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時期開始,古代的先賢們爲了推廣自己的學說,會在公共場合演講,以獲得人們的認可來廣收追随者,年輕人學習新的知識,加入這個學派,爲這個學派的壯大而努力。
唐宋科舉興起,但是學問的發展并沒有落下,反而随着參與的群體越來越多,講學也不再是稀有的壯舉,乃至今日,大明的國子監,天下最高的學府成爲了講學的聖地。
追求真理,總結社會的經驗,一直是中國古代學者們的夢想。
“自中國文字誕生的那天起,先賢們便奠定了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但是那個時代的文明,包含孔孟等大賢,他們對科學方法的應用是自發的,而不是自覺的。”
“先民們甚至對什麽是科學、什麽不是科學的理解也很含糊,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充斥時代性迷霧與迷信的非理性。”
“曹端的新學思想是劃分迷信和科學、非理性與理性的裏程碑。在他之前,墨子帶領他的學生進行了光的小孔成像實驗,南北朝的祖沖之設計制造出了使用銅制機件的指南車和定時器,沈括深入研究了等差級數求和的問題,并且推進到了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全新階段,開創了我國垛積術研究的先河。”
“諸多的先賢奠定了我中華文明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提供了充分的養料,爲文明的質變起到了重要作用,乃至今日,開創了人類劃時代的科學時代。”
“他們不僅對科學本身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科學的方法。有了這些科學的方法,人類才能不斷進步。”
“而在确立科學的方法上,第一個要提到的就是爲曹端的工作奠定了基礎的沈括。今天我們也無法斷定沈括首先是數學家還是哲學家。我們在中學學習過解析幾何,這是沈括總結發明的。”
“他用代數的方法解決了幾何學的問題,解析幾何也是後來高等數學的基礎。同時,沈括也是一個在曆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哲學家,要是評選天下有史以來五十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當在其列。”
“他還是我國數學史上第一個提出“會圓術”求弧長方法的學者。他的這一方法,不僅促進了平面幾何的發展,也被廣泛運用到天文學計算中。”
“前宋遺民科學家郭守敬在進行天文研究時,便時常通過“會圓術”的方法解決研究問題。”
“物理方面,沈括對指南針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是世界上最早通過實驗證明磁針能指南,但是時常偏東這一結論的學者。這一結論意味着地磁的南北極和地理學上的南北極并不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說存在着磁偏角。”
“天文方面,他改進渾儀,提高了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前宋遺民郭守敬便是在渾儀的基礎上制造出簡儀。”
“地理方面,對中原進行了最早的科學解釋,推斷出雁蕩山是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科學地解釋了龍卷風的形成原因。”
“曆經十二年完成了《天下州縣圖》,内容詳實世所罕見,除此之外,沈括還在經濟、軍事、政治、水利、醫藥、音樂、文學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堪稱中國科學時代的奠基人。”
“根據曆史的研究,整理科學的發展脈絡,在下得出的結論是,人的認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生來就有的觀念,比如小孩子生下來就知道吃奶。”
“哈哈。”
“啪啪啪。”
大廳裏,聽衆們笑着鼓起了掌。
演講的學者露出笑容,等掌聲安靜後,繼續說道:“第二類是從外界學來的觀念,比如學生們在學校裏學習的知識。”
學者的理念,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通俗易懂。
“第三類是己創造的觀念。那麽第二類觀念的獲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學習過程,而第三類認知就屬于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範疇。”
