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鴻胪寺、四夷館,關于築紫島的築紫都司展開了商議。
“九州島原爲築紫島,前魏時,此島兩大勢力狗奴國與邪馬台國對峙許久,邪馬台國的國王還曾向曹魏王朝請求支持。”
臨時的會議場地由糧票銀行的總部大樓提供。
大明秉持了傳統,民間的樓房蓋的起飛,唯獨衙門的場所沒有太多的修葺,總體上維持了原貌,面對各種大型會議的需求,傳統衙門的場地無法滿足,隻能從外部借用。
這樣的要求大明工局各部也很支持,所以六部主導的官方會議,常常安排在各大明工局組織的場地上。
四夷館的官員,大概五十餘歲的年齡,不光會倭國話,還會高麗話,甚至掌握了南洋的幾門語言,這些年裏衙門經費足夠,四夷館的官吏們也經常出國,了解和學習各國的文化與風俗。
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帶來的,也是政治清廉的功效,人們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局面。
劉一儒是傳統的讀書人,在改革前的國子監讀書,後來進入禮部工作,這些年來也成爲了學者,對外國事物上,特别是倭國與高麗,有非常多的了解。
聽到劉一儒的介紹,不少的人感歎,原來倭國與中國的牽扯這麽深。
“那後來呢?”
景誠好奇的問道。
大明有幾塊海外飛地,其中包括原倭國的九州島,這些年來,因爲精力不夠,大明在九州島的治理比較緩慢,更多的是商人們的身影。
随着西部七省的徹底平定,二次的西征結束,讓大明有了餘力,各大鐵道修建工程的啓動,也是這個原因,否則大明不可能一下子做許多的事情。
特别是琉球國前兩年的混亂,朝廷差點失去在當地的控制,最後以楊文緻仕,吳高歸國另用,并調走了一批文武,才算是穩定了當地。
所以對于海外飛地的治理,朝廷是很小心的。
劉一儒知道景誠即将上任築紫都司都督。
大内氏把九州島割讓給大明,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内部反對的聲音很大,幕府因爲這件事,得到了倭國更多勢力的支持。
爲了避免大内氏落敗,也是大明沒有在九州島大動幹戈的原因之一。
今非昔比,大明現在可以在海外大規模用兵,那麽解決九州島之事納上了議程,根據朝廷的規劃,九州島恢複原名築紫,并成爲大明的都司。
各個部門以及受到邀請的學者,參與此次的大會,就是把這段時間的溝通了解,進行一個總結,然後呈交給皇帝,做出最後的決定。
劉一儒搖了搖頭,歎道:“當時的曹魏皇帝是曹芳,實際掌權人則是曹爽,當時國内局勢複雜,曹爽并沒有精力顧及,僅僅發出一份诏書給狗奴國。”
劉一儒去過倭國幾次,不光與當地的文人和僧人們接觸,并搜集了許多的史料,有條有理的說的說道:“狗奴國的國王,雖然收到了曹魏的诏書,但沒有回複,可能是沒當回事,更大的可能是沒搞懂是什麽情況。”
“曹爽那邊呢,随後又被司馬懿搞掉了,所以這份诏書,最終也就無效。”
“但狗奴國最終還是搞不過邪馬台國,我從倭國的學者們口中聽到,倭國學者們認爲,狗奴國的失敗者離開九州島,向本州島遷徙,并逐漸發展成爲後來的大和王權。”
