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三年。
八月七日,朱能抵達廣西桂林,與高陽郡王朱高煦,張輔等人彙合,點齊廣西軍兵。
八月二十一日。
廣西雲集兵力六萬大軍,民夫不計。
八月二十五日。
朱棣抵達廣西桂林。
二十七日。
朱能、高陽郡王朱高煦等抵達太平府。
同日。
沐晟按照約定的計劃,帶領雲南兵進入安南境内,吸引安南兵力,爲主力南下創造條件。
九月十二日。
雲南先鋒土兵與安南交戰,敗。
九月十五日,沐晟帶領大軍,由雲南蒙自縣出發,經野蒲蠻入安南境,直撲猛烈關、華隘等處。
這時。
安南軍才醒悟,他們上當了,被沐晟使用的誘餌調動了軍力,兵力薄弱的幾座關隘,已經被沐晟強攻拿下。
安南軍沒有反撲,反而選擇了退守。
九月十一日。
朱能和朱高煦率領大軍入安南境内,先鋒大将朱榮等人首先攻破了雞翎關。
此時。
安南方面已經明白了大明的作戰意圖,兩路并進,借助兵力優勢,疲安南軍。
“不能被明軍牽着鼻子走。”
大帳内。
安南左聖翊軍将胡射沉聲說道。
“明軍号稱百萬,我們号稱七百萬,實際上的兵力,明軍要超過我們。”
黎元澄聽到後,臉上有些挂不住。
安南号稱七百萬兵,是他父親的主意,他父親一向不在意臉皮,什麽話都敢說出去。
安南總共才多少人口,七百萬兵,安南有這麽多人麽。
哪怕學明軍号稱百萬兵,聽起來也更靠譜不是。
不過打自家臉的話,黎元澄當然不會說。
“放棄水尾一帶,讓當地的守軍,全力守住文盤城。”黎元澄指了指輿圖。
雲南方面的明軍,隻有拿下文盤後,才能繼續南下,往安南的都城方向行軍。
黎元澄狠狠的說道:“不管明軍怎麽打,我們集中兵力,有優勢打劣勢,最快的速度消滅明軍的主力,然後回頭收拾其餘的。”
“大王子說的對,就應該這麽打。”
陳挺立即出聲支持。
“我們現在勢弱,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應與當初三次打敗蒙古大軍一樣的作戰方式。”
衆人紛紛認可。
這就是安南的底氣,他們有自信的由來。
“就怕地方上的鄉紳,這回來的可不是蒙古人,而是漢人自己的軍隊。”
胡射一臉的擔憂。
以前對抗蒙古,那是上下一心,如今對付的是大明,國内并不統一,有許多心向大明的人。
“所以要先打敗大明的主力,俘獲大明太子。”
黎元澄眯起了眼睛。
他知道大明太子親征安南,這位并不是普通的太子,從藩王變爲太子,軍功赫赫。
如果能俘虜此人,對于大明的威望打擊将是巨大的,再心向大明的鄉紳,也得思量下後果。
更能提升安南的國威,讓士兵們士氣如虹,說不得能反攻廣西雲南,獲得更多的人口。
大明是漢人,安南也是漢人,憑什麽自己去不得。
黎元澄内心的野望高漲。
雖然父王把王位傳給了弟弟,可黎元澄并不放在眼裏,自己掌握了兵權,隻要父王去世的那天,就是王位回到自己手裏的時候。
而自己如果能拿下故土,國内還有誰會反對自己呢?
此時。
張輔和朱高煦帶領的五萬大軍,勢如破竹,連連告捷,甚至拿下了諒山府城。
大明軍隊士氣如虹。
反倒是新軍頗有些不順,新軍多半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更不用提安南的濕熱。
專門計劃的九月出征,就有這方面的考慮,可安南的氣候,哪怕是九月份也沒有秋高氣爽。
老林子裏瘴氣密布,濕熱難耐,行軍極爲痛苦。
主要是行軍方面。
新軍習慣了鐵道的作戰方式,靠着優秀的軍紀,仍然保持着戰鬥力,可的确發生了不少的病患。
幸虧大軍請了許多的大夫,以及大量的草藥。
這就是中國古代醫療水平比其餘地方發達的底氣。
醫療的發達,不隻有大夫和幾部醫學書籍,大明有豐富的草藥體系,各種各樣的藥方,有專門從事醫藥的行業。
文明絕對不是一個方面支撐起來的。
例如中國古代的數學水平。
從算數到開方,到幾何等等,每個方面都非常的優秀,而哪怕後世西方高舉的古希臘文明,連十進制都沒有,數學的成就能高到哪裏去。
同樣。
中國古代的醫學,是有方方方面面支撐的,後面有成套的體系。
光一個醫藥行業的繁盛,就已經證明了古代中醫的水平,吊打當時的世界。
雖然有大夫們的極力救治,保住了許多新軍士兵的性命,可也不是一兩日可以恢複。
見此情況,朱棣在後方重新整編了新軍,保障了新軍的戰鬥力,大量的病患留在了後方。
可衆人誰也沒有想到。
前軍的主将朱能竟然也病了,病的非常厲害,已經到了下不來床的地步。
“告誡朱高煦,不得輕舉妄動。”
朱棣一邊解決後方的問題,一邊要看顧前方,身邊更有金州大夫陪同。
