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京都。
幕府名下的庭園裏,周圍居住都都是達官貴人。
幾名家臣盤腿坐在席子上。
其餘的武士們一絲不苟的坐在庭院之中。
屋内的氣氛很凝重。
三十七歲的足利義持低着頭,幹淨的編制竹席上放着手劄,手劄已經被攤開,其餘的家臣皆皺眉苦思,負責主持秩序的家老也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随着一聲歎息,被驚動的足利義持終于說話了,語氣平靜,努力制造出威嚴的氛圍,“德水公,今日天氣晴朗,我們好久沒有聚在一起,今日正好适合我們談談心。”
“将軍,您說得對。在這樣的日子裏,我們應該放下私心,開誠布公的談一談。”
足利義持的親信細川勝元,擔任管領一職,負責處理政務,此人以智謀著稱,年輕的足利義持能逐漸掌握權柄,離不開此人的協助。
管領類似于中國古代的宰相,輔佐幕府将軍處理政務的官職。
但是中國古代的宰相是從文官中選拔而出來,而倭國幕府的管領則由斯波、細川、畠山三個家族輪流世襲,與後世的某絕症相似,隻能通過性愛、血液、母嬰傳播。
細川勝元雖然笑着說話,眼神卻盯着在場的某人。
同時,山名時中和斯波義敏也在看着那人。
那人思考了一會,然後才擡起頭直接說道:“将軍想要開誠布公,那麽應該善待我主。”
“咳。”
“哼。”
在場衆人發出不一的聲音,告訴别人他們的不滿。
而那人面不改色。
足利義持忍住不快。
對于自己的父親,足利義持内心很複雜。
他既崇拜又怨恨自己的父親。
父親結束了倭國的内亂,統一了倭國,可是父親又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曆史上也是如此,足利義滿雖然平定了應永之亂,可是他剛死沒多久倭國就亂了起來,爲日後的永仁之亂埋下了伏筆。
由于足利義滿與正室日野業子和繼室日野康子都沒有生下兒子,因此将足利義持立爲嗣子,并讓日野康子收他爲養子。
多年前,足利義滿把将軍之位讓給了隻有九歲的義持,足利義滿轉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實權,室町幕府的所有評定都在義滿居住的北山第舉行。
重要的是義持并沒有參與政務的權力。
倭國的政局與大明有很大的區别。
幕府将軍讓出将軍的職位給自己的繼承人并不是爲了放權,而是轉向控制全國的政權,不再束縛于幕府将軍的單一職能。
看起來很多此一舉,其實也就是名分大義。
而就在足利義持就任将軍的這一年,足利義滿的次子足利義嗣出生。
足利義滿非常寵愛義嗣,由于偏愛的原故,足利義滿和足利義持關系不好。
足利義滿在死去之前曾經向後小松天皇引見自己的愛子足利義嗣,試圖讓足利義嗣獲得天皇支持,此時的足利義持則将足利義滿趕出府邸,負責京都的警衛事務。
足利義滿死後,足利義持掌握了實權,足利義嗣一派的勢力受到打壓。
曆史上足利義持顧忌同父異母弟弟足利義嗣的威脅,最後派人殺死了他,如今因爲大明的異軍突起,不光幕府的威望大爲消減,也讓足利義持不敢亂來。
所以現在的足利義嗣不光還活着,他的勢力也沒有衰減,與異母哥哥分庭抗禮。
也是多年來,狗奴國的新國王爛泥扶不上牆,立國不到十年,卻越來越頹勢,而倭國沒有發起攻擊的原因,除了外部大明的挾制,幕府内部也充滿了不穩。
足利義持畢竟不是傻子,從小擔任将軍學習統治多年,善于壓下自己的憤怒,露出微笑着回應,“無論是我還是弟弟義嗣,我們兄弟都是在爲倭國的和平與繁榮而努力。我想聽聽他對當前局勢的看法。”
那人思考片刻後回道,“當前的局勢确實複雜。”
各地的領主都在爲自己的利益而争鬥,偌大的倭國一分爲三,本土大片土地控制在幕府手裏,南方卻分裂出去成爲了狗奴國。
至于南方海外的九州島、四國島皆被大明吞了下去,而北方海外的蝦夷人得到大明人的支持又開始鬧事,已經壓不下去。
倭國已經到了亡國的危機時刻,大家唇亡齒寒,互相抱團才是上策,否則隻會被逐一擊破,自己既然來了,到底是爲了合作,不是爲了分清楚誰對誰錯。
“高麗的南北鐵道已經通車,以大明侵略成性的風格,這些年之所以對我國減少了襲擾,不過是在等這條鐵道,如今鐵道已經大成,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我與主上認爲,大明不會浪費時間,今年就會對我們有大動作,開春之後不光是叛軍調動頻繁,北部的蝦夷人也很活躍,背後必然是大明人的手筆,爲接下來攻打我們做準備。”
“如果将軍不能放下成見,仍然敵視我主,想要殺害我主,那麽一切責任都在将軍,倭國的興亡在将軍的一念之間。”
足利義持擡起手止住手下們的怒罵。
“你回去後告訴他,先一起合作打敗大明人吧,否則他和我二人有何顔面去見先人。”
“合作對抗大明?”
