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
皇城。
大殿中,幾名太監燃起了蜂窩煤,煤爐上還放着鐵水壺,鐵水壺裏裝滿了水。
“聖上請看,這裏是火門,撥開後爐中火力增旺,閉合後爐中火力降低。”
一名老太監親自示範,幾名小黃門旁邊看着。
朱元璋好奇的打量這玩意。
他早就聽說過,從開始的不以爲然,到現在終于第一次看見,可以說久聞大名了。
“城中百姓用蜂窩煤的多麽?”朱元璋問道。
“蜂窩煤的确要方便,可是價格不低,使用的百姓不算多,可能是剛出現的新商品,也需要時間。”
朱元璋盯了眼老太監。
老太監自知多言,連忙閉上嘴巴。
朱元璋知道自己沒讀過書,所以成功後向來重視讀書,學習文化,總結曆史經驗。
他對曆史的了解,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後世對古代朝代輪回有無數的探讨,古代也是如此,朱元璋希望從曆史中找出原因。
軍隊對百姓負擔大,他改進了衛所制度。
讓衛所自給自足,也讓百姓不再承受供養軍隊的痛苦,這是他的本意。
官員們德性不可靠,是王朝覆滅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對官員們非常的嚴厲。
在王朝末期,制度敗壞如同虛設,同樣是主要原因,所以朱元璋非常看重制度。
他要求官員們嚴格落實制度,如果敢違反制度的,會給予嚴厲的懲罰。
宦官也是不好的。
所以朱元璋禁止太監幹政,甚至制作成了貼牌,懸挂在宮門上。
在十九年前。
朱元璋在奏疏中出了錯誤,被名太監指了出來,這名太監後來被送出宮,遣送回原籍。
理由是這名太監幹政了。
包括總結的,曆史朝代中,宗室薄弱的朝代,多是短命王朝,宗室穩定的朝代,多是長久朝代。
所以他分封諸王,沒有人能改變他的主意。
他太成功了。
他更信任自己的能力。
老太監沒有幹政,但顯得好像很聰明的樣子,太監不要那麽聰明,聰明的人不願意安分。
很多時候,朱元璋喜歡自言自語,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出方法。
當解決不了的時候,他才會去詢問那些才幹之士。
但是他對士的印象太壞了。
他童年的痛苦,被他歸咎到了官員們德行問題,所以對有才幹的人提出的建議,始終懷疑他們的立場。
是否出自一片公心,還是爲了自己牟利。
但是毋庸置疑。
這位老人雖然有些欲望,希望王朝穩定,家族長存,但對百姓絕對是抱着盼望百姓安甯富庶的願望的。
在他的認知裏。
隻要百姓生活安甯,物資富庶,那麽國家自然興旺長存,他老朱家的基業也就穩固了。
“爲什麽北平的蜂窩煤就能賣的便宜呢。”朱元璋思考着。
想啊想啊。
朱元璋想明白了。
北平有中華重工,從原料上控制價格,一開始就把煤炭和蜂窩煤的價格定的很低。
應天府是商人主導。
他們追求利益,而且沒有體系化的管理,無法疏導産業鏈,自然價格昂貴。
“應該是這樣的,技術報上好像是這麽宣傳的。”朱元璋露出笑容。
看來自己還沒有老啊。
小老頭感到了得意。
能源的價格,對工業化産能有直接關系。
能源價格越低,工業化産能越高,反之,能源價格越高,工業化産能越低。
煤炭時期,國家有豐富的資源。
後來急速進入汽油時代,國家是缺少兩種資源的,對國家戰略安全和經濟發展非常的不利。
所以後世對電能的發展,屬于世界最關注的階梯隊伍中,給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果真正進入了電能時代,那麽相當于補上了短闆。
石油和燃氣,不再成爲國家的七寸,也讓别人失去了在最危機關頭,捏住國家命門的憑仗。
李道信來了,帶來了北平的密疏。
本來沒有到時間,不過因爲來自北平密疏中的内容,說北平出現了劃時代的産物。
劃時代三個字,經常出現在技術報上。看過技術報的李道信,也知道這個詞的意味和重大。
每當技術報出現這三個字的時候,必然有新的變化。
朱元璋讓李道信進來,讓人念着。
聽到朱高熾的五句話,朱元璋不知不覺間,臉上露出了笑容,可能連他自己都沒發現。
“這個孩子說話越來越喜歡打官腔,跟他老子也不像,不知道跟誰學的。”
朱元璋的話,吓了李道信一跳。
不類父可不是好話。
他下意識的望了眼朱元璋,發現朱元璋好像沒有别的意思,看上去像是玩笑話。