有人笑道:“如此說來倒也是因果循環,狗奴國失敗離開了九州島,卻正流倭國,他們再回過頭來,重新征服了九州島。”
衆人說說笑笑,對于倭國的情形有了大緻的認知。
“那應該叫狗奴國啊,爲何唐朝給他們賜名倭國呢。”
聽到疑問,劉一儒解釋道:“九州島上最初興起的王國是倭奴國,倭奴國和大和國,其實是文化、地理都截然不同的兩個國家。”
“倭奴國曾接受東漢朝廷印绶,還把島上的奴隸作爲貢品獻給東漢王朝,總計是一百六十名。”
“《漢書》說樂浪海中有矮人,分爲百餘國,以歲時來獻。所謂倭奴國,恐怕就是其中之一。從此中原印象中的東瀛之人就是倭奴這種形象,因此到隋唐之際,已經統一日本的大和國與中原接觸,中原王朝也就把他們稱爲倭國了。”
衆人恍然大悟。
“當時比倭奴國更爲強大,可以視作九州島第一霸主的,則是位于九州島東北區域的邪馬台國,鼎盛時期,曾轄有三十幾個小國,其中就包括上面的倭奴國。”
“後來呢,築紫島上因爲有九個王國的存在,所以被當地人稱爲九州國,流傳至今。”
“倭國經曆了南北朝,又經過了大内氏的入侵,以及大内氏和幕府的内戰,到現在迫于形勢,又把九州島割據給了我們大明,島内的形勢已經徹底變化。”
“不光有南朝的失敗者勢力,又有大内氏殘餘的勢力,還有幕府的殘餘勢力,以及原本所封的大名,和本地偏遠地區的反抗勢力,例如隼人。”
劉一儒介紹道:“隼人是另外的一個民族,與倭國經曆了數次的失敗,在唐朝時期,大部分的力量已經敗亡,少部分被倭國内部吸收,并沒有了反抗力量,并且人數估摸不到兩萬餘人,還分散到貧瘠的山區,不光文化衰敗,也沒有自己的文字。”
“這倒是個契機,我們可以幫助隼人。”景誠想到了主意。
以夷治夷,對于大明的官員們并不陌生。
國力強盛的時候,有班超這樣的偉大功績,國力衰敗的時候,有文官想要用一張嘴攪動林丹汗與後金風雲的失敗笑話。
如果那時大明的國力強盛,那文官成功了,得來的就是巨大的功績,後人眼裏英雄一般的人物,可是他失敗了,嘲諷失敗者,并不隻是大明的傳統。
文華殿。
朱高熾雖然回到了朝廷,卻沒有參與政事,朱棣也派人來問過,朱高熾以身疲爲由休養了起來。
這是他與朱棣的默契。
雖然不親手治理國事,但是朱高熾并沒有完全放手,巡視完全國後,不光解決了地方上不少的事務,也在推動大明各行各業的發展,并且進行社會資源的分配。
“有鑒于琉球北中南三都司的穩定,朝廷決定分離一半的軍力,加上從兩廣抽調軍隊,合計三萬士兵,駐守築紫都司。”
兵部右侍郎楊榮來到文華殿,把皇帝與朝廷的商議結果告訴了朱高熾。
大明的軍力,其中陸軍規模達到了六十萬,海軍規模達到了十五萬,因爲鐵道的興起,各地駐軍的數量減少了,常年兵力爲四十餘萬,其中京營高達十五萬。
西部七省八萬兵,高麗三千兵,塞北塞南三萬兵,占城四萬兵,老撾宣慰司一萬兵
軍隊的數量早就已經不夠了。
但是大明這麽多年來,戰無不勝,讓周邊沒有人敢反抗,都不是傻子,看得見大明的實力,不會有人不開眼,總體上維持住了。
這樣很危險,因爲兵力不夠的原因,加上朱棣數次的征伐,所以朱高熾在其餘的方向很謹慎,以保持穩定開拓爲主的形勢。
“父皇計劃擴兵一百五十萬,兵部同意了?”
