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保功臣富貴世襲!
隻要大漢帝國存在,功臣就永遠能夠世襲爵位,但是.也僅僅是世襲爵位,官職不能世襲!
簡單來說,你的後代沒有本事也不會沒有飯吃,照樣吃喝不愁,照樣喜笑顔開。
就是别去禍害百姓!别去禍害大漢。
太祖高皇帝靠利益許諾給曾經幫助他打下這個天下的功臣們,讓這些功臣幫助自己維護大漢帝國的穩定與長治久安。
太祖高皇帝這麽做其實是有問題的,劉隆非常清楚,這裏面難道問題大了,相當大!
畢竟就算是劉隆,他也明白一個道理。
那就是當功臣面臨更大的利益誘惑時,會不會出賣他們大漢朝廷的利益爲自己謀取利益呢?
很明顯,會的!
無論是太祖高皇帝,還是如今的這個時候,這都會!
就看現在這朝廷上,當年那些嚷嚷着要讓皇帝親政,要讓他曾經那個見都沒見過的兄長平原王繼承皇位的。
那現在早就已經沒有了動靜兒。
有的是這輩子都不會開口了,有的是這輩子都已經過完了。
但更多的是,這輩子還很長,嘴巴也能開,但說出來的,全都是對鄧綏,對那位太後,對鄧氏的感恩戴德
因爲現在他們所有的利益,全都是鄧氏,全都是那位太後給他們的。
所以他們願意效忠那位太後,對着那位太後說着那些感激的話語。
而這,也就是陳平與周勃這些大漢最開始的重臣。
曾經對太祖高皇帝忠心耿耿的重臣們,在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竟然會同意呂後分封呂氏族人的原因。
畢竟在呂後主政的情況下,陳平與周勃顯得圓滑多了,而且他們還有着不得不同意的原因。
不僅僅是呂後掌握着權柄和不少兵馬,可以給他們足夠的權利和禮儀。
而且不同意.他們也行不通啊。
首先不同意呂後的意思,輕則罷官免職,重則身死族滅,所以他們怎麽可能不同意?
拉着全族老小一起死麽?
這是白馬之盟當初被忽視的原因,可這也是白馬之盟被重視的原因。
因爲劉邦制定白馬盟誓,并不是單獨制定的,而是配合前兩項制度:封劉氏諸侯王與郡國制一起約定的,單獨的白馬盟誓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但是配合起來,則能起到穩定天下的作用。
陳平與周勃,雖然在呂後的威懾下屈服了,這是當初他們也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是這呂後也不是長生不死。
當他去世後,她的後人,她的族人也同樣不能和她當年的威勢相比。
所以陳平與周勃卻成爲維護漢室江山的主力之一。
在那位呂後去世後,陳平與周勃聯合了部分劉氏皇室宗親一起誅滅了所有的呂氏家族,他們的依據就是白馬盟誓。
同時,齊王劉襄在直接起兵反呂的依據也是白馬盟誓,劉襄是劉氏子孫,有正當的理由能夠誅滅呂氏。
白馬盟誓可以作爲維護漢室江山社稷的依據,是所有人去維持大漢的理由和依據,所以這個理由就擺在這裏。
所有内部之人想要通過篡權來奪取皇帝之位,那就越不過這白馬之盟!
當然這白馬之盟同樣也可以在暗中作爲獲取某種權利最有用的工具。
就比如是同一個時期,同樣是起兵反呂,那劉襄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自己登上皇帝位嗎?
劉隆對于這種事情可是非常清楚的。
他絕對不相信,這位皇室的老祖宗和那陳平周勃是一樣的。
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同樣是陳平與周勃這樣的功臣,打着白馬盟誓爲依據,誅滅諸呂後,他們的确是沒有自己登基稱帝。
但是他們還不是想擁立一個弱勢君主,以便于自己能夠繼續掌握這大漢的最高權力。
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太祖高皇帝給他們的一個誘惑,明擺着的誘惑!
我保證你們的富貴,你們想要榮華,就要靠着自己保護你們自己的後代了。
至于看走了眼選了孝文皇帝這位明君,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白馬盟誓其實在大漢這些年,這數百年的時間裏,基本上是能夠得到衆人的遵守的。
大漢立國數百年,除了太祖高皇帝在位時,剛剛奪取天下的時候分封的異姓王之外,就隻有王莽這一個異姓王存在過了。
而到了這一步,也就是奔着稱帝去了,這就給天下人确定了,此人不會想要效忠大漢了。
而後面的事情,就是要早做準備,去光複大漢了.
所以劉隆很敬佩自己的那位老祖宗,所以.劉隆也絕對不擔心自己的那位母後會不會在最後将位置留給他們鄧氏。
或者說鄧氏将這個位置帶走。
他們帶不走,有白馬之盟,這外戚.有權利,但是他們翻不了天!
所以鄧綏是當局者迷,她并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從始至終就沒有将鄧綏當成對手。
但是鄧綏的猜測和擔心也是對的,因爲劉隆一直将那鄧氏當成了敵人。
或者說他很清楚,這鄧氏不會奪天下,但是會很麻煩!
非常麻煩!
正所謂“非劉氏不可王之”沒有人敢在這句話上肆意胡來。
可是那”非功不侯“這條約束基本上就沒人遵守了。
不僅僅是這些年那宦官開始封侯來抵擋朝堂和世家豪族了。
這分封外戚爲侯基本上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隻要立了皇後,分封皇後的親戚爲侯就是必然的。
而且這不是因爲鄧氏,也不是因爲之前的窦氏如何。
這是很早之前,爲了對抗那些朝天上的官員,或者說剛剛開始崛起的地方乃至朝堂上的世家豪族,所沒有辦法的一個辦法。
比如孝景皇帝時期,孝景皇帝想要分封皇後王娡的哥哥王信爲侯就是單純封侯,沒有任何的功勞。
而當時的丞相周亞夫就以漢高帝的白馬盟誓中的非功不侯爲依據,明确提出反對分封王信爲侯。
但.周亞夫雖然是名将,而且功勳卓越,可他周家當年也不是什麽好人,而且周勃當年幹的事兒,孝景皇帝也不是就真的忘記了已經。
所以雖然被反對了,但是孝景皇帝仍然是一意孤行,甚至因爲這件事情去猜忌周周亞夫.
當然,劉隆覺得,這事兒合情合理。
不過現在鄧氏作爲先帝的外戚,劉隆就覺得這事兒他就不是那麽合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