“練子甯去了一趟北平,這是個有才的人,是做實事的人,他回來後,要在京城模仿北平工業推動。”
“朕也想看看,京城的工業化推動後,到底是個什麽樣子,隻聽北平變化的如何如何,終歸沒有親眼看過,真很好奇啊。”
朱元璋忍不住坐了回去,身上的疲憊讓他失去了精力,但是不妨礙他說話的興緻。
許多話他不能說。
特别是有别的人在的時候。
他的話代表了他的态度,所以他很嚴肅,在大事上惜字如金。
但是錦衣衛不同啊。
以前是蔣獻。
可蔣獻做了太多的事,藍玉大案牽扯了太多的人,許多人不容蔣獻啊。
所以蔣獻還是死了。
現在輪到了李道信,這名新的錦衣衛指揮使,成爲了朱元璋說話的對象。
李道信做事不如蔣獻膽大,李道信也沒有蔣獻的極度恪守。
有時候,李道信還能陪着朱元璋說幾句。
“相信練侍郎很快做出成績,聖人就能看到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
“朕看啊,練子甯做不成,至少短時間内做不成,他啊,不如那孩子對工業的了然。”
朱元璋眼睛閉了閉。
那名老太監知朱元璋的身體,連忙輕輕靠過去,揉捏朱元璋的後背,減輕他的痛苦。
不一會,朱元璋打起精神。
無論多麽辛苦,他從來不會露出軟弱的一面,這是他從小經曆磨難,卻能堅持下來的原因。
馬皇後的去世,還是朱标的病逝,都沒有讓朱元璋改變自己的日常工作作息。
就像一個鐵人。
“其實朕很奇怪,那孩子的天賦從哪裏學的,難道真是天賦異禀,是名神童。”
大明是最喜歡神童的朝代。
什麽三大神童,四大神童,六歲神童雲雲,終明一朝,神童的故事連綿不絕。
“看來是的,想不到咱老朱家也能出神童了。”
“恭喜聖人。”
李道信猜不到朱元璋心思。
随着練子甯從北平回來,此人印證了李學顔的話,認爲北平是隐患。
這話當然沒有對外說,不過那些人内部之間,已經有不少的人開始關注北平起來。
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南方商人大量的北上,無數的資金湧入北平,再遲緩的人也會感到其中的變化。
可作爲錦衣衛指揮使,李道信對北平的發展,雖然沒有去親自見過,但密疏的内容,讓李道信得知北平實力的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麽聖人是何心思呢?
李道信不知道。
許多人都認爲廣封藩王對國家不利,可誰也沒料到,聖人在此事上的堅持。
“唉。”
朱元璋突然歎了一聲。
“讓老四出關吧。”
“打仗的事情最重要,打赢了什麽都好說。”
對于兵事,和人們想象的不同,在大明立國後,每一次對外用兵,朱元璋是慎之又慎的。
必要做萬全準備,力求勝利。
當年藍玉已經嚣張到了極緻,朱元璋爲了西南戰事的勝利,仍然把指揮大軍的機會給了藍玉。
現在同樣如此。
無論什麽言論,都無法動搖朱元璋對兵事的看重,一切以打勝仗爲前提。
随着新的旨意發去北平,還有朱元璋對朱棣的細碎交代。
“胡人是很奸詐的,他們弱小的時候,不會選擇硬幹,常常以弱示人,讓人失去警惕。”
“在大甯的敵蹤,咱看似以此示弱于人,必設伏以誘我軍。”
“如果你輕易出軍追逐,恐堕其計,一切都要謹慎,切勿不得焦躁,更不得馬虎。”
洪武二十九年春。
朱元璋下旨,命令燕王朱棣選精卒壯馬,奔赴大甯、會甯,沿河之南北偵察胡兵,随時予以打擊。
同時又令駐藩開封的周王,遣其世子朱有嫩,率領河南都司之精銳,急赴北平塞口巡邏。
朱棣節制諸兵馬!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在朱元璋身上有很好的體現。
因爲當年對大漠的軍事失敗,朱元璋是個喜歡總結的人,更是追求完美的人。
所以在後來的時候,每次對外用兵,無論對手是誰,都會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如果幾百年後的李自成能明白這個道理,沒有分兵出去占地盤,而是集中精銳兵力打山海關這一仗,形勢可能就不同了。
那麽現在。
大甯,北平,開平,乃至陝西。
整個北境北方防線軍事大全,朱元璋交給了朱棣,并且讓河南衛所精銳北上支援朱棣。
這是朱棣多年來表現優秀的結果,曆史上,晉王被朱棣壓在下面的原因。
也是朝廷爲何對燕王很重視的原因。
因爲曆史上,在洪武二十九年春,随着這道旨意,燕王的威望和實力達到了巅峰。
這就是大勢。
朱高熾要借的勢。
(本章完)