”羅成道。
“海倉鎮、白石灣、膠州灣也要儲存一部分,這是給海軍的。勞改營和幾個新兵營的糧食儲備也得準備充足。”劉信啓提醒道。
海軍雖然從外面買糧食,可自用的糧食都是糧儲部先提供給後勤部,後勤部在分發給各基層部隊。海軍購買的糧食除了給海外駐地留一部分以外,一般不會自行儲備,會全部‘賣’給糧儲部。
“好。”應聲的事糧儲部部長伍亮。
“白石灣的工業和大學學院遷不遷?”羅成問道。
工部和教育部都屬于政務院,也是他的職責範圍。
“不遷,等我們占領了建康府,到時候還會遷都至建康府,等遷都建康府之後再進行最終的規劃,适合在南方發展的工業遷至南方,不适合都留在北方。”
紡織業肯定适合在南方發展,重工業則更适合靠近煤鐵礦的地方,不能一股腦的一刀切。
至于教育行業,不用說,最頂尖的學府很定會随着首都南下建康府。
“我明白了。”羅成點頭應道。
“還有什麽問題嗎?”劉信啓問道。
羅成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先讓其他三人回去,等就剩下劉信啓和他兩個人的時候方才開口:“司蓮香主持教育部工作做的很好,我想請示一下您。劉部長(周玥婚後随夫姓劉)就算生了孩子,之後有幾年時間肯定還是不能上班的,一直讓副部長主持工作,是否合适?”
這個問題劉信啓倒是沒有考慮過。
“有人說閑話?”劉信啓問道。
“那倒是沒有,我隻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按照你的計劃,明年你是打算建國的,到時候劉部長就是國母,還能夠回來教育部工作嗎?”羅成再次提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見劉信啓沒有說話,羅成繼續說道:“還有未來的國丈大人,現在的心思也很少在禮部,禮部的工作主要有一個副部長負責。雖說現在禮部的工作并不多,我們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并不是談判就能解決的,可是明面上國與國的禮儀還是要做體面的,特别是建國之後。”
這話說的就有些直白了,禮部部長相當于後世的外交部部長,不搞好外交,整天呆在家裏,确實不合适。
看羅成的意思,若不是部長級高官需要劉信啓點頭才能任命,估計他早就調換了。
“等我兩天,我給你答複。”
劉信啓得回去征求一下兩位家人的意見。
周玥生育之後是否要參加工作,得由周玥自己決定,劉信啓不會用孩子将其束縛住。
周心遠同樣是,他不想繼續在禮部工作,也得他自己明确的确認一次。
劉信啓突然聯想到,政務院存在這樣的問題,軍機院是不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劉禮振和劉禮升之前也找自己談過,不過從最近的工作報告上看,後勤部和兵部的工作并沒有懈怠。
得找時間和兩位老人好好談談了,怎麽也得堅持到國家全部統一,否則多可惜的。有武将卡附體,他們的身體不成問題,區别隻在于心裏是否想要堅持。
晚上回到家,劉信啓就找到周玥,說起了她工作的事情,剛好周心遠帶着李蓮過來看女兒,一大家子人吃完飯後坐在客廳聊天。
“他羅成想要幹什麽?算上中央銀行,政務院十一個部門,劉家堡的人隻剩下四個了,他想将劉家堡的人都清理出戶部嗎?”陸從雪先不願意了,維護起了自己的兒媳婦。
“是啊,我這戶部就是個清水衙門,教書育人的教育部和對外口舌的禮部都換了人,政務院的重要部門中就隻剩下親家母的财政部了。”李蓮接話道。
“不至于,羅成說的也都事實。”周心遠說了句公道話。
“真是搞不懂你,整天呆在家裏閑着就很舒服嗎?”李蓮生氣了,自己的女兒被“排擠”,丈夫竟然說起了風涼話,況且丈夫自己也在被排擠行列之中。
“我哪有閑着,我也有我自己的事好吧。”周心遠辯解道。
“就是寫字、畫畫,于國有什麽用?”李蓮這句話說得很有霸氣。
周心遠被噎的厲害,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辯駁。
工作上不順利之後,周心遠确實有些沉迷于讀書、寫字、畫畫、交友,可對于他這個讀書人來說,這些不就是正經事嗎?
就是在“于國有用”這點上,有些理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