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
涿縣以東三十裏外。
年近三十歲的王大炳,已經成爲了一名隊長官,少年時與夥伴們經常說自己長大後要當名将軍的志向,也不再挂在嘴邊。
不過他心裏還有沒有這個想法,兒時發小有時候打趣,詢問他的時候,王大炳沒有多言此事。
天不亮。
喜妹已經圍着竈台忙碌。
家裏來了兩位客人,是來自京城的學者,前來北平調研,住在了他們家,不光是招待客人,自己的夫君又要離開家,重返萬裏之外的西部。
大着肚子的喜妹幹活很快,今天片區其餘七家的戶主們也要來送别夫君,爲了招待客人們,喜妹需要燒一大桌子的菜。
家裏的孩子還在睡夢中。
與别家不同,因爲王大炳在西征征戰數年,所以小兩口隻有兩個孩子,而王大炳的發小們,最少的也有四個孩子,所以王大炳很努力,喜妹又懷上了一個。
不過這回自己生娃,恐怕王大炳不能在身邊了。
沒有過多久,住在隔壁房子的婆婆,和姑嫂們紛紛趕來幫忙,剛剛蒸好了一鍋包子,叔伯們已然上門,包括片區的幾戶家主,以及和王大炳從小關系好的發小。
雖然王大炳因爲從軍,成年後呆在家鄉的時間少,可因爲孩時代,王大炳可是當地的孩子頭,來的人非常多。
見狀。
那些王大炳的朋友們,又很醒目的回去,讓自家的婆娘們來幫忙,并送來桌椅,以及一些食物。
片區也是半封閉的社會。
如果是平常的時候,不是辦事情的話,各家并不會來這麽多人,隻有各家的戶主才會過來,不過今日不同,王大炳家裏格外的熱鬧。
軍戶們手頭寬裕,不再爲蠅頭小利計較,風氣就好了起來。
做人大方要看錢的。
所以經濟決定許多事情,包括總體上的道德水平。
“聽說大娃要去撒撒馬爾罕?”
“又要打仗了。”
老人搖了搖頭,“不是這個,大娃要遷去那邊?”
王大炳的老父親,已經和幾名老人坐在了桌上,他們不需要做什麽,幹活自然有自家的子弟。
這些老人很有風範。
每片井八戶人家。
北平是最早施行片井制度的,涿州雖然不如北平城周圍進行的早,可也不算晚,最初興起的樓房,已經變成了二十來幢。
當年的四五十口人,那些少男少女們成家的成家,嫁人的嫁人,雖然沒有分戶,可新的一批孩子熱鬧了起來。
包括喜妹也生了兩個孩子,因爲王大炳跟随皇帝陛下西征多年,耽誤了生孩子的光景,以至于他們夫妻在當地,算得上孩子比較少的。
如今片區裏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餘人,其中小孩與少年有四十來個。
後生們與王大炳聚在一起,陪在老人們的周圍。
衆人看向王大炳。
王大炳笑道:“衛所一直在提倡,軍中也在提倡,既然如此,我也就報名了。”
“衛所提倡,可我們不松口,難道衛所還敢強迫不成。”
一名老人說着大話。
根據衛所的提倡,每戶人家成家的男丁必須分戶。
這些分戶出來的男丁,不能繼承家裏的田畝,但是家族的财富可以獲得分攤,隻是呢,會安排去新的土地上,獲得新的田畝。
沒有多少人願意離開家鄉。
在北平生活多姿多彩,學校也好,離開了這樣的北平,去往陌生的邊地,猶如兩個世界般的生活,經常看報紙的軍戶們,知道其中的差距。
加上大家族百畝田的底蘊,目前還能維持住,所以響應衛所号召的并不多。
王大炳笑了笑,沒有與老人争論。
人都是這樣的。
“你去那個勞什子撒馬爾罕,朝廷總要給好處吧?”有人好奇的問道。
王大炳點了點頭,解釋說:“會分三百畝土地。”
“三百畝啊?”
