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閹工們修建的鐵道,讓遼東地區的鐵道裏程占比率是大明全國最高的,乃至于人煙稀少的奴兒幹都司地區,也有一條途徑開原,深入四平懷德等地區的簡易鐵軌。
大量的木材通過鐵軌運輸到金州,送入各個工廠以及船塢,乃至通過金州的碼頭,送到各大沿海地區。
開春後。
碼頭外的漁船紛紛出海。
仿造宋朝大型漁船的原理,制造出來的六桅大船,目前是金州漁業主要的船型,這艘宋代六桅漁船,不光有高效率的儲存魚類的船腹,哪怕是六級風浪時,也能保持時速二十公裏,并且漁船的兩舷有撥水闆各兩塊,即使逆風,也能“之”字形向前行駛。
當金州船廠複制出來後,成爲了最受歡迎的船型。
不過使用蒸汽機的并不多。
因爲相比較而言,這類船型已經足夠當下漁民們的需求,投入更大的資金使用蒸汽機,不能爲他們帶來額外的收益。
千帆過盡,留下無數的波紋。
一名學者帶着自己的三名弟子,乘坐一艘大型漁船出海,弟子們興奮的教着漁民們,他們的先生複古出來先民們的漁歌。
大海上閑來無事。
最有經驗的船老大尋找漁源海域,學者跟着船老大在一起,弟子們開始和船員們侃大山。
“古代有兩個時期是漁業的高發期。”
“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吳地,一個是宋朝時期。”
“範蠡知道吧。”學生笑着問道,有船員回答知道,著名的西施故事,誰能不知道範蠡呢。
學生又笑道:“他可不光是西施的相好,還是是養魚的鼻祖,被稱爲“漁父”呢。”
船員們更喜歡聽相好的故事。
學生們也無所謂。
花邊新聞麽,學校裏同樣最喜歡傳,至于有沒有實證,管他的,侃大山還要講證據,什麽地方還有這樣的規矩不成。
于是話題開始了下三路。
船首。
學者聽到後面傳來的笑聲,嘴角也忍不住露出微笑。
船老大卻笑不出來。
“先生,江淮的漁業興起,會沖擊我們嗎?”船老大關心的問道,聽到先生說的事情,他連漁情都不在意了,一兩次的收益,并不會讓他動搖。
學者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好搖了搖頭。
“要看社會總盤子的體量。”
随後又解釋道:“如果盤子的體量不變,多了江淮地區養魚業的興盛,必然會影響你們這裏的市場,如果盤子的體量變大了,就不會影響你們這邊。”
弟子們雖然說的玩笑話,可内地人工養魚的記載,最初的确是範蠡。
随着内地人工養魚的發展,到了唐朝時已經很興盛,南方的漁業生産發展基本形成了與耕作、蠶桑“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
例如聖曆三年崔融說“江南諸州,乃以魚爲命。”
景龍元年,李義上疏也談到“江南水鄉,采捕爲業,龜鼈之利,黎元所資。”
當時有很多人從農民階層中遊離出來,成爲專業的漁民。
唐代漁業生産的發展進步,當時詩人給與了如實記錄和熱情贊美。
白居易乘船在松江行走,看到“水面排罾網,船頭簇绮羅”的壯觀;陸龜蒙筆下有了“處處倚蠶泊,家家下漁筌”的呈述;張籍也有了“一斛水中半斛魚,大魚如柳葉,小魚如針鋒”的描寫等等。
至五代,錢氏還特地設立了“漁戶”“蟹戶”等官職,專撐魚蟹事宜。
不過當時的養魚業主要以養鯉魚爲主,鯉魚已經從野魚馴化成家魚,可是因爲唐朝皇室姓李,因“李”和“鯉”同音,認爲“鯉”象征皇族而不能飼養,養魚業的發展遭到扼殺。
隻是民間的智慧是偉大的,漁民大範圍找尋其它的養殖對象是很自然的事,草魚、青魚、鳙魚、鲢魚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試養。
于是有了後來宋朝内地人工養魚的高峰時刻,特别是南宋時期。
這個過程,又在前朝衰敗下來。
先生仔細的解釋,船老大也聽的很仔細,雖然先生很啰嗦,不過讀書人就是這樣,因爲關心自己的利益,所以船老大很耐心。
先生平靜的說道:“在政治上,前朝的民族壓迫政策,在江南地區推行得尤爲嚴重和徹底,滅宋戰争中,前朝對歸降的南宋官吏或仍留任原職,以資招徕。”
“然而,這隻是一時之策。”
船老大有些不耐煩了。
先生仿佛并沒有發現,仍然說道:“前朝漸漸穩定後,經過多次清洗,南方降官除個别有影響者仍被重用外,多被汰除。”
