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三十六年夏。
京城。
文華門外文華園。
中華工局工程部承接的項目,文華門的拱橋東邊空地上,移栽了低矮的灌木,鋪設了磚道,修剪後的草坪,成爲官吏們休息的好去處。
解缙和徐甯兩人惬意的坐在石凳上。
徐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這一天,能在皇宮的花園裏,這般的自由。
文華殿屬于政務機構。
同樣是普通百姓眼裏的皇宮。
“雲貴老撾的鐵道工程計劃,乃至一攬子的發展計劃,已經不可避免的要漸少投入,雖然不至于取消,但恐怕五年内無法落成。”
“是啊,計劃不如變化快。”
徐甯理解的點點頭。
解缙打趣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管理的鐵道工程部,早已經不是普通的部門,可是老大哥了。”
徐甯連連擺手。
“當不得。”
“兄弟部門的打趣罷了,閣老如何能當真。”
“雖是戲言,卻也是實情啊。”解缙看着徐甯,眼底裏有絲感慨,機會,往往比才能更重要。
論才能。
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可無論是自己,又或者眼前的徐甯,遇到了最好的機會,并牢牢的抓住,才有了今日的風光,可見選擇是多麽的重要。
鐵道工程部數十萬的鐵道工人,還是把鐵道運營剝離出來後,無論是采購的材料,建設的資金等等,都是龐大的利益網,手指縫裏露出絲毫,就是潑天的富貴。
徐甯不願意在這件事上深談,主動說道:“閣老所言在亦力把裏行省,以及東察合台修建鐵道的想法,鐵道工程部非不願,實不能也。”
“西域行省修建的鐵道,地理環境比亦力把裏和東察合台都司要好,就算如此,維護成本也非常的高昂,最難得倒不是修建。”
鐵道工程部并不是徐甯的,十幾年下來,有了集體的意志。
哪怕是徐甯,也無法徹底掌控。
楊士奇和兵部走得近,解缙則看中了鐵道工程部,雙方一拍即合,雖然不算是結盟,卻也是利益的訴求,朝廷需要加深對各部的控制,各部也需要有在朝廷發聲的代表。
朝廷每一次提出的大發展計劃,鐵道建設爲先,以鐵道的修建帶動經濟發展,已經是朝廷的主要經濟手段之一。
換湯不換藥。
但是好使。
“無論是何處修建鐵道,多麽的艱難和環境惡劣,鐵道工程部上下,都要發揮修建萬裏長城的奮鬥精神,保障完成工程。”
“經過技術部的勘探和研究,想要解決在亦力把裏和東察合台都司的鐵道建設,需要以橋梁的形勢,建造高架鐵道路。”
徐甯解釋道:“建是可以建,用更多的民力可以去解決建造難題,但成本太高,需要的材料數,也不是國内承擔的起。”
解缙理解的點點頭,沒有因爲自己的政治前程,就硬逼着鐵道工程部出面。
“接下來,你們鐵道工程部可能要受委屈了。”
徐甯愣了愣,最後無奈的點點頭。
不進則退。
既然西北的鐵道無法修建,西南的鐵道進度又要受到影響,那麽國家也不會白白養着數十萬的鐵道工人,必定會給予新的解決方案。
不久。
解缙帶着他的方案,呈交給了朱高熾。
朱高熾看了看,解缙的方案上,主要是下一階段的經濟刺激計劃,除了原西南鐵道建設上,加大了國内經濟的調控,以農機行業和化工行業爲主。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朱高熾指點的說道:“農業的發展,必定是最重要的,農業的新技術,從種植到機器,都要最大力度的扶持,給予最大的補貼。”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抓緊農業,你的思路非常好,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得到了太子殿下的首肯,解缙松了口氣。
當今的内閣。
他最大的競争對手是胡廣,胡廣提出的西北計劃,已經成爲了接下來的重心,扳回了一城,解缙不會違背大局,但也不會輕易的讓權。
内閣的制度,随着聖人的離去,太子殿下必定會改革。
