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本就是蹴鞠高手。
這事,他能辦好。
梁莘又說道:“去研究一下,改進球的質量。辦好這事,我會給你弟弟安排個差事,你若想往上走,我送你去合适的地方刷點軍功。别貪,需要錢就開口,等時機到了我自然會送你一場富貴。”
“謝孫少君。”
高俅很聰明。
雖然他有點小民思想,感覺當官了就應該和其他人一樣,到了發财的機會。
梁莘告誡,他一定會聽。
什麽是富貴。
一餐吃撐和餐餐吃飽這點道理他還是懂的。
高俅離開後,梁莘心說,高俅算不上惡人,是因爲他沒有參加科舉而爬上高位,文人們不喜歡,所以才有把他寫成惡人的小說。
就拿眼下來說,有人就非常嫉妒高俅。
高俅,非勳貴出身,隻是一個小人物,卻能入職就成爲虞候。
這一點,就比無數人幸運的多。
當然,還有更離譜的。
最近汴京城就有幾個年輕人把自己改姓梁,自稱是蘇轼的兒子,想來投靠梁府。
是不是真的,梁莘不關心。
就說那個孫觌,最近就經常往梁府跑,有事沒事在前院坐上一會。
之前,他還自稱是梁莘的親叔叔,現在不敢了。
因爲他發現,梁莘生氣,十分可怕。
曹昙倒是對這些人很好,吩咐過管家,有客上門,就好生招待。
孫觌身爲太學生,還是很窮的。
一應花銷,曹昙都叫管家去辦了,每旬還給點零花錢。
梁府,每天都有自稱蘇轼流落在外小妾所生的兒子,或是女兒,在梁府混吃混喝。
曹昙不在乎。
梁莘牙縫裏掉出來的一點,都比這些人混吃混喝消耗的多。
在花園裏坐了一會,梁莘起身往東跨院走去,他還要處理大量的奏疏,就算有五個人幫他打草稿,他也需要一份份的替趙佶把批示寫在奏疏上。
坐在東跨院,宗澤也剛到。
屋内,正爲河中府是不是殺的太狠而讨論。
宗澤的情緒很激動。
“這些,都是大宋的駐蟲。就尚宮局查賬目,他們貪的相當于河中府二十年的稅收,我沒有在河中府親眼看到,但我卻是當過知縣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今年冬天熬不過去,就是這些人,毀了原本爲助民而出現的青苗法。”
蘇轼開口說道:“我當初反對新法,就是知道許多東西到了州、縣,是根本執行不下去的,反而會累民。”
章惇:“青苗法,本就是錯誤的。”
範純禮:“青苗法最初是李參想出來的,以一州之地,由他親自管理,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王岩叟說過,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陰困生民,茶鹽之法,流毒數路。”
正說着,梁莘進來了。
韓忠彥這位老好人立即問:“莘哥兒,怎麽看青苗法。”
梁莘說道:“百姓手中都有錢了,誰還需要青苗法?所以,根本是如何讓百姓不再貧困,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其實,東坡公已經看到此事的關鍵所在,我認同他的觀點。”
蘇轼點點頭:“沒錯,普通的農戶連字都不識,莫說是他們,就是我等也未必能夠預測糧價。依常理,糧價在豐年必跌,荒年必漲。以預測的糧價來放貸,太容易被人利用,而農戶不識字。”
“還有,官吏,宗澤你自己說。”
宗澤當過知縣,他懂這裏面的道理。
宗澤說道:“依新法而論,當時在縣裏許多人都認爲,借青苗法多放貸,讓縣裏的本金升值,既可多一份賞賜,也可被朝堂認可,磨堪的時候也可得優。”
韓忠彥原本就是反對的。此時說道:“當年,有一個知縣,青苗令下後,立榜于縣,而農戶不願借貸,縣裏一文錢也沒有借出去,他隻能無奈遞上辭呈,因爲無一文錢借出,他無法完成半山對青苗法的考核。”
蘇轼說道:“章惇,你這個老匹夫,當年我有寫信給半山還有你,你們最終還是執行了,此時看,害了多少人。”
章惇正準備反駁,梁莘開口:“換話題,反正青苗法現在也不實施了。”
韓忠彥立即就坡下,立即換話題:“莘哥兒,爲何你一力要推動科舉的新法子。”
梁莘回答:“因爲曆來,科舉隻取士,不取學。能考中進士的,都是些讀經的人,卻沒幾個懂什麽叫學術。拿東坡公來說,若說數經論典,我估計汴京城能和他比的,不多。但,能讓一畝田多産幾斤糧食呢?”
“爲什麽一畝田可以多産幾斤糧食,這便是學術。從糧種,到種植的技術,再到日常維護,再到收割用的機器。”
梁莘說着,在懷中摸出一隻小木盒,抽出一根火柴,輕輕一劃便點燃了。
“這就是學術,學術才可強國。我現在提問,若是讓大宋的鐵産量提高十倍,各位有什麽辦法,這是很嚴肅的問題,請回答。”
蘇轼直接就怼了回來:“不講,講了必被你嘲笑。你的學問不知道哪裏學的,想來集無數大賢之才。”
“恩。好吧。”梁莘也沒再追問,繼續說道:“依常規的想法,此時放在朝堂上去問,最多的回答一定是,多建鐵坊。那麽,這種回答的就如同,我要運一萬擔糧食北上,多準備十石運力的小船,但爲何不是一次可以運五千石的大船呢。”
“把船造大,這就是學術。我正在與沈沖研究新的方式,如果成功,将會建一座年産兩億斤鐵的鐵坊,這樣的鐵坊有十座,我們就會有每年二十億斤鐵。”
梁莘要的,就是先達到,百萬噸鋼鐵。
這個時代能造出蒸汽機嗎?
答案是,若人才夠,十年時間便可以完成基礎培養,然後便有機會。
漢時,就有了傳動機械的原理研究。
晉時,就完成了雕刻象牙用的小型機床。
此時,大宋的冶金行業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差的就是将許多項技術融合爲一,蒸汽機便有機會成爲可能。
雖有可能,卻也是極難,極難的。
好在,這也不是急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