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嘚嘚。”
荒野裏,突然傳來了一陣馬蹄聲,出現了幾名孩子,他們正追着一隻鹿。
其中一名少年穩穩的坐在馬背上。
他并沒有拉動缰繩,而是雙手舉槍瞄準,拉弓需要力氣,會破壞平衡,而開槍不需要,所以少年保持着平穩。
“呯。”
槍聲響起,那隻鹿中了鉛彈。
滾燙的鉛彈射入鹿的身體,炸開後的碎片在鹿的肉血裏翻滾,劇烈的疼痛讓鹿憑空躍起,在原地使命的亂動。
孩子們高興的圍上去,用繩索套住了鹿,再也跑不了。
這些最大才十三四歲,最小的才八九歲的孩子們,帶着他們的獵物回去自己的片區。
看起來無人煙的地方,其實都是有主的。
海城。
這裏的軍改早已經結束,每戶軍戶分到一百畝地,甚至有五十畝地,一百畝山地的。
幾年的時光下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海城經過的鐵道,一直延伸去三萬衛,大量的閹工爲鐵道的修建付出了力量。
此時。
片井的大人們正在片井長家中,片井長從衛所衙門帶回來的軍報,講述着應天府案情。
“這隊長有血性,是條好漢子。”
“聽說才十九歲。”
“這麽年輕啊。”
随着鐵道的通車,交流的便利性,以及報紙的作用,大江南北的信息有了更有效的互通。
遼東的軍戶們,能知道數千裏之外發生的事情。
“如何判的?”
“流放大員。”
“可惜了,十九歲的隊長啊,聽說是靠戰功升起來的,繼續立功幾年,當個守備也有可能,營長都有可能。”
片井以八戶爲片,加上自然環境下,野獸的增多,軍戶們不但沒有失去組織,反而更加的團結起來。
這是環境決定的。
在大片井制度下,人們需要更加的抱團,無論對幹活還是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什麽時候來我們片井?”有人關心的問道。
“應該也就這幾日了。”片井長說道。
遼東的人口增長很快,移民的人口很多。
除了田畝的分配,更讓人羨慕的是分配婆娘,并且是好婆娘,可不是應付人的。
遼東總人口,不包括閹工,從最開始移來的二三十萬軍戶,到四十萬,乃至今年的百萬。
一方面是移民的人口,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新生兒。
百萬人口中。
從内地移民了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其中男性占絕大多數,然後才是高麗貿易集團帶來的大量年輕婦女。
已經興起八年的人口貿易,爲遼東帶來了至少十餘萬婦孺,誕下了高達四十餘萬的新生兒。
遼東人口的增長之快讓人咋舌。
不久。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來了,帶來了軍戶們關注的情報。
“奴兒幹都司的鐵道修建計劃已經啓動,将會以閹工爲主要用工需求。”
“成立奴兒幹騎兵營,預計從軍戶招收一千新兵,征兵時間節制今年年底。”
“才一千啊。”
軍戶們抱怨了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擴兵的機會,結果隻給了一千名額,還不夠塞牙縫的,許多軍戶擔憂自己搶不到。
新軍施行異地當兵制。
遼東一營,二營,三營的兵源,主要來自内地,遼東本地軍戶當兵,去的也是外地。
奴兒幹都司還未歸入遼東都司,曆史上随着奴兒幹各部族的歸順,奴兒幹都司沒有了存在的必要,直接由遼東都司一體管理,因爲本來就是遼東都司供應。
現在朱高熾沒有取消奴兒幹都司,因爲他要在奴兒幹修建鐵道。
奴兒幹都司修建鐵道是非常困難的。
但在再困難,用人頭來湊。
修建鐵道的難度,還能有修建長城難麽,長城可是修建在險山山脈之中。
最重要的是,使用的是閹工,那還有什麽可考慮的。
随着遼東鐵道的通車,修建奴兒幹鐵道已經啓動,十萬閹工也已經準備完畢。
但是有意願移民奴兒幹的人口還不多,遼東都才百萬人口,不過隻要把鐵道修建好了就沒有問題。
隻靠新成立的奴兒幹騎兵營,就能牢牢的控制住奴兒幹。
從片井長家中離開,軍戶們各自返回自己的家中。
婦人燒火做飯,孩子們也都散了回家。
大兒子正在爲馬洗澡。
“閑的慌。”
老漢遠處看見了,爲大兒子的喜好感到好笑,但也沒有說什麽,兩名幺兒跟在他們大哥屁股後面,還有兩個閨女。
和别人不同,老漢是和婆娘一起移來的遼東,不像别人娶得說不了話的夷人女子。
“爹。”
孩子們看到了父親,紛紛圍了過去,幾條獵犬也跟着小主人們跑,吐着舌頭哈着氣。
屋檐上的大花貓,有氣無力的趴在瓦片上,貓眼裏滿是鄙視。
老漢身邊熱鬧不已。
“你别吃飯了,先去衛司衙門報名。”
“招兵啦?”
