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說完後,滿臉平靜的看着狄仁傑。
狄仁傑的嘴角勾起一抹苦澀。
這次是他小心眼了。
沒想到李寬竟然真的完全放棄。
深呼吸一口氣,狄仁傑認真的開口:“陛下,這次是我自作主張過來的,長安城的内女帝并不清楚。”
李寬噗嗤一聲笑出來,語氣中略帶嘲諷。
“懷英,你覺得我在乎嗎?”
狄仁傑搖搖頭,當然不在乎了。
可他們怕啊。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一山不容二虎,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天若有二日,必然是一日落幕。
地有二主,必然是生死厮殺。
一山容了二虎,必然是虎王落幕。
可現在的問題是,李寬的威望太重了。
他名爲太上皇,卻擁有随時可以制約大唐各處的威望。
李寬振臂一揮,滿朝文武聽誰的都是一個問題。
狄仁傑扪心自問,如果李寬振臂一揮,說女帝德行有虧,要重新登台,他的選擇是什麽?
站在第三方角度狄仁傑得出一個讓人失望的結果。
他會追随李寬。
追随李寬,他依然可以位高權重,家族也能獲得巨大的利益。
所以他怕了,他來問了,他想告訴李寬,太上皇陛下,您應該向李淵陛下學習。
吃喝玩樂的太上皇才是好太上皇。
四處流浪,解決問題的您,并不像一位好的太上皇。
李寬看着狄仁傑低沉的神色,就知道他的想法,再次開口道:“懷英,我實話實說了吧,我活着,對長安,對你們也是一種監督。”
“對大唐也是一種兜底。”
“其實我也很怕你們把大唐搗亂。”
“伱看這次西域,我不來,你們就沒發現問題。”
李寬的話讓狄仁傑身體一震,他惶恐的看着李寬。
狄仁傑心神巨震了大約三分鍾後才回過神,他起身,恭敬的對李寬行禮。
“多謝陛下指點。”
狄仁傑想了一會才明白李寬的意思。
大唐和平太久,積存了太多的問題,也是他們對李寬和李世民太過相信,以至于現在都沒有發現。
李寬的意思就是在直白的告訴他,孩子,你們不行,多多少少有點太廢。
你們需要突破的第一點就是突破李寬和李世民留下的光輝光環。
而突破了李寬的光輝光環的卡門,也就不用怕李寬在大唐的威勢了。
狄仁傑隻能說受教。
李寬擺擺手,并不在意。
在他眼中,這些都不叫啥。
他隻在乎自己的日子能不能過好。
畢竟,隻有大唐穩定,他才能生活穩定。
大唐要是不穩定,他也過不好。
而大唐穩定的前提又是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那他就得幫長安他們一把。
他總不能再自己上去吧。
他當皇帝,大唐到是安穩,可他的生活就不幸福了。
所以,長安能不能獨當一面,能不能把大唐支棱起來很重要。
但是,已經是大唐第三位君主的長安,需要面對的東西,比李世民時期,比李寬時期要多的多。
首先就是朝中已經成熟的利益盤和新晉者的對立關系。
解決完這一個,緊接着就要解決蛋糕下一時代劃分的問題。
這兩個都完事,那麽中上層的問題就算結束,需要開始面對下面百姓這一層的問題。
百姓這一層的問題就是他們在未來生活中,如何能跟得上時代,如何能在時代發展中逐步獲取穩定的利益,讓他們能體會到家庭在變好,時代在變好的幸福。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長安和他這一朝代還需要面臨李世民和李寬留下的曆史遺留問題。
這是最難的。
因爲你一個處理搞不好,就容易被人說你不如上一代的皇帝。
長安和他麾下的朝臣現在别說解決了,他們連問題都沒有發現,這個更恐怖,更讓李寬害怕。
有時候不怕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怕你連發現問題的眼睛都沒有。
現在李寬都點給了狄仁傑,他接下來就想看狄仁傑和長安等人該如何去做。
狄仁傑懷着複雜的心情把李寬送去休息,然後就找到杜逢山。
“西域發展你怎麽看。”
狄仁傑覺得李寬既然幫了他們,就肯定會給出一個簡單的模闆方向。
杜逢山這個家夥又向來擅長左右逢源,和李寬又有一定的關系,那李寬留下的東西,必定在杜逢山手中。
杜逢山趕緊把李寬指點的西域發展規劃拿出,讓狄仁傑過目。
狄仁傑快速看了一遍,心情好了不少。
“太上皇他還是心軟,還是願意幫助我們的。”
“接下來就可以讓女帝安心的去發展,擴充自己的勢力了。”
“李義府也該退下了。”
夜深人靜時,狄仁傑放下杜逢山給的西域發展規劃,心裏明白。
讓女帝長安放開手腳的幹活,最先要做的就是把從李寬一朝過來的最老老人李義府弄走。
李義府代表了李寬一朝臣子在女帝這一朝的風向标。
李義府是何等聰明的人。
在知道狄仁傑到了西域後就開始準備乞骸骨的奏折。
與其等着别人攆,不如自己先體體面面的離開。
李義府的選擇讓長安忍不住贊歎他的智商和情商之高。
李義府前腳離開,後腳從李寬那裏過來的老臣們便開始籌備自己離開的事宜。
風向标都撤了,他們再留下,那不是傻子行爲嘛。
長安的手指到哪一位朝臣,那位老臣便會主動申請離開。
有幾個不長眼的,想取代李義府之後的位置,被長安狠狠收拾一頓。
長安這一朝,也是有能人的。
比如曆史上和武則天混的崔玄璋,敬晖,張谏之等人。
這一世都在跟着長安混。
張谏之和狄仁傑本來和李寬混的不錯,但後來李寬爲了提拔李義府,還是把二人壓了下去。
長安登基之後才重新啓用。
在李寬眼中,親疏遠近很重要。
李義府或許有着這樣那樣的毛病,但終究是他的嫡系,跟着從草原出來的。
許敬宗沒了以後,他就可以頂上。
哪怕是靠着資曆。
就像長孫無忌一樣。
長孫無忌對于李世民的貢獻很大嗎?
其實也就那樣。
但資曆足,必須站隊的時候站隊站的好。
以至于李世民登基以後,無論是啥事,都有他一份。
權利也自然而然的大了。
要知道,如果把能力數字化,長孫無忌綜合也就在九十二三左右,像房玄齡能直接上到九十五六。
而九十五就是一個台階。
但貞觀朝的第一權臣還真是長孫無忌。
治理第一才是房玄齡。
房玄齡算不上權臣。
這也是房玄齡能得好下場的原因。
不過終究是惡了長孫無忌。
李義府等爲代表的永盛年臣子往下一退,大唐的權利交接也才真正的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