朱高熾關心的問道。
“回太子殿下,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以及其他衙門經過商讨,認爲大明的确需要這麽多軍隊,所以支持了皇上。”楊榮恭敬的回答。
朱高熾點了點頭,沒有太多的意見。
一百五十萬規模的軍隊,光士兵的軍費開支,一年就要四千五百萬元,那麽加上各項軍備的軍資,合計要兩億多元,這還是建立在海軍規模不怎麽增加的條件下,否則海軍更是消費大戶。
雖然軍備不同于軍饷,并不是每年固定支出,但也是不菲的數目。
法國是陸權國家,二十世紀初,軍隊數量五十餘萬,軍費開支六億七千九百多萬法郎,按照當時的價值,大概是一億六千九百多萬兩白銀。
1890年時,德國政府對陸軍的撥款達到12100萬美元,大概是一億五千萬兩白銀。
清朝一場戰争的賠款高達4.5億兩白銀,同期,世界上另外一場戰争,布爾戰争,這場戰争,英國慘勝,軍費開銷2億英鎊,直接導緻了世界霸主易位,日不落帝國風光不再,相當于在布爾戰争中,英國的直接開銷超過26億兩白銀。
當然,這二十六億兩白銀不等于平時的軍費和軍備開支,而是一場相比較同時期,大規模高強度的戰争開銷。
和平時期,按照一百五十萬軍隊的規模,每年維持的軍費大概要接近一個億,如果遇到戰争,根據戰争的規模,會有不同的增幅。
這就是朱高熾不願意輕易打仗的原因。
西方的殖民史,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英法德競争,早就不再是初期的單一劫掠模式,而是加上了生産力發展的多元模式。
把西方殖民史的初期模式,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就不能正确的認知事物。
以大明的體量,學不來葡萄牙,西班牙的道路,因爲大明的周邊,并沒有可以滿足大明開啓工業化的利益供應,隻能當做錦上添花。
反而是英國中後期,在殖民地的生産發展,才是大明可以借鑒的部分道路。
英國在殖民地建造的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支撐了英國成爲日不落帝國的柱石,可以讓他們在美洲大陸上進行了人種更換。
城市代表了文明和生産力。
工業化的本質,把滿足農業以外的人口,集中到城市裏,所以美國每周公布的非農人口指标,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包括後世也把城市人口占比提升當做喜報來公布。
高麗的模式,是商人們通過在高麗的發展,雖然這個發展的紅利,并沒有落到高麗百姓們的身上,反而被極緻的剝削,但高麗土地上的經濟,的确加入了大明的經濟體系,形成了互補的良性循環,在糧食保障的基礎上,猶如滾雪球一般的越來越壯大。
現在大明的經濟體量,整個倭國農業社會中那多餘出來的财富,搜刮了又搜刮,又能爲大明帶來多少的利益,而且還要維持的開支。
朱高熾忍不住感歎,還得是朱棣。
這些年裏朱高熾一直不願意放開軍隊的限制,就是擔憂的太多,朱棣可沒有這麽多的顧忌,他感到了需要,直接強硬的要求。
因爲朱棣認爲大明應該有一百五十萬的軍隊規模,并且也認爲大明可以支撐的住。
相比較朱高熾的瞻前顧後,朱棣更加的果斷。
現在的大明,人口一億多,國土面積比歐洲都要大,又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社會環境,并且走在良性的發展道路,外部沒有工業社會競争對手的環境裏。
總量能撐爆曆史上的英法德西葡荷等國。
楊榮再彙報了衛所和軍隊的新改革。
“社會上以大明工局普通爲例,一般月工錢爲一元八角錢,當下大明士兵的正常軍饷爲兩元五角,大明現有軍戶四百餘萬戶。”
四百餘萬戶的軍戶,背後是兩千八百多萬的人口,以及四億畝的衛所田,能征召入營的青壯爲兩百餘萬,但是這樣會破壞衛所的生态。
而且大明當下的移民,以軍戶爲主。
無論是在西部七省,還是在海外飛地,大明會尋找最富裕的土地,分配給願意留在當地的軍人們,通過他們的駐紮,形成新的軍戶。
加上軍戶的各項優待和扶持,以及普通士兵遠高于社會平均收入的軍饷,民間有非常高的成爲軍戶的意願。