“在經濟上,前朝将南宋的聖節上供、經總制線等百餘種苛捐雜斂一概免除,名義上隻需民衆交納正額賦稅,故而有明人評價“元平江南,政令疏闊,賦稅寬簡,其民止輸地稅,他無征發”。
“但實際上前朝民衆的負擔較南宋的夏、秋兩稅制更重。”
“稅糧依據是田畝,所收主要是秋稅,畝稅也大抵循南宋薄籍之依歸,總的看來,取代宋室的前朝在生産關系和經濟制度基本上沿着南宋的軌道運行着。”
“但前朝統治者本能的忽視生産,包括輕視漁業,在工部沒有設立管理山澤的職能,使太湖流域漁業受到很大挫折。至前朝最後二十年,太湖流域經濟社會伴随着巨大的衰退,包括漁業在内的經濟社會跌入到發展曲線的低谷。”
“所以太子殿下還在北平的時候,因爲地理環境的因素,借助金州的地理優勢發展捕魚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可随着太子殿下在南方的治理,南方的養魚業已然複興,并且有反超金州捕魚業的态勢。”
船老大終于聽到自己在意的。
不過經過先生的詳細介紹,原來還有這麽多因果關系。
根據先生的說法,如果不是内地養魚業的衰敗,他們沿海地區的捕魚業很難發展起來,比起捕魚業的難度和效率,内地捕魚業的收獲效率更高。
“那我們日後豈不是要沒有了生計。”
船老大擔心的問道。
他的這艘船還有一筆貸款沒有還完呢,手下還有十幾名船員要養活。
先生又搖了搖頭。
“此次調研,我也會回到朝廷做報告,相信朝廷不會讓會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我也相信,在太子殿下的治理下,大明的經濟體系會越來越大,江淮地區必然的養魚業興起,大概率不會對你們金州的捕魚業造成沖擊的。”
聽到先生的說法,船老大心裏才落心了些。
江淮。
一處又一處的池塘,特别是太湖的低窪地區,已然連成片,成爲了當地的主要産業。
當地的百姓們除了養魚,還會在池塘種蓮藕。
太湖高處則養桑。
每戶人家的後院旁還搭建了棚舍養畜禽,雞鴨鵝乃至每家一兩頭豬,成爲了标配,如此勤勞的百姓們,哪怕沒有享受到大片井制度的福利,也解決了溫飽的問題。
地區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大片井制度在江淮地區的失敗。
沒有人放棄自己的土地,哪怕一家才七八畝,十幾畝的田地,勤勞不倦的當地百姓們,靠着自家的力氣和勤奮,竟然讓朝廷無計可施。
一年兩收,副業魚桑。
甚至主業爲魚桑,副業才是農田。
當地百姓們的收入,不但沒有比大片井制度的軍戶們低多少,反而要靈活多樣,更加的多元化,隻是呢,當地百姓們太勤勞了,以至于沒有太多的閑暇時間去消費。
北方生産穩定地區面積的增加,以及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農業增産,減輕了南方地區糧食供應的負擔,他們有了更多的資源發展農漁業。
市場上。
金州的鹹魚,熏魚幹,海産品,以及本地的鮮魚等,提供給百姓們食用。
一家專門爲周邊學校提供食材的商家,把每條大魚分開,用剔刀把魚肉與魚骨分離,通過絞肉機碎成魚肉泥,經過烘制後制作成魚糕,魚丸。
魚糕和魚丸,也成爲了本地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上元中學。
這裏沒有馬術課,但是有遊泳課,一批少年們在教谕的帶領下,正在學習遊泳。
學生們赤裸胳膊興高采烈。
周圍的人家也趕來看熱鬧,吸引了不少大人也到水中戲耍。
教谕會幾種遊泳方式,逐一指導學生們。
比起大人們的狗爬式,學生們的遊泳速度更快,時間更長,不過也有老水性的漢子,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們如何更好的适應水性。
京城的各家中學,不光有蹴鞠比賽,竹球比賽,還有遊泳比賽等,以及興起的劃龍舟比賽,賽船活動等等。
從學校引導,各家大廠區在大明工局的要求下,也開始了類似的活動。
比起北平的社會之風并不弱。
賀虎與幾名同學,興緻勃勃的在岸邊眺望。
賀虎沒有選擇北平國子監,經過與母親的商議,最終來到了京城,賀虎想要擺脫舊的環境,來到了京城後,新的環境和景色,每日都讓賀虎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這裏的山水真漂亮。”
“北方的學校多馬課,南方的學校多水課,是地理和環境決定的。”賀虎與同學笑道。
