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金先生心滿意足的從英國公府離開,乘車來到城南一處不大的院落前。
金先生下了馬車,讓車夫離開後,自己推門進到院子,很快裏面的書房亮起了燈,金先生的倒影出現在窗子上,似乎是在寫着什麽東西?
小半個時辰後,幾隻信鴿從這個不大的院落中走起,越過北京城高大的城牆,一路向東南方向飛去。
一天之後,在距離北京上千裏的一座沿海港口中,信鴿在這裏降落,并且被專門的人将它腿上的信筒取下,然後再次換上新的信鴿。
利用這種信鴿的接力,使得金先生的這封信,很快就送到了南洋,然後再由速度最快的蒸汽船,全速送到大漢的北征港,最終由錦衣衛交到朱瞻壑的手中。
“殿下,英國公的态度已經有所動搖,再加上那些主動與我們接觸的勳貴和官員,看來大明的皇帝還真是不得人心,從這一點來看,我們還要謝謝王振這個閹人!”
文華殿内,劉苛一臉興奮的向朱瞻壑禀報道。
隻見朱瞻壑拿着關于張輔的情報,看了好一會兒這才開口道:“以我對英國公的了解,他心中雖然有些動搖,但依然以大明的忠臣自居,想要讓他旗幟鮮明的站在我們這邊,恐怕還是不太可能!”
“殿下,要不要請張将軍出面?我已經打聽到,英國公對當年的事頗爲愧疚,一直想要彌補……”
“不行!”
沒等劉苛把話說完,就被朱瞻壑厲聲打斷道。
“我再強調一次,與英國公接觸可以,但絕不能替張忠答應任何事,這件事你休要再提!”
“是,屬下知錯,日後絕不會再提!”
劉苛急忙認錯道。
不過話雖如此,他心中還是感到有些可惜,張忠可是張輔的嫡長子,當初他們父子決裂,原因雖然很少有人知道,但劉苛卻知道張輔這些年一直想和張忠緩和關系,爲此也多次與大漢的人接觸。
所以劉苛才敢斷定,如果讓張忠出面勸說張輔的話,肯定能起到更大的效果,但朱瞻壑卻很尊重張忠的決定,除非是張忠自己願意與張輔和解,否則這件事根本沒得談。
“除了英國公外,大明朝堂上還有什麽事情嗎?”
朱瞻壑緩了口氣,随後再次問道。
他前段時間剛從地中海回來,處理了不少積壓的政務,今天總算是有時間詢問一下大明那邊的動向。
“啓禀殿下,最大的動向還是王振專權,由于大明皇帝的放任,王振現在的權勢越來越大,内閣也無力牽制,甚至要看王振的臉色行事,楊溥年老體衰,胡濙隻求自保,剩下的閣臣根本無人可挑大梁……”
劉苛說着,将王振專權的情況詳細的講了一遍,現在的王振,已經不再是專權那麽簡單了,簡直可以說是大權獨攬。
王振畢竟是秀才出身,相比别的宦官,他知道結黨的重要性,因此在最短的時間内,以自己的親族爲基礎,再加上投靠他的那些無良官員,許多人甚至直接拜他做了幹爹,民間都說他的幹兒子遍天下。
明朝的宦官喜歡收幹兒子這件事,好像就是王振起的頭,以前的宦官雖然會收養義子,但數量一般不多,從王振開始,有權勢的宦官才會大規模的收幹兒子。
其實宦官并不是真的喜歡做别人的幹爹,這更像是一種表忠心的方式,畢竟一個人都願意拜宦官做幹爹了,顯然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這樣的人對于宦官來說才最好用。
王振也正是靠着這種手段,在最短的時間内,在朝堂和地方拉起一張龐大的關系網,整個朝堂都成爲他的一言堂。
最關鍵的是,朱祁鎮對王振的無底線縱容,無論王振做什麽,朱祁鎮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甚至有人上書指責王振,還被朱祁鎮下令捉拿問罪,甚至連六部尚書的任免,都由王振一言而決。
“殿下,之前您說朱祁鎮把王振當成了父親,剛開始我對此還有些懷疑,可是現在看來,好像還真是如此,畢竟隻有這個原因,才能解釋朱祁鎮爲何那麽縱容王振。”
劉苛最後也對朱瞻壑五體投地的贊歎道。
朱瞻壑這時卻陷入沉思,過了好一會兒,他這才擡頭問道:“大明再次對麓川土司思任發用兵,現在戰局如何了?”
“麓川?”
劉苛一愣,不知道朱瞻壑爲何忽然問起這件事,但還是很快回答道。
“啓禀殿下,前不久大明對麓川發動第三次征讨,前兩次都是大勝而歸,這次出兵也十分順利,剛出戰就大敗思任發的軍隊,擄獲其妻、子而歸,不得不說大明這一仗打得還是很漂亮的。”
“未必,思任發并沒有被明軍抓獲,隻要他活着,日後麓川大軍就可能卷土重來,而且大明與麓川的矛盾已經徹底激化,接下來的戰争隻會更加激烈!”
朱瞻壑卻搖了搖頭道。
“可是明軍對麓川三戰三捷,就算思任發再次出兵,恐怕也隻會自取滅亡吧?”
劉苛卻有些懷疑的問道,畢竟從現在麓川那邊取得的戰果來看,明軍還是打得不錯的,領軍的蔣貴封侯、王骥封伯,這可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思任發雖然不是明軍的對手,但他們占據着地利之勢,雖然打不敗明軍,卻可以纏住他們,到時戰事一直持續下去,隻會讓大明勞民傷财,元氣大傷!”
朱瞻壑卻搖了搖頭再次道。
麓川之戰是朱祁鎮前期在位時,最爲重要的一次戰争,前後打了近十年,發動數十萬大軍,雖然将麓川打殘了,但也讓大明的國庫虧空、大軍疲憊。
最重要的是,因爲大明忙于南方的麓川之戰,忽略了對北方的防禦,這也導緻瓦剌的實力越來越強,所以後世有人認爲,麓川之戰,間接導緻了後來的土木堡之變。
“麓川那邊的戰事你也要派人盯着,另外還有瓦剌的動向,這一南一北,很可能會牽動整個大明的局勢!”
朱瞻壑最後再次吩咐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