大兒子驚喜的問道。
老漢點點頭。
大兒子見狀,絲毫不敢耽誤,重新轉上馬鞍。
“你換匹馬不行嗎。”
老漢不耐煩的說道,那棗紅馬的毛發都還沒有幹透呢。
大兒子舍不得。
他就喜歡自己的這匹馬。
馬廄裏還有兩匹馬,但父親說了,這匹馬是送給他的,他當做最心愛的禮物。
弟弟妹妹們都沒有自己的馬。
大片井制度的威力,慢慢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當做倉庫的棚子裏,還有好幾樣的農機和各色的農具。
工業反哺農業,農業支撐人口。
而大片井制度猶如農莊。
家家戶戶的牲畜多了起來,一戶軍戶家中有兩三匹馬并不是稀罕的事情。
“老大去當兵了,家裏少了個勞動力。”
婦人見到吃飯的家人裏少了老大,問清楚之後,擔憂的說道,其實是不希望兒子去當兵。
“你個婦道人家懂個甚。”
老漢不在乎的說道。
“不就看過軍報麽,真以爲自己是讀書人了。”婦人鄙視道。
老漢一臉的得意。
他們軍戶經常在一起讀軍報,已經成爲了習慣,爲他們的生活點綴了光彩,更像是娛樂方式。
軍報上說。
土地的負荷有限,不如工業的發展無限。
一百畝土地看起來很多,但是當一家有了五六七八九十個孩子,又加上吃的好了,還有如今醫學的發展,成活率高了起來。
女孩子嫁人,男孩子娶媳婦。
大家立馬有了三五小家。
不到一代人田畝就變少,乃至不夠用。
想要維持家業興盛,家族永遠繁衍昌盛,那麽就需要更多的土地,隻有當兵獲得軍功,才能繼續分到更多的土地。
一個大家族變爲三五小家,原來的一百畝土地,就需要變爲三百五畝土地。
一代代擴張下去,才是家族永存的保障。
老漢相信軍報上說的。
爲了讓自己的後代們家家一百畝地,就必須讓他們去當兵,誰當不上兵,就隻能守着百畝田,直到變爲人均十畝,五畝,又回到以前的生活。
這道理如此的通透,誰又能看不明白呢。
老大從衛司衙門回來了。
吃着爲他留的飯,老漢在一旁問道:“報上名了?”
“已經報了,衛司佥事官說等通知。”
“這段時間,把老子交給伱的本事好好操練,等到了通知,還需要考核的。”
老漢吩咐道。
老大狼吞虎咽,一邊吃一邊點頭。
過了一段時間,北鎮外。
兩千餘名十七八歲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整齊的站立于北鎮的校場上,每個人都熟悉口令。
然後是舉重,騎術,弓術,火器的考核。
遼東都司的官員和當地的将領,啧啧稱奇。
“每個人都是好苗子啊。”
“可惜隻招一千人。”
“我們這能有一千個名額,還是郭公的情面呢,否則能有三五百已經頂天了。”
當兵好啊。
當兵的待遇和地位,那是第一等的。
誰不搶着當兵。
北方十一行省一地區,有多少軍戶,這個數字從來不透漏過,因爲屬于軍事機密。
但許多人都猜到,軍戶的規模比洪武二十五年至少翻了兩倍。
僧多粥少。
想要當兵真不是那麽容易的。
“又識字,還能算數,武藝娴熟,力氣大,懂軍令。”一位武官掰着手指頭數道:“各個都是軍官苗子。”
“放在往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部落說我們隻不過靠着武器厲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算用冷兵器,咱們如今的明軍也無人能敵。”
……
金州。
倭國來的使者,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這麽大的船,早已震驚的合不攏嘴。
早就聽聞過上朝的強大,如今眼見爲實,再也沒有了僥幸。
“我們不支持大内義弘發動戰争。”
大明官員笑呵呵的說道,他的身旁是金州林場的負責人馬報周,以及十八商行的幾名東家。
倭國的使者偷偷看了眼平田增宗。
平田增宗跪坐在地闆上,低着頭不理倭國的使者。
他是十八商行的人,跟倭國沒有什麽關系,領取了大明的兵牌,歸金州海軍指揮。
倭國的使者内心氣憤。
上朝的人就是盼着倭國保持現狀,好讓十八商行借助倭國的國情,每年運往金州大量的人口。
男的當做閹工,女的爲他們生兒育女。
讓人敢怒不敢言。
“可叛将足利義滿興兵讨伐我主該當如何?”倭國使者無奈的說道。
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他的主上處于下方,必須先發制人才能獲得優勢。
足利義滿是幕府将軍,但在大内義弘他們眼中是叛将,是野心家,并不被他們認可。
“十八商行會保障倭國局勢的,絕對不讓大内義弘閣下受到傷害。”
馬報周笑道。
根據新的計劃,大員開發工程即将啓動,對于閹工的數量不但不會消減,反而會直線上升。
倭國不會統一。
因爲大明不允許。
曆史上,今年的大内義弘發動叛亂,最後被幕府消滅,讓倭國的國事穩定了下來。
需要百年後才拉開戰國的大幕,朱高熾可等不了那麽久,那麽維持現在的局面,就是重中之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