随後。
衆人返回了國子監。
國子監收費。
每年的學費高達十五元錢,一般的人家甚至供應不起,不過國子監有助學金,以及各項獎金,隻要有能力的學生,絕大部分都能獲得這些獎勵。
讀完四年的學業綽綽有餘。
還有一種是民間捐款,不少的商行每年會向國子監捐助。
不過這些款項由學校統一收納。
大明四所國子監,去年結業的總人數不到一萬人,這個數字很低,如果按照四十年的工作時間,也不過維持四十萬人而已。
光維持官府的需求都不夠,更不提各組織和機構,大明工局以及民間商行的需求。
特别是教谕的缺口。
随着學校制度的健全,除了學校的建設資金,最重要是的教谕力量跟不上,成爲了目前大明的難題之一。
——
文華殿。
朱棣坐在上方,朱高熾與大臣們立在下方。
楊士奇歸京。
在南洋呆了數年的楊士奇,中途得過痢疾,靠着北平和金州的醫學,喝着草藥熬了過來。
交趾總體已經穩定,年餘沒有了叛亂。
占城都司最近半年也消停了。
交趾到廣西的鐵道已經通車,楊士奇提議修建大明隻通老撾的鐵道,并且提出了南洋的隐患,緬甸以及暹羅的不穩。
“隻要這條鐵道修通,那麽整個南洋都将徹底掌握在朝廷手中。”
楊士奇自信的說道。
與之相對的是楊溥,一臉的苦容。
因爲七省總督胡廣的書信,信中也說要修通亦力把裏行省到撒馬爾罕地區的鐵道。
鐵道的好處誰都知道。
特别是前些年的時候,太子殿下提出用修建長城的精神修建交趾與廣西的鐵道,經過小十年的時間,終于通車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許多人認爲修建西部鐵道和南洋鐵道沒有問題,關鍵是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朝廷能否下定這個決心。
鐵道工程部的徐甯,如今也已四十餘歲,不複當年的年輕。
可是與其他的大掌櫃不同,徐甯一直穩坐鐵道工程部第一交椅,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修鐵道,靠着修鐵道成爲了國家重臣。
可謂是前無古人。
徐甯一言不發。
修不修鐵道,他說的不算,别人說的也不算,要看太子殿下的心意。
朱棣也看着長子。
朱高熾沉默的思考。
鐵道當然是要修的,可是以大明目前儲備的國力,以及生産力的高度,修建西部鐵道和南洋鐵道,實在是得不償失的行爲。
至少要邁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社會,機器生産機器。
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技術,大明都欠缺積累。
機器生産機器,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句話,代表的是社會的質的區别,已經不是傳統社會能達到的,需要機器充分代替人力,并且方方面面的技術跟進,已經經濟的大發展。
江淮地區的經濟社會,有很大的短闆。
小農經濟太發達了。
簡而言之江淮地區,那些因地制宜出來的大量作坊,因爲人們的勤奮,竟然能與工廠分庭抗劄,起碼一些行業是如此的,說明那些工廠在生産效率上沒有徹底被釋放。
所以朱高熾想的是國内的問題,而不是國外的問題。
特别是大明當下市場的繁榮,讓第一波試探外部發展的商行們,獲得了部分的資金後,又轉過頭來争搶國内市場,與朱高熾的目标背道而馳。
簡而言之。
國内太香了。
用什麽樣的方式,引導市場誕生需求,迫使資本的腳步走向海外,探索未知的大海。
必須要有利可圖才是長久之策。
例如蒸汽機的大規模運用,就是北平市場的改變,導緻出現了蒸汽機的需求,才有了後期的成果。
前些年的社會資源分配手段,從上至下的引導,目前看來已經失敗了。
後世西方的方式,并無法在大明獲得成功。
正如需要結合現實。
大明的國情,與後世西方的英國,兩者的區别巨大,不能按部就班,哪怕是後世中國的環境也不同,所以大明需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從第一農業強國,走上第一工業強國。
從第一跳到新高度的第一。
朱高熾皺眉。
沒有路可以借鑒,因爲後世各國的路都不符合大明的需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