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古以來,莫不如是!
李昊現在擁有很多錢,擁有很多資産,常年位列富豪榜的超級富豪。
雖然影視産業規模并不大,遠不如制造業、房地産等,但是利潤率卻是頗爲驚人。
誰都知道,這十餘年時間,昊天傳媒是中國影視文化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這一點,從昊天傳媒的資産不斷滾大就可以看出。
昊天傳媒是中國影視産業的龍頭企業,對于這一點,從幾年前開始就再也沒有疑問了。
哪怕是中影,也比不上昊天傳媒。
至于華藝、博納、光線等民營影視企業,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家昊天傳媒。
但是李昊從未忘記,自己隻是來自于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
對于這些底層人,李昊始終抱着同情之心,這也是爲何每年要花那麽多錢費心費力去做慈善。
這不僅僅是爲了營造企業形象,也不僅僅是爲了少交稅。
更重要的是,他從未忘記自己的根。
第二天,李昊帶着景田、佟莉娅和三個孩子,乘坐着私人飛機抵達鹭島機場。
然後又從鹭島機場直接出發,回到自己的老家。
這些年,他越來越少回到老家。
一年都不一定回一趟老家,每年差不多都是他派人接他父母到京城一起住幾天。
李昊回老家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村。
按照現在的話講,李昊可是全村最靓的崽。
這些年受益李昊也是最多的。
一條條寬敞的馬路,還有獨自的水塔,甚至連到山上的路,都是因爲李昊從而得以建設的。
原本已經倒閉多年的小學,也因爲李昊建立的教育基金,得以重新修建現代化幼兒園、小學,使得村裏的孩子不用再到隔壁村去讀幼兒園、小學。
李昊在村裏建立的教育基金,使得每年不會有孩子因爲家庭貧困而辍學。
李昊在村裏建立的養老基金,給予每一個年過60歲的老人一個月一些柴米油鹽以及少量的錢,以及在村裏建立的養老院,使得村裏的老人可以老有所依。
此時李昊回來,很多人紛紛奔走相告。
當天晚上,沒有大魚大肉,而是地瓜粥配鹹菜。
什麽山珍海味李昊沒有吃過,此時反而這地瓜粥配鹹菜,李昊吃得津津有味。
因爲這是家鄉的味道。
賺錢以後,李昊也沒有給他父母很多錢,隻是建立蓋了一套三層别墅再加上一個小院,每年隻給父母一些錢夠他們花就是。
興緻勃勃的李昊,還拍照制作成小視頻,配上音樂,分享到微博和抖音自己的賬号。
“李昊導演就是接地氣,回家吃地瓜粥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原來超級富豪也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吃地瓜粥配鹹菜。”
“喜歡這種人,感覺實在。”
“.”
李昊就這麽随意分享,就引得人們紛紛評論着。
回村第二天,李昊走訪小學,給‘三好學生’頒獎着,勉勵這些孩子。然後走訪老年協會,這老年協會就在養老院,養老院是專門請人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而錢都是從李昊建立的養老基金會裏面出。
走訪老年協會,帶着一些米、米粉、油等生活用品,以及紅包,紅包都并不大,差不多夠老人們一兩個月生活所需。
做完這些事以後,李昊在當天大擺宴席,宴請衆鄉親。
而就在李昊回老家休息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那就是他們村走出去的一個華僑,病逝了!
這位華僑在上世紀80年代便回鄉回報家鄉,投資建廠,爲村裏提供就業崗位,修建自來水廠,使得他們村有了全鎮第一個自來水廠,又修了村裏第一條水泥路,翻修了宗祠,建立華僑小學,成立了養老基金和教育基金。
這種回報家鄉,單純的付出,不求任何回報,足足持續到現在,進行了足足四十餘年時間。
也是因爲這位華僑,他們村的孩子從未出現過辍學,哪怕再普通的家庭、學習成績再差,都是至少初中畢業。
而李昊他們這一代人,更是從小聽這位華僑的事迹長大。
特别是在知道98年,這位華僑損失慘重,依舊持續不斷地回報家鄉,李昊更是對于這位華僑肅然起敬。
當天村裏召開了會議,決定在村裏舉行哀悼奠祭這位華僑老先生。
李昊更是聯系了鹭島航空,包了一架飛機,前往雅加達。
再加上李昊的私人飛機,總共足足兩百人,前往祭拜這位華僑老先生。
以前,李昊還以爲,這位華僑老先生依舊是那名聞東南亞的大富豪,而抵達之後,一經了解才知道,98年這位華僑老先生損失慘重,雖然後面再次起家,但是卻也不複榮光,還算是富豪,但是已經不是大富豪了。
而華僑老先生的子女,因爲從小在南洋長大,早已經不會家鄉的語言,也不會漢語,隻會英語,他們都是留學美國常青藤大學的。
華僑老先生的孫子輩,那更是對家鄉已經沒有印象和感情了。
老先生的告别儀式,很隆重,直接是兩邊進行視頻聯動。
村裏外出的人,紛紛回家祭奠這位老先生。
而在雅加達,作爲有名望的華僑,老先生的告别儀式,來了很多華僑、華人其中不泛南洋各國的首富、富豪。
中國人就是這樣,不管去哪裏,依靠着自己的雙手總是能勤勞緻富。
哪怕隻是理發師,都能靠着一把剪刀,硬生生地打拼出一番事業出來。
李昊也是在這告别儀式,遇到了南洋院線的兩位股東,才知道原來他們彼此之間竟然還有一些關系。
李昊面帶悲痛之色,以及崇敬之色,獻上了花圈,拜了三拜,将香插在香爐上。
這位老先生的事迹,必定在家鄉裏代代相傳,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努力打拼。
也許正是有老先生這樣的人,通過打拼發家緻富,回報家鄉帶動家鄉發展,他們那裏才能發展起來,而不是像以前窮困潦倒。
畢竟,華僑給他們那一帶帶來的第一筆發展資金,這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很不理解,爲何閩省能夠發展起來,每年能上繳幾百億的稅收,而不是有國家支付轉移。
因爲他們不明白,閩省不僅僅是閩省,還包括着大量的華僑,以及大量在外省打拼的閩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