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達預定測試海域。”
例行通報,在并不寬敞的機艙之内響起。
作爲一次非常規巡航,“幽靈一号”這次出動自然不僅僅是測試遠程飛行能力。
還要投擲數枚導彈和炸彈進行測試。
主要測試導彈爲空射反艦導彈。
當然,還有一部份對地攻擊導彈和炸彈。
甚至還包含兩枚在這時候非常少見的巡飛彈。
蔚藍色的北太平洋海域之上,停留着數艘靶船。
都是用油輪和天然氣船改裝而來。
他們自帶分隔艙,即使是一個艙室被導彈貫穿,也不會直接被擊沉。
而是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爲武器測試做出更多的貢獻。
靶船之上,早已關閉了衆多的電子設備。
想要發現它們,隻能夠通過雷達将他們從茫茫的大洋上找出來。
當然,如果在海面上放飛數量衆多的偵察無人機,也有一定的概率發現它們。
除此之外,靶船之上還安裝了數百個質地堅固的黑盒子。
它們能夠收集靶船遭受打擊時的各項數據。
“已發現一号靶船。”
時時刻刻緊密觀察雷達顯示器的機組成員,在發現目标的第一時間喊道。
這一片海域,距離商船常走的航道比較遠。
所以,在這裏出現的雷達目标不是靶船,那麽就隻能是其他國家的軍艦。
而軍艦和油輪,在雷達顯示器上差别非常大。
并且,一号靶船的體型比較特殊,特别的圓滾滾。
這種設計在上個世紀應用非常多,主要是爲了利用有限的空間,儲存更多的原油。
進入新世紀後,得益于超大型遠洋油輪的發展,這種設計已經很少應用。
因此,很快就能夠将它識别出來。
“第一輪武器打擊測試即将開始,測試目标‘1号’反艦導彈。”
“幽靈一号”遠程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數款新式導彈,都還在開發過程之中,并沒有進行正式命名。
所以都隻是簡單按照數字命名。
“明白。”
“明白。”
負責數據導入的操作員,将雷達掃描到的目标數據注入到導彈計算芯片之中。
在将來導彈正式定型裝備之後,這項工作将會交給智能作戰系統來執行。
而現在,還是隻能依靠人工注入各項參數。
不過也沒有花費多長時間。
還不到半分鍾時間。
碩大的三角形機腹下方,兩個多邊形艙門之中的一個打開着。
如果從轟炸機下方仰望,還能夠看到内置彈倉之中猙獰的八枚導彈。
幽靈一号,作爲超遠程戰略轟炸機。
需要執行的,都将會是戰略任務。
打擊敵人重要的目标。
諸如:指揮中心,機場,主戰艦艇,航母等等。
這就意味着它所攜帶的導彈,無一不是射程極遠、威力巨大的大型導彈。
甚至是帶有核彈頭的核導彈!
它本身就是三位一體核打擊之中重要的一環。
一枚外表纏繞交織着藍白色花紋的導彈。
從挂載架之中脫落,随即點燃了自身的火箭發動機。
猶如雷霆出雲一般,向着下方奔騰而去!
一般的導彈發射,都是在位于距離目标較遠的位置。
但是幽靈一号的問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點。
位于亞軌道高度的隐身轟炸機,完全可以直接飛到敵人的頭頂,随後直接發動最爲直接的灌頂攻擊!
無論是防空護衛艦,還是神盾艦。
直接的灌頂攻擊,對于它們來說都是難以防守的攻勢。
因爲武器的俯仰角是有限的。
大多數的近防炮俯仰角即使能夠接近90度,但是很少有達到90度的。
這是由武器系統内部的各種驅動裝置決定的。
而防空導彈,也很難直接防禦灌頂攻擊。
因爲灌頂攻擊意味着,從防空導彈角度來看。
他們必要垂直攻擊到彈頭才有可能防禦住。
而因爲彈頭面積非常小,擊中概率大大降低。
攔截效率可能會下降數倍!