足利義嗣挑起眉梢,“那需要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你認爲我大哥有這個決心嗎?”
“如今的局面,數千年來未有之變革,爲了倭國的存續,幕府将軍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那人繼續說道:“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獨他不能投降。”
足利義嗣聽到大臣的言語無法反駁。
想到要與大哥結盟,足利義嗣忍不住輕笑一聲,實在是太可笑了,幾年前大哥還派了無數的人來刺殺自己,當初自己還求到過大明。
“我與大哥結盟爲盟友,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盟友,就算我和他一起合作打敗了大明,恐怕接下來他就要對我動手。”
“主上說得沒錯,”那人點點頭,“但是現在有了共同的目标,達成了合作的基礎,而且主上與将軍畢竟是血親,如今主上和大明沒有了共同的目标了。”
是啊。
當初大明想要分裂的倭國,所以幫助自己,如今呢,大明的胃口越來越大,要徹底吞并倭國,那麽自己也是擋路者了。
想到這裏,足利義嗣心情很低落。
大明太強大了。
如果不是因爲沒有退路,他實在是不想與大明敵對,可要他放棄自己所有的權利和土地,他是不甘心的,如果大明的胃口但凡想小一點他都願意答應。
“軍隊,财力,物力。”
“與大明打仗,必然是一場極其艱苦的戰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既然大哥要和我結盟,我親自去一趟京都吧,這樣我們兄弟齊心讓天下人看到,方能提高士氣,穩定人心。”
既然沒有了選擇,足利義嗣不再猶豫。
聽到主上的安排,那人滿意的點點頭,到了這一步,相信足利義持也知道輕重,不會爲難主上。
倭國與高麗不同。
大明同樣借助高麗的内鬥,相對于而言輕易的控制了高麗,而倭國除了孤懸海外的原因,還有大明對待倭國的高壓手段。
數十年來的閹工貿易,爲倭國帶去了不可彌補的創傷。
談起大明的時候倭國人是又怕又恨。
可是恨的厲害了,倭國人見到大明反而越發的恭順,大明人說什麽倭國人就做什麽。
萬事有利有弊。
數十年來倭國的人口減少,反而讓人均資源增加,四國和九州島,以及本土南部因爲常年的戰亂導緻生産力沒有恢複,當地流民無數,千裏無人煙。
而北方平原多,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的原因,所以軍隊人數和糧食并不缺少。
又因爲大明商人的貿易,雖然倭國百姓們的利益受損,上層的利益反而跟着增加,不光仿制了大明的火铳和大炮,也編練了一支人數在九千人的新軍。
不是不想編練更多的新軍,而是幕府的能力隻能維持這個規模。
就算是九千新軍,日常的訓練中也不如大明軍隊的火器消耗,至于手榴彈這樣的奢侈品,隻有武士們才能配發,足輕們是沒有的。
還有就是蒸汽機火車和鐵道,倭國隻有京都才有一段不到十裏的鐵道,因爲無法維持和擴張,鐵道淪爲了玩物,沒有發揮出效果。
聽說大明國内修建了十幾二十萬裏的鐵道,倭國人至今都不可思議。
大明工局總部大廈。
高珍從内閣會議回來後,親自召開了内部會議,參與人不光衆多,連高長芳也返回參加會議,整個高層都在,以及徐甯等也參與大明工局的高層會議。
“根據太子殿下的旨意,倭國野心勃勃,大有侵吞狗奴國的動向,并且長期奴役蝦夷人,蝦夷人已經向我大明從稱臣,是我大明的土民,不能任由倭國迫害。”
