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帶着那份國書找到朱元璋,給他看過之後,老朱很是高興。
這就表示朱棣在歐洲立國一事基本上就穩了。
他的一個孫子,一個兒子,一個主内,一個主外,何愁大明不會越來越富強?
說句心裏話,大明能變成如今這樣,是老朱曾經做夢都不敢想的,他的大明王朝已經遠超曆代王朝!且一切都已經進入正軌,就算是死,他也放心了。
不過他還不想那麽快離開,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先看着自己的大孫子成了婚再說……
接下來,
爲了慶祝朱棣建國,朱雄英再度下令,支援日月國二十萬大軍,馬匹十萬,火槍火炮無算,幫助朱棣徹底在歐洲站住腳跟。
而大明這邊,一切事情都以穩步發展爲主,大力提倡農業、工業、手工業發展。
永武五年三月底,有骞義與郁新合力研造的新型寶鈔終于徹底完成,這裏說的徹底完成,是指朝廷中立下新法,完善制度,而國家銀行這邊也有了成熟的生産寶鈔的流水線。
有足夠的金銀做本金,大明新式寶鈔的信譽度一上來就直接拉滿,曾經想過的換鈔問題仿佛根本不存在,大明的所有百姓都喜聞樂見的接受了新鈔的發行。
而且由于新鈔發行的數量都是經過嚴密的計算,跟國内的生産力挂了鈎,在新鈔發行之後,國家銀行方面所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驟減。
曹玮覺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這次大明的寶鈔,用了很多防僞技術,緻使民間出現假鈔的情況基本杜絕,所以剛有了苗頭的通貨膨脹便偃旗息鼓下去。
新鈔的出現,就是爲了徹底替代舊鈔,但十幾年的流通使用,大明民間的舊鈔誰數量也是龐大無比,朝廷想要一夜之間徹底将寶鈔更新疊代不可能,但新鈔發行,也就意味着不在制造舊鈔,舊鈔将在很短的時間内被新鈔取代。
這個過程或許是三五年,或許是六七年,若是推行的力度大,可能兩三年就完成了新鈔和舊鈔的改革。
趨勢如此,有了新鈔,百姓們誰也不會死心眼的還一直用舊鈔,都會在種種交易之中把手裏的舊鈔花出去,而這些舊鈔最終都隻會流入到國家銀行手裏,從而統一銷毀,再制作出等額的新鈔投放市場。
總之随着時間推移,舊鈔在民間的占有率會越來越少,那麽假鈔販子制作舊鈔就基本上沒了利益,新鈔的各種防僞技術他們又做不到,假鈔一定會慢慢減少,乃至徹底根除,這才是市場經濟逐漸平穩下來的原因。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已經來到四月份,再有一個月,就是大明皇帝朱雄英的婚期了。
皇帝的婚禮,不用想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曹玮了解過後,也不禁爲其繁雜的禮節咋舌。
自西周禮儀制度确立的婚禮“六儀”,一直被後代所沿用,至今皇帝的婚禮也依據古制婚禮的規定,必備“六儀”。
但皇帝不可能像民間婚禮那樣通過“媒妁之言”選定婚配,更不可能向女家“屈尊”,不會像當初曹玮一樣,帶隊去女方家裏,所以皇帝婚禮的儀式又有所不同。
基本上的流程,先是皇帝“納後”的幾個步驟,分爲:祭告天地、臨軒命使、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告廟、冊後、命使奉迎、同牢與合卺等儀式。
因爲古人認爲自然界存在的所謂的“神靈”主宰着人世間的一切,所以祭祀神靈便成爲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正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在舉行婚禮前,亦必先祭告天地,其儀式主要爲祭告圜丘(天神)與方澤(地神)。
臨軒命使,是皇帝在皇宮主殿冊命執行婚禮使臣的儀式,在皇帝的婚禮中,使臣充當着重要的角色,正使、副使等使臣代表帝王與女家交往。
儀式開始後,由各級官員任命的正使、副使,去與女方家交涉,再由職掌宣讀皇帝之命和禮儀之事的侍中,宣制皇命:“納某官某氏女爲皇後,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
随後,正使、副使節和制書等官員領命後,即乘辂車、率儀仗、鼓吹隊,來往于皇宮與未來的後氏之家,爲皇帝操辦婚禮,納采儀是在後氏主人的家廟或正堂内舉行。
