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甲體系。
是三戰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個人戰争系統。
嚴格算起來。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個人終端。
戰争的擴大化,造成了高素質軍事人員的短缺。
每一個還活着的老兵,都成爲了極爲稀有的資源。
三戰之中的老兵,和之前戰争之中那些射擊、格鬥的老兵不同。
他們需要做的,其實更多是操作地面上的無人作戰裝甲車、天空中的無人偵察機和攻擊機。
一個戰甲老兵,能夠操作超過150個戰争單位。
堪比過去的一個營的兵力。
老兵通過自身的戰甲,能夠操控超過30架戰機、120輛地面裝甲單位。
傳統的地面戰争被完全改寫。
戰争的數方,都在瘋狂地生産智能化、無人化戰争機器。
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可能就會損失上千輛裝甲車、數百架無人戰鬥機。
而這一場戰争的參與人員,雙方加起來可能還不到200人。
最終死亡的人數,可能還不到十個人。
戰争從對士兵的消耗,走向了對鋼鐵、智能芯片的消耗。
天兵戰甲,就是在這一場場的消耗戰之中,誕生出來。
“戰甲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保護人員。”
張星揚在名爲“特殊環境作戰人員個人防護系統技術研讨會”上發言。
“所以需要特别考慮人員的安全問題。
尤其是生理安全問題。
我們可以考慮爲他們配置一系列的特制激素和藥劑。”
張星揚提出的戰甲系統。
在整個大會上,算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
主要是PPT做的比較高大上。
讓大家覺得自己是在聽科幻故事。
尤其是這之中提到的。
個人智能終端和無人化作戰體系的觀點。
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
這場會議召開的緣由其實也比較簡單。
爲了提升一部分特殊環境下士兵的生存能力。
比如,三類地區駐守士兵、潛艇兵等等。
剛剛完成試飛的轟炸機機組成員,也屬于這一類。
這些都是非常艱苦、非常危險的工作。
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潛艇兵的情況比較特殊,張星揚在PPT的最後給他們單列了一個戰甲型号,用于定制。
“各個不同地區所用面臨的危險情況不同。”
“不過總結起來,其實就這麽幾樣。”
“低溫、高溫、缺氧、失壓等等環境問題。”
“除此之外,大多就是外傷。”
“例如骨折、出血等等。”
張星揚伸出一根長長的教鞭,指在PPT上的一幅圖說道:
“這個是個人生存系統,能夠維持士兵的生命安全。
能夠承受零下七十五度到零上六十度的溫度區間。
外置的供氧系統,能夠緊急提供維持分鍾的氧氣。
同時維持肺部不爲失壓所傷。”
這其實就是航天服上的生命維持系統的簡化版本。
“這些都是基礎功能,各個不同的使用部門還能夠進行特化加強。
這個就不一一介紹了。”
張星揚收起教鞭,看着台下好像是一群小學生一樣的人群。
聲音溫柔地說道:
“有沒有什麽問題想要提問的?”
好似是幼兒園老師,在教導一群劣童。
台下坐着的。
不是專家學者,就是當了幾十年兵的老士官。
不過現在他們的心中。
大多有着數不清的問号。
尤其是那些老兵。
對于這樣的高科技,更是摸不着頭腦。
畢竟他們當兵的時代,基本上學曆都不是很高。
現在更多是掌握着數項獨一無二的軍事技能。
這種明顯是高科技的東西。
他們不是那麽明白。
“張教授,我有幾個問題想問。”
首先提問的,是一位研究信息化作戰的專家。
“請問。”
張星揚十分禮貌地伸手。
“第一個問題,戰甲的動力來源是什麽?”
對方問出的問題,還算是關鍵。
“戰甲采用的是電力驅動,電力來源是鋁燃料電池。”
張星揚簡單解釋了一番。
甚至還展示了數張電力系統的圖紙給大家看了看。
“鋁燃料電池主要是靠鋁棒來供電,雖然功率不是很高。
但是勝在更換電池比較簡單、方便。”
“更換一次電池能夠維持多久的時間?”
