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都唱出了九十分以上的高分,也助長了荊山要唱爆這首《蘭亭序》的信心。
這歌在周董的作品裏,并不算是特别難唱的類型。
除了中間那段假聲戲腔稍微有點難以拿捏外,其他段落基本沒有什麽演唱難點可言。
這歌帶給荊山最大的挑戰,反而是MV。
這歌的MV拍的……都不是“爛”能形容的了。
完全就是……讓人一言難盡。
荊山第一次看這歌的MV時,直接傻眼了,搞不懂這MV在拍個蝦米。
那時都2008年了。
咱們祖國都開完奧運會了。
這歌的MV卻還在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套劇情,怎麽狗血怎麽來那種。
後來一看MV的導演。
荊山污了。
原來支支MV是文山方拍的……
有彈幕以後。
這首經典的《蘭亭序》,MV彈幕裏就不怎麽讨論歌了。
全是類似這樣的彈幕:
【這MV拍的跟鬧着玩似的,無關風月——真的是“無關風月”啊,我笑不活了!】
【文山啊,答應我,下次别拍MV了。】
【歌很經典,女主角夏如芝也是周董的禦用女主角,但這MV……怎麽拍成這樣了?】
【文山啊,隔行如隔山,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寫詞吧。】
【姓方的,你說你除了把周董拍的很帥外,還拍了個暇?】
【導演文山,讓我大開眼界,哈哈!】
【文山啊,咱們耗子尾汁可行?】
【文山導演對中華風畫面理解的有點太形式主義了。】
【文山,你能不能别這麽不務正業,踏實寫詞它不香嗎?】
【文山啊,當導演也需要天分的,你還是老老寫詞去吧,拜托了。】
……
由于當年被這首MV打擊的太重。
後面隻要再看這歌的MV。
荊山就有點忍俊不禁的感覺。
這番正式挑戰。
荊山心态端的倒是很穩。
沒被文山方自我陶醉的MV所影響。
特别順暢的開始了《蘭亭序》的挑戰:
“……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
忙不疊~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
真迹絕~真心能給誰~
……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
夕陽餘晖~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同留餘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
……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
文山MV拍的爛到家,但大家仍舊選擇原諒他。
就是因爲這歌,詞寫的太美了。
配合上周董的曲,荊山很容易就唱出感覺來。
即便是看着很爛的MV,荊山仍舊很有沉醉感。
副歌之後的戲腔。
荊山拿捏的相當到位。
雖然他的氣仍舊有點短,但應付這首慢節奏的作品,已經綽綽有餘了。
歌曲後半片。
荊山唱的依舊投入:
“……
彈指歲月~傾城頃刻間湮滅~
青石闆街~回眸一笑你婉約~
恨了沒~你搖頭輕歎誰讓你蹙着眉~
而深閨~徒留胭脂味~
……
人雁南飛~轉身一瞥你噙淚~
掬一把月~手攬回憶怎麽睡~
又怎麽會~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怼~
若花怨蝶~你會怨着誰~
……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又潇潇了幾夜~
我等春雷~來提醒你愛誰~
……”
荊山一氣呵成的将歌曲唱到了最後。
音樂落下了。
但MV還沒結束。
文山方在MV最後用靜止的字幕介紹了《蘭亭序》——
【蘭亭序爲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該書帖完成於東晉永和九年,距今一千六百五十五年。現傳世所見之蘭亭序爲唐代書法家摹本,真迹據傳在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之乾陵内。乾陵位於陜西乾縣城北,至今完備,尚未被盜。】
就像這個字幕介紹的一樣,很多曆史學家都猜《蘭亭序》的真迹就在乾陵裏,還沒被挖掘出來。
但也有民間人士稱,乾陵早就被盜空了,所謂未挖掘,隻是一個說辭罷了。
曆史上針對《蘭亭序》的蹤迹,更盛行的看法是——
這傳世名帖,随着對其愛不釋手的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入葬,作爲殉葬品永絕于世了。
這裏面是有典故的——
在大唐貞觀年間,文韬武略的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鍾。
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
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爲搜羅王羲之作品。
每每得一真迹,世民便視若珍寶,馀興來時摹揣度之,體會其筆法興意.
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使得學王之風在貞觀年間大爲盛行。
據載,李世民曾親自爲《晉書》撰《王羲之傳》。
至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
雖然所藏墨寶甚豐,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本。
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稀世之珍品,太宗每一念此,便悶悶不樂。
據說,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把它視爲傳家之寶。
而這一書法史上的曠世奇作是怎麽寫出來的呢?
這就要把時間拉回到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了。
時任會稽内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将這些詩賦輯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内心感慨。
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後稱《蘭亭序》。
王羲之是在半醉半醒下,乘着酒興即席揮灑而成,書法極其自然流暢,姿态飛揚。
據說王羲之第二天酒醒後寫正稿,再怎樣寫,都不如《蘭亭序》草稿寫得好。
王羲之自知以後可能再也無法寫得更好了,便格外珍惜這篇作品,當作傳家寶,贈與兒子王獻之。
之後這傳家寶在王家一路傳下,一直傳到了第7代孫智永手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