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這邊,開始調查關于曾布的問題。
梁莘沒太關注這事。
因爲,第一比從洮州運來的石頭從水路進了汴京。
梁莘親自前往碼頭,盯着。
雖然是穿越者,這卻是梁莘頭一次見到洮硯石,而非洮硯。
事實上,蘇轼也想給自己搞一塊,親自雕刻出來的感覺一定很好,但他不能去,他需要回避。
東跨院的這些老頭達成了共識,大夥來梁府自然是悄悄來的。
在外,與梁莘沒必要的情況下,不要同時出現。
梁府,其實還是有人跟來的。
戴着面紗的李清照,厚着臉皮,跟在梁莘身後,如果不讓來,李清照真的敢滿地打滾給梁莘看。
罷了,全當帶了鑒賞員。
船上,是用筐子塞了草裝的,從船上搬下來,便把筐取了,放在一隻隻的木盒内,特别大的,放在木闆上,有禁軍負責擡入宮。
李清照已經翻了不下二十塊石頭,心中已經給自己挑好了幾塊。
梁莘在旁說:“别貪心,最好的肯定要讓官家先選的。”
在挑石頭這方面,李清照絕對是專家。
挑塊石,找了一塊斷掉的擦了擦,然後靠上去,哈!
李清照哈了一口氣在石面上,仔細看看,再輕輕的敲了幾下,一臉的享受。
梁莘問:“是不是上等。”
李清照回答:“是上等,上等的洮硯呵之可出水珠、扣之無聲。再觀色,晶瑩如玉,石色碧綠,質堅而細。”
說完,李清照吃力的翻動一塊:“象這塊,在我眼中便是極品。挑石不僅要看石,還要看外觀,這一塊若制成硯台,便要保留石皮。”
“是上等就好。”
李清照一邊繼續翻石頭,一邊說道:“有書中記載,關于正宗的洮硯石産地,有說是涼州的,也有說是隴西的,也有說臨洮,但總歸都在河湟一帶,具體那一塊地方才是最正宗的,我也說不好。”
聽了這話,梁莘來了興趣。
“礦脈可能延綿百裏,你說的地方都有可能是原石産地,那麽最好的在何處呢?”
李清照搖了搖頭:“不知,但這确實是上品。”
梁莘問:“會不會有這麽一種可能,洮州确實是洮硯産地,但最好的洮硯石并沒有被發現呢?”
“有。”李清照非常肯定的回答後解釋:“我曾經見過一隻硯,當時沒錢買,石質與這些有些許不同,但肯定不比這些差,所以肯定不止一處有上等的石料。”
“好。”梁莘聽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話說,讓你整的琉璃如何了?”
李清照回答:“沈監司派人接手了,他說可以制作的更大,更平,因爲軍器監的工匠比咱府裏的多。”
梁莘說道:“既然那事不用你操心了,明年挑一個好日子,借口尋更好的洮硯石,你帶上京玉,曹家或是高家派一子弟帶兵馬三千,你替我去一次洮州。你隻管負責找石頭,其餘的事情有别人辦。”
“恩,恩。”這事,李清照喜歡。
李清照生平最大的幾個愛好。
賭、酒、石頭、畫、古本……
除去喝酒與賭之外,石頭就是她的最愛。
絕對是一位玩石不恭的典範人物。
之前,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官,清貧。
家窮。
想玩也沒資本玩。
現在呢,花着皇帝的錢,金石古玩……
當真是,鐵了心在梁府,雖然梁莘可惡,但待在梁府是極開心的,而且大娘子曹昙對自己也是極好的。
就是梁莘惡人。
整天變着法的安排自己幹活。
似乎搶自己回家,圖的就是自己書畫寫作鑒賞等能力。
還有就是,梁莘這個惡人,還沒在自己的易園留宿過呢。
李清照一邊在内心罵着梁莘,一邊悄悄的将幾塊小一點的石頭從馬車上踢下去,然後用裙角擋住,踢到自己的馬車下。
她不知道的是,梁莘其實看見了,隻是裝沒看到。
事實上,梁忠也看到了。
梁忠留意了一下梁莘的表情與視線,也裝看不到。
梁莘不發話,梁忠不吱聲,禁軍與小太監們,也當看不到,不就是幾塊石頭嘛。
一個時辰後,梁莘入宮。
還是梁忠安排人把李清照悄悄藏起來的幾塊搬到車上。
梁忠扶着梁莘上了馬車後,跑到李清照車旁,兇巴巴的說道:“李小娘子,你以爲主上不知道,主上賞的才是你的。這次主上不追究,不代表咱府裏沒規矩。你要麽自己回去找大娘子請罪,要麽等我伺候主上入宮後,去大娘子那裏訴之此事。”
李清照前一秒來偷着開心呢,讓梁忠這麽一說,蔫了。
“我自己去和大娘子說。”
梁忠哼一聲,小跑着去追梁莘了。
梁忠說的沒錯。
李清照也知道這事自己不對,隻是實在忍不住。
回府,衣服也沒換,第一時間去曹昙那裏認錯。
真打呢。
曹昙叫人打李清照的手闆,然後罰了半個月的月錢,念在初犯,而且自己來認錯,石頭沒收之後,曹昙還讓李清照自己挑一塊留下。
高門大戶的府内,可是非常講規矩的。
梁莘可以裝看不見。
曹昙不能。
壞了規矩而不罰,讓其他人怎麽看,怎麽想。
梁府,可不是隻有幾個人。
梁莘這邊,入宮,叫人把石頭擺在趙佶書房門外。
趙佶已經換了麻布的衣服在等了。
他也是專業的。
梁莘上前:“這裏粗分了三六九等,我家是妾室在碼頭上一一檢查過。我看她忙碌了一個多時辰,私自作主挑了兩塊小的賞她了。”
趙佶并不在意這些,他已經看到比宮内更好的洮硯石了。
梁莘在旁繼續說:“就我家中妾室分析,大相國寺旁的街上,曾經出現過不同顔色,不同品質的洮硯石。或還有更好的,隻是不知是在深山中,還是在河谷中,或是在絕壁之下的深譚中。”
“我賞她兩塊,冬天不可能去尋石,待來年天氣轉暖,安排她去一次洮州,或可尋到更好的原石,所以,就賞她了。”
趙佶很認真的分析了梁莘的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