納采前一天,守宮,也叫作守宮令,職掌鋪設帳幕、氈褥、茶幾之事,要先于後氏家大門外右側設置一處供使者臨時歇息的帷帳。
納采當天,正使、副使,一行在帷帳内停息,由後氏家傧相出門迎接,傧相就是主人家接待使者賓客之人。
使者進入後氏家,向主人,這裏的主人是後氏之父,皇後父親的意思,宣讀皇帝制書。
制書意爲皇帝委派使臣向後氏主人請婚,主人接受制書後,還要向使臣回複答表,意爲感謝皇帝的恩寵,同意婚事。
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四儀,亦是正使、副使等使臣前往後氏家,通過制書詢問後氏之名、年齡,通告吉兆,授予禮物,通報成婚的具體日期。
後氏主人的答表則按制書内容或作答複,在皇帝贈予後氏主人的禮物中必定有大雁,以取雁飛南北、和于陰陽之意,喻指男女成婚。
另一方面,大雁是一種忠貞不渝的動物,往往成雙成對,一輩子隻有一個配偶,對婚者雙方有着美好的寓意和祝福,當然,皇帝不算。
之後就是告廟儀,是将皇帝納後之事及成婚日期祭告宗廟、祖先。
冊後,即冊封皇後的儀式,冊後儀亦由太師、宗正卿等使臣在後氏家中舉行。
因是冊封皇後,故儀式更爲隆重,在舉行冊後儀時,仍要再次臨軒命使,冊後前一日,不僅要在後氏家大門外爲使臣搭建臨時停息之所,尚舍局,還要在後氏的閨閣外爲尚宮,也就是女官搭建帷帳。
冊封皇後這天,正使、副使等使臣先入後氏家大門外的停息之所,尚宮等女官則入内,進入閨閣外的帷帳之中,等待通報主人,主人着朝服迎出大門外,朝皇城方向行拜禮後,正、副使臣手捧賜封的典冊、備物等進入大門内,準備儀式。
儀式開始後,尚宮等女官先進入閨閣,侍奉後氏佩戴宮中事先送來的首飾,更換袆衣,袆衣是皇後專用的禮服,上繡五色雉雞圖案。
在女官的引導下後氏出閣,站立于庭院之内,面朝皇宮跪拜,正使向後氏宣讀冊文,冊文内容爲皇帝命使臣冊封某女爲皇後,冊文中有“導師道于六宮,作範儀于四海”之語,系要求皇後負責管理宮内的事務,成爲天下的表率,爲天下之母。
宣讀冊文後,使臣向皇後授予典冊及寶绶,也就是皇後的玺印,和系于印紐上的絲帶,作爲表示皇後身份的信物。
至此,後氏便正式成爲皇後。
随後,她便以皇後的身份入座,接受在場官員們的拜禮,行拜禮後,尚儀向皇後跪奏,告“禮畢,”皇後随即離開座位,由尚宮引回宮,這裏的回宮是回皇後家的閨閣。另一邊使臣則乘辂車回朝廷向皇帝彙報。
命使奉迎,即使臣迎接皇後入宮的儀式,宮廷内,于當天黃昏後戒備,皇帝身着冠冕坐于殿上,五品以上官員站在東、西朝堂前,宮女、侍衛則按上朝的儀式站立。
奉迎使臣身着朝服,手持禮節,乘辂車,再次率領儀仗到達皇後家大門外,侍衛及出行儀仗在此列隊迎候。
儀式開始後,主婦先走出房外,站立于西側,面向南,奉迎皇後的文武官員則站立于大門外,文官在東,武官在西。皇後由尚宮引路,傅姆引導出宮,登上堂屋,宮女等侍衛則如同宮廷上朝儀式,侍奉在皇後身邊。
使臣進入院内,向主人宣讀皇帝的制書,由女官、侍從引導着駛出大門外,使臣及百官各自乘車或騎馬,與儀仗、衛隊簇擁着重翟車,浩浩蕩蕩駛入皇宮。
此時宮内早已陳設停當,在皇帝大殿門外東側,搭建一座皇後的臨時的“寝宮”,面朝南,大殿内西南角搭建一座皇帝的帷帳,面向東,地上鋪有兩層席,陳設屏障。
儀式所需的各種禮器、儀仗也要提前拜訪、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上,等皇後乘車進入宮中,鍾鼓齊鳴,以告知宮内外。
皇後被請下車後,先入“寝宮”整理衣飾,再由女官引導到大殿門外,向西站立,另一邊官員奏請皇帝入座,女官随後引導皇後進入大殿,随後,再由皇帝在前引導,與皇後一起進入帷帳内更換衣物。
最後,皇帝拱手讓皇後入席,兩人一同坐下,帝、後在進食中,也有“同牢”、“合卺”儀。
待宴飲完畢,尚宮先引導皇帝入東房,脫去冠冕,換上常服,之後引導皇後入帷帳,更換服裝。
結尾,尚宮引導皇帝進入帷帳,至此婚禮結束,這一套流程走下來,可能要半個月時間還多。
所幸前面的許多程序,朱元璋早就已經安排人做好,四月份,對曹玮的任命下來了,命太師曹玮爲正使,前去徐家代皇帝冊後。
這同樣算是對曹玮的認可,讓别人任正使出使女方家,頂多意爲爲皇帝辦事,但曹玮曾經可是朱雄英的養父,讓他出任這個正使,就成了叔父一輩爲自家孩子操持婚事。
曹玮接到這份任命的旨意,忍不住咧着嘴樂,“這旨意一定是太上皇老爺子的意思,哈哈哈哈。”
朱含茗在一旁說道,“既然如此,你可要用心一些,陛下的婚事可不能出差錯。”
曹玮一瞪眼,“什麽話,你忘了我當初是怎麽把你娶回來的?可出過差錯?”
