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師是在中國,而不是英國。
中國工業奇迹的發生有1500多年曆史,并在宋朝大變革時期達到了頂峰。
這比英國進入工業化階段早了約600年。
正是因爲宋朝中國許多技術和思想的重大成就的傳播,才極大地促進了西方的興起。
——《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英國政治思想家、經濟學家、曆史學家約瑟·霍布森著。
朱高熾組織軍事改革的時候,中華重工經濟大管家蔡文找上了門。
他的神色嚴肅。
“北平孩童免費入學,雖然建立了多所學校,但是遠遠不夠用,許多孩子無法入學。”
“現在要求建立新學校的申請很多,對中華重工已經構成了經濟負擔。”
朱高熾萬萬沒想到。
随着他的大刀闊斧,糧票超發,基建兜底,先發生經濟危機的卻是教育業。
其他行業還穩的很。
朱高熾并不怕經濟危機。
因爲中國模式和西方自由經濟模式不同。
中國模式可以順,可以逆,甚至還能倒逆。
一個和平了幾十年的國家,竟然被人說成是世界頭号威脅,證明了中國模式的威力所在。
“怎麽回事?”朱高熾皺眉問道:”當初建學校時,讓調研司進行過充分調研,根據工業人口制定的方案,并沒有這個計劃外的現象。”
蔡文回答不上來。
他對經濟之道的認知,随着中華重工的發展,已經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在自己專業之外,蔡文并不是全才。
朱高熾見狀沒有爲難蔡文,中華重工規模越來越巨大,如果不是人才的短缺,早就拆分成幾個大行業部門了。
就像焦炭煉制廠。
如果能單獨成立出來,更有利焦炭行業的發展。
冶鐵行業等皆是如此。
但是人才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遠遠達不到後世人才行業細分的程度。
調研司得知後不敢怠慢。
學校建立計劃可是建立在調研司調研成果上的,現在竟然出了漏洞,必然是調研司調研不利。
調研司原負責人是李伯升,現中華重工陝西負責人。
當年學校建立計劃也是李伯升親自調研。
他雖然已經離開了調研司,後來者卻不敢把責任推到李伯升頭上,隻能親自帶隊去下面調研。
“噼裏啪啦。”
在二層的樓房,鞭炮燃放,煙霧中,一對新人拜天地。
親族朋友鄉親。
場地上滿是人頭。
露天的場子上,方桌滿是菜肴,還有買的大酒桶。
幫忙的七大姑六大姨,用酒瓶從酒桶中灌好酒,然後放到每張桌子上。
“一拜天地。”
……
司儀的聲音中,周圍的人們滿臉笑容,孩子們在人群縫隙跑來跑去,歡笑追逐着滿場跑的大鵝。
有的大人時不時呵斥一聲,讓孩子們收斂一刻。
但過不了多久。
孩童們又開始了追逐,仿佛不知道疲倦。
突然。
有大人嚷自己孩子不見了。
人們急忙去找。
甚至有人跑去溝渠。
夏天了,孩子們總喜歡往有水的地方跑。
索性人們虛驚一場。
那不見了的孩子,沉沉的睡在草垛中,身上髒兮兮一團,也熱不醒他。
他玩的太累,身體到了極限,可是孩子不知道,最後眼一閉,上一刻還在活蹦亂跳,下一刻就已睡得酣甜無比。
因爲新人結婚。
原本在一樓堆放滿滿的麥谷,被搬入了鄰居家暫放。
“真沒想到啊。”
酒桌上,幾位老者喝着小酒閑聊。
第一席已經完了。
第二席開始。
不過沒人叨擾這一桌,主家還專門讓幫廚的鄉親們燒了兩道菜送到這桌上。
這是鄉間的德孝。
老人地位高。
“瓜娃子的孩子去礦上上班,他和婆娘在家種地,如今兒媳婦也有了。”
“現在的人真幸福。”
一位後生受長輩的命令,爲這桌老人送來新的一壺酒。
後生恭敬的把酒放在桌子上,正準備離開,被老人們叫住了。
“狗娃你在高……高學堂讀書,懂得道理多,你來說說看。”老人不知道高年級。
幾位老人你一言我一眼,對世道感到迷茫。
後生耐心聽完後,笑着說道:“農業讓人們吃飽肚子,但是無法讓人富裕起來,因爲人均田畝有限。”
“在新的生産工具打破這個限制,以及人均土地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靠田畝隻能吃飽肚子。”
“隻有發展工業,讓社會資源大大增加,人們才能富裕起來。”
“正所謂書本中所言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讀書的娃。
自古在鄉村就是高人一等的,與老人地位平等。
幾名老人拉着後生坐下,還爲後生倒了一杯酒,後生不敢辭,也就陪着喝了一口。
“這句話是何意?”
