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甯城。
由宋國公帶領二十萬明軍修建而成,最初同時修建的一批,還有寬河城,會州城,富峪城,四城構建大甯的雛形發展至今。
和北平城一樣,有許多衛司衙門駐地在北平,大甯城裏也有五個衛司衙門。
燕王的護衛名爲燕山三護衛。
甯王的護衛名爲營州三護衛。
“會州衛,富裕衛,新城衛,大甯前衛,大甯中衛,五大主力衛的軍官已經南下。”
甯王宮。
幾名官員立在甯王身前,臉上神情嚴肅。
“四哥都被押去了京城,他們爲何還敢如此?”年輕的甯王如何也想不通。
甯王雖然是朱高熾的長輩,其實隻比朱高熾大幾個月。
但是和朱高熾有些不同。
甯王行事比較穩重,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保守,這是大甯的環境造成的。
後方有朱棣壓陣,周邊衛所軍戶大半來自北平,将領更是一半出自北平系。
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實際情況,都讓甯王乖乖聽話,不敢在朱棣面前違抗。
“本王得感謝大侄兒呀,還跟本王留了個全甯衛,他穩重啊,知道全甯衛不能輕動。”
甯王陰陽怪氣,已經對朱高熾氣憤到了極點。
大甯幅員遼闊,面積堪比内地大高官達千裏之境。
開平拱衛北平西北,大甯則拱衛北平東北。
那麽全甯衛則拱衛大甯,是大甯北部最遠的一個衛,此衛離大甯最南端長達千裏。
全甯衛起到阻絕和警戒作用,如果遇到敵人大規模南下,能爲大甯後方争取集結時間。
在大河樂水川附近,土地肥沃,水草豐美,自古爲優良的牧場。
《呂氏春秋》、《淮南子》把它列爲中國六大川之一。
秦漢稱饒樂水,三國、西晉稱作樂水,南北朝稱弱落水,隋、唐稱弱水、滿水,自古以來就是漢地。
乃至後來被遼國占據,幾百年後,被明朝收複回來重歸漢土。
“燕世子之性格近些年來初顯,比起其父燕王,此子頗有野心,必定爲大患。”
“這些年就不該任由軍戶合作社在大甯發展,導緻下面的軍戶都靠向了燕王府。”
幾名官員束手無策。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解決事情的能力,并不代表他們有。
軍戶經濟合作社,爲大甯軍戶們增加了收入,靠着常年的日常管理,軍戶經濟合作社說的話,有時候比當地衛所官員都好使。
總之。
北平對大甯的各個方面的影響太深,導緻雙方軍事實力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卻顯得大甯方面毫無抵抗之力。
“不能這麽任由下去。”
“我觀燕世子此人的習性,不懂收斂爲何物,今日圖謀了五大主衛,他日恐怕就要圖謀營州三護衛。”
“他敢!”
甯王狠狠的拍了桌子。
大甯行都司是燕王府的人,聽燕王府的話,甯王沒有辦法,但是自己的護衛誰敢拿走?
“恐怕燕世子膽子極大。”
“那就不能怪我這個王叔不講情面了。”甯王下了決定。
朱高熾的“亂來”,諸多不講規矩的手段,讓甯王非常的不适應,有種老實讀書人遇到流氓的無奈。
朱高熾不怕違背規矩,甯王可不敢違背規矩,這就導緻本處于下方的甯王更加被動。
“兔子急了還咬人,大侄兒實在是欺人太甚。”
甯王當着幾名官員的面說道。
“多年來,他在大甯不曾消停的小手段,本王念在叔侄之情,且顧慮朝廷法度,皆大度退讓,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得寸進尺。”
甯王下定了決心,說道:“長史府出面彈劾,把燕世子種種違法犯忌之事全盤托出。”
“尊王爺旨。”
“還有。”
甯王有點小聰明,陰笑道:“我那大侄兒有些狂妄,把别人的忍讓當做畏懼。”
“現在我要給他一個教訓,從營州三護衛抽點軍官,前去五大衛暫代管軍權。”
“那些個南下的将領,什麽時候回來,什麽時候來見本王,等本王滿意了,再恢複他們的軍權。”
既然不講規矩,那大家都不講規矩好了。
甯王也不在意北平行都司了。
畢竟就藩了幾年,名正言順,手裏還是有一批将領可以用的,護衛就是最大的底氣。
大甯南部五大主力衛所的軍官南下,隻留下基層軍官。
三個月而已。
北平行都司日常管理,并不擔心會有什麽幺蛾子。
北平。
顔鈍的去職已經沒有疑問,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趁着現在顔鈍的“消極态度”。