“這是我們了解自然科學的三種發展路程,那麽采用什麽方法繼續下去呢,在第三類的基礎上,繼續走下去呢。”
學者認真的問道。
台下的聽衆們露出了認真的神情,每個人都在仔細的思考。
大明的非農人口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富裕,學校規模的壯大,導緻了更多學者的誕生,而能在國子監演講的學者,絕對不是濫竽充數可以得到這個機會的。
起碼在十五世紀的大明,學問仍然屬于高貴。
三十二歲的陶鏴還很年輕,可是近些年來,科學的道路上,能做出成就的往往是年輕人,新學的興起,并不是統一的學派。
北平、京城、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皆有自己的新學思路,曹端雖然總結了新學,并且制定了更多的大方向,可是并沒完成學術上的統一。
“我認爲有四個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不盲從。”
“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對一個命題要根據自己的判斷,确定有無可疑之處,隻有那些沒有任何可疑之處的命題才是真理。”
“春秋時期,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先賢們當時因爲無法解釋迷信,可迷信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一種不盲從的思想,乃至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爲是也的名言誕生,就是要求我們對真理不要盲從。”
“懷疑一切的觀點,不管有什麽權威的結論,隻要沒有經過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懷疑。”
“嘩啦啦。”
年輕人們興奮的鼓掌,陶鏴學者的演講,獲得了國子們的認可,通過大廳的掌聲就可以感受到。
陶鏴繼續笑道。
“第二步,對于複雜的問題,盡量分解爲多個簡單的小問題來研究,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析,或者說化繁爲簡,化整爲零。”
“蒸汽機技術問世到如今,就是每個小步的進步,帶來的如今的新成就,成爲了輪船的動力。把輪船上的蒸汽機當做整體來看待,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可是拆分後,知道其原理,了解每一步的來曆,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第三步,解決這些小問題時,應該按照先易後難的次序,逐步解決。蒸汽機最開始當做抽水的工具,後來搬上了火車,需要更高的馬力,這個時候,工匠們想發到了在活塞上加蓋的方法,然後搬上輪船,需要更高的馬力,工匠們又想到了制作更多的銅管來增效的方法。”
“第四步,解決每個小問題之後,再綜合起來,看看是否徹底解決了原來的問題,和做人的道理一樣,做完事後要進行總結歸納。”
技術報的記者們,把陶鏴的演講記錄下來。
其實不隻是陶鏴的演講,隻要是關于技術科學方面的,技術報都會記載,不同的演講家,會引起不同報社的關注。
技術報的發行早就不如社會報、雜報之類的報紙,可是技術報的地位最高,乃至技術報參與的大明科技與技術會,更是大明的盛典。
不久後,陶鏴的演講登上了技術報的新報刊,在陶鏴演講的下面,技術報還請了幾位有名的學者點評,好讓人們有清楚的了解。
“不論是在科學研究中,還是在解決複雜的工程問題時,本人認爲陶鏴的四個步驟非常的行之有效,按照這個方法有條不紊地工作,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
“在上述四個步驟中,陶鏴強調批判的懷疑,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認爲,在研究中可以大膽假設,其實他的懷疑一切的主張就是大膽的假設。”
“但是,求證的過程卻要非常小心,除了要有站得住腳的證據,求證過程中的任何一步推理,都必須遵循邏輯,這樣才能得出正确的結論。”
“陶鏴将科學發展的規律總結爲首先提出問題,然後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得到結論和解釋,将結論推廣并且普遍化,在實踐中找出新的問題,如此循環往複,正是格物緻知的道理。”
“學問離不開社會,與社會息息相關,包括陶鏴的科學思路其實很好理解,傳統農業時代,市場需求不高,小作坊就能滿足。”