世襲的軍戶,随着人口的繁衍,也不利于長期的規劃。
楊榮解釋了一番後,說道:“軍戶軍籍将由嫡長子繼承,分家後的子弟轉爲民戶,又或者加入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調派,前往新的土地上紮根,成爲新的軍戶,還有一部分就是加入軍隊,從軍隊退伍後,可以獲得軍戶的身份。”
“如何保障嫡長子符合要求呢?”朱高熾問道。
“考核。”
楊榮說道,“嫡長子繼承軍戶時,需要在都司衙門統一考核,成績合格的才能繼承,成績不合格的重考,或者由别的孩子參加考核,代替嫡長子繼承軍戶。”
軍戶的考核,當然與學校的考核不一樣,隻要能騎馬,騎術不算差,或者能參加操演,并且不出大錯等等,要求不算嚴格。
簡而言之,隻要不是不學無術的混子,就能順利繼承父輩傳下來的軍籍。
朱高熾滿意的點頭。
從他在北平推動工業化以來,加強軍戶的地位和待遇一直沒有變過,從全社會鄙視軍戶,到全社會羨慕軍戶,到如今以軍戶的利益,誘惑人們遷移到新土地上,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包括縣學府學,每年都有畢業生選擇加入軍戶。
農業穩定,工業不穩定。
農場主比普通工人更有誘惑。
軍戶就是農場主。
這樣的制度,朱高熾認爲可以保持三十年不出問題,至于三十年後,大明發展到什麽樣的地步,面對的是新的問題,就不是朱高熾能解決的了。
畢竟那時候自己還在不在都兩說。
北方平原多,農機使用條件寬裕,南方不一樣,所以軍戶的比例不如北方。
——
大明的軍戶衛所制度新的改革,以及大擴軍大編練的時候,京城傳來了轟動的消息,離開大明将近十年的曹端回國了。
很多人不知道曹端是誰,但是報紙上連日來都在報道此人。
許多人還就得曹端。
例如曹端的好友姜賓知。
大明的報紙,有的地方是周刊,高麗那邊也會有大明的報紙,不過是已經落後的報紙,并不是新日期的,曹端是原路返回的。
他回到了西部七省,又從西部七省進入亦力把裏行省,西域行省,在嘉峪關的時候,當地的鄉紳們歡迎了曹端。
曹端乘坐火車回到了北平。
北平的國子監,舉辦了熱烈的歡迎儀式,在儀式上,曹端講述了他的遊曆經過,差點被吃人的部落抓住吃了,去過君士坦丁堡,見到過這座宏偉的城池。
與西方的傳教士們所接觸,因爲神秘東方的原因,成爲各個王國的座上賓,走訪了許多的國家,見到了各色各樣的社會。
靠着聰明的頭腦和天賦,曹端學會了多國語言,能簡單的交流,與當地的學者們進行過許多的交流。
“大明是最偉大的。”
“因爲大明是帝國。”
曹端堅定的說道。
氏族-部落-王國-帝國,曹端給予了明确的劃分。
真主和天主,讓各個部落成爲了王國,唯獨道學讓中國成爲帝國,西方沒有帝國,可能有,但是隻在地方的神話故事。
曹端并不相信這些故事,他隻相信類似中國的代代文字記載和出土實物,因此總結了東西方的文化和知識,以大明的成果爲主,再一次推新出了新學。
這個新學和以前的新學有很多的相似。
其實也就是總結。
“以往的學問,是多種多樣,經驗的積累,不成體系,所以看上去雜亂無章,互相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其實學問也是有因果的。”
“每個學問都應該能互相證明,例如《九章算術》。”
曹端向每個學者說道。
以前的曹端就是北平國子監最出名的學生,并且是讀書社的創辦人之一,現在的曹端成爲了中心,每個人都來和他進行交流。
“一切的學問,例如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那麽相關的數學問題,都由此定義,或者和簡單得無法證明的設立,又或者間接地公理等等演繹而出。”
“這就是因果,要麽證明它,要麽推翻它,得出新的定義,在新的定義上,繁生更多的定義,以此爲循環,完整統一的證明。”
曹端的學說,仿佛推開了一條新大門。
北平的學者們猶如看到了大道。
一條學問可以統一的道路。
從割圓術到勾股定理,大量的學者們進行了探讨,并且蜂蛹的拜訪曹端,希望能和曹端進行學術交流。
北平國子監大張旗鼓的請到了曹端,整個北平國子監都在爲曹端服務,從各地趕來的學者們,參與爲曹端舉辦的學術大會。
