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朱高熾暫時放下了奏疏。
解缙等官員在文華殿内,跟随朱高熾在平台走動,每日都會安排時間活動活動。
京城的皇宮,與北平的燕王宮不同。
北平随着工業化的發展,高樓大廈已經遮擋住了燕王宮,而京城雖然也在發展工業,主要圍繞周邊六個地區。
眺望着京城,仿佛能看到市井之間的百姓,他們正在辛勞的生活。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聽到皇太孫突然的感歎,周圍的官員們紛紛揣摩皇太孫的心情。
京城不太平啊。
去年的形勢穩定不了不少,随着太子的出征,更有可能是工業化發展的威力。
地方上的矛盾,猶如一夜之間爆發。
應天府社會報刊登的案例,想要起到敲打的作用,不過目前看來效果并不好。
“皇太孫殿下愛護百姓,有其祖之風,乃天下之幸也。”解缙感歎道。
周圍的官員們紛紛附和。
朱高熾沒有在意。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一切都仿佛在向好的一面發展,可看不見的地方充滿了複雜。
“其實我知道更輕易的道路。”
朱高熾露出了笑容。
曆史上總有一心爲了國家的人。
唐也好,宋也好,明也好,并沒有缺乏爲了國家而獻身的人。
朱高熾最敬佩的是張居正。
張居正是聰明人啊。
他選擇了一條讓自身陷于懸崖,卻讓國家興盛的道路。
以他那時候的權勢和地位,以及所處的環境,他可以走更輕易的道路。
權,财,名唾手可得。
可他放棄了。
最後身死族滅。
但是讓大明有了三大征的國力,打敗了日寇的狼子野心,穩定了天下格局。
其實朱高熾也可以走更輕易的道路。
他隻需要把蛋糕分給權貴和利益階層,那麽全天下都會贊歎他,再也沒有人反對他。
隻不過底層發不出聲音的百姓們,他們不會因爲大明的強盛輝煌而同樣偉大。
這并不是朱高熾想要的工業大明。
真正的工業大明。
除了國力的強盛,還有全民參與的奮鬥過程,如何讓人們發揚精神奮鬥呢。
那道光。
大明的光輝閃耀世界。
這是朱高熾的理想,同樣,他更知道,也是發不出聲音的百姓們的理想。
“請長興侯,骠騎将軍,小徐都督,宗人府儀賓袁容、李讓來文華殿。”
朱高熾吩咐道。
小黃門們連忙出去叫人,解缙了然,皇太孫下了決心,要徹底掌握兵權了。
不久。
耿炳文,宋晟,徐增壽,袁容,李讓五人進殿。
此時朱高熾已經返回文華殿。
内閣解缙與兵部尚書金忠還在。
“拜見皇太孫殿下。”
“免禮,賜座。”
朱高熾望着眼前的五人。
耿炳文是當朝剩下的唯二開國功臣,還有一位是朱高熾媳婦的祖父郭英。
此人因爲背叛朱高熾,最後朱元璋有了易儲之心,被派去了雲南當地。
雲南傳來急情,郭英大病。
得知後,朱高熾已經下了令旨,如果郭英病愈,招他返回京城養老,算是揭了過去舊事。
不過此人大概是回不來了,有孕在身的郭彩蓮還不知情。
然後就是靠着軍功升起來的骠騎将軍宋晟老将軍。
這兩位屬于朱元璋的人,朱高熾要掌控兵權,需要考慮朱元璋的心情。
然後是徐增壽。
徐增壽和朱棣感情深,可以算成朱棣的人。
袁容和李讓是朱棣的女婿,自己的姐夫與妹夫。
袁容爲自己辦事多年,可以當做自己的人,至于李讓,應該算是朱棣的人。
如此下來。
朱元璋的兩個人,朱棣的兩個人,自己的一個人,徹底掌握五軍都督府。
至于大舅徐輝祖,此人被朱高熾打發去了西域行省,讓朱棣調教調教。
勳貴掌五軍都督府是慣例。
而其餘的勳貴,朱高熾并不信任,因爲勳貴也遭受到了利益上的損失。
“原來的五軍都督府劃分太複雜,我與兵部尚書金忠,還有解閣老經過商議,打算進行調整。”
朱高熾笑道。
袁容和李讓沉不住氣,面色立馬欣喜,他們要被大用了。
耿炳文和宋晟仍然保持平靜,徐增壽則一臉的無所謂,他本來就掌五軍都督府。
掌五軍都督府是高升,也失去了軍隊的指揮權,宋晟老将軍高興不起來。
至于耿炳文,内心半喜半憂。
皇太孫能信任自己,他很高興,可目前京城内外的風氣,讓他有些憂慮。
太子應該盡快結束遠征,有太子坐鎮京城,與皇太孫坐鎮,局勢大有不同。
兵部尚書金忠遞交上了章程,由小黃門發下去。
北方變爲十一行省和一地區,加上軍改多年,需要重新劃分管理範圍。
袁容掌中軍都督府,并在京衛所。
李讓掌前軍都督府、耿炳文掌後軍都督府,宋晟掌左軍都督府,徐增壽掌右軍都督府,加上兵部尚書金忠。