衆人驚訝的說道。
“三百畝你種得過來,你家兩個小子可使不上勁,伱媳婦肚子裏還有一個,你又要去軍營裏頭,難道讓土地荒着?”
“有軍戶互幫會幫忙。”
“不是取消了嗎?”
“那邊又成立了,不過不像以前的叫法,但是我們還是這麽叫的。”王大炳解釋的很仔細,又說道:“不過那三百畝土地,并不像内地都是好地。”
肥沃的土地很難得,更多的是丘陵和荒漠。
半農半牧。
“軍戶互幫會怎麽幫忙呢?”
“軍戶互幫會在當地招募了很多的雇傭農工,隻需要給口飯吃,一點工錢就可以,這些費用從田裏的收獲扣除,加上扣除軍戶互幫會的維持費用,以及交給朝廷的稅賦,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那豈不是地主啊,比地主都強。”
有人笑道。
“你小子,可别學你周二叔亂來啊。”有老漢打趣道。
當年北平地區的軍戶,有些家庭的勞動力不足,維持官府開了一道口子,允許軍戶們使用高麗和倭國女工。
其中的一些貓膩,他們片區的老周頭就很是樂在其中,家裏有兩名高麗女工,爲此他們老兩口經常吵架,如果不是因爲怕罰錢,老周頭的老伴,早就去衛所告他去了。
罰錢不也是罰的家裏,老周頭的老伴舍不得。
廚房裏,喜妹把勺子炒的動靜大,看來喜妹不滿了,人們發出了歡樂的哄笑聲。
兩名學者被老人們請上桌。
孩子們已經起床。
工人們的子弟,有厭學并調皮,好勇鬥狠的習氣,軍戶們的子弟同樣不喜讀書,經常的逃學。
各家的孩子起床後,騎上自家的馬匹,三三兩兩的離開家裏,前往衛所的社學,那些更大年齡的孩子,要麽在州學裏住讀,要麽已經不讀書了。
他們都被自己的母親塞了幾個熱包子。
一頓早餐,吃了足足一個時辰。
人們親自送别王大炳。
王大炳與二弟騎着馬前往城裏的火車站,王大炳乘坐火車出發軍營後,他騎的馬就會由二弟牽回家裏。
一家兩三匹馬是常态。
兩兄弟在路上說了許多話。
牲畜不能進站台,王大炳與弟弟分别後,獨自進了站台。
他是現役的軍人,有軍人腰牌挂在腰間,十分的醒目,站台提供半價的火車票,可以去大明任何的地方,隻要有軌道。
“當大部分百姓都不願意的時候,朝廷的政策就很實施下去。”
“不一定。”
兩名學者讨論着。
二人穿着中制裝,左上胸的口袋蓋上,縫了一朵紅色的桃花,如果有識貨的人,能根據這朵顔色和樣子的桃花,知道兩人來自哪個部門。
調研司。
調研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部門,裏面有五花八門的組織,其中就有工農人口分配項目小組。
兩人不再争論這個問題,開始談起當地的軍戶情況。
“當年分片畝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的空白之地,如今各家軍戶們靠着開荒邊角料,也是額外的補充,但這與太子殿下的想法背道而馳。”
每戶五到六口人,一百畝土地。
耕種七十畝上下,保證大自然的存在,留給野獸們生存空間,讓人懂得與自然的競争道理,不至于退化成連蟑螂都不敢踩的文明物種。
加上農機的使用,不光保障了軍戶們的經濟基礎,又讓軍戶們加強了身體素質,以及農業效率的大發展,最後又具備了消費能力,形成經濟發展的循環體系。
前者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必須的經濟基礎,那麽現在平均不到七畝的土地,等新一代們成長起來後,他們的繁衍,将會大大拉低這個田畝數字。
社會是變化的,并不是永恒前進的,猶如河流上的小舟。
十年前可能是這樣,威震天下,十年後可能又是那樣,衰敗不堪。
“農業人口在大明社會中,仍然占有最大比例,如果不能解決農業人口的問題,那麽經濟的發展基礎就會導緻破産。”
“關于讓片區軍戶分家的政策,已經成爲了迫在眉睫之事。”
“恐怕此舉會讓大部分軍戶不滿,哪怕太子殿下也不敢冒然決定此事啊。”
太子殿下做了許多事。
無論是針對勳貴,又或者針對民間商行,乃至壓制大明工局等,每一樣都是不可思議的動作,可每一樣都讓太子殿下壓了下去。
靠的是什麽?