當然,今天測試的一号反艦導彈,不僅僅是那麽簡單。
一号反艦導彈向下猛沖,在火箭發動機和地球本身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速度甚至一度超過了十馬赫!
八十公裏的距離,不過是轉瞬即逝。
二十秒時間過去,導彈距離靶船隻剩下最後的10公裏!
導彈尾翼舵開始小幅度轉動,控制着導彈開始做有規律的自旋。
就好像是一根鑽頭,從原先的靜止狀态,開始了劇烈旋轉!
3.5秒後,導彈好像一根金剛鑽頭,直接穿透了油輪的上層甲闆。
不到0,1秒鍾,一陣劇烈的爆炸響起。
滿載排水量數萬噸的油輪,好像是從海底被人踹了一腳一樣。
猛地向上竄了一下!
爆炸的餘波甚至在海面上掀起了一陣大風。
這一場爆炸,即使是在幾百公裏外的鲸群,都能夠從海浪的餘波之中感受到。
趨利避害的本能,立刻讓這群鲸,遠離了他們本來的位置。
甚至因此躲過了一群以科研爲借口,進行獵鲸運動的腳盆人的魔爪。
在進行武器測試之前,進行導彈研發的研究員們,就已經進行了充足的計算。
得出了武器測試的最佳間隔時間。
他們不得不給各個導彈,留出一定的時間。
否則很有可能出現意外。
比如,在遭受到了一枚導彈的襲擊後,又來了一枚。
直接導緻原本能夠承擔更多武器實驗的靶船沉沒。
本着節約利用的理念,也要稍稍拉大間隔時間。
其實導彈威力較大,也是爲什麽這一次導彈實驗并沒有實驗船在附近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間隔十海裏,依然對實驗船上的船員和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風險。
所以,這時候實驗船隻能夠在距離導彈實驗海域比較遠的地帶等着。
等着武器實驗結束之後,他們再去靶船沉沒的海域,将衆多的黑盒子打撈上來。
“準備進行“二号導彈”打擊測試。”
大約過去了十分鍾,機長下令進行第二輪武器測試。
其實十分鍾時間,隻是稍微減少了第一次武器實驗的影響。
不過他們也沒辦法,今天要測試的武器還有很多。
如果不抓緊時間,那麽他們可能就沒有足夠的燃料飛回國。
二号導彈比剛剛完成打擊的一号導彈,還要更大一圈。
如果将一号導彈比作小拇指粗,那麽二号導彈最少有大拇指粗細。
這也和他們的作用不同有關系。
一号導彈作爲反艦導彈,更加追求速度和精準度。
二号導彈則是一款子母彈。
追求的是打擊面積。
胖胖的二号導彈,啓動自身的火箭發動機之後,也沒有達到一号導彈的超級速度。
隻達到了6馬赫的速度。
不過。
這樣的速度,對于大多數的防空系統來說,依然是一個考驗。
四十秒的飛行之後。
當二号導彈距離目标靶船,隻剩下不到8公裏的時候。
二号導彈突然自己發生了分裂。
導彈前端分裂,從内部脫離出十六枚體型還不到一号導彈四分之一的微型導彈。
十六枚導彈,好似天女散花一般從空中急速落下。
他們好像是長了眼睛一樣,紛紛對靶船的關鍵節點進行攻擊。
原本即使遭受一号導彈的攻擊,可能還能夠撐上一段時間的靶船。
在這種奇異的打擊方式之下,很快就開始進水沉沒。
速度非常快,遠遠超過正常的進水沉沒速度。
一般來說,被擊沉的船隻都需要數個小時時間,才會沉沒。
而靶船在遭受到打擊之後,隻過了一小會,就已經沉沒了一半。
——
萬裏之外,基地。
“我們這麽做,會不會不太好?”