“随着工業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小作坊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有了工廠,可是工廠在小作坊的技術上,仍然無法突破産量,于是有了更多的工匠,通過把小作坊的技術改進後,符合工廠的需求,逐步的解決問題。其實與陶鏴提出的科學思路一樣的原理,也屬于格物緻知。”
“但是呢,我認爲科學的道路上,同樣要把過程記錄下來。”
“古代的工匠們在技術的發展中,有意無意地采用了科學的方法。許多的工匠們對自己做過的改進都有詳細的記錄,可是他們爲了保密,大多會采用不爲外人所知的手段來做記錄。”
“一些技術保留了下來,甚至被許多的文人用文字記錄,流傳至今。正是因爲有文字的記錄,這些發明的技術才得到普及。”
“但是同樣有很多技術,因爲記載的失傳,不光後人無法明白道理,甚至連知道都不知道,比如宋朝的汝瓷,就是因爲沒有文字記錄留下來,導緻至今也沒有仿造出來,這樣的技術我相信有許多失傳,是文明的大損失。”
天津。
大明工局第一化工廠。
茶水房。
屋子裏有不少的技術人員,他們捧着報紙閱讀,一邊喝着茶水,午飯過後,休息的時間,茶水房成爲了他們常來的地方。
普通的工人們喜歡看社會報、雜報、小說報等,他們技術人員因爲職業的需求,每一期的技術報都不會落下。
與百姓們的感歎不同,他們沒有對陶鏴的演講感到什麽不可思議的。
他們化工廠早就施行了一套嚴密的制度。
氨水的配料,各種比例的實驗,器具的更換,包括銅器、鐵器,最後變成透明的玻璃容易,上面又有詳細的刻度,加上元素表的研究,其實看上去很神秘,不過做着道士們一直以來做的事情。
把各色的石頭燒制,得出新的材料,研究這些材料,發現其中的意義和作用。
化肥的高産,一步步技術的革新,就是建立在這方面的基礎上,從最開始供應北平到供應北部地區,乃至于供應全國,除了焦炭煉制廠的普及,也離不開提煉技術的發展。
二十五歲的王玉功是天津本地人。
讀完了府學後沒有繼續讀書,而是被大明工局招募,最後報考到了大明在天津的第一化工廠,因爲他的父親就是化工廠的老工人。
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老工人,車間的班頭而已,王玉功因爲讀了書,最後成爲了化工廠技術研發室的工作人員,每日專門“燒東西”。
是的。
王玉功一直以來認爲自己做的事很尋常,根本不像父親挂在口中,常常自豪的那麽偉大,就是燒東西而已,把世間上所有的東西拿來燒。
燒了好幾年,燒的王玉功隻會燒東西。
賀虎的師傅發現了空氣重量,賀虎反對了師傅的學說,重新定義了空氣的重量,提出了壓力的學說。
如常的一天。
王玉功在自己的房子裏,翻出了下一本書,秦漢時代編寫的《神農本草經》,根據其中的三仙丹的配方,也就是朱砂、丹砂及水銀的配料進行燒制。
王玉功打了個哈欠。
太無聊了,把燒制的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如果有用的話,會進行更多的研究,隻是呢,多年的工作,至今并沒有什麽大發現。
王玉功早就失去了剛加入工作時的激情,把這些外人看上去神秘的事物,當做自己簡單而又尋常的工作而已,等着下班後回家。
但是今天的王玉功,可能因爲心情的不同,前些天妻子又生了個大胖小子,也可能因爲剛剛看過技術報的言論,受到了一些的影響。
甚至可能就是意外而已。
他突然發明,今天煤油燈的燈光格外的明亮。
他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爲了證明自己沒有看錯,他又點亮了一盞煤油燈,尋常的普通百姓,誰會這麽浪費東西呢。
反正是廠裏的東西,王玉功用起來并不心疼。
果然。
新點燃的煤油燈,光亮遠遠不如剛才的煤油燈,是什麽原因,王玉功好奇了起來,他不停的摸索,最後發現燒制三仙丹的過程時,煤油燈的燈光會非常的明亮。
王玉功并不是個勤勞的人,意外的是他今天格外的有興趣,下班後甚至主動加班,在自己的房子内,仍然不停的研究。
不久。
王玉功向上級彙報了一個新發現。
自己的實驗,煉制三仙丹加熱時,可得到一種氣體,這種氣體不僅能使火焰燃燒得更明亮,還能幫助呼吸,讓人呼吸的非常愉悅。
很快,其他的技術人員也重複了王玉功的實驗,根據王玉功的文字記載,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說明并不是偶然和意外。
“如果燃燒是因爲物質中的燃素造成的,那麽燃燒之後,灰燼的質量應該減少,而事實上,燃燒的生成物質量是增加的,這說明一定有新的東西加入到了燃燒的産物中。”
有技術人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使用天平進行精确測定來确定。
通過重量的測量,人們确認了在燃燒的過程中,的确有一種氣體加入了進來,而不是所謂燃素分解掉了。于是他們把這種氣體,按照王玉功的名字,定義爲王氣。