“如果是全功率運轉,大概能夠維持12個小時。”
張星揚在這方面,也沒想隐瞞。
這種數據,他們想知道很快就能知道。
而且12個小時,放在軍事領域不算一個很短的時間。
如果行動迅速,12個小時都能夠完成裝甲突擊、戰鬥、撤退的全部過程。
“第二個問題,現在的戰甲是否能夠實現您所說的無人化、智能化作戰?”
這個問題其實和今天的會議内容,沒有太大的關系。
不過很多人還是對此比較好奇。
因爲如果能夠實現,那麽對于戰争形勢的改變實在是太大了。
說是徹底改變陸地戰争發展,一點也不誇張。
聽到問題,張星揚也沒太在意。
這其實是給大家畫了一張大餅。
至于能夠有多少人吃下去。
那就不知道了。
不過看起來,對方似乎很在乎這一點。
“我們目前的芯片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還做不到這一點。”
張星揚倒也沒有瞎說:
“這需要技術進一步發展之後才能夠做到。
不過我不認爲,這一天還很遙遠。”
對方問完這個問題之後,幹脆利落地坐了回去。
随後就陷入了思考之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在座的其他人,這時候也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思。
有人感覺惋惜,有人感到竊喜。
在剛剛聽到無人化、智能化作戰的時候。
給大家帶來的沖擊。
其實不亞于當他們還是機械化陸軍時。
第一次看到信息化作戰帶來的沖擊。
這種體系上的差距。
其實要比單一的技術差距。
要更加讓人感覺到絕望。
技術差距,我們可以投入資金、研究發展。
體系差距,想要追趕起來需要付出的代價,那就太大了。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走了十幾年時間,還沒有全部完成。
幾乎沒有間隔的時間,又有一位舉手發言。
這一位明顯是老軍人。
站立坐姿,都能夠看出來。
張星揚十分禮貌地讓他起來發言。
“我想請問,這東西到底貴不貴,能不能普及全軍?”
老兵的問題很實在。
價格問題,也是制約武器發展的一大要素。
否則戰争的時候,早就是導彈滿天飛的場景。
“戰甲系統,現在剛剛開始研發工作。”
張星揚斟酌了一番之後說道:
“我們還沒有完成開發,但是根據之前制造外骨骼的經驗。”
“成本上增加的并不算太多,初期的成本大概會在50萬到80萬之間。”
這個價格,在張星揚看來倒是不怎麽貴。
隻不過他卻忽略了普通老兵的看法。
要知道,這年頭一個普通士兵一個月的津貼不過兩百多塊。
這相當于他們兩百多個月的津貼。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
一套戰甲,不過一枚300毫米火箭彈的價格。
簡直是物超所值!
“當然,這是基礎版的價格。”
張星揚稍微補充了一句。
“一些特殊定制版本的價格,會更貴一些。
并且這裏面,不包括藥劑和激素的價格。”
老兵在道了一聲謝之後,坐了回去。
價格問題,确實是會制約一部分裝備的速度。
但是率先在三類地區、特殊兵種之中裝備少部分。
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稍後又有人站起來,提問了戰甲的一些性能問題。
張星揚一一做了解答。
眼看着大家似乎都比較同意戰甲的方案。
張星揚在心裏盤算着,差不多是時候了。
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各位可能對戰甲還有一定的疑惑。
我們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具實驗版本的戰甲。
今天正好給大家開開眼!”
此話一出。
大會堂之内,一片嘩然。
大家原以爲,張星揚他們現如今不過是做了一個PPT出來。
畢竟大家都是這麽幹的。
研發之前,先做PPT。
沒想到他們的速度竟然這麽快。
竟然已經做出了第一具戰甲。
“下面,有請我們的天兵戰甲!”
