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壓下内心的不平靜,蘇硯仔細觀察了一下這片又薄又小的玉屑。
它兩面都沒有任何文字,也沒有任何痕迹,但是十分堅固,剛才一口真火下去居然沒被燒壞。
小心往玉屑内探入一絲神識,蘇硯發現裏面記載了一些文字,也叫《望氣術》,但這卻是一篇實實在在的,教人如何修成此術的法門。
他立刻興奮地閱讀了起來,并很快如癡如醉地陷入其中。
大體看完了第一篇章,蘇硯才稍有些迷茫地擡起頭來,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
一開始,他以爲老乞丐就是那種傳說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前輩,此番遊戲人間,見與蘇硯有緣,故贈他此書。
緊接着,蘇硯發現老乞丐就是個騙子!而且不是第一天行騙了。
如果最後兩本書燒幹淨以後,什麽都沒剩下,那麽就算對方不是騙子,那也算不得什麽神秘前輩,最多就是個喜歡耍人玩的家夥。
可這件事離奇就離奇在,蘇硯最後真的得到了《望氣術》。
而且這一切看上去和老乞丐無關,純粹是蘇硯不肯死心,一步步追查到底,這才得到一份意外之喜。
但你要說和老乞丐完全無關吧,好像也說不過去,要不是他賣了本書給蘇硯,蘇硯打死也不會在這個小縣城買一本同名的書回來。
最終蘇硯隻能喃喃自語道:“不管是前輩還是騙子,總之我這十兩銀花得不虧。”
這一夜,蘇硯沒有睡覺,也沒有打坐,而是認認真真研究了一宿的望氣術。
而且蘇硯一夜入門,達到了書中所說的,能初步望見氣的程度。
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一夜就能入門,難不成蘇硯是此道天才?
其實并不是,蘇硯如果真的對望氣、蔔算乃至風角(占風而定吉兇)有超絕天賦的話,他六爻神算的推衍水平也不會那麽爛。
真實原因是,這門神秘的望氣術,居然能喚起【仙瞳】的部分力量!
之前說過,仙瞳非常難練,需要配合仙氣才能循序漸進,現階段蘇硯别說大成了,離小成都還有遙遠的一段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蘇硯是壓根無法使用任何仙瞳之力的,就連拿出來做個“美瞳”特效都不行。
但是在修煉望氣術之後,蘇硯驚喜地發現,這兩門秘術之間似乎有某種聯動的效果。
想想也很正常,望氣術要借助眼睛,來觀察天地萬物的氣,自然有辦法調動與瞳術有關的力量。
借助仙瞳之力,蘇硯才能迅速看見“氣”,而且他有預感,随着望氣術的修行繼續深入,他可以提前體驗一番所謂【碧眼方瞳】的仙人特征。
這其中的原理就相當于,原本沒有望氣術的話,蘇硯隻有到小成階段才能調動相應力量。
現在有了望氣術,那麽他目前有多少仙瞳之力,就能調動多少。
在現階段每一點實力提升,都對蘇硯接下來的調查行動很有幫助,這一收獲對他來說自然是大好事。
望氣術既然已經入門,蘇硯第一時間當然是望自己的氣。
但不知道是【算人不算己】之類的原因,還是蘇硯一夜入門基礎不夠牢固,反正他看自己的氣,壓根沒看到什麽“有雲象人,青衣無手”,就是一道淡淡的白氣。
氣的整體狀态還算正常,雖然不算特别明亮,但也沒有暗淡之兆。
接着蘇硯又放眼整間客棧,在他的視線中,一切實物阻隔好像消失了,隻有一道道生靈的氣呈現在他的眼前。
這些氣有的茁壯,有的羸弱,大體上都很普通,隻有其中一道,不僅微弱得如同風中燭火一般,還染上了些許晦暗之色。
蘇硯神識探過去,發現是一個睡在客房裏的老人,他大半夜還睡不着,連連咳嗽,面有病色。
這讓蘇硯若有所思,看來這種應該是命不久矣了。
他的視角再度拔高,試圖看出這座客棧的氣,但是諸氣紛雜,看不太分明。
這讓蘇硯對氣的理解更深了一層,家宅之氣,本質上依舊是生靈之氣的集合,如果這客棧荒廢多年,空無一人,自然也就無氣可言。
視角再再拔高,這次随着蘇硯的神識放眼整座縣城,可以見到一道道人氣交彙在一起,在深沉的夜色中如燭、如燈、如火,它們隐約彙成一片海,海中又似染上一點紅。
這壯觀的景象,忽地讓蘇硯清晰意識到一個詞,叫做【人道】。
衆生之氣,便是人道之氣,衆生興,則人道興。
次日,蘇硯沒有在蘭芳縣停留,也沒再回去那個書肆,調查追溯望氣術的最初源頭,而是徑直上路。
京城洛陽,這裏的繁華熱鬧,大楚疆域内隻有少數幾個地方可比,比如西都長安,再比如曾經的南朝故都金陵。
在人流量如此大的都城之中,一行和尚的入城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爲首者,或者說領路者是一個身材矮小的蒼老僧人,他面容枯槁,一雙白眉長長垂下,身穿大紅袈裟,一看就是有道高僧。
但是在身後那幾位面前,他卻表現得很謙卑,帶路的是他,問路的也是他,反而其他幾位僧人或老或少都古井不波,隻是或默默前行,或睜眼看這人間。
一個缁衣老僧感歎道:“數十年沒下山,沒想到人間這般繁華了。”
“當年我來這裏時,不僅人流沒這麽多,而且百姓們在兵荒馬亂下面色麻木,多有菜色,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
旁邊一個中年和尚點頭,“凡間百姓的福祉,還是得維系在王朝穩定的基礎上,我們這些方外之人,隻能盡力不讓邪魔外道染指人間。”
行在最後的一個袈裟老僧始終閉着雙目,他雙手握着一串佛珠,一邊喃喃念着,一邊撥動着珠子。
忽然,他睜眼看向皇城方向,令人驚駭的是,他的雙眼中沒有眼珠,隻有兩個黑黢黢的眼洞。
一行人立刻停下,疑惑地看向老僧。
片刻後,袈裟老僧才閉上雙目,若無其事地邁步,“沒事,是大楚王朝的人,可能我們的到來讓他們有點緊張。”
衆人點頭,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佛門四寺之一,栖霞山明鏡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