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願意割讓江華島也可以。”劉信啓看到火候已經足夠,開始亮劍。
“謝謝盟主大人!”使臣趕緊感謝。
“高麗王接受不了将開京旁邊的島給我們,卻願意将最北邊的土地給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隻要是遠離開京的邊境之地,就可以割讓?”劉信啓問道。
“确實如此。”使臣接話,肯定了劉信啓的分析。
“照這個說法,最北邊的浿西和最南邊的濟州島對于高麗王室,應該是地位相同的。而濟州島對于我們興漢盟來說,有海峽作爲天然阻隔,這個阻隔對于你們高麗也是同樣。”劉信啓徐徐道來:“而且,濟州島大小隻有浿西的一成,想必你們也更好接受一些。”
使臣聽了劉信啓的條件,低頭沉思,應該是在權衡得失。
這次興漢盟已經兵臨内城下,此次出來談判的使臣獲得的權限很高,也就是說,能背更重的黑鍋。
“可以,我們同意盟主大人的條件。”
劉信啓沒有應下,反而繼續說道:“在土地大小上我退了一步,你們也要再答應我兩個條件。”
知道不會這麽簡單,使臣回道:“還請明示。”
“一,保證我們興漢盟在高麗的貿易不受官府掣肘,可以在高麗境内自由貿易。當然,我們也會按照高麗官府的規定納稅,并不會強買強賣。”
“二、之前俘虜的三千七百餘名高麗青壯,要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去留。願意加入我們興漢盟的,高麗要配合我們興漢盟,接走這些青壯的家屬,不得設置阻礙。”
“就這些。”
使臣還以爲劉信啓會要錢要糧,沒想到隻是要一些賤民,立即就松了一口氣。至于第一條,經過這一次扣船事件,想必今後再不會有人敢影響興漢盟在高麗的正常貿易了。
“可以。”
大方向定下之後,由王昊負責、姜大虎協助,焦睿和高麗軍情司的人監督,繼續與高麗禮部商議細節,而劉信啓則帶着軍隊撤出了開京城。
四月十日,劉信遠和高麗的禮部尚書在開京南門正式簽下了《開京條約》
條約約定高麗将濟州島永久割讓給興漢盟,用以賠付興漢盟此次出兵開京的戰争費用。
還約定高麗百姓可以自由選擇遷移至濟州島生活,高麗朝廷不得限制。這條是爲了給興漢盟帶走三千七百俘虜及其家屬提供法理依據。不過,也算是給高麗埋了個坑。
最後還約定興漢盟和高麗爲商業盟友,雙方商人進入對方境域經商,享有本地商人同等待遇。
這份條約除了高麗割讓了濟州島以外,其他條款都不算苛刻,算是給足了高麗王室和朝廷面子。
往前追溯九十年,濟州島原屬于新羅國,新羅國被高麗滅國之後,高麗在此地置耽羅郡,也是近幾年才改爲濟州。
對于濟州島上的原住民來說,高麗也算是侵略者,興漢盟算是打敗了侵略者,獲得了這片土地的所有權。
條約簽訂之後,劉信啓帶領部隊撤回到了貞州城,接下來就是讓三千七百俘虜自由選擇,是留在高麗,還是跟着興漢盟前往濟州島定居。
最終結果,劉信啓不得不佩服宗教的強大,竟然有三千人願意跟着興漢盟,背井離鄉的前往濟州島,直接放了不願意去濟州的人回家,同樣也放願意去的三千人回家探親。
之後這三千人會跟着船隊前往濟州,在那裏先進行前期的開拓、建設,等這些人的住所建立好之後,再陸續接其家屬前往濟州島定居。
再等待回家探親的高麗人返回期間,二十艘商船再次沿着禮成江北上,來到了開京西港。
哪怕劉信啓用大炮轟塌了開京南門,高麗的商人對于興漢盟的貨仍然追捧至極,前來競買的商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
之前已經獲得了興漢盟貨物經銷資格的高麗商人,一時間成爲了衆商人中的香饽饽,安份額交易給他們的貨物,原地轉手就能轉一半的利潤。
王昊也搬回了自己的家,之前家中被搶走的東西,連夜都被送了回來,還有好些賠禮,堆滿了整整一間屋子。
不過可惜的是,王昊父親王翰不能繼續在城衛軍中任職了,讓當了一輩子官老爺的王翰很不習慣。
王昊則成爲了興漢盟在高麗開京的代理人,興漢盟商社正式在開京立了起來,購買了房屋作爲據點,城外也購買了很多倉庫,用來存儲王昊按照盟裏要求采購的各項原材料。
四月十四日,船隊再次起航。
二十艘商船卸下了大半貨物,又頂着承載極限裝滿了前往濟州島的高麗輔軍,兩支艦隊的船上也盡可能的擠上了高麗輔軍,總算是勉強将這三千人全部載上,不用跑兩次。
四月十八日,船隊到達濟州島北,濟州城。
靠岸後,劉信啓發現濟州城的官員已經跑光了,隻留下一些家在本地的吏員無處可去,在港口迎接劉信啓。
經過這些人的介紹,劉信啓才知道,四天以前,濟州島就收到了高麗官府的旨意,島上的官員不了解興漢盟,面對今後未知的生活,直接逃向了熟悉的高麗半島。
就連一些富商,也打包家産,攜帶家人,逃到了對岸海陽。
“也好,空白紙上好作畫,沒了這些士紳、官員的掣肘,剛好直接在濟州島上建立興漢盟的秩序。”劉信啓說道。
“那是不是發信給蓬萊,讓他們派遣官員過來。”劉信遠問道。
“可以,不過濟州島上人口少,抽調三百人過來就足夠了。”劉信啓回道。
據當地的吏員介紹,富商和官員逃走之後,濟州島上剩餘的戶數隻有一萬多,人口已經不足五萬,比登萊一個縣的人口都要少。
濟州島面積二百二十萬畝,可用來耕種的耕地面積有七十萬畝,但是其中隻有十萬畝被開墾了出來,其他都還是原生态,最多種了一些牧草用來養馬。
島上多山,有利有弊,弊端是不利于農業,利則在于不缺淡水。
“算是一座寶島了。”簡單了解過濟州島後,劉信啓贊歎道。
四月十日,劉信啓和高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