太子殿下在軍戶中的巨大威望。
每家正廳上懸挂的燕子圖,就是太子殿下最大的憑仗。
爲什麽連皇帝都不會與太子殿下争,除了父子情深,太子殿下的威望實在是太大了,甚至早已超過了太祖皇帝,而軍戶則是太子殿下的基本盤。
别看太祖皇帝對開國功勳們非常的苛刻,但是太祖皇帝給予開國勳貴們的待遇是很高的,每個勳貴都後繼有人,承襲他們的榮耀,可以說好的有些過分。
所以太祖皇帝的基本盤仍然是開國勳貴們。
通過勳貴們掌握了武力。
可太子殿下選擇了權利下放,打擊權貴勢力對于民間的吸血态勢,所以同樣需要他的基本盤,最後落在了軍戶們的身上。
“能像王大炳這樣的軍人雖然不少,可比起軍戶的基數又實在是太少。”
“十年。”
“大概十年的光景,軍戶們目前具備的消費能力,就會因爲新生代的成年被掏空,片區在調控經濟體系裏,失去原本應該發揮的作用。”
兩名學者在北平調研完,返回了京城。
北平的現象,已經足以概括各地的軍戶組織了。
——
陝西行省的人口,恢複到了五百萬。
通過河西走廊進入西域行省,以及亦力把裏行省。西域行省的人口也超過了一百萬,而亦力把裏行省的人口,目前不到五十萬。
根據朝廷的計劃,西域行省和亦力把裏行省,總人口要達到兩百萬,目前的缺口還有五十萬。
亦力把裏行省外。
漢人主要聚集在撒馬爾罕都司,布哈拉都司。
塔什幹宣慰司,巴裏黑宣慰司,木鹿宣慰司,馬什哈德宣慰司等地,主要人口仍爲當地人,預計有一千幾百萬的人口,大小王國上百。
大多數王國,目前名義上服從大明朝廷,每年仿帖木兒汗國時期,向撒馬爾罕都司上供。
大明在當地駐軍共計五萬人,其中遷移的人口隻有不到三十萬。
帖木兒活着的時候,整個帖木兒汗國的人口,大概有兩千八百五十萬左右,這麽多的人口,當然不是實控領地中的,而是各大小王國的總人口。
包括中亞和西亞,乃至部分東歐地區。
目前大明的腳步止于中亞,最遠輻射馬什哈德,西亞的門前,而想要保持大明在中亞的統治,大明需要遷移至少五十萬人口,才能勉力爲之。
現階段。
因爲大明在當地推行王化,發生了劇烈的沖突。
連德裏蘇丹國的各總督們也蠢蠢欲動,威脅大明在中亞南部地區的統治,當年帖木兒攻占德裏之後,雖然礙于當地的反抗勢力無奈撤走,但德裏蘇丹國各總督也紛紛獨立,成爲了大大小小的軍閥。
比起統一的蘇丹王國,這樣的軍閥自治的王國,更加的難以治理,所以明軍目前的主要方向,仍然爲治理撒馬爾罕地區爲主。
阿拉木圖的首領們,偷襲了當地的明軍營地。
明軍西征的時候,考慮過兩條路線,一條是沿着伊犁河谷,一條是沿着天山山谷,途徑天山大峽谷,最後選擇了伊犁河谷。
阿拉木圖則是伊犁河谷和天山山谷的途徑地。
後世俄國鄂木斯克出發的西伯利亞哥薩克軍隊,在天山山腳地區建立了一個城堡,取名Zailiysky,一年後改名爲Verny,十九世紀下葉,成爲沙皇俄國中亞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
正是阿拉木圖,也是後世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最大城市。
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地廣人稀,總面積近三百萬平方公裏,但是人口卻僅僅隻有一千九百多萬人口。
其人口分布往往非常集中,主要就是分布在伊犁河谷的這個範圍内,而單單阿拉木圖這一座城市内,就生活着超過兩百萬以上的人口。