這個舉動,是技術人員們的玩鬧之舉,故意打趣王玉功。
但是王氣的研究和報告,很快驚動了太子殿下,朱高熾明白,這是後世的氧氣。人們發現了氧氣,并且提出了氧氣的制作方法,以及提出了氧氣的作用。
因爲得到太子殿下的重視,化工廠加大了研究,最後技術司向總部提交了一篇報告,名爲《燃燒概論》,用王化說闡明了燃燒的原理。
報告裏闡述了王氣的作用,即首先必須有王氣存在,物質才會燃燒。
空氣中包含有王氣和另一種氣體,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時,會吸收空氣中的王氣,因此燃燒生成物的質量增加,而增加部分就是它所吸收王氣的質量。
在研究燃燒的過程中,王玉功确定了精确的定量實驗和分析在自然科學研究上的重要性。
王玉功還發現,非金屬在燃燒後生成的氧化物可以變成酸,因此一切酸中都含有王氣。金屬燃燒後變爲灰燼,它們不具有酸性。
通過稱重的方式,根據賀虎測量大氣壓的手段,人們很快還得出了空氣裏王氣的大概比率。
人們呼吸需要的是王氣。
王氣是燃燒的必要元素,任何燃燒都離不開王氣。
在報告會上,王玉功結巴的做着演講,并贊揚了陶鏴的科學方法論。陶鏴推出的科學方法論,即自然科學的任何定律必須是能夠證實的的學說,一下子火了起來,甚至開始成爲了學術界的标準之一。
賀虎祝賀了王玉功的成就,同樣誇贊了陶鏴的學說。
根據大氣王氣的發現,以及重量的測量,賀虎提出了新的假設,“先民認爲,宇宙萬物動态守恒,陰陽轉化,那麽世界上是否存在能量守恒呢,如何驗證古人們提出的守恒定律?”
新的假設,引起了很多學者的興趣,畢竟“和”是中國一直以來的核心思想之一,如此高度的假設,學者們很難不在意。
“宇宙萬物,最初是從哪裏來的?從氣化來的。”
“什麽叫氣化?物質變成能量的過程叫氣化。如燒開水導緻水的蒸發,誕生的能量,就是氣化的過程;例如詩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的描述,不僅形象描繪了葵花的美麗,也隐含了自然界能量在朝露蒸發的過程中的轉化。”
“宇宙萬物氣化包括什麽?”
“包括無形的能和有形的質,就是物質和能量,它們同時都存在的。《易經》講陰陽互變,陰極會成陽,陽極會成陰。陰代表什麽?代表物質,陽代表能量。一個生一個死,一個靜一個動,它都是相對的,相對待,這就是能量守恒。”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論,随着提問,回答,以及研究,能量守恒的定律,越來越健全,人們無法提出否決的現象。
從賀虎提出這個觀念的時候起,人們發現,他們竟然找不到可以反駁的例子。
甚至有人驚訝的喊道,世界上是有神的。
不然無法解釋,先民們爲什麽老早就提出了這個學說,以他們時代的局限性,怎麽可能有這麽高深的見識,豈不是說他們學術界研究來研究去,竟然又回到了原點?
人才津貼從五毛提高到八毛,從八毛提高到一元。
大明的學者們胡思亂想,開始研究起神的存在,許多學者已經認爲,世界有天道的存在,否則無法解釋許多的巧合。
這樣的現象,令朱高熾無語。
最初的迷信也是這麽來的,果然是個循環。
根據王化說和能量守恒定律,永樂十五年底,賀虎發表了《化學基礎論》。他在這學術專著中全面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定義了“元素”的概念,并且對當時已知的化學物質進行了分類。
根據化工廠早年制定的《元素大全》,重新整理了已知的三十三種基本元素,盡管朱高熾看來,一些實際上是化合物而不是真正的單質元素,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常見化合物,但是賀虎的《化學基礎論》,的确使得以前零碎混亂的化學知識變得系統而清晰。
賀虎是賀寬的遺腹子。
朱高熾很欣慰。
一路走來,許多人已經不在了,賀寬的模樣,朱高熾早已想不起來,但是大明不就是應該這樣麽。
一代代的接力。
文明不停的發展。
全國各色的度量統一了,包括大氣壓都有了标準的測量儀器,爲蒸汽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新一代的鍋爐技術,讓輪船的馬力大幅度增加。
玻璃多年來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品質提升和各類的玻璃器具。
随着渤尼都司的建立,根據氣溫的測量,學者們在渤尼都司發現了赤道的存在,奴兒幹往北的探索,人們發現了極地,提出了采取極地到赤道的直線距離的千萬分之一爲一米,建立全新的度量單位。
根據水在不同溫度下,得出的最大密度,一米的面積質量爲一公斤。
全新的單位,代表了社會文明的新起點。
白天還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