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則繼續說道。
“我還在讀初中的時候。”
“光是正課的課本,就有十多本,還有練習冊,還有十多本。還有老師要求的課外讀物還有各種工具書,加起來也有十多本,老師讓我們必須買。”
“我就很好奇,是不是大家都一樣。”
“正好,我有一個表哥,他和我一樣大,也是讀初三,而且跟我不在同一所學校。”
“然後他有一次來我家,是背着書包來的。”
“我于是打開了他的書包,看看跟我的一不一樣,打開之後發現。果然,裏面的書本也很多。”
“而且跟我一樣。”
“我發現,其中很多書,非常的幹淨,一看就沒怎麽翻看過。”
“不過跟我不同,我發現,其中一些正課的練習冊,習題冊,都是幹幹淨淨的。”
“我非常好奇。”
周楊此刻的眉頭也順勢皺了起來,讓大家仿佛看到了當時他的表情。
使現場更加具有感染力。
大家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緒,能夠形成共情,而不是他一個人的演講。
所以。
屏幕前的觀衆們。
聽着他的話,開始不自覺的沉思起來。
“我翻閱之後發現,這些書本裏面,很多内容都是重複的,還有很多是不考不學的,可爲什麽要讓學生買呢?”
“我覺得,有最基礎的課本就已經行了,其餘的,隻是增加無意義的負擔而已。”
“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不行嗎?”
“買來不看,也不用,這既是浪費,又是增加學生肩膀上的壓力!”
聽到周楊這番話。
大家都非常驚訝。
尤其是家長們,他們還以爲,學校要求買的每一本書,都非常重要。
于是。
剛剛還在進行書包稱重的家長們,連忙打開了孩子的書包,看看周楊說得對不對。
一看之後。
果然。
裏面很多書本,都是嶄新的。裏面的内容,都是考試用不到的。或者有很多就是重複的。
家長們,也開始嘀咕起來。
難道。
現在孩子們背上的這個沉重的書包裏面,大部分重量,都是沒有用的?
“每天我女兒背着沉甸甸的大書包去上學,我還讓她把書都背上,讓她别遺漏,沒想到是害了她呀!我這個父親太不稱職了!”
“我們沒有被生活壓垮,孩子們卻被書包壓斷了背,一代孩子,比一代苦呀,太心疼了。”
“所以說,那麽多無用課程,無用書籍的意義是什麽?除了增加負擔,我沒看到什麽好處。”
“對呀,教育必須減負!”
……
看着大家的抱怨。
周楊表情依然淡然,繼續像講跟大家聊天一樣開口講述。
“所以我很好奇。”
“爲什麽大家都在說,現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
“可是他們學的東西,從小就比之前的人多,他們的目光,眼界,也比同齡的老一輩破人長遠。”
“他們有着更加繁重的學業,有着更加沉重的書包。”
“可是,他們依然被家長們嫌棄不夠好。”
“當我第一次去到清華大學時,看着校園裏面來來往往的大哥哥,大姐姐們。”
“我的内心,非常的疑惑。”
“爲什麽,小學,初中,高中,我們的書包都那麽沉重,時間那麽擁擠。”
“而更應該學習更多知識的大學,書包卻……”
“變小了!”
“直到我跟教授交流後,認真學習了他提供給我的書籍之後。”
“才發現,原來大學之前我們學習的知識,很多都是當時用不到的。或者說這些知識比較散亂,沒有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最讓我震驚的是。”
“我問了我們教授才知道,小學的英語課本的詞彙量,其實已經達到了大學四級标準!”
“我有一個師兄。”
“是從海外留學回來的,他初中就去海外留學了。”
“他告訴我,他去了國外,每次考試,數學都是年級第一。”
“因爲海外初中的數學課程,大部分都是我們小學的課程,他去了直接碾壓所有人。”
“但是。”
“他告訴我,他非常讨厭數學,在國内已經學吐了。雖然每次都是第一,但是他大學時選擇的是哲學專業,而不是數學。”
“當初那些考試不如他的同學,反而有很多選擇了數學。而且在大學時突飛猛進,很多人都發表了頂級期刊。”
“所以我不理解。”
“爲什麽一定要在短短幾年時間之中,讓小孩子們,學習比國外多幾倍的數學知識量。”
“讓所有人都學得痛苦,學得害怕,甚至想要逃避。”
“這是爲了孩子們好嗎?”
聽到周楊的話。
直播間也是瞬間分成了兩派,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笨鳥先飛,我們不如人家,自然要加倍努力,加倍學習!”
“是的,多學點知識,總歸是好的。小學就能掌握别人初中學的知識,直接赢在了起跑線,這是好事。”
“這說明我們最差的學生,知識水平都比他們最好的學生高,我建議,繼續加大課本的知識量,讓我們徹底赢在未來!”
“樓上的都沒孩子吧,這是人說的話嗎?”
“我家孩子學數學,因爲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腳步。每天回來還得複習到半夜,經常學哭,他們的壓力多大,你們知道嗎?”
“說明你孩子笨呗,這怪誰?”
……
到了後面。
雙方直接開始争吵起來。
相當一部分覺得,多學點東西有益無害。書包重點有什麽,對孩子們的未來好就行。
更何況。
書包裏面有那麽多無用的書,也說明,學生們必須要學的内容,也不多。
甚至可以繼續增加學習量!
不過馬上,就有教師行業的老師,現身說法,對此進行反駁。
“鄙人,是一個老教師,已經在教師行業,深耕三十年了,今年52歲。”
“我帶過一屆屆的學生,親眼見證着,課本越來越多,學生們的書包,從輕盈到沉重。”
“前二十多年,我幾乎當的都是班主任,對每一科都很了解,對學生的學習量也很清楚。”
“我可以說。”
“現在的課業量,比以前大了至少一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