喬陽憂心忡忡地說道。
“咱們可是預備加入《集束炸彈公約》。”
《集束炸彈公約》,意在阻止武裝沖突之中,對于平民的大規模傷害。
該公約締約國在任何情況下,決不使用、發展、生産、獲取、儲存、保留或轉讓集束彈藥。
一般而言,協助、鼓勵或誘使任何人從事本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的任何活動也是被禁止的。
除了上述禁止性規定外,還要求擁有或受集束彈藥影響的締約國在特定領域采取行動:銷毀庫存、清除遺留集束彈藥并援助受害者。銷毀庫存時間表——要求各締約國在公約對其生效後8年内,銷毀在其管轄和控制下的所有庫存集束彈藥。
限期可延長4年,在特殊情況下,允許再延期4年。
締約國可爲清理培訓和開發銷毀技術保留有限數量的集束彈藥和爆炸性子彈藥。
清理框架——各締約國還須在公約對其生效之日起10年内,清理其領土上的未爆炸子彈藥。
如果某一締約國無法完成此工作,它可要求5年的延展期。關于援助受害者的強有力規定——公約包含了援助受害者的完善規定。
各締約國對于在其管轄或控制下的地區的集束彈藥受害者提供醫療、康複、心理援助,并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和經濟生活。
此外,各締約國還必須評估這些地區的國内需要和發展計劃,并調動資源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是首次将有關援助受害者的具體規定納入一項國際人道法條約中。
因爲集束炸彈的散布面積非常大,非常容易傷害到交戰區之内的平民。
近幾十年,集束彈藥已演進爲一個人道問題。
它們已在武裝沖突中給平民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并且在戰後還繼續上演着這樣的悲劇。
在武裝沖突期間——使用集束彈藥旨在于戰鬥中造成破壞性影響;它們會大面積散布爆炸性子彈藥以摧毀流動或多重軍事目标。如在人口密集區針對軍事目标使用集束彈藥通常會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由于子彈藥通常都是非制導的,風力和其他因素都可能使它們遠遠落在目标區域以外。
在武裝沖突結束後——很大一部分已經散射或釋放的子彈藥未能按意想方式引爆,緻使這些緻命的爆炸性彈藥沾染了大面積區域。
這些裝置已經造成了數千平民傷亡。
它們的存在威脅着農牧業和其他基本的活動。
它還阻礙了諸如公路、鐵路和電廠等基礎設施的重建和發展。兒童因爲對子彈藥的形狀和顔色好奇,總是想撿起它們。
而這樣做的後果不堪設想——死亡、重傷或肢體殘疾。
老首長聞言有些無奈。
喬陽長期從事科研工作,在這方面的想法比較單純。
“我們會不會加入《集束炸彈公約》猶未可知。”
“爲什麽?”喬陽有些不解地說道。
“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想要通過這項公約。”
張星揚沒有說什麽,因爲他已經知道具體的原因。
“因爲有幾個國家應該是不會加入這項條約。”
老首長一針見血的指出:
“最主要的就是毛熊和鷹醬。”
“我們的立場很簡單,隻要他們加入我們就加入,如果他們不加入,我們也不會加入!”
實際上,想要推動這項公約成立的國家之中。
很少有具備集束炸彈的生産技術,所以他們才會想要推動禁止使用集束炸彈。
就好像那個著名笑話。
問:如果你有一億捐不捐?
答:捐!
問:如果你有十個億捐不捐?
答:捐!
問:如果你有一頭牛捐不捐?
答:不捐!
問:爲什麽?
答:因爲我真的有一頭牛!
擁有集束炸彈技術的國家,自然是不會放棄自己的軍事優勢。
“從現在大家推崇的集束炸彈概念來看,其實我們的分導式導彈不能算是集束炸彈。”
張星揚這時候開口道。
“我們的子彈頭,具備完善的制導系統,并不會出現傳統子彈頭未爆彈的情況。”
從技術角度出發,更加能夠對喬陽進行勸慰。
作爲一個不谙世事的年輕人,大家對于喬陽的天真,都有很高的容忍度。
“我們的智能芯片,保證了導彈爆炸的成功率無限逼近于百分之百。”
“而且還有多重保障,這些你應該都知道。”
喬陽聽完點了點。
作爲技術專家,這些之前很多都是他經手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