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有毒,每家買了爐的,炭鋪都會安排人送貨的時候,負責安裝到位。靠牆放,一根土陶管連到屋頂,再通到屋外。
就算條件不允許,也會用一尺土陶管,再配上粗竹筒子将濁氣排出。
每一家都會說明,石炭燃之有毒,濁氣排往屋外。
又過了幾天,新的問題出現了。
曹瑞來到梁府,等梁莘忙完手中的事情才來彙報:“老朽有錯。”
“瑞伯,何錯之有?”
曹瑞:“事情這樣的,最初的時候,有人來借錢買石炭餅,押家眷。當時送石炭,打石炭餅等活計都需要用人,每天發一百文工錢,管吃住,倒也是好事。但這幾天,原先隻借五貫錢的,卻來借十貫,甚至是二十貫。他們買布、買米,來押人的越來越多。”
梁莘問:“多了多少?”
曹瑞回答:“好幾百人。”
梁莘說道:“給我調三千人,備錢五百萬貫。等一下。”梁莘說完,寫了一封手書:“調殿前司兵馬三千人,到城外皇莊。再借家丁一千人,去城外曹家田莊。我要種菜。”
“姑爺,這已經過了中秋,馬上就到深秋了。”
“時間夠,我這邊已經準備充足,正需要人手。”
曹瑞接過梁莘的手書應下:“一切聽姑爺吩咐。”
“城外。”
“是。”
梁莘讓李清照去辦的,用錫來制作的浮法琉璃,距離成功還需要時間。
不過,有工匠使用最簡單的方式,用石英砂,加上燒堿,用以前制作禦瓦的方式,制作了一批大瓦片式的琉璃,擁有非常不錯的透光性。
也有問題,因爲瓦片是弧形的,所以有聚光效應。
解決的辦法就是,弧形往下。
那麽,這樣的結果就是,防雨性能極差,解決的辦法是,若下雨就用大粗竹切成兩半,扣在固在弧形琉璃瓦片的上面。
若是下雪,就要人工及時除雪。
還有大棚内,需要人工去照顧蔬菜,還要照顧爐火,控制棚内溫度。
到白天的時候,拉開上面的草簾子。
到晚上的時候,把草簾子再蓋上保暖。
這需要大量的人工。
有專業懂農的管事計算過,每二十畝地,需要至少六十人看管,最好有一百人。
皇莊,曹家的田莊,梁府的田莊。
梁莘要辦起來的大棚,至少是千畝。
這就需要五千人去勞作。
所以。
人多不怕,梁莘這邊隻要願意,有幹不完的活。
很快,城外。
梁家除了曹昙之外,全家出動。
而後,沈沖也帶着軍器監的一些人來了,他們是幫手的。
高士林也帶人來了。
大冬天有鮮菜吃,這事不新鮮,唐時就有這種技術了。
除了貴之外,沒什麽缺點。
眼下,梁莘大規模種植,這與唐時那種極小規模的冬菜作法,完全不同,他要過來看看,若是可以,高家也可以考慮投一塊。
冬天有菜。
高家有地窖,種韭黃。
蘇轼就寫過: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綠菜,高士林感覺有點離譜。
皇莊,就是趙佶的田,上一次這裏殺了一個血流成河,幾十名管事太監沒了命,上百管事給刺字流放。
這裏,還真就是梁莘說了算的地方。
靠近坡地,沒辦法開荒的,挖了上千個地窖,正把蘿蔔還有梨往裏放。
蘿蔔儲存的時候,混有一點梨,保存的會更好。
然後是白菜,推在山洞内,用草簾子一層又一層的蓋上。
一行人到的時候,這裏已經有最初的二十畝田,蓋有不知道多少個棚子。
都是單邊棚,一側是夯土牆,然後是主梁,再是木架,木架上鑲入瓦片形的透明琉璃,這還算不上是了玻璃,差的就是配方。
用的法子,就是石炭高溫澆出來,用模具成型的透明琉璃瓦。
先的就是最便宜的材料。
不考慮顔色,成本就相當的低,用石炭燒進一步的降低的成本。
原先皇宮的佃戶們正在接受訓練。
快速的卷簾,快速的放簾。若遇下雨,怎麽樣防雨,怎麽樣防止積雪,萬一有琉璃瓦破損,如果快速的更換等等。
梁莘在介紹:“這一棚,種胡瓜。等過年的時候,新鮮脆甜的胡瓜擺上桌,桃源閣裏一盤怎麽也要一百文吧。”
“這一棚種我家大娘喜歡吃的波棱菜,天天都會有。”
一棚又一棚。
可以說,汴京城春、夏能看到的鮮菜全都有。
種菜,本就是佃戶們的專業,隻是在棚内種植有什麽新技術,隻能在不斷摸索中學習,改進。
最後一個棚子内,長着一種沒人認識的菜。
梁莘說道:“一位來自西域的商人,叫墨……什麽什麽的,漢名趙法赫。他說這是那邊非常好吃的一種菜。咱們有佃戶說,這種菜咱們早就有了,也是從西域傳來的。兩種看着象,但也有些不同,都種上,回頭看看那種好。”
梁莘說是,在汴京城的稱呼叫:千金菜。
佃戶說的沒錯,晉時就傳入,經過這幾百年的不斷培育之後,與最新傳入的确實有些不同。
不管如何,梁莘還是很喜歡這種菜的。
就是梁莘穿越前的:生菜。
高士林說道:“我看了這些棚,爲何不見矮黃?”
“恩,那種上。”梁莘倒是無所謂。
道理,性價比什麽的,此時不在他的考慮範圍,重點是,能種,能活,能生長。
高士林說的矮黃,就是梁莘理解中的娃娃菜。
菘菜,是大白菜。
李清照呢,左看看,右看看,她對錢财什麽看的不重,最初的時候梁莘讓她安排人制作便宜平闆琉璃,隻是沒看到,竟然是這樣的用法。
梁莘拉高士林到一旁:“薊州守将是誰的人?”
高士林笑問:“你說是誰的人,就是誰的人。”
“當真?”
高士林回答:“曹家祖上,曹冀王雖然已經過世百年,但他曾經在遼國邊境守邊四十年,曹家無論怎麽說也是武勳世家,曹家的枝葉早就滲到北疆每一處。就算有些混蛋,隻是要不是什麽特别爲難之事。不用你嶽父開口,你家大娘子修書一封,他們提着腦袋也要爲伱辦事,不辦,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