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允這些官吏的到來,總算是緩解了朱瞻壑手中無人可用的局面。
不過朱瞻壑雖然嘴上警告這些官員,似乎表現的十分強硬,但其實在安排這些官員時,還是會爲他們考慮的。
比如現在九州島雖然占領了大部分,但大明在九州沒有統治基礎,有些地方時不時就會爆發反對大明的活動,甚至還有些亡命武士,試圖暗殺大明的官員。
所以爲了這些官員的安全考慮,朱瞻壑并沒有粗暴的把官員分派下去,而是先以楊允爲首,組建了一個布政使司,将核心的行政機構先搭建起來。
然後又選派了一些精明的官員,分派他們在大宰城周圍的一些地方任職,畢竟大宰城是日本行省的行政核心,有大量的明軍駐紮,遠比其它地方要安全。
等到這些官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讓倭人習慣了大明的統治之後,朱瞻壑才會分派更多的官員去其它地方任職。
“世子,能用的人都已經分派下去了,但咱們的人手還是嚴重不足,除了大宰城周邊,其它地方完全無法統治,如果長此以往,恐怕會出問題啊!”
這天楊允再次找到朱瞻壑,開口就訴苦道。
朱瞻壑聽後,卻是沉思了片刻這才開口道:“這件事我考慮過,最終想出一個辦法,隻是不知道是否可行,楊布政使你幫我參詳一下!”
“世子有何辦法?”
楊允聞言立刻來了精神,他和朱瞻壑雖然不是很熟,卻早就聽說過對方的名聲,連皇帝陛下都經常找他商量事情,足以說明這位世子殿下的能力。
“想要解決官員人手不足的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從大明國内移民,隻要咱們明人的數量多了,自然也不愁沒有官員可用。”
朱瞻壑侃侃而談道。
“這……這我當然知道,但咱們離大明太遠了,想要移民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到的事,所以這個辦法雖然治本,但卻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
楊允有點無語的說道,這個辦法他自己也能想到。
“所以這個辦法隻能放在後面,至于如何解決眼下的問題?”
朱瞻壑說到這裏頓了一下,接着這才微微一笑道。
“我覺得不如從朝鮮抽調一批人過來!”
“朝鮮!”
楊允一愣,這個辦法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相比于咱們大明,朝鮮距離九州更近,抽調人手花費的時間更短,而且他們做爲咱們的屬國,國内的讀書人一向對咱們大明十分向往,經常有朝鮮的讀書人參加咱們大明的科舉,爲的就是想在咱們大明爲官。”
“好像還真是如此,朝鮮國内儒學盛行,光是我知道的朝鮮官員,就有四五個!”
楊允聞言也眼睛一亮,他以前可是吏部侍郎,對官員的情況知道的最清楚不過。
“還不僅僅如此,咱們抽調朝鮮人來九州做地方官,就算他們與倭人發生了矛盾,倭人也隻會怪到那些時鮮官員身上,到時咱們再出面調解,反倒落下一個好名聲,這才是真正的以夷治夷!”
朱瞻壑笑呵呵再次說道。
當初朱高煦去交趾時,就是朱瞻壑給他出主意,讓他帶一批交趾人去天竺,然後安排交趾人去治理天竺人,和他現在的辦法幾乎一模一樣。
“世子高見,我覺得此事可行!”
楊允聞言也立刻明白了朱瞻壑的意思,當即大聲贊歎道。
其實這個辦法說白了,就是髒活累活全都扔給朝鮮人去幹,明人隻要把持着核心的權力就行了。
而且朝鮮人在九州沒有根基,他們手中的權力,全都來自于大明,因此不用擔心他們會像倭人貴族那樣,在地方上建立太深厚的關系,從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既然楊布政使你覺得可行,那我明天就找朝鮮人談一談!”
征得楊允的同意,朱瞻壑也哈哈一笑道,畢竟這些官吏日後都要在楊允手下做事,因此必須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就将朝鮮的那位李從茂将軍找來,告訴他自己手中缺人,所以想從朝鮮抽調一批官吏來九州,幫自己治理九州的事講了一遍。
果然,李從茂聞言也十分欣喜的答應下來,在他看來,大明費了這麽大力氣打下九州,卻讓他們朝鮮人幫着治理,這也意味着,日後他們朝鮮能在九州擁有不小的權力。
甚至李從茂還想到,萬一日後大明在九州呆不下去了,那是不是意味着,他們朝鮮可以接管整個九州島?
一想到這裏,李從茂也是心中竊喜,于是以最快的速度派人回朝鮮報信。
當李芳遠接到李從茂的書信時,他甚至都以爲這封書信是不是寫錯了,大明竟然把這麽好的機會讓給自己?
不過在再三确認,書信上的内容是真的後,李芳遠也立刻找來大臣商議,随後在短短的半個月内,就抽調了一大批官吏,其中有些還是在職的官員,然後全都送到了九州島。
随着這批朝鮮官吏的到來,總算是解決了朱瞻壑手下官吏不足的問題,這些朝鮮官吏,對于幫助大明統治九州,有着極大的熱情。
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這個機會,能夠進入到大明的官僚體系中,甚至日後被調回大明本土任職。
另一方面,做爲倭國的世仇,特别是一些人深受倭寇的危害,現在大明征服了倭寇的老巢九州,能在倭寇的老巢做官,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極爲解氣的事。
因此這些朝鮮官吏在來到九州島後,就迸發出極大的熱情,對楊允安排的官職,也沒有絲毫的抱怨,哪怕明知道有危險,他們也敢在大明的支持下赴任,并且堅決執行楊允下達的政令。
另外這些朝鮮官吏的到來,同樣也讓那些被逼而來,甚至不情不願的大明官吏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
畢竟這幫朝鮮同僚如此賣力,他們如果再不表現一下,恐怕就要被他們比下去了,所以大明的官吏們也開始被調動起積極性,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