主桌上,吸引了一些人。
還有大人專門拉着自己小孩過來,督促道:“學學你哥,整天就知道玩。”
這份受人尊敬環境下。
後生如何會沒有責任感呢,他有成爲大人的自覺,有對自身督促的使命感。
“沒有農業,百姓的生活就沒有了基本保障,社會就要動蕩無法穩定。”
“沒有工業,社會就沒有發展,百姓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
“沒有商業活動,社會資源就得不到交流,百姓的生活難以持續。其中蘊含的深意是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都不行。”
有人問道:“以前沒有工業,日子不也是這麽過的麽。”
後生搖了搖頭。
“沒有工業,人們使用工具的成本就高,用不起工具,也買不起商品,所以才有一口鍋傳三代。”
“隻有工業發展起來了,工具和商品的價格才會越來越低。”
“老黑叔家除了鐮刀鋤頭這些農具,還買了耧車,打谷車,又修了這新房子,家中添置了許多家具。”
“正是發展工業的功勞,工業讓生産資源交流了起來,增加了百姓們的财富,降低了工具和商品的價格,改善了生活水平。”
“在學校有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門很複雜的學科,不是三言兩句可以說清楚的。”
“老黑叔家有今日,正是因爲老黑叔家加入了工業發展,七哥成爲了工人,七哥的工錢,改善了家裏的生活環境。”
“這話說得,你老黑叔今年種地豐收,家裏有多少糧食,夠一家人吃好些年。”
聽到有人反駁,後生沒有繼續辯解。
正如學校先生教的做人道理。
對于誠心請教的人,要認真講道理;對于誠心挑刺的人,則要避開以節省時間。
十畝地的糧食産量,注定使人富裕不起來。
這些古代稱之爲富戶的群體。
他們的生活水平在工業化成熟的社會中其實很低下,隻是對比農業社會的人們才叫做富戶而已。
這是生産效率導緻的。
也是工廠淘汰傳統工匠的原因。
生産效率。
不是“富戶”們生産效率降低了,而是社會生産效率增加了,工業化帶來的效益遠大于農業。
那麽在社會财富增長的過程中,這些仍然停留在原來水平的“富戶”,他們的經濟地位就會下滑。
就像某港還是那個港,經濟水平還是那個高度。
但是當内地經濟發展起來後,某港隻從事兩地運輸的普通司機,再也不可能回到在某圳包上二奶三奶,在港則和正房蝸居生活的幸福時代。
隻有生産工具發展,讓人們能種上數十畝近百畝田地,才能追上工業發展的水平。
調研司經過調研,很快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
朱高熾看完後,結合自己後世的認知,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中國農業技術太發達了。
發達的農業技術,必定帶來更多的人口增長。
而北平優越的工業環境,沒有外部競争壓力下,發展的局勢,換個角度來看遠比後世要寬松。
差别在于技術上而已。
現在用算盤,未來用電腦的區别。
簡而言之。
北平這些年的新生人口超過了曆史發展,工人們需要自家鬧成一鍋的孩子們有一個去處。
刺激了更多的大孩子被家長送入學校。
可以預見。
未來的幾年,北平對學校的需求将會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
教育的投入需要暫緩。
朱高熾猶豫着。
軍隊的建設,對于現階段的他而言更加重要。
先進不代表勝利。
宋朝先進,他失敗了。
西方。
英國真的就是個鄉巴佬而已。
城市人口在百分之五。
反倒是十六世紀的荷蘭,他的農業人口隻占國家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已。
十六世紀的荷蘭比英國先進多了,最後不也失敗了。
真要是講先進。
法國這些國家比英國更有代表性。
荷蘭在十八世紀的衰敗,歸根于本國人民的愛國心與進取心的喪失。
宋朝南方經濟富裕,可北方才是煤礦主要産區,偏偏那些有煤的地區又處于軍事沖突前線,不利于經濟發展。
這是宋朝文明發達,卻沒有進入工業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工業中心,清一色有一個特點:它們都在煤礦産區附近。
利物浦、曼徹斯特、還有蘭開夏住滿了煤老闆。
也是英國人所寫的英國工業革命一書中内容的關鍵因素,其中也發表了煤礦和這些地區的重要性。
以及爲什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法國這些國家的原因。
朱高熾要保護自己的權力。
他相信。
工業化到了這一步,大明一定會繼續發展下去。
因爲便觀漢王朝曆史,還沒有發生過技術全面倒退的例子。
古代文明在宋朝達到巅峰,後來漢王朝徹底消失,中華文明倒退了百年,但後來的明朝重新恢複。
恢複過程雖然緩慢,但始終在前進。
一直到清朝,社會技術不但沒有進步,竟然大倒退了。
《中國古代金屬冶煉和加工工程技術史》也隻寫到清前期,書中的集大成這個形容詞,所說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明朝,以及清初從明朝遺留下來的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史·農學卷》倒是寫到了清朝,但是它是明清混在一起說的,直接說成明清時期的農學,清朝主要提的還是番薯這些明末引進的農作物。
雖然如此,朱高熾覺得自己還是必須要先發展軍隊。
自己還要繼續引領中華文明的發展,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不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