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角九十度,勾弦角六十度,股弦角三十度。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别爲三,短邊和四,長邊時,徑隅或者弦則爲五。
以此爲基礎,誕生五條定義。
由任意一點到另外任意一點可以畫直線;一條有限直線可以繼續延長;以任意點爲心及任意的距離可以畫圓;凡直角都彼此相等;同平面内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内角的和小于二直角的和,則這二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相交。
把三角形琢磨出花來後,曹端又提出新的概念。
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等量減等量,其差仍相等。彼此能重合的物體是全等的。整體大于部分。
北平學術界的轟動,猶如在平靜的湖泊丢下了一塊石頭,讓學術界沸騰了起來,學者們都在新的道路上,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與勾股定理的學問不同,很多學問不是建立在邏輯推理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基礎之上,當然它也要使用數學和幾何學的基礎知識。
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
弟子推翻了老師的成果。
七妹的兒子賀虎,這位差點被退學的調皮生,陰差陽錯下,遇到了他的新鄰居,也就是他的怪老師,這位師徒在北平時就分道揚镳。
賀虎走上了新的道路,他當衆否決了老師的成果——同一個瓶子的空氣,要比同一個瓶子的水的重量要重。
京城國子監裏。
賀虎看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工匠們在太子殿下的組織下進行的實驗記錄,把水抽向山頂,但所有的水泵無法将水提升超過固定的高度,沒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麽原因。
但是賀虎敏感的發現,這與老師前幾年重要的成果有關聯,認爲這一切都與空氣重量有關,提出“無時無刻擠壓我們的空氣是從各個方向産生作用力,所以我們感受不到這種壓力,我們浸泡在空氣海洋裏生活。”
這個理論驚呆了所有人。
賀虎用改進的抽水機,證明了抽水的固定高度,與抽水機的吸力無關,是因爲空氣的壓力作用,而真空并沒有反向的壓力。
利用水銀做了一個實驗展示了空氣的壓力,之所以采用水銀替代水,是因爲水銀比水重了十三倍,水可以形成三十尺高的水柱,水銀則隻能形成二點二八尺高的水銀柱,這個高度比較好控制。
使用一個三尺長的玻璃管,将其灌滿水銀。
封死玻璃管底部後倒立過來放入另外一盆水銀中,當底部封口去除後,大約半尺高的水銀流出了玻璃管,頂部形成空無一物的真空,這個過程中沒有空氣可以進入。
沒有通過抽取過程就獲得了真空,他的裝置可以懸浮水銀,似乎具有可以抵抗重力的神奇特性。
外部的空氣在玻璃杯水銀表面施加壓力,玻璃管頂部真空中沒有相應的壓力推動水銀往下,所以是空氣壓力托住了懸浮的水銀柱。
實際上空氣的壓力随着高度會改變,或者在一場風暴之前氣壓也會發生變化,此時水銀柱的高度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賀虎用汞柱裏的毫米來代表大氣壓的單位,發明了測量壓力的計量單位,引發了京城的轟動。
“原來真的有壓力。”
人們驚訝的說道。
“空氣還能被測量。”人們不敢相信的說道,甚至有人畏懼起來,驚恐的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他們不該這樣亂來,會遭來天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