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危急,一封又一封的戰報被送到北京皇城之中,甚至連各地的報紙也都在報道交趾的戰事。
朱瞻基現在也是愁眉不展,一連好幾天都沒有休息好。
現在交趾的局勢爛成一團,如果要大明平息交趾的亂局,就必須加派軍隊,可派軍隊是要花錢的,而且就算派了軍隊,也未必能平定交趾的局勢,除非朱瞻基能狠下心,不計任何代價都要将交趾的叛亂鎮壓下去,但他顯然沒有這個決心。
朝中的官員也有人看出,交趾的亂局想要平息,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個代價顯然超過了統治交趾的收益,因此許多官員紛紛上書,請求朱瞻基下旨,将明軍撤出交趾。
但朱瞻基也狠不下心撤軍,因爲交趾可是朱棣最大的政績之一,當初張輔好不容易才打下來,如果在朱瞻基手裏丢了,說句不好聽的,日後他死了都沒臉去見朱棣。
所以現在朱瞻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愁得他頭發都快白了。
“陛下,不能再猶豫了,現在交趾的局勢危急,軍隊彈壓不利,隻能收縮在主要的府城之中,州縣以下的官員人人自危,誰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就會被人刺殺,如果再拖下去,恐怕隻會人心盡失啊!”
武英殿内,夏元吉痛心疾首的向朱瞻基建議道。
其實這些話夏元吉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在他看來,哪怕朱瞻基做個錯誤的決定,也比現在猶豫不決要強,畢竟越是猶豫,交趾的局勢就越是危急,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那你說怎麽辦?”
朱瞻基也被夏元吉催急了,當即沒好氣的瞪了對方一眼問道。
“陛下,交趾之亂,完全是人禍,之前黃福與英國公張輔鎮守交趾時,可從來沒有出過問題,但自從将兩人調走,特别是黃福在幾年前離開交趾,使得交趾沒有得力的大臣鎮守,這才導緻了今日之亂啊!”
夏元吉這時也顧不得其它了,直接說出交趾之亂的主因。
交趾叛亂的主因有兩個,一是軍隊的腐化,二是朱瞻基重用宦官,導緻宦官在交趾胡作非爲,更是加劇了交趾對大明的反叛。
但當初黃福和張輔在交趾鎮守,兩人一文一武,黃福以尚書之職總領交趾的政務,宮裏派去的宦官也不敢太得罪他,因此不得不收斂。
張輔就更不用說了,他在軍隊中的威望極高,手下的将領也不敢亂來,所以那段時間交趾的表現相當不錯,後來張輔換成了朱高煦,大明對交趾的統治也更加穩固了。
但後來朱高煦去了天竺,黃福在交趾鎮守十九年,直到朱高熾登基後,才下旨将黃福召回京城,擔任詹事府詹事,受命輔佐朱瞻基。
張輔、朱高煦和黃福的先後離開,使得交趾再無重臣鎮守,軍隊腐化、宦官當權,于是才導緻了今日的交趾之亂。
“那依你的意思,是想把黃福和張輔再調去交趾鎮守了?”
朱瞻壑眉頭一皺,這才向夏元吉再次問道。
“臣正是此意,特别是英國公張輔,當初交趾幾次叛亂,都是他前去平定的,此次定然也不會讓朝廷失望!”
夏元吉也不再繞彎子,直接點頭承認道。
做爲朱棣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夏元吉也不願意放棄交趾,而現在唯一的辦法,就隻有派得力的大臣前去鎮壓叛亂,以黃福和張輔在交趾的威望,隻要他們率兵前去,定然可以一戰而平定交趾。
聽到夏元吉的建議,朱瞻基卻沒有立刻同意,而是沉思良久之後,這才開口道:“黃福去了南京,調他去交趾鎮守倒也可行,至于英國公……”
朱瞻基說到這裏故意一頓,這讓夏元吉的心也一下子提起來,因爲張輔才是鎮壓叛亂的關鍵,否則光派黃福一個文官有什麽用?
“英國公勞苦功高,而且年紀也大了,實在不方便再領兵,剛好安遠侯柳升就在京城,不如就由他領兵征讨交趾吧!”
朱瞻基最後繼續說道。
“陛下萬萬不可,難道您忘了之前安遠侯在日本的敗績了嗎?”
夏元吉聽到朱瞻基的決定卻吓的臉色一變,當即大聲反對道。
當初柳升鎮守日本,結果因爲太過驕橫,導緻手下的将官與他離心離德,後來更是慘敗于足利義持之手,他也因此而下獄。
不過柳升畢竟是朱棣的愛将,因此他僅僅隻是被關了一段時間,随後就被放了出來,甚至朱棣在最後幾次北征時,還特意帶上了柳升,而柳升也十分争氣,竟然再立戰功,因此官複原職,現在掌管着右軍都督府。
“這世上哪有什麽常勝将軍,就連當年的中山王,北征蒙古時也吃過敗仗,更何況柳升後來知恥而後勇,跟随皇爺爺時又立下戰功,因此我相信他肯定不會再犯以前的錯誤!”
朱瞻基卻大手一揮,根本不聽夏元吉的勸告。
其實朱瞻基之所以用柳升而不用張輔,也有他的打算,張輔雖然能力強,但功勞太高,當初連朱棣都不願意再用他,更别說朱瞻基了。
另外從個人好惡上來說,朱瞻基也很不喜歡張輔,畢竟張輔的兒子張忠不但是朱瞻壑的好友,更在大漢那邊效力,聽說已經封爲國公了,這讓朱瞻基怎麽放心把軍隊交給張輔?
相比之下,柳升卻和朱瞻基的關系很好,當初在日本時,兩人就多有交集,哪怕後來柳升戰敗,朱瞻基也不覺得柳升的能力有問題,主要還是怪日本的駐軍都是朱瞻壑的心腹,不願意聽從柳升的指揮,才導緻了他的戰敗。
而且朱瞻基也想在軍中培養一個自己的心腹将領,看來看去,也隻有柳升最合适。
對于朱瞻基的心思,夏元吉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十分不看好柳升的能力,當初朱棣就曾經說過,柳升隻可爲将,不可爲帥,讓他獨自領兵絕對是一場災難,天知道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