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寶珠得孟十三之命,先請來繼續招待文捕頭的楚管家也在當場,自也是親耳聽到了。
他愣了愣,随即回過神兒,暗下思量着,要不要立刻使人出府,火速到吏部找楚志,讓兒子趕緊将此事兒上報老太爺?
還是再等一等,看老太太能不能攔下大小姐?
文捕頭在奉命問詢各府公子小姐之前,也在公堂上聽過習家小姐闡述喬家小姐之死的經過,倘若習家小姐所言句句是真,那麽喬二夫人狀告習家小姐,明顯就是想找人給喬家小姐填命。
無疑,習家小姐便是那個被選中的無辜女娘。
孟大小姐又已明言願爲習家小姐辯證一番,如此也佐證了習家小姐所言非虛,如此與其他五府相較,旁人唯恐避之不及之事,孟大小姐不僅不退,反是迎難而上,隻爲公道二字!
如此英勇,哪裏是悍匪,實是帼國不讓須眉才對。
待此案一了,他家去定要同閨女好好講講。
楚管家左右搖擺,遲疑不定,最後還是選擇先靜觀其變,看看孟老太太的意思,他再行動不遲。
長春院,上房德仁堂。
孟老太太一臉肅色:“你當真能做到?”
“能。”孟十三毫不閃躲地迎上孟老太太銳利的眼眸。
“你要知道,有些事情,事在人爲,而有些事情,成事在天,并非你說能,便能。”孟老太太很疑惑長孫女這滿身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奉勸長孫女道,“有信心是好事兒,可光有信心,未必能成事兒。”
“祖母,孫女兒隻信謀事在人,隻要孫女兒全力以赴,便沒有孫女兒想辦卻辦不到的。”孟十三已然不是自信滿滿了,已然是口氣大過天。
孟老太太一愣,随即被逗得笑出聲:“夭夭啊夭夭,你這是要跟祖母立下軍令狀不成!”
“可以。”既已決定要撈回習嫣婈一條性命,那麽孟十三便沒有理由把自己卡在祖母這兒,“祖母若能同意方才孫女兒所言之事,那麽孫女兒也能向祖母作下保證,立下軍令狀。”
劉媽媽被孟老太太差使去外院辦事兒,今日都是賞夏在孟老太太身邊侍候,初聽得孟十三欲往京衙公堂爲習嫣婈作證,她尚不覺得這有何出格,到底涉及一條人命,大小姐心善,自是能幫則幫。
待到此時此刻,她方慢慢睜大了一雙眼,滿滿的驚色。
大小姐果真是大小姐,在老太太面前,連軍令狀都敢立下了!
府裏三位,不,四位公子,除卻回府不久的二公子,大公子、三公子與四公子,自幼在老太爺、大老爺跟前,沒少被逼着立下軍令狀。
她聽劉媽媽同她們四賞說過,特别是大公子,長至今歲二十有一,是在老太爺與大老爺面前,立過最多軍令狀的,因此沒少挨家法。
簡言之,但凡立下軍令狀的孟家子弟,若到最後沒完成,是要領受家法的。
孟府的家法,輕則杖十,重則杖三十,最重則杖五十。
杖十必皮開肉綻,杖三十必奄奄一息,杖五十那是必死無疑。
孟家雖非武将之家,規矩亦十分嚴明,言出必行,令行禁止,無論哪位公子小姐立下,便無反悔的餘地!
大小姐同老太太所言之事,她雖不大懂,用她有限的腦子想,卻能想到不易二字,随着從老太太的反應與神色之中,擅察言觀色的她确定了那件事兒非是不易,而是極其不易。
這般艱難之事,連老太太都不看好,大小姐竟是爲了習家小姐,便要在老太太跟前立下軍令狀!
大小姐何時與習家小姐如此私交笃定,連性命都可彼此交付了?
她詫異不解地看向寶珠。
寶珠意會到視線,側臉看去,看到賞夏臉上的狐疑,她自胸腔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兒,而後毫無表示地轉回臉。
賞夏見寶珠不給她回應,亦是無法,正回臉繼續靜侍着。
實則賞夏想錯了。
孟十三盡全力救習嫣婈,有習嫣婈本爲無辜之故,也有習匡鏡跪求她之故,更有她欲借此案達到她其他目的之故,與私交無關。
何況,她與習嫣婈也沒什麽私交,更不可能信任到足以彼此交付性命。
寶珠心裏實則也有許多想法,隻是這些想法最終彙成一條,那就是自家小姐說什麽就是什麽,從小姐病後大變,她與金銀察覺,卻決定守口如瓶的那一刻起,小姐的膽兒再肥,再做不可思議之事,她們都能很良好很快地接受。
于她們而言,小姐能活得好好的,比什麽都重要。
至于軍令狀,作爲孟家下人,她也是知道的,清楚立下軍令狀,将意味着什麽。
不過不要緊,她相信小姐,定然是有把握,才會立下軍令狀,既是有把握,小姐能辦到,那便沒什麽可懼的。
雖說如此吧,心裏自我消化建設得差不多,寶珠還是有些擔心,隻是那一絲擔心,被她很好地掩蓋住了。
怎麽着,在上房,在老太太跟前,她可不能拖小姐的後腿兒。
小姐都不懼,作爲心腹大丫鬟,她怎能懼?
寶珠瞄了眼孟十三,努力學着自家小姐的不動聲色。
孟老太太一聽到孟十三要立軍令狀,臉色再次嚴肅起來,且較之最初,要嚴厲上幾分:“你可知你在說什麽?”
“孫女兒知曉。”
“你又可知立下軍令狀将意味着什麽?”
“孫女兒知曉。”
“若敗,認罰?”
“孫女兒不會敗,倘若不幸敗了,孫女兒認罰。”
孟十三從不做無把握之事,她既是已定決心,連立下軍令狀都提了出來,邁到這個地步,她不可能退縮。
孟老太太卻是在孟十三最後一句應答之後,些許有些好似的回憶如同潮水般,向她湧來。
當年绾绾入主中宮,堅持不讓孟府從族親之中,再選出妙齡女娘送進後宮,成爲绾绾的左臂右膀,爲绾绾保駕護航,于詭谲莫測的後宮之中,替绾绾擋住來自四面八方的算計。
可就在那樣明槍易擋暗箭難防的那個最艱難的時刻,绾绾也沒能同意此法。
绾绾言,後宮已磨滅一個孟家女,何必再犧牲第二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