到底會成爲什麽樣的格局,誰也不清楚,但占據最有利的位置,是每個人的首選。
朱棣登基的當天就下旨皇太孫殿下爲太子,并且監國。
此時。
禮部的官員也來禀告。
鐵道的普及,加快了社會的效率,包括朝廷的公文傳遞速度。
得知高麗的态度,胡廣和禮部官員們的的謀劃沒有白費,高麗最讓人不放心的李芳遠,同意了大明的要求,答應派出三萬兵。
總算有了好的局面開頭。
朱高熾滿意的笑道:“人活着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想法變了,仔細思想下來,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也是如此。”
解缙知道是太子殿下在敲打自己。
如果說今年春天的大明,猶如一盆燃燒正旺的煤炭,那麽聖人的駕崩,仿佛爲沸騰的大明降了降溫,各方冷靜了下來,原來的争吵也不再激烈。
冷靜了,思路也就跟着清晰。
以往吵得許多事,大家突然不再吵了,覺得沒有必要,開始幹起了實事。
正如太子殿下提倡的。
經濟發展才是正道,應該投入主要的精力,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從而思考一些旁的問題,需要分清楚主幹,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
武英殿。
“皇爺爺。”一名五歲左右的孩子,牽着三歲的妹妹,來武英殿問安,按照自己母親的教導,孩子們高興的改口道。
手裏拿着木劍和花籃的朱棣滿臉笑意,聽到這個稱呼,猛然愣住了,很快又反應過來,面色恢複常态。
“這是送給你的。”
“這是給你的。”
朱棣彎腰,又把花籃親手遞給小女孩,三歲的小女孩,懂得并不太多,極其的乖巧,不好意思的弱弱道:“謝謝皇爺爺。”
“乖乖。”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孫女的小腦袋,一旁調皮的男孩子,已經捧着自己的第一把“寶劍”,愛不釋手的跑到一邊去表現。
小女孩看着哥哥。
朱棣大笑的抱起女孩,往宮外走去。
小孩子最會看人眼色,知道皇爺爺不阻攔自己,興奮的沖了出去,在武英殿大殺四方,花花草草可就遭殃了。
宦官和女官們欲言又止。
“讓他玩吧,不就是些草木。”朱棣無所謂的說道。
他胳臂上的小女孩緊緊的抱着朱棣,露出緊張的小眼神,樂的朱棣忍不住笑開懷。
朱棣不像朱元璋那麽多子女。
朱棣的王妃是徐氏。
有一妾是女真酋長之女,出于聯姻的政治需求。
曆史上,朱棣造反登基,永樂初年,選良家女入宮,有名王姓女子,才能卓越,被封爲貴妃,又爲了政治利益,封了英國公張輔的姐妹爲貴妃。
然後就是朝鮮多年來進貢的女子,合計有十七個,皆封爲妃或昭儀等。
至于子女,除了夭折的四子,以及幺女,其餘三子四女,皆爲徐氏所生。
朱棣死後,韓氏等十六朝鮮妃子皆殉葬。
馬皇後的五個兒子,都娶過外族的女子,但是在血脈傳承上非常的在意,哪怕是秦王也是,這一點和清朝倒是同樣的,清朝爲了保證血脈,禁止滿漢通婚。
感受着孫子孫女的活潑與可愛,朱棣仿佛感受着生命的延續。
五十而知天命。
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四十五歲了,遙想洪武二十五年,老大在北平城街頭馬拉鐵球,仿佛已經是上一代發生的事情。
陪了孫子孫女們整整半日,朱棣才離開了武英殿。
朱棣雖然是皇帝,但國家的政治中心,其實已經搬到了文華殿,而不是乾清宮,當自己去了乾清宮的時候,老大打算把武英殿和文華殿的行政功能打造一體,已經禀告了自己。
今時今日,朱棣知道自己在皇城呆不了幾天了。
此次離開京城,和以往會不一樣。
至少兩三年是回不來的。
别的倒不覺得什麽舍不得,唯獨皇後,還有幾個孫兒,讓朱棣内心不舍。
五軍都督府,兵部,内閣等官員們,已經等候在文華殿,朱棣一直到下午才出現,朱高熾連忙迎接,朱棣點點頭,進門就看到了大大的輿圖。
“這是結合商人們,以及以往出使過帖木兒使者們的記憶,制作的關于帖木兒汗國目前的疆域,以及周邊的國家和地區。”