朱含茗柔若無骨的小手伸出來,捏着曹玮肋下轉了一圈,曹玮扭着身子趕緊投降,逗的一旁抱着曹璘的韓妃捂嘴直笑,他懷中的小曹璘也跟着拍手笑。
五月初一。
一大早,在應天城南,曾經舉行閱兵儀式的廣場内,所有的文武官員早早已經到了這裏等待。
今天是朱雄英率百官祭告天地的時間。
随着朝陽升起,應天城門處,浩浩蕩蕩的儀仗隊緩緩駛了過來,到了廣場腳下停住,朱雄英從龍辇上下來,穿過百官排成的兩列隊伍,來到祭台。
祭台上已經擺滿了牛羊牲畜各種祭品,一旁的侍者遞來香火,朱雄英開始頌念祭詞……
另一邊,
被任命爲正使的曹玮同樣沒閑着,他也早早的換好了喜慶的衣服,來到皇宮禮部。
今日他是正使,還有一名副使,副使是常家的一名堂親,名爲常世慶,在朝中任宗正一職,還有一名侍中爲宣制。
見到曹玮到來,常世慶和另外那名劉姓侍中迎了上來,對曹玮恭敬的拱手行禮,“下官見過曹太師。”
曹玮面帶微笑,擺了擺手,問道:
“一切可都準備好了?”
“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隻等正使發話,便可出發。”
曹玮點點頭,“喜事不多等,那就開始吧。”
“憑正使大人做主。”
宣制掏出一份聖旨,念道,“今奉皇命,納魏國公徐氏之女爲皇後,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
随後,曹玮帶頭,乘着辂車、率領儀仗隊、鼓吹隊,從皇宮出發,但并不奏樂,沿着坊間的寬闊街道,朝徐府的方向趕去,一路上無數百姓駐足圍觀。
這邊,徐府。
徐允恭帶着全部家眷已經在府邸門口處等待,且在大門外,已經安置好了帷帳,帷帳一應用具俱全,那是用來讓曹玮這些正使、副使、宣制等人今夜休息的場所。
朱雄英要娶徐妙錦做皇後,而魏國公徐達早死,長兄如父,徐家長子徐允恭就擔起了家主的責任。
對于今天這個日子,徐妙錦是緊張的,隻不過她要一直待在閨閣内,沒人知道。
徐允恭也同樣有些緊張,前有徐家長女徐妙雲嫁給朱棣做了王妃,過了今日,他的妹妹徐妙錦又将成爲皇後,這是何等的恩寵?
若不是當年他的老子徐達在戰場上舍生忘死的拼命,哪裏有他們徐家接連出王妃和皇後?
等徐妙錦進了皇宮,徐家就是真的皇親國戚樂,一點水分都不摻,隻要徐家以後不去做謀反那等大逆不道之事,可以說是世世代代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徐允恭看到街道另一頭湧現大批的人影、馬車,他知道,是曹玮他們來了,當即命令所有家眷整理儀容,恭候正使、副使。
終于,辂車帶領的儀仗隊緩緩停在徐允恭等人面前。
“恭迎正使、副使、宣制。”徐允恭樂呵呵的拱手行禮。
宣制取出制書,開始宣讀聖命,徐家所有人都跪伏在地,直到宣制将制書念完之後,複才起身。
“蒙陛下恩寵,徐複上下無不感念陛下恩德,小女能入宮爲後,是三生修來的福分……”
徐允恭接過制書之後,也念叨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表示同意婚事,和對皇帝的恩寵感恩戴德。
随後就是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四儀。
曹玮取出另一份制書,詢問後氏之名、年齡,通告吉兆,徐允恭對答如流,過場走完,曹玮一揮手,開始授予禮物。
“奉陛下之命,所告徐氏,冊後婚期爲五月二十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