大軍任何士兵不能喝生水,以軍紀論處,必須堅持喝燒開的水,等一系列的措施。
“他們的戰事如此順利,必定有問題。”朱棣感覺到了不對。
安南的戰事,不應該如此的容易。
張輔盯着輿圖。
“他們想要誘惑我們,當前軍深入後,恐怕會遭到埋伏。”
安南的地形,适合埋伏的多的去了。
反倒是大軍行動不變。
朱棣點了點頭,他也想到了。
“你去代替朱能吧。”
朱棣想了想,決定讓張輔去帶領前軍。
張輔沉吟了片刻,竟然沒有拒絕,而是選擇了直接領命,一點客套也沒有。
他不是不知道要做做樣子,可現在的情況是,隻能他去。
此次在安南作戰,不光是軍事,更有政治意味。
北平系太強勢了,引起了很多地區軍隊的不滿,這對大明的未來是不利的。
更不可能用北平系的将領帶領全國的軍隊,如此才是與各地的軍隊離心離德。
正如小王爺所言,人是社會性動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一個又一個的圈子,吸納一個個的圈子,而不是排擠一個個的圈子。
這次的安南之戰,新軍要發揮以往的作風,南方軍也要當做主力,通過一場戰争來磨合雙方。
提拔出大量優秀的南方軍将領,爲日後的整改打下基礎。
如此複雜的形勢,張輔覺得整個北平系将領中,有資曆和能力促成此事的,除了朱能之外,就隻有自己。
因爲大軍的指揮權,絕對不會交給北平系以外的将領,這也是矛盾的所在之一。
見到張輔的姿态,朱棣很欣慰。
整個北平系的将領中,老派的将領要麽是年齡大了,要麽是大局觀不足。
比如陳亨、房寬等人。
他們雖然忠心,可是大局觀不夠,不足以擔負重任,唯獨朱能和張輔,這兩人讓朱棣非常的滿意,挑不出毛病。
朱能善于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這個優點是很難得的。
而張輔所具備的全局觀,以及本身的才能,合起來同樣是難得的優點。
這兩個人又年輕,徹底培養出來後,将會是老大在軍隊中的左膀右臂。
哪怕自己不在了的那天,任何勢力也無法威脅老大。
老大在治理國家方面沒有問題,唯獨軍事上,朱棣發現了老大的短闆。
朱棣要爲老大留下一套,忠心耿耿,且能打勝仗的軍事體系。
此時。
朱高煦派人詢問了朱能的病情,一邊考慮派軍攻打鎮夷縣,打通南下諒江府的要道。
雖然父王緊急派來人,告誡自己不得輕率大軍,朱高煦收到軍令後,放棄了表現自己一番的想法。
不過收複要道,爲日後南下做準備還是有必要的。
安南的天氣,實在不适合行軍。
更不适合野外駐紮。
毒蟲蚊蟻,樣樣能要人命,更有氣候多變,前幾日濕熱難耐,如今又早晚寒冷,白日炎熱。
自己都受不了,何況下面的士兵們,不能早日結束戰争,恐怕疾病率會越來越高。
提前打下通道,減少士兵們駐紮野外,至少能降低五成的患病率。
正當朱高煦和将領們商議的時候,外面的令兵趕來通報,本地的鄉紳們聯名來拜見高陽郡王。
朱高煦不敢怠慢,讓人去請。
不久。
一大幫華族鄉紳進來,紛紛向朱高煦行禮,朱高煦一臉的笑容。
“我大哥說大明與安南同宗,皆爲一族,自當一體,本郡王入安南以來,才發現大哥所言不虛。”
朱高煦熱情的笑道:“例如前方的鎮夷縣,也隻有我華族才會取的地名了。”
“高陽郡王所言甚是。”
“不光有鎮夷之名,還有歸化州,宣化府,長安等名,因我等祖籍本是國内。”
高陽郡王聽聞後,大感欣慰。
“我父王與大哥再三強調,大明軍隊在安南各地,軍紀約束,不妄殺,不劫掠,對地方秋毫無犯,如果各位又被冒犯之處,盡可找本郡王告狀。”
聽到後朱高煦的話,衆人紛紛笑着點頭。
“郡王小心,黎氏父子有奸計在前,埋伏了大軍,就等着郡王鑽進去呢。”
一名鄉紳透露道。
朱高煦不以爲意的問道:“誰是主将?”
“黎賊的長子早已從西北悄悄返回,集結了至少十萬大軍。”
朱高煦怔了怔。
整個西北都不要了?
忍不住看向帳内的輿圖,朱高煦不禁冒起了冷汗。
民心。
朱高煦當下懂了民心有多麽重要,難怪大哥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不是自己被父親和大哥耳提面命,拉攏住了心向大明的華族鄉紳,恐怕自己後面還真不好說。
正是曆史上的記載。
大軍軍紀嚴明,受當地百姓擁護,張輔得知前方有伏,将計就計,大破伏兵,一路收複到江北。
就古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環境,沒有鄉紳的組織,百姓們哪裏知道誰好誰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