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國草原人叛亂,一件事卻出現兩個不同的情報來源,朱瞻基上報時語焉不詳,隻說了草原人叛亂,朱勇的戰報十分詳細,但話裏話外都把責任推到了朱瞻基頭上。
這讓朱棣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朱高熾不知道該怎麽評價,朱瞻壑則幹脆裝傻,最後朱棣也隻好繼續等消息,特别是錦衣衛邊,現在他們的消息應該更加公正。
也就在當天晚上,有人悄悄的給漢王府送去一封書信,信是朱勇親筆寫的,送信人也十分謹慎,一定要親手交給朱瞻壑。
“除了書信,朱勇還說了什麽?”
朱瞻壑親自接見了送信的人,拿過書信後立刻向對方問道。
“沒有,公爺說了,他要說的話都在信上,世子您一看便知。”
送信的人回答道。
朱瞻壑聞言點了點頭,随後讓管事送這個人離開,而且還特意交待他們走王府的側門,免得被人看到。
随後朱瞻壑拿着書信來到書房,關好房門後,他這才把書信打開看了一遍。
這封信很厚,足足寫了十幾張,也真是難爲朱勇能寫這麽多字。
信上的内容果然和草原人的叛亂有關,相比給朱棣的戰報,朱棣的這封私人書信,寫的也更加詳細,而且也說了許多不方便在戰報上說的内情。
原來朱瞻基去了日本布政使司後,很快就想插手當地的軍政大事,但這根本不合規矩,因爲朱棣派朱瞻基去日本,主要是主持與足利幕府的和談事宜,以及石見銀礦的開發。
所以朱瞻基根本沒有權力插手日本布政使司的軍政事務,當然了,如果有需要,可以要求日本布政使司協助他。
可是朱瞻基卻不這麽想,他覺得當初朱瞻壑在的時候,整個日本布政使司都是聽朱瞻壑的,現在自己來了,所以整個布政使司當然也要聽他的。
所以朱瞻基不但要求軍政兩界配合自己,而且還要在軍隊和官府中安插自己的人手。
其中布政使楊允是文官,看在朱高熾的面子上,倒也沒敢說什麽,可朱勇卻是武将,掌管着軍隊,他并不願意讓朱瞻基插手。
另外朱瞻基也一直看朱勇不順眼,畢竟誰都知道,朱勇是朱瞻壑的發小,兩人和張忠好到穿一條褲子,所以朱瞻基去了日本後,也處處針對朱勇。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朱瞻基和朱勇也爆發了數次沖突,當然朱勇的身份比不上朱瞻基,所以他的處境也不太好,一直處于下風。
這次草原人送到日本的事,本來需要朱勇派軍隊接收,然後再由軍隊押送到石見國,并且由軍隊看管他們,防止這些人作亂。
但朱瞻基卻不信任朱勇,而且他也不想讓朱勇插手石見國的事,所以草原人剛到九州島沒幾天,就被朱瞻基派人接管了。
朱瞻基手中沒有兵權,能用的人也不多,于是他就啓用了一批投靠他的倭人,打算借用這些倭人的力量,幫自己完成開采石見銀礦的事。
結果就發生了後面的事,那些草原人的确是被倭人逼反的,倒不僅僅是倭人生性殘暴,而是他們的生活标準一貫如此,比如準備的飯食都是按照倭人的标準。
要知道倭人爲什麽叫倭人,就是因爲個子矮,而矮的原因除了基因,主要就是吃的太少,草原人雖然吃的也不怎麽樣,但至少比倭人高大多了,倭人給他們提供的那點食物,連塞牙縫都不夠。
再加上倭人官員對于普通的倭一向殘暴,草原人又是戰俘,倭人對他們當然也更加苛刻,于是在各方面的壓榨下,導緻草原人忍無可忍,終于發動了叛亂。
而且朱勇在信中還說,他已經派人與叛亂的草原人取得聯系,對方願意放下武器,但也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比如增加飲食,縮短幹活的時間等。
不過對于這些,朱勇沒有權力答應他們,需要朱瞻基點頭才行,但朱瞻基爲了自己的面子,卻不肯和草原人和談,反而催促着朱勇派兵鎮壓草原人的叛亂。
朱勇卻不願意派兵,于是三方就這麽一直僵持下來,最後朱瞻基更是先向朝廷告狀,朱勇得知消息後,這才把戰報送了回來。
看完了朱勇的書信後,朱瞻壑也總算是明白了這場叛亂的前因後果。
說起來那群草原人也是倒黴,完全是朱瞻基與朱勇權力之争的犧牲品。
不過嚴格來說,主要責任還在朱瞻基身上,他本來就沒有插手當地軍政的權力,卻非要以勢壓人,結果導緻朱勇與他反目,從而上下不齊,這才導緻了草原人的叛亂。
身爲上位者,應該明白借勢而爲的道理,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身份掌控一切,像朱瞻基的做法,在朱瞻壑看來十分不明智。
特别是朱勇在日本布政使司表現的相當不錯,并沒有任何的過錯,所以朱瞻基以勢壓人,就已經是理虧在先,後來叛亂發生後,不想着怎麽補救,卻爲了自己的面子導緻局勢僵持,更是糊塗之極。
“難怪錦衣衛到現在都沒有消息送過來,看來不是他們沒有消息,而是根本不敢往上送吧!”
朱瞻壑忽然低聲自語道。
錦衣衛就算是元氣大傷,但草原人叛亂這麽大的事情,按理說他們應該早就把情報送上來了。
但現在朱瞻基和朱勇都親自上書禀報了,錦衣衛卻還沒有任何消息,唯一的解釋就是,錦衣衛不敢上報。
因爲這件事不但牽扯到朱瞻基,更牽扯到朱勇,而朱勇的背後卻是朱瞻壑,太孫和漢王世子争鬥,這可不是一般人敢摻和的。
特别是上次錦衣衛的内鬥,其實就是朱瞻基和朱瞻壑之間的争鬥,結果怎麽樣?朱瞻基支持的錦衣衛全部被處死,朱瞻壑支持的劉勉等人遠走海外。
現在的錦衣衛高層,都是這場争鬥的見證者,所以他們根本不敢插手朱瞻基和朱瞻壑之間的事,自然也不敢把日本那邊的情報送上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