每軍都督府設左右都督各一名,保留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以及五軍左右斷事官。
唐雲領中軍都督府同知,掌京城班軍,升張玉爲中軍都督佥事,領豕勇軍,升陳賢爲中軍都督佥事,領忠勇軍。
升北平布政司參政蘇觀爲兵部戎政尚書,負責京營操練之事務。
升紀綱爲錦衣衛副使。
開設海軍都督府,管理天下水師。
……
軍事上的大布局,引發了内外的關注,明眼人都知道,是針對當下京城内外的局勢。
浙江都司。
廣威将軍謝貴滿臉的焦急。
大廳内的幕僚們不敢勸,謝貴來回的走動,期盼着好消息。
“将軍。”
“如何?有老夫的名字沒有。”
謝貴第一時間上前。
進來的官員搖了搖頭。
謝貴怔了怔。
内心的失望籠罩了他,開始憤恨起來。
對于朱棣父子,他自認爲已經仁至義盡。
當初可是有人要謀害他們父子的,是自己透漏給了他們父子,結果呢。
被調離了滁州,遠離京城門戶。
明升暗降,調到了浙江坐冷闆凳,謝貴眯着眼,狠狠的拍了自己一下,“早知今日,悔之當初。”
衆人看向他們的幕主。
當初謝貴向原來的燕世子,今日的皇太孫遞交投名狀,把名單送給了對方。
靠着這份名單,後來的太子對名單上的人大批的流放,給原皇太孫一系重重的一擊。
如今新的皇太孫入京第三個年頭,誰也看清楚了未來的局勢。
正如市井之言,“民不聊生”。
謝貴并不是魯莽之人,得不到他想要的,愣在當地久久的沉吟,如何好挽回局勢。
應天府人口有上千萬,浙江行省的人口也有上千萬。
是大明最富裕的地區。
經濟越富裕,貧富差距越大。
這也是大明爲何沒有進入工業革命的原因之一。
充足的人力,工錢低廉,而北方才有優質與易開采的煤礦,機器的使用不比廉價人力具備優勢。
和西方的法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環境類似。
法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大明的江淮地區也沒有。
不同的是法國臨近英國,當英國的新蒸汽機問世,很快的引進獲得了利用。
而并不抗拒外部科技和知識的明朝卻已經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閉關鎖國,禁锢科技的大清。
從北方擴張而來的工業化,打破了應天府傳統模式的平衡。
有的地主可以從競争中脫引而出,加入了工業化的模式,而有的地主并無法靠着競争換上新的身份,他們就成爲了保守勢力。
猶如一場新的洗牌,有的人繼續保證了自己的利益,而有的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利益。
又猶如技術的革新,帶來行業的大震動。
有的企業存活了下來,并且得到了大進步,而有的企業卻苦苦掙紮,乃至于破産。
“聽說你們這裏有個黃老爺。”
幾名鄉紳來拜訪工地。
以學習工業模式的理由,參觀了工地。
中華重工的模式,并不抗拒鄉紳投資工業,北平模式吸收了很多民間資金。
對于主動加入工業化的鄉紳,隻給予支持的。
在工地上,幾名鄉紳問東問西,不經意間問起了工人們某件事情。
“黃老爺?”
“工地上哪裏來的黃老爺。”
“哦,你說的是個老者,大概七十出頭的年齡,老當益壯,個頭有這麽高……”
“對對對。”
“這黃老先生是我們的朋友,找了他許多次,他的家人都說他來工地。”
幾名鄉紳露出了笑容。
“你們哪天碰到了他,萬萬不要透漏,我們打算要給老朋友一個驚喜。”
鄉紳們很和氣。
還爲工人們買了大劇院的票,請他們看戲,邀請他們去他們的老家做客。
那幾名工人臉上很高興。
以前的鄉村地方上,鄉紳們可是讓人敬仰的存在。
如今他們離開了土地,可原來高高在上的人,如此禮待他們,這些淳樸的老百姓,隻覺得受寵若驚。
遠處。
戶部和兵部征集的百姓們,乘坐火車前往哈密和亦力把裏。
他們的臉上帶着希望。
每家都會分到一百畝地,官府給予牛和種子,還有農具等等,百姓們臉上笑得合不攏嘴。
誰願意苦哈哈的爲别人種地。
能有自己的地,他們再無所求,渾身充滿了幹勁。
洪武三十二年秋。
拉開了向外擴張的大幕,腳步雖然還很慢,可卻又堅定而且勢不可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