漢王朝時期,西域都護府得到了建立,中原王朝第一次開始統治今天的新疆地區,而當時由于伊犁河谷同樣适合農耕,因此阿拉木圖地區也成爲了漢王朝的統治範圍。
唐代時期,突厥人來到了伊犁河谷,融合了當地的烏孫人,成爲了伊犁河谷的統治者。
而後來唐王朝又擊敗了突厥,重新建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阿拉木圖依然處于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内。
中亞地區的氣候非常幹旱少雨,這也使得中亞地區成爲了一片遊牧民族的“天然牧場”。
就如同我國古代,中原國家和草原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線一樣,像是這樣氣候的地區,肯定是不适合農耕文化以及農耕民族發展的。
然而中亞地區和蒙古草原又有着些許不同,那就是在中亞地區零星的綠洲以及靠近河流的區域狹長區域内,其實也是有着一部分适合農耕的地區的。
所以阿拉木圖地區的農耕,爲當地提供了不小的生産力,也是周邊地區最富裕的地方。
明軍當然不會錯過此處。
阿拉木圖生活了一萬多名遷移而來的漢人,靠着内地的供應,以及成體系的組織,和先進的農具技術,開墾了一片又一片的田畝。
軍戶互幫會是當地生産力的組織者。
除了帶來大量的牛羊馬匹駱駝,還招募了大量的當地人,爲當地人提供食物以及工錢,補充漢人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成體系的管理,帶來了高效率的勞動成果。
很快當地的首領們感受到了威脅。
漢人們太會種地了。
他們每年的田畝都在成倍的擴張,蒸汽貨車、蒸汽機充當動力、放在溝渠中用繩索來拉動的犁頭一樣的機器,讓修建溝渠的工程提升了效率。
幾年的時光,漢人們修建了大量的基建,特别是水利方面的工程,從各湖泊中引水,并且種樹。
他們把田地分成了大片。
規定每戶人家養殖規定數量的牛羊,不許超過土地的負荷,又通過水利工程,開拓出更多的田畝,軍戶互幫會則吸收了當地的窮人。
要不了十年二十年,當地首領們就會被漢人威脅他們的生活環境。
如果說馬什哈德地區的矛盾是文明之間的矛盾,那麽阿拉木圖地區的矛盾,則是生态環境與生産力之間的矛盾。
先進的文明與落後的文明比較生産力。
無疑先進的文明會吊打落後的文明。
所以自古以來,中華文明的擴張都是堅定不移的,并不主要是靠着戰争來征服地方,而是通過生産消化來逐漸的蠶食。
當比拼生産力不行的時候,就會是戰争。
中華文明并不喜歡戰争。
因爲生産力才是不敗的手段。
所以可以通過史書經常看到,中原王朝對各部的要求,常常隻有很低的訴求,各部保持穩定就好。
傳統的種地比工業更辛苦。
一個能把貧瘠的土地種出花來的民族,哪怕改變爲工業上的奮鬥,也必然是優秀和偉大的,這是文明屬性所決定的結果。
萬事有利有弊。
百姓們追求穩定,不喜歡無序。
當地明軍的交好之策,導緻他們陷入被動,阿拉木圖的首領們的突襲,殺害了數十名居民點的百姓,并且搶走了居民點的一切物資,最後放了一把大火。
明軍趕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片殘迹。
來自塞南行省的将領火真異常的憤怒。
這裏是他的防區。
皇帝陛下即将抵達亦力把裏行省,與這裏才三千裏之遙,火真不知道皇帝陛下會如何責罰自己,但是他露出惡狠狠的目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