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姑娘,我相信在幾年後,你肯定會爲自己今天的這個決定,而感到無比的慶幸,因爲你爲自己,更爲那些衣食無着的百姓選擇了一條最好的路!”
看到唐賽兒答應,朱瞻壑也頗爲感慨的道。
雖然他還沒有去過天竺,但連一些囚犯去了天竺,都能夠分到土地和店鋪,更别說這些正經的移民了,相信朱高煦和楊士奇他們,肯定會對他們更加優待。
“但願如此吧,不過我還是想問一下,世子你爲何要幫我?”
唐賽兒這時十分好奇的問道。
她和朱瞻壑無親無故,甚至兩人隻見過兩面,可是對方卻如此的爲她着想,這讓唐賽兒也有些想不明白。
“我不是要幫伱,而是要幫山東的百姓,本來我從甯波回京走海路,卻在半路遇到風暴,于是改走山東,結果這才發現山東的百姓實在太苦了,官府的盤剝再加上天災人禍,百姓們已經苦不堪言,再這樣下去的話,遲早都要爆發一場民亂,到時受苦的還是百姓。”
朱瞻壑說到最後,想到曆史上的唐賽兒起義,雖然這場起義很快就平息了,但卻造成極大的影響,山東百姓更是死傷無數。
唐賽兒一直盯着朱瞻壑的眼睛,發現對方說話時,眼神十分的真誠,這讓她也再次相信了幾分,無論朱瞻壑是否有私心,但他至少真的是爲百姓着想。
“好吧,我相信你,希望你能記住今天的話!”
唐賽兒終于點頭道,雖然她對官府的人還是抱有很大的戒心,但對朱瞻壑這個漢王世子,已經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我現在可以走了嗎?”
唐賽兒忽然向朱瞻壑問道,周圍可都是東廠的人,嚴格來說,她其實算是朱瞻壑的俘虜。
“當然可以,唐姑娘你随時都可以離開,不過我想問一下,如果日後我想聯系你,該用什麽方法?”
朱瞻壑再次問道。
遷移山東流民到天竺這件事,朱瞻壑還要回去向朱棣禀報,然後才能開始實施,到時就需要唐賽兒配合,因此肯定需要聯系她。
“如果你有什麽事情,可以派人去卸石棚寨,留下書信就行了,我會定時派人去山寨查看的。”
唐賽兒回答道。
她還是不願意直接和官府的接觸,哪怕初步建立了信任,但她還是對朱瞻壑抱有三分戒心。
“沒問題,那唐姑娘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朱瞻壑再次保證道。
唐賽兒起身告辭,周圍的東廠番子也立刻讓路,等到她離開了包圍圈後,這才松了口氣,随後鑽入到山林之中,很快就消失不見。
說服了唐賽兒,朱瞻壑的目的也達到了,想要向天竺移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流民,人家也未必願意配合你乖乖上船。
但如果唐賽兒願意配合,那事情就順利多了,利用她在民間的聲望,完全可以說服那些流民自願的去往天竺,畢竟在山東已經活不下去了,肯定有人願意冒險闖一闖。
于是朱瞻壑也沒有再留在青州,而是在兩天之後,就動身趕往京城。
一個月後,朱瞻壑也終于來到了京城,然後就被朱棣立刻召進宮中。
“拜見皇爺爺,甯波倭寇一事,已經查明,系浙江左布政使黃逸等人在背後指使,命海商林立志等人假扮倭寇,意圖阻止朝廷開海一事!”
朱瞻壑來到武英殿,立刻向朱棣禀報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務。
“嗯,此事我已經知道了,黃逸等人喪心病狂,朕已經命三法司會審,必定要嚴懲不貸!”
朱棣這時一拍桌子怒道。
之前東廠和錦衣衛提前将案情禀報時,朱棣還有點不敢相信,畢竟黃逸可是朝廷大員,他實在不敢相信對方竟然做出這種喪盡天良之事,可後來朱瞻壑上報了人證和物證,實在由不得他不信。
“皇爺爺英明,假扮倭寇兩次襲擊沿海,造成數百人的傷亡,黃逸等人簡直是死不足惜!”
朱瞻壑也立刻贊同道,如果不是要帶黃逸他們回京受審,他早就想在甯波就把人給碎屍萬段了。
“瞻壑,黃逸等人的事暫且放下,聽說你大哥在回來的路上,竟然被匪徒給綁架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朱棣這時皺起眉頭問道。
“啓禀皇爺爺,大哥被綁一事,說來也不複雜,主要原因還是在山東的亂局……”
朱瞻壑當即将事情的經過詳細的講了一遍,每個細節都沒有放過。
其實朱瞻壑知道,朱瞻基比他早幾天進京,肯定已經向朱棣禀報過了,現在朱棣向他詢問,也隻是想證實一下,看看兩人的講述有沒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最後朱瞻壑講到自己交了贖金,将朱瞻基救了出來,至于唐賽兒等人則從秘道逃出,然後這才停了下來。
“怎麽不講了,你刻意在青州多呆了幾天,後面都做了什麽?”
沒想到朱棣這時忽然問道,看向朱瞻壑的眼睛也眯了起來。
朱瞻壑暗歎一聲,他就知道瞞不過朱棣,畢竟動用了東廠的力量,肯定有人會向朱棣禀報。
幸好朱瞻壑也沒打算隐瞞,于是繼續說道:“啓禀皇爺爺,後來我讓人查到唐賽兒的藏身之處,然後親自去見了她,但後來我卻放她離開了。”
“爲什麽,她可是綁架你大哥的真兇,爲何你不将她綁到京城問罪?”
朱棣眉頭一皺,眼神也一下子變得淩厲起來。
“皇爺爺您是不是因此懷疑,綁架大哥的事,是我勾結那個唐賽兒做的?”
朱瞻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向朱棣反問道。
“這是你自己說的,雖然我不相信你會做出這種事,但你放過那個唐賽兒,卻加重了你身上的懷疑。”
朱棣眉毛一挑道。
“大哥比我早回來幾天,想必他肯定已經向您禀報過山東那邊的情況了吧?”
朱瞻壑依然沒有解釋,而是再次問道。
“不錯,如果不是你大哥,我還一直被蒙在鼓裏,沒想到山東竟然流民遍地,甚至随時都可能發生民變!”
朱棣說到最後,氣的狠狠一拍桌子,他最恨的就是被手下的官員蒙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