海外土官治理的百姓稱之爲土民,不同于有大明籍的百姓。
“爲了防備倭國的侵略,朝廷會增加在狗奴國的駐軍,并且加強蝦夷人軍隊的兵備,如果形勢到了最後一步,大明軍隊不會袖手旁觀。”
“打仗是第一步,治理是第二步。”
“大明工局體系全體成員,要爲築紫都司,四國島,以及倭國戰事結束後做好善後。”
“從今日起,工民聯合部一切登記的人口暫停發往其餘地方,接下來由朝廷統一規劃,未來全部遷移到築紫都司、四國島、倭國、狗奴國,計劃十年内遷移至少五百萬的人口。”
“嘶。”
第一次聽到這個要求的掌櫃倒吸一口涼氣。
以前的倭國整個人口推算才一千幾百萬,數十年下來經過不停的消減,雖然已經不足一千萬,卻仍然是龐大的數字。
而朝廷竟然要遷移至少五百萬口過去,以海外平均至少一百多畝土地的分配,等于整個肥沃的土地都要分配給大明人。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哪怕是大明工局的體量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物資。
人口不是通過輪船送到倭國就可以的。
首先是要穩定當地,剿清地方上的勢力,然後分配土地、下發糧種、耕牛、農具、幫忙搭建房屋、從吃到穿方方面面都要照顧。
滿足五百萬人的需求,不是三五日,也不是三五月,而是至少一兩年。
大明工局又不是印糧票的機器。
而且光糧票也沒用啊,需要的是物資。
“經過多方的讨論,大明工局暫停在高麗、南洋、塞北地區,除了奴兒幹都司的鐵道修建計劃外,以維持目前态勢爲主,各項發展計劃暫時延緩,全力以赴達成五百萬移民大計。”
徐甯聽到後愣了愣。
這可不是好主意。
大明工局看起來很龐大,其實面對的競争也很激烈。
國内有合記、合衆等商行競争,海外有大明商行的競争。國内還好,背靠朝廷好乘涼,還能維持穩定,高麗那邊就是因爲大明工局的臃腫,最後還是靠着朝廷才能吃到高麗的利益。
但是别人又不是傻子,吃了虧就會想辦法應對,所以興起了股行,一個個商人開始抱團,也學會了打造商幫圈。
一個商人好對付,那麽一百個商人以及他們背後千絲萬縷的關系,就不是大明工局可以輕易借助朝廷關系打壓的對象了。
你有關系,人家也有關系。
如今大明軍工放緩在海外發展的腳步,别人可不會跟着放緩速度。
雖然想到了這個道理,徐甯卻沒有提出來。
他雖然還不老,可是已經半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麽大的政策問世,背後必然涉及了無數的人,亂說話會得罪人的。
倭國不是小國。
對于倭國的戰事,市井的百姓們并不清楚,他們隻看到報紙上關于倭國的消息變得多了些,至于上層的精英們已經開始了競争。
誰都希望能在這場盛宴中瓜分到不比别人小的一塊餅。
大明工局這些年來在海外的擴張,成于朝廷政策的支持,可是數十年的安逸下來,面對抱團的商圈競争,更加靈活的方式,大明工局應對的逐漸吃力。
所以這一次大明工局打定了主意集中力量和資源,要徹底吞并攻打下倭國的戰後利益,隻要達到了壟斷的目的,這份大餅讓大明工局至少可以吃數十年。
虎視眈眈的不光是大明工局,包括高麗的聯記商圈也盯上了倭國。
資本的發展最後是高度的集中。
高麗多家的商行通過漢城的股行最終集資到了聯記,許多商人都在聯記有股份,他們都希望聯記能多掙一些,聯記成立的時間最短,可是融合的速度卻最快。(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