天兵戰甲,是張星揚給起的一個名字。
在他的想法之中,未來更高配的版本可以叫做天将戰甲。
最頂級的可以叫做天神戰甲。
雖然有點俗,但是放到這個時代,确實實打實的帥氣。
銀白色的戰甲,身上反射着窗外的陽光。
照的大家,有些眼睛疼。
不過沒人在乎這一點。
都睜大着眼睛,想要仔細端詳戰甲的細節。
這一具戰甲頗爲高大。
放置在張星揚身邊,比一米八的張星揚還高出一個頭。
流線型的機身,在一些部位還有着鋼鐵的棱角。
無不彰顯出它的武力。
“因爲這一次采用了不少的鋼鐵、钛合金等。
雖然價格下降了,但是重量卻是上升了。
沒有一個好身體,穿戴起來可能會很費勁。”
張星揚說完之後,微笑着對在場的人員說道。
“不知道哪位,有興趣上來實驗一番?”
此話一出。
大會堂之内,瞬間響起一陣陣聲濤。
大家紛紛想要體驗一番,這個鋼鐵人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别着急,慢慢來,大家都能有機會。”
張星揚倒是一點也不急,随手點了之前提問的老兵。
“這位先生,就您先來吧。”
老兵也沒想到自己能夠拔得頭籌。
一瞬間還有些懵逼,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喜不自勝。
小跑着走上台前。
“這個要怎麽穿?”
老兵看着眼前,似乎還沒有刷漆,散發着鋼鐵機油味道的戰甲。
滿面紅暈地問道。
張星揚在機甲上按了一下,前邊部分瞬間解鎖。
出現了一個人形的空間。
随後指揮着老兵,一點一點地将自己的身體放置到戰甲之中。
要說戰甲比之前的外骨骼強的地方。
自适應體型,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能夠自主适應,身高在165-185之間,體重在100-170斤之間的身材。
當然,一些比較特别的無法适應。
比如肢體殘缺這一類,沒有辦法适應。
老兵進入之後,初步完成啓動的戰甲,開始調節填充。
張星揚順手給他關上了前邊的戰甲部分。
這時候他就隻剩一個頭還露在外面,沒有戴上頭盔。
“稍微等待一會,戰甲自适應填充可能需要幾分鍾的時間。
當然,隻有第一次會這樣,後續戰甲會記憶住你的體型,就不要這麽長時間了。”
張星揚解釋了一番。
這項技術其實在後世的應用場景很多,比如自适應床墊、座椅等等。
并不是什麽特别高端的技術。
這之中的填充物,也是爲了防止内部的人員受到撞擊而受傷。
“現在,您放下面罩就可以完成穿戴了。”
數分鍾之後,張星揚對着老兵說道。
老兵這時候擡起自己的右手,放下了頭盔上的全黑色面罩。
蔚藍色的全息投影,在自己面前出現。
大會堂之内的人影,比自己肉眼似乎還要清晰數倍。
“這套天兵戰甲,目前還沒有搭載智能作戰系統。
隻具備簡單的初級功能。”
張星揚在一邊講解。
“首先,您可以試試力量。”
這時候,老兵才發現。
大會堂之内,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了一些啞鈴和其他一些力量測試器械。
老兵也沒含糊。
直接走到那一堆明顯大的過分的啞鈴面前。
第一次嘗試,不敢選太大的。
拿了一個标着50KG的啞鈴。
右手握着啞鈴,稍微發力。
看上去很重的啞鈴,就好像是塑料做的一樣。
被輕而易舉的舉了起來。
老兵感覺似乎還沒有自己平日裏用的5公斤啞鈴來得重。
他們是作假了嗎?
老兵忍不住在心裏想道。
在場的不少人,也有這樣的想法。
“要是有哪位覺得這重量不對,可以上前來一試!”
張星揚站在戰甲旁邊,笑眯眯地說道。
在場有不少老兵感覺有問題。
于是一個肌肉分明的老兵站了出來。
想要試一試他們的啞鈴。
他沒有去拿老兵拿在手裏的50公斤啞鈴。
而是看向一旁的75公斤啞鈴。
雙手稍微搓了搓。
随後雙手緊握,碩大的肌肉隆起!
整個人青筋暴起!
結果啞鈴被非常緩慢的拎了起來!
這重量竟然是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