朱高熾解釋道。
新的世界輿圖,其實朱高熾出了至少一半的力氣,才算是讓輿圖與後世的世界地圖有些吻合。
“真大啊。”
看了幾眼,朱棣忍不住感慨。
大明也很大。
但是大明内地有鐵道,從北至南,可帖木兒汗國卻沒有,特别是中亞地區,多山多沙漠,行程非常的艱難。
“的确很大。”
“帖木兒此人的武功還是很強大的,這一點值得人們的感歎。”朱高熾笑道。
正确的認知,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應對。
西方各國的競争,乃至發展和突破,絕對是厲害的,文明程度也超過了東方文明。
正确的認知,并且學習他們的長處,才是正确的道路。
但絕對不是偏激。
否認自身的存在,不顧環境和條件,曆史因素等,更甚至歪曲事實,抹黑古代的成就,乃至有了人種不如别人的言論。
尋找落後的原因,而不是自卑,更不是怨天尤人。
乃至對帖木兒。
對方的确野蠻,可爲何又能打下如此大的疆域。
朱高熾很自信。
看着自信的長子,朱棣也掃清了内心的揮霍,大笑起來:“難怪此人不服大明,換做是誰到了他的地步,也不會乖乖臣服别人。”
“隻是呢,他不願意當大明的藩國沒錯,看錯在要劫掠大明,奴役大明的百姓,那麽世間也就容不得他了。”
“皇上聖明!”
衆臣紛紛說道。
看着偌大的輿圖,朱棣的戰心起來了。
如果。
能爲大明開拓下此地,就算一時的辛苦,那自己的英明,也必定受後世所敬仰吧,至少不會讓後世人評價,說自己是虎父犬子。
“很好。”
朱棣忍不住笑了。
看見朱棣的模樣,朱高熾也露出了笑容。
各軍各将已經就位。
當日。
成立了西征軍。
用的征,已經說明了一切。
皇帝陛下親征。
右路大軍總兵官由張輔擔任,朱能結束在交趾的任期,回國擔任左路大軍的總兵官。耿炳文擔任中軍大将軍,王聰帶領忠勇軍,丘福帶領豕勇軍。
王真爲前鋒将軍,點趙安、蔣貴、任禮、劉真、火真、譚淵、李遠等等諸将。
西征大軍二十萬,後備軍十萬,民夫二十萬。
合計五十萬。
西征滅國之戰,發表在了報紙上。
朝廷明文天下。
禁止一切非議,任何事物,優先保障西征順利,以勝利爲前提,不得有絲毫的違背與拖累,違者嚴懲不貸。
兵部尚書金忠,親自前往西域行省,負責大軍的補給。
“其他的事情,我都不在意,唯獨一件事。”朱棣臨行前,找來朱高熾交代道。
“父皇擔心叔叔們和朱允炆?”
“是啊。”
“京營以及周邊還有十萬軍隊,各地駐軍仍在,他們掀不起風浪,而且他們也不敢。”朱高熾肯定的說道,報紙火力全開,加上當下社會的風氣。
誰敢借助這個時候鬧事,不但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反而成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還有三弟在,三弟在錦衣衛做的不錯。”
朱高熾認可道。
“其實我想把老二留下,他能是你手裏的利刃。”朱棣遺憾的說道。
“父皇一路萬裏,更需要二弟的照顧,有二弟在父皇身邊,兒臣才能安心。”朱高熾堅持說道。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他們兄弟三人,各有才能。
可是朱高熾選擇派出了朱高煦,是真的擔心朱棣,畢竟要走那麽遠,曆史畢竟是曆史,朱元璋多活了幾年,可見事物會有變化的。
朱棣的健康,是朱高熾最在意的。
行程上,二弟不光能保護父皇,有兒子在身邊陪伴,相信朱棣也能更開心。
朱棣不在多言。
沒有堅持留下老二,也是考慮這點。
他也快老了。
萬一有個不好,至少大軍有主心骨,不會失去頭腦。
至于老二會不會趁機起了野心?
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而且軍隊也不會支持老二,三兄弟感情從小就好,朱棣很放心。
下午六點還有一章,每日的更新,也恢複到每天下午六點固定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