朱高熾全面接管布政司的權利。
首先剝離出來的就是打官司的權利。
打壓一方必定拉攏一方。
朱高熾拉攏按察使司。
顔鈍以生病爲由,拒絕出席朱高熾的會議,老狐狸申逵更不會出面,以春耕巡視地方離開了北平。
布政司出面的是左參政張傑,右參政張貫,以及顔鈍這些年的左右手,北平本地官員李友直。
顔鈍這些年帶領百姓開墾新田,具體事務以李友直爲代表,是一批中堅官員。
也因爲顔鈍的信任和重視,李友直是這些年升職最快的官員,和王府的人蘇觀差不多的速度。
按察使司,現按察司墨麟,也是屬于投靠王府的人。
至于“欽差”戴德彜,他在北平二司并無官身,屬于“編外”人員,并不在受邀之列。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但是有些人啊,總喜歡教老百姓如何種地。”
“如果他們是農業的大師,那麽自然是有資格來教的,可是明明五谷不分,卻理直氣壯的教老百姓種地。”
“我是不知道爲什麽會有這種現象的。”
朱高熾舉着大義說道。
軍權就是槍杆子。
朱高熾在北平已經就差明擺着說要造反,而軍隊卻穩穩的跟随王府。
皇家的事情,連聖人至今都沒有發話,衆人沒有方向,隻能低頭不出聲。
比甯王小幾個月的朱高熾,聲音并不大,但是在場的二十餘人,哪怕低着頭的人,也聽得一清二楚。
“減負。”
“對老百姓們要減負。”
“官府管的越多,老百姓的負擔就更多,今年的變革,就要從布政司開始。”
“能不管的事物就不要管,不需要多管的事物盡量的少管,該管的事物讓專業的人去管。”
“這就是布政司未來的宗旨。”
“小王爺之言頗有無爲而治之風。”
“如果如此,需要以制度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爲,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但恐與聖人之道違和。”
張傑讨論道。
他并不認可朱高熾的觀點。
秦漢時期的農業技術,還處于“百草”的階段,“百花齊放”,到了如今的明朝,各項農業技術已經發達。
其實就和科學之道發展的脈絡是一樣的。
最早期是“大鍋炖”,發展的程度越高,則越來越細化繁雜。
中國的農業技術也是如此,從最初的原始方式,到越來越成熟的科學方式。
無爲而治并不是什麽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幹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
這也是中國農業技術,從“百草”逐漸發展到“五谷雜糧”的根本原因。
靠着老百姓們大量的“窮舉法”,讓“五谷雜糧”得以發展出來,淘汰了大多數性價比低的農作物。
“無爲而治不行,過分管理也不行。”
“洪武二十三年,爲了日後打造一支龐大的海軍,皇爺爺在南京讓百姓們種植了大量的樹木,有梧桐樹、漆樹、棕榈樹等,都是造船需要的,這就是有效管理。”
未來朱棣能打造龐大的海軍,就是因爲朱元璋爲大明打下的根基,積累下大量的匠戶和物資。
“而我要說的是杜絕官府的無效管理,讓百姓們傷筋動骨卻是因爲官府私人利益,爲了自己政績好看的做法。”
“比如軍戶經濟合作社,有專門研究農業的技術人員,他們研究出來新的農業技術,該由官府引導和強制百姓們推廣。”
“地方上的農業設施維護,需要地方百姓們出力,也需要地方官府來管理,這些是有效管理。”
改制。
這是違背朝廷的。
但是朱高熾不在意,而北平沒有人可以違背他。
布政司的改革,首先從司法權開始。
由按察使司和布政司理問所聯合成立審法司。
先從北平七縣四州開始。
每個縣衙成立審法司,由長史府、按察使司、布政司一府二司共同官員擔任審法司審法長。
整個北平的訟師都接到了衙門的通知。
所有的訟師要通熟大明律法,通過審法司的考試才能爲百姓提起訴訟,并且每年需要有兩個月免費爲老百姓打官司,并形成硬性指标,必須完成免費指标的訴訟,否則會解除訴訟資格。
在衙門的公告牌上,百姓可以不經過訟師自行到衙門打官司。
審法司是單獨的部門。
按察使司建立北平律法部,沒有品級,不規制于哪個上級部門,是單獨的體系。
布政司的理問所合并到審法司,按察使司的司獄司歸到北平律法部。
第一任北平律法部的部長,由原北平